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高校被清退的假學生達300多人:「冒名頂替上大學」當入刑

2021-01-11 今日評論

青鋒

「冒名頂替上大學」該不該入刑?

法治日報11月20日的一篇報導,再次把這一爭論推到了大家面前。青鋒認為,「冒名頂替上大學」應當入刑。即便是這一刑罰出臺之後,不再有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現象出現,也體現了法律的震懾作用,而不是某些專家學者所謂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難度越來越大,操作可能性微乎其微,此法條一經出臺便會「沉睡」,被束之高閣。

青鋒之所以認為「冒名頂替上大學」應該入刑,是有一定的事實作支撐。

據法治日報報導披露,在過去對「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清查中,有數據表明,「河南一所高校被清退的假學生就達300多人,雲南省2009年普通高校學歷電子註冊遺留數據中,有1547名學生『查無錄取信息』」。而山東對外公布的數據則是,被曝光的冒名頂替他人上學的人數已達250人,其中247人來自山東高校。至於安徽、山西等地,也有高校公示並處理了冒名頂替者。也就是說,「冒名頂替上大學」在過去不只是在個別省份出現。

為什麼各地會頻現「冒名頂替上大學」?

一是個別人員以權謀私,採取非法行為讓自己子女頂替別人孩子上大學外,其二,一個重要的原因,據說是「錄取後不報到」現象嚴重,導致某些高校怕浪費招生指標,默認了個別人員的私下操作。三則因為部分民辦高校為了避免招生指標浪費四處尋找合適對象冒名頂替。據「武漢一位在某民辦學校工作的負責人透露,目前,因涉及『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件,武漢已有多所民辦大學的招辦主任被警方帶走調查」。

綜上所述,2020年10月13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第二十六條擬規定,在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一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八十條之二:「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青鋒認為,很有必要。

青鋒注意到,持「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無入刑必要的人認為,目前報導和清查出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基本發生在2010年以前。按照新法不溯及既往,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籍、戶籍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可通過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增強身份認證的精準性後,「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難度越來越大,「冒名頂替上大學」或許將不會出現,如果「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後,此法條一經出臺便會「沉睡」,就被束之高閣。

青鋒認為,即便是「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不再有「冒名頂替上大學」現象出現,事實上,此法條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法律不只是有懲處違法這樣單一的功能,其還有警示和教育引導功能,以及震懾。如果「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能起到不再有「冒名頂替上大學」現象發生的作用,那豈不更好?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曾清退冒名頂替者,某高校竟多達300人,今年會再次清查嗎
    山東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揭露後,相繼爆出了多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隨之再次把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問題推到了公眾視野裡。其實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情早已有之,多年前的「羅彩霞事件」撕開了冒名頂替上大學的重幕。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呼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引發熱議專家呼籲對個案背後違規鏈條深挖到底● 高考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選拔性統一考試,是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類似的「羅彩霞事件」竟在各地高校普遍存在,大量冒名頂替的假學生都聚集在二三類本科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和二級學院。據媒體報導,河南一所高校被清退的假學生就達300多人,雲南省2009年普通高校學歷電子註冊遺留數據中,有1547名學生「查無錄取信息」。今年6月,山東冠縣農家女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再度引起關注。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 專家籲深挖徹查違規操作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入刑引發熱議專家呼籲  對個案背後違規鏈條深挖到底  ●高考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選拔性統一考試,是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
  • 一圖速覽|刑法最新修改:冒名頂替上大學、高空拋物等入刑
    一圖速覽|刑法最新修改:冒名頂替上大學、高空拋物等入刑 2020-12-29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來自河南人的視角:看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
    人物:陳春秀性別:女年齡:1984年3月生人,到2020年,應該是36歲籍貫:山東省農村家庭狀況:老父親是村裡扶貧戶,有娃,有老公,已成9億農村人口中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打工16載事件:曾經考上山東理工大學,卻被別人"假截胡",冒名頂替拿走了本屬於她的命運門票理想:重新上大學現實
  • 清查冒名頂替上大學,維護高考公平與正義
    先是媒體報導山東農家女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接著曝出山東高校在過去兩年間排查出242起類似事件;近日,山東濟寧農家女苟晶發帖舉報兩次參加高考被冒名頂替。如此多的學子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令人震驚。進而有人質疑,我國高考制度還能保障基本的公平嗎?客觀而言,在當前的高考中,類似案件已經再難發生。
  • 辦假學籍,冒名頂替上大學,誰敢?判刑
    為了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國家在組織各類考試中,對考生都有相應的資格要求,不同類型的考生在錄取和錄用上是有區別的。比如考大學,要區分應屆考生、往屆考生、社會考生等,在錄取時也會因其類型不同,在政策上會有所差別。
  • 網傳上百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山東省教育廳回應
    記者在山東一所高校官網上傳的文件中見到,山東省教育廳學生處曾於2018年9月10日向省內高校下發《關於開展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反饋數據清查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重點核查因學籍資格待核查、關鍵信息有誤、重名重號、同一學生多次畢業等四類原因導致的未上網學歷信息。」
  • 網傳上百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山東省成立工作專班徹查非法獲取高校...
    ,針對有報導稱發現十幾年前山東存在多名通過冒名頂替等違法違規手段非法獲取高校入學資格的問題,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已成立由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進行徹查。此前報導網傳上百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山東省教育廳:清查工作始於2018年 匯總數正在核查近日,山東聊城出現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引起社會的關注,而近期有媒體披露,山東省已經在近兩年的時間裡,排查出上百人涉嫌冒名頂替他人身份上大學。
  • 多所高校被曝出「批量」清退 博士生為何難畢業?
    來源:第一財經頻現「批量」清退,博士生為何難畢業近日,多所高校被曝出「批量」清退不合格博士生。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公告清退33名未聯繫到的博士生,最久的入學時間長達15年;北京交通大學清退59名博士生;上海師範大學對125名超過學校規定學習期限不能畢業的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
  • 山東「兩年查出242人涉冒名頂替」?官方:正查詢總體數據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13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16年前,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2020年6月18日,涉事高校山東理工大學承認入學審核不嚴。山東管理學院,7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此外,據新華網報導,2014年10月,安徽靈璧縣一名女戶籍輔警郭娜受賄後濫用職權,幫人偽造戶口用於冒名頂替上大學,被靈璧縣人民法院判刑8個月。經法院調查認定,2012年8月,山東籍高考落榜生張某親屬通過非法渠道,獲得了安徽靈璧考生楊某的山東財經大學錄取通知書。
  • 多所高校清退逾期未完成學業學生 有人已「讀博」18年
    多所高校清退逾期未完成學業學生 有人已「讀博」18年 【多所高校清退逾期未完成學業學生】12月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擬對77名本專科生給予退學處理,這些學生在超過學校規定的最長修業年限內未完成學業。
  • 南昌航空大學清退21名「超限」學生
    南昌航空大學清退21名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含休學)未完成學業學生。《南昌航空大學學生學籍管理實施細則》規定,在校學生應徵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校保留其學籍至退役後2年;學生休學以一學年為期(因病經學校批准,可連續休學兩年),累計不得超過兩年。而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含休學)未完成學業的,給予退學處理。
  • 山東高校清查超200冒名頂替者:無法聯繫到被頂替人,故不曾通知
    其中,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公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並註銷學歷135人;中國海洋大學公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並註銷學歷2人;濟南大學公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並註銷學歷36人;棗莊大學公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被撤銷學士學位20人;濰坊醫學院公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被註銷學歷、撤銷學位8人;齊魯醫藥學院公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並註銷學歷學籍13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公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並註銷學歷
  • 男子冒名上大學後:如今人生失意反抱怨,被冒名者再高考讀博
    此事留下諸多疑問:馬某銘如何買到學籍並能輕鬆冒名頂替?為何張某飛能再次參加高考?張某飛再次考入其他高校時,冒名者為何仍未被發現?多名教育系統工作者告訴澎湃新聞,多年以前,確有高考替考、學籍買賣現象,但隨著高招制度越來越嚴密、系統越來越先進,加上替考入刑、戶籍整治等,再沒見過這種事。
  • 中紀委評「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嚴查背後違紀違法行為
    受到輿論關注的「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有了新進展。6月11日,山東冠縣通報稱縣紀委監委、縣公安局、縣教育和體育局成立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開展調查,「頂替者陳某某,系我縣某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目前已被停職,事件涉及詳細信息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積極研究冒名頂替行為入刑問題
    近期在個別地方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性質十分惡劣,不僅給被頂替者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影響、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而且嚴重衝擊教育公平底線、挑戰社會公平正義底線。有的當事人涉嫌違紀違規,有的當事人涉嫌違法犯罪,必須依法依規堅決予以嚴懲,堅決維護教育、考試制度的權威與公信力,切實保障人人都享有成長成才的平等機會。
  • 東北一大學清退236名學生!好好畢業沒那麼容易!
    如今時代,上學沒那麼難了,大街上本科以上的學歷都是一抓一大把的,再也不像幾十年前,讀個高中都屬「高學歷」。如今隨著教育「減負」口號的打響,學生的學業壓力也不如從前,但儘管如此,伴隨著社會進步,以及近些年教學質量監管的提高,不少學校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對學生學業給予更充分的重視,這也使得「上了大學就容易了」越來越成為一句自我安慰的話。
  • 又現頂替 有人暗示要買被頂替學生的學籍和檔案
    就在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到河南商丘調查王帥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有關情況時,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07級學生楊立魁致電中國青年報特別報導部:在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有一個和他同名同姓同身份證號的「楊立魁」2005年入讀該校,並於2008年畢業;其所用的考生號正是他第一年參加高考時的準考證號。  楊立魁也是在應學校要求核對畢業信息時發現這一情況的。
  • 三年清退474名國際學生,嚴以治學,武漢大學對留學生一視同仁!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武漢大學擁有各類留學生超過三千人,以自然、社科學科為主,此次整頓,展現了武漢大學嚴肅校風校紀的決心和魄力,此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網友普遍對武漢大學的舉動表示支持和贊同。緣何被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