每天一個小故事「安史之亂」

2021-01-19 青山阿y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初期,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使臣民奮發圖強,最終使大唐達到了「開元盛世」的盛況。此時此刻的唐玄宗,外有能幹將軍守邊,內有賢能大臣打理朝政,他全面開啟了肆意享樂模式。此時,一位肥胖的「中年油膩男」看到了可乘之機。

天寶年間的一天晚上,富麗堂皇的華清宮裡,一個胖子正隨著歡快的鼓聲在大殿中央旋轉著踢腿。那人滿面油光,腦袋渾圓,肥胖的身體不停旋轉,滑稽可笑。鼓的節奏越來越快,這個胖子就像一個快速旋轉的陀螺,不知轉了多少圈。轉得滿朝文武百官都笑了起來。

音樂結束,這個胖子累得汗流浹背,坐在龍椅上的李隆基笑著說:「安祿山,跳得好,跳得好!你這大肚子,跳起舞來竟然那麼靈活!安祿山笑嘻嘻地說:「說,你這大肚子裡裝的都是些什麼?」「臣這腹中沒有別的東西,只有對陛下忠心耿耿!」這句話使得玄宗非常受用:「哈哈,重賞!三百多斤重的安祿山,肚子都快垂到膝蓋了,平時走路都要靠肩膀抬起身子才能移開腳步,他這一跳可真是拿自己的生命來取悅熱愛文娛活動的唐玄宗啊!

安祿山在殿前哄得唐玄宗龍顏大悅,隔天,安祿山再次出現在後宮。它肥碩的身軀被一個大襁褓包裹著,像一隻巨大的粽子。見一群宮女嬉笑著將安祿山擁上一輛彩轎,旁邊有一個錦衣玉帶,體態豐腴的女子笑得枝葉亂顫。這個面容如脂,柳眉杏眼,朱唇皓齒的女子,就是被稱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唐玄宗最寵愛的美人——貴妃楊玉環。

楊玉環追上彩轎,嘴裡大叫:「祿兒!祿兒!」安祿山在轎子裡一臉憨厚的樣子,居然大叫一聲:「娘!」娘!安祿山比楊貴妃大十來歲,竟稱她娘?原來,安祿山為討好貴妃,竟違背人倫,認一代美人楊貴妃為自己乾娘!因此,順理成章,當朝皇帝李隆基就成了自己的乾爹。

自認乾娘、乾爹以來,安祿山越來越受賞識。此時與乾娘嬉鬧,也驚動了乾爹,乾爹前來探望,發現乾娘正在為「兒子」做「洗兒禮」。本來,古時有為孩子出生後三天為其洗身的「洗兒禮」,那天正好是安祿山生日後的第三天。所以乾爹也很高興,大手一揮就給了他不少「洗兒錢」。

能夠認大唐超級「大 Boss」當乾爹,乾娘,這安祿山到底有多厲害?安祿山本是胡人,不知道自己的親爹是誰,只知道親娘是突厥女巫。他精通幾種少數民族語言,開始為市場上的商人做翻譯,後來又投身於軍隊,成為一名小兵。

這個安祿山自帶四大本領:首先,精通多種語言——與邊疆軍民打交道很容易;其次,身強力壯——是一個打仗的料子;第三,頗有軍事才能——懂得收買軍心,安撫邊民;第四,善於收受賄賂——是一路順風順水的法寶。僅憑前三條,就能幫他飛黃騰達了,這第四條就厲害了:他賄賂唐玄宗身邊的親信,替他作美言,親信說的話自然有分量。在唐玄宗、楊貴妃面前,安祿山的好感度飆升,一路上高升到了皇帝、貴妃的身邊。

這一天,安祿山在後宮陪著乾娘玩鬧了半天,眼見天色已晚,他便拜別楊貴妃,直奔自己在京城的府邸。這座府邸是皇帝親賜的,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與皇宮相比都不遜色。老話說得好,打鐵要趁熱。安祿山也明白這一點,不久,他就向乾爹提出了一個請求,要他擔任河東節度使。唐玄宗也毫不意外地答應了這一要求,於是安祿山毫不費力地出任了平盧、範陽、河東三地的節度使。

節度使是掌握地方軍政大權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兼軍區司令。當時,整個大唐只有十個節度使,而安祿山自己則是身兼三個節度使之職,手握重兵。這些地區大致包括了現在的遼寧,河北,山西等地,也就是說,安祿山可以在大唐的東北門呼風喚雨。

此時此刻,大唐邊地民族紛爭不斷。晚年的唐玄宗還認為自己的錦繡江山堅不可摧,日漸沉溺於享樂,疏於朝政。宮中有幾位重臣嫉妒安祿山,想出了一些辦法,讓皇帝削其兵權。對於這一切,安祿山心知肚明,他想,與其處處受制於人,還不如把權力攬在手中。就這樣,他一面花樣百出地向皇帝、貴妃表忠,一面暗自在範陽囤積兵馬,隨時準備起兵謀反。

安祿山於公元754年再次來到長安。這次,目的很明確,首先要讓玄宗答應他為牧馬監總管,然後再請玄宗封賞他手下的將士。完成這兩項任務後,他又快馬加鞭回到範陽。這些舉動,一是使他能夠挑選出數千匹強健的軍馬,秘密飼養;二是使其手下的將士們得到封賞,軍心振奮,安祿山的威望猛增。再者,他那匆忙奔回範陽的舉動,明眼人都能看出,他這是要謀反,奈何玄宗還未醒悟。

次年,朝廷派來的使者安祿山也沒有好好的招待,完全沒有了做臣子應有的禮數。玄宗召他入京,他也以種種理由推辭不去,玄宗這才恍然大悟。此時此刻,範陽城高築的城牆內,日日傳來馬蹄聲。安祿山坐鎮其中,甚感滿足。一切準備就緒,只欠東風,安祿山在等待時機。一天,他還沒睡著,突然有人衝進了府裡:「大人,外面殺人了!」他急忙站起來,在衛兵的保護下走出府門口,只見自己最信任的幾個門客已經倒在血泊中。

他瞬間瞭然,這件事一定是宰相楊國忠派人幹的。在朝廷反對他的大臣中,楊國忠對他的怨恨最深。楊國忠是貴妃楊玉環的遠房表哥,仗著貴妃在宮裡受寵愛,他也在朝中獨佔大權,胡作非為。當看到安祿山如此受皇帝重視,權力越來越大,他就想盡辦法來壓制安祿山。他派人嚴密監視安祿山的一舉一動,早就看穿了安祿山想要謀反的陰謀,多次向玄宗進言,玄宗不聽。此時的楊國忠恐怕正巴不得自己快點謀反,好讓玄宗相信自己的話,一舉滅了安祿山。這次,楊國忠迫不及待地要主動逼安祿山謀反。

安祿山怒不可遏,咬牙切齒道:「玄宗待我不薄,我本想玄宗歸天后再起兵造反。可是你這個奸賊欺我太甚!你現在步步緊逼,就別怪我過早行事了。

755年11月,安祿山詐稱奉玄宗旨意討伐叛賊楊國忠,在範陽起兵謀反。此時,馬蹄聲震天響,黃沙滿天飛,安祿山率領十五萬人馬奔赴戰場,直奔長安。軍中,一輛巨型戰車上,肥頭大耳的安祿山正坐在中間。身穿鎧甲的士兵手持尖刀,勢不可擋。由於安祿山與部下史思明一起反叛,因此這場戰亂史稱安史之亂;又由於是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因此又稱天寶之亂。

長期沒有戰事的中原軍民,一時不知如何應付,紛紛潰散。安祿山生猛的反叛分子一路攻佔東都洛陽,攻破潼關,直搗京都長安。在潼關失守之後,唐玄宗只好離開長安,逃到蜀中避難。

打了八年,有學者統計,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的人口是五千多萬,在安史之亂之後,有兩千多萬人在安史之亂中喪生,傷亡過半!而且倖免於難的民眾也大多流離失所,困苦不堪。此後,大唐由盛轉衰,禍亂接踵而至,天子已無力阻止遍及全國的藩鎮割據,中國歷史上出現了最後一個大分裂時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的是憂慮禍患可以使國家或個人生存和發展,而沉溺於享樂則會導致國家和個人的滅亡。這個說法早在先秦就已流傳下來,而大唐皇帝李隆基則對這個說法作了完美的註腳。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歷時多久,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
    唐朝曾經開創了"開元盛世","貞觀之治"一片盛唐景象,唐朝是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一場安史之亂,使得唐朝由盛轉衰,漸漸沒落。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最後安史之亂又是誰平定的?安史之亂簡介會為你一一揭曉。安史之亂簡介唐朝後期,由於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政治癒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
  • 「詩聖」杜甫——成於安史之亂
    如早期杜甫的名作《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他站在時代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俯瞰整個繁盛的唐朝,這一時期的詩作有著鮮明的盛唐特色。月盈滿則虧,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開元盛世之後,唐朝開始逐漸走向沒落。極度繁盛的背後是外強中乾的本質。
  • 專訪關心則亂:從《知否》到《星漢》,IP改編的「聚散」之道
    同樣是小女子的八卦人生,同樣家長裡短、細水長流,烹小鮮主筆郭小蟈從《知否》和《星漢》說開去,與「關大」聊了聊她的創作故事。「你,怎麼就寫起小說來了?」這個問題,關心則亂被問過很多遍,堪稱親朋好友加職場採訪標配。
  • 安史之亂動蕩不堪,矛盾加劇社會不安,是一場可怕的戰爭
    然而在貞觀之治年間即唐玄宗末年間,唐玄宗驕奢淫逸,每天縱情歡樂,他在晚年和楊貴妃一起每天玩樂,而楊貴妃連帶著他的家人和親戚,全部都享受著皇族的待遇,極大的剝削了百姓的勞動力,賦稅更加嚴重,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唐朝的兩名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聯合發動了政變,反抗唐朝統治,謀朝篡位。在安史之亂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爭,因為是唐朝由繁盛轉為衰敗的重要點。
  • 安史之亂研究的過去與未來:讀蒲立本《安祿山叛亂的背景》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從短時段來看,這一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如果從長時段觀察,安史之亂則被有些學者視為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發生轉向的節點。可見,安史之亂的地位毋庸置疑,並且唐朝作為「世界性帝國」,安史之亂也便有了世界性的表徵。但是有關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專著卻寥寥無幾。
  • 一場改變中國乃至世界進程的戰爭——安史之亂
    說到安史之亂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有標題說的那麼誇張吧,只不過是一場中國古代唐朝的內亂而已,而且最後也被平定了,唐朝也沒滅亡啊。如果這樣想的話,那不得不說你看東西離的太近了,只看到了米粒燭光,稍稍往後退點你就會知道還有皓月當空呢。
  • 「惡之華」動畫化確定!「蟲師」導演長濱博史擔綱執導
    「惡之華」動畫化確定!「蟲師」導演長濱博史擔綱執導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2-08-06 12:00:40
  • 潘金蓮與西門慶故事背後,有哪些值得了解的「姿勢」?|史太Long
    史 太 Long  小說、戲劇裡面說古代婦女與人通姦
  • 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傷亡達三十多萬,大唐經此一戰由盛轉衰
    特別是楊國忠,他與安祿山之間明爭暗鬥,成為了安史之亂爆發的導火索。差不多有三十多萬人在這一場叛亂中身亡,起初安祿山的兵馬也不過十五萬,但八年之久的戰亂,致使傷亡總數達到了三十萬,可見整個叛亂的慘烈情況。在安史之亂結束後,對唐朝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唐朝的盛世也走到頭了。
  • 安史之亂長達八年,有什麼積極影響,有什麼消極意義
    只要你稍微接觸到一點歷史,那你一定聽說過安史之亂。其實這次的戰爭不算是非常光榮,因為這畢竟是一場皇家的內亂。他不是因為皇帝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導致許多大臣不願意支持他,而想要挑選一個適合的人來幫助治理國家。而是因為當時在皇位上的唐玄宗十分的寵愛他的妃子楊玉環。
  • 「劍三NPC劇情」安史之亂,以我血肉死守大唐,楊寧之死
    在2013年的6月,劍三全新版本開放,安史之亂正式席捲大唐。而在江湖中,各大門派對待此事的態度也各不相同。然而天策將士每一個都能夠以一當百,除了統領李承恩奉召保衛皇族外,天策府大部分將領都留守於天策府。其中更有天策府第一高手,天槍楊寧。隨著先鋒曹炎烈開始進攻,血戰天策正式拉開帷幕!而楊寧更是帶病上陣,最終於安慶緒暗箭之下,舊疾復發而死。
  • 對談︱仇鹿鳴、李碧妍:安史之亂為何沒有導致唐朝滅亡
    安史之亂作為這段歷史的轉折點,其重要性被一再強調,但對事件本身的過程仍缺少充分研究。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博士李碧妍的新著《危機與重構:唐帝國及其地方諸侯》即圍繞安史之亂及其衍生的地方政治問題,討論唐朝後期的中央政府如何應對這一危機,重新樹立起朝廷的政治權力。
  • 唐玄宗執政時發生安史之亂,為何唐朝仍存活了150年
    唐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畢竟在這樣的一個朝代裡邊,出現了武則天這樣的第一位女皇。自古以來,大多數的皇帝都是男的,而武則天能夠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就足以說明武則天的實力。在唐朝時期,還出現了貞觀之治以及開元盛世,這樣的局面使得唐朝達到了一個頂峰。然而到了唐玄宗晚期,卻發生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一場爭奪唐朝統治權的戰爭,由安祿山和史思明共同發動。當初的安史之亂爆發後,使得唐朝政權開始逐漸分裂。慢慢地,唐朝也就從此進入了由盛轉衰的局面。即便在這樣的狀況下,為何唐朝仍能夠存活了150年?
  • 誰是安史之亂的幕後操盤手?這兩件墓誌書法裡有答案
    」這句名言點出了「正史」之紕漏。在歷朝歷代的更迭中,官史記載難免片面。然而,在屬於「當朝當代」的墓誌中,卻可能有新的發現。比如,在一些武周時期的墓誌中,就保留了武則天創造的字。再如,安史之亂建立的大燕政權,通過墓誌就能了解其中一些不為史書記載的故事。
  • 安史之亂究竟有多亂?其實從杜甫這首詩中便能得知!
    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夔州時,見到了那裡的民情,雖然安史之亂已過,但太平的盛世早已殘破不堪,只留下各路軍閥四處徵戰爭搶地盤,那些王權富貴為了一己私慾,頻繁發動戰爭,導致百姓們經受戰亂之苦,簡直苦不堪言,於是杜甫寫下了「閣夜」這首詩。
  • 《劍網3》安史之亂人氣火爆 感恩慶典今日開啟
    凡安史之亂充值、消耗過的玩家,即可獲得【西山秘寶·遺失的美好】真情回饋!  以下物品獎勵可疊加,即充值消耗累計超過120元時,可獲得3個【西山秘寶·遺失的美好】。  安史之亂充值活動詳見:http://jx3.xoyo.com/zt/2013/0606/aszl/inner02.html  【暑期歡樂月,日常獎勵全翻倍】  活動時間:2013年7月1日維護後—2013年7月15日維護前
  • 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楊國忠死前的一句話,使唐玄宗明白安史之亂本可以不發生 | 文 三隻眼讀史安祿山和楊國忠一向不和,每當兩人在朝堂前的龍尾道上相遇時,彼此都要向對方怒目而視,都不肯低頭。歷史上都說楊國忠靠著楊貴妃的裙帶關係,才有機會玩弄權術,把持朝政。
  • 《劍網3》安史之亂人氣火爆 感恩慶典今開啟
    《劍俠情緣網絡版叄》(簡稱《劍網3》)「安史之亂」公測火爆,暑期慶典今日開啟!海量豪禮回饋劍俠迷,邀您體驗更精雕細琢的遊戲內容,回歸老江湖還可再次領取6天免費時間!不僅悉心解決您在闖蕩江湖時遇到的每個問題,還將贈予您成為團隊之星的超級特權,讓您所處的團隊在擊敗秘境首領時能夠獲取額外的裝備!
  • 安史之亂中的詩人:李白杜甫王昌齡被捕,而他卻因禍得福
    安史之亂中,李白杜甫都沒他最慘,而他卻因禍得福,從此改變命運中國歷史上的盛唐,經濟飛速發展,百姓生活幸福,詩歌的發展也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樣一個繁榮王朝,最終因為一場叛亂化為烏有。在唐玄宗統治末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戰爭使很多著名詩人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那那些詩人們不同的命運。李白、杜甫都是只當過小小的芝麻官,加上性格狂放不羈,恃才傲世,都落了一個窮困潦倒的結局。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北上稱帝為肅宗。
  • 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但無意間卻促進了茶文化走向繁榮
    安史之亂是大唐的一個節點,在其前夕大唐還處在無比輝煌的開元盛世之中,而安史之亂發生後導致封建集權削弱,節度使們(特別是安史餘黨)擁兵自重,從而形成藩鎮割據,這就使得唐王朝自盛而衰。李白但安史之亂發生後,一切都不一樣了,酒文化自此不復望日榮光。有人或許會說,安史之亂導致國家由盛轉衰,文人雅士們不是更多會選擇借酒消愁麼?確實,借酒消愁在當時來講或許更像是人之常情,但之後頒布的一項政令則制止了這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