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熱播劇
這一次是真的,很多網友在網絡播出平臺搜索《延禧攻略》和《如懿傳》時發現,這兩部頗受歡迎的劇集不能播放了,也查找不到播放資源。
有人說,這兩部「宮鬥劇」是否下架了?如果是下架,原因又是什麼?
其實,冷絲覺得,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還不能肯定或者否定「下架」,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了,通過正規和正式的播出平臺,我們欣賞不到《延禧攻略》和《如懿傳》。
而在網絡上,圍繞「宮鬥劇」下架的話題,很多網友開始猜測,既然《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下架了,也可以視作「宮鬥劇」的《甄嬛傳》會讓《延禧攻略》是否會被下架?
先來說說這樣一個問題:為何下架的是「宮鬥劇」?
宮鬥劇主要是圍繞朝廷或後宮爭鬥展開故事情節,常常是幾股勢力之間互相算計,勾心鬥角,以惡制惡,其間充斥著各種置人於死地的謀略,看似充滿智慧,實則居心險惡。儘管如此,這類劇情還是受到觀眾孜孜不倦的追捧。
的確,自古至今,那些發生在宮牆之內的「宮廷闈事」就一直對宮牆之外的人們有莫大的吸引力。
《延禧攻略》中,魏瓔珞從進宮的第一天起,就是為自己的姐姐復仇而來,所有的做派就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隨著境遇的變化,她為皇后復仇,為宮中的好姐妹復仇,到最後一刻終於給姐姐復仇,完全就是一個復仇女神。
同類題材的《如懿傳》,主角魏嬿婉,為了自己的榮寵和權利,害死了舒嬪和她的孩子,利用田姥姥令如懿早產、孩子夭折,也害死了穎妃的孩子,命王蟾勒死了幫助自己「青雲直上」的太監,人性被扭曲,殘忍的做法讓人心寒。
在被大家擔心被下架的《甄嬛傳》中,甄嬛從甘露寺回來後的劇情,也是這種愉悅感密集爆發的部分,而這種密集的愉悅感,是受眾在現實生活中所體驗不到的,所以,也可以說是與現實脫節的,而「宮鬥劇」中這種「爽」點的設置,則是為了追求點擊率背後的商業利益。
不管怎麼說,「宮鬥劇」在審美功能上,過多追求感官上的愉悅感覺;在教育功能上,這種類型的劇集模糊了道德善惡;在認識功能上,歪曲了歷史的真實性。
毋庸諱言,根本原因是由「宮鬥劇」對娛樂性的過度追求。
而且,作為藝術作品的「宮鬥劇」所體現出的娛樂功能,也不再是傳統藝術所追求的淨化與陶冶性情的功能,而是追求感官刺激所帶來的「快感」,與「以惡制惡」「步步高升」所帶來的「爽」感。
再來看看,《甄嬛傳》和《琅琊榜》會被下架嗎?
《甄嬛傳》實際上也可以歸類為「宮鬥劇」,但是,該劇得到過官方和權威人士的多次表揚,也在海外廣為傳播。
同樣,《琅琊榜》從某種角度看也是一種「宮鬥劇」,當然也是「權謀劇」。與《甄嬛傳》一樣,《琅琊榜》不僅得到官方的表揚,也獲得很多種獎項,也在海外廣為傳播,尤其是東南地區。
因此,冷絲判斷,《甄嬛傳》和《琅琊榜》下架的可能性很小。
作為電視劇製作者,應該有很好的自我評估,杜絕低級趣味的內容。而主管部門應該履職,大膽去除反主流的內容,權威專家應該建立科學的內容評價體系,剔除文化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