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鋪坦途 通江達海到四方丨寫在中緬國際大通道墨江至臨滄...

2021-01-15 騰訊網

山路十八彎,望斷天涯。

多少次夢回千轉,多少次扼腕浩嘆。如今,大山深處的呼喚終於有了回應。

2021年1月13日,備受矚目的中緬國際大通道墨江至臨滄高速公路建成試通車,臨滄到昆明車程由原來的9個小時縮短至4個小時,臨滄切實融入昆明發展的「四小時經濟圈」。

這是一條平凡之路,它只是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大會戰建成通車的其中一條。

這是一條不平凡之路,是我市搶抓戰略疊加機遇,破解發展瓶頸的交通大動脈;它一頭是高速發展的地區,另一頭連著臨滄各族人民的希望。它的建成通車,將改變臨滄沒有通往市外高速公路的歷史,串起臨滄大山與大山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這條不平凡之路註定將深深烙印在臨滄發展的裡程碑上——打開臨滄的發展之「鎖」,串聯起臨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實現通江達海的夢想。

這是一條不平凡之路——

建設難度之大、工程之艱巨、施工之複雜,開創數項「雲南省公路建設之最」

如今,通高速公路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但通高速公路對於臨滄,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生活在深山之中的這座城市期盼著,通過交通條件的改善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臨滄推向更廣闊的發展舞臺。

墨臨高速公路,臨滄人民期盼已久。

在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墨江至臨滄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G56杭瑞高速公路聯絡線天寶至猴橋高速公路G5615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路線起點K0+000位於墨江縣碧溪,接已建昆明至磨憨高速公路,經墨江縣、新平縣、鎮沅縣、景東縣,止於臨滄市臨翔區,接在建雲縣至臨滄高速公路,主線全長236.034公裡,同步建設互通式立交連接線共28.47公裡。墨臨高速公路是連接臨滄、玉溪、昆明最便捷的公路通道;是臨滄聯通省會及通向祖國內地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是目前為止,雲南已建成高速公路中裡程最長、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

墨臨高速公路地處雲貴高原西部邊緣地帶,橫斷山脈南段,沿哀牢山西側布線,穿越大中山、無量山,跨越瀾滄江、穿越五老山,沿線山巒聳立、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地勢陡峭、不良地質類型多,被譽為地質博物館,施工條件極為艱苦。全線新建橋梁按單幅計565座、隧道89座,其中特大橋18座、特長隧道10座,橋隧長度佔線路總長的63%。其建設難度之大、工程之艱巨、施工之複雜,開創了數項「雲南省公路建設之最」。

地形起伏大、地質複雜多變、氣候條件惡劣。從振太泰和隧道至臨翔區約78公裡,溝壑縱橫,全部為隧道和橋梁,其中瀾滄江—臨翔區海拔從920米至1500米,克服高差580米。施工場地狹窄,受地形條件制約,施工點分散。施工工期受氣候影響較大,全線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降雨量大。沿線雨季時間長達6個月(5月中旬至10月底),雨季降水量在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給施工生產和進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為實現按期建成通車的目標,讓臨滄早日告別沒有通往市外高速公路的歷史,建設者們召之即來,盡心盡責,永不言敗,卯足幹勁往前衝。不論是嚴寒冬天的夜晚,還是炎熱的酷暑,大家始終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在施工最前沿奮鬥著,以挑戰不可能的勇氣讓一個個困難迎刃而解,讓一個個隧道順利貫通。

2020年12月6日,伴隨著一聲巨響,最後1.1米掌子面被炸開,由雲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墨臨高速公路五老山6600餘米特長隧道全線貫通,標誌著墨臨高速公路全線難度最大的重點控制性工程被攻克,為墨臨高速公路能夠如期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寒來暑往,日月更替,墨臨高速公路建設者風雨兼程,艱苦拼搏,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墨臨高速公路順利通車,臨滄的生物、礦產、旅遊等資源優勢和外界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互動有了快捷的通道,讓嚮往臨滄的人們有了便捷的交通條件,臨滄和全省經濟快速發展有了一條寬闊平坦的跑道。

這條路打開臨滄發展之「鎖」——

它打破崇山峻岭的阻隔,打通與大山外的阻斷,實現通江達海

有句諺語說,「所有的門都由金子鎖著,唯有金鑰匙才能將它打開。」

這話對於臨滄恰如其分。

臨滄,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位於亞洲的中心位置,境內有3個國家級口岸,有290.791公裡邊境線與緬甸接壤,從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陸路距緬甸臘戍148 公裡,距皎漂888 公裡的臨滄,擁有得天獨厚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生物、礦產、旅遊等資源優勢,磅礴的大山把這座神秘的「金庫」深鎖著。

隨著歲月的更迭,打開金庫之門的鑰匙究竟在哪兒?臨滄人尋找金庫鑰匙的探求從未停歇。

如今,臨滄人找到了打開這把鑰匙——墨臨高速,它把臨滄發展的大門打得更開。

建成通車後的墨臨高速公路將發揮更大的價值:向北經成昆高速連接成渝經濟圈,進入「渝新歐」國際大通道;向東北經滬昆高速,進入長江經濟帶;向東經廣昆高速,進入泛珠三角經濟圈,連接太平洋;向東南經昆磨高速,直至東南亞;向西南通過在建臨滄至清水河高速公路連接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經緬甸皎漂連接印度洋。

墨臨高速公路建成試通車吹響了「十四五」期間臨滄後發趕超的「衝鋒號」,引領臨滄乘風破浪,掀開臨滄新的發展大幕——

加快暢通內外循環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以全省西部陸海新通道重大工程為引領,推動中緬國際大通道建設,完善市內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構建「東西溝通兩洋,南北連接絲路」的重要通道。

加快現代綜合物流體系建設。立足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需求,著力打造國際化、智能化、標準化、網絡化、一體化的綜合物流產業鏈。

加快推進對緬開放合作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共建中緬(清水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升格南傘口岸、永和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加快鎮康南傘、滄源勐董「岸城一體化」發展,夯實對緬開放基礎平臺。

以旅遊產業為統領,高水平規劃建設滄源國際旅遊度假區,將滄源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全國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依託良好的自然山水和民族文化資源,將滄源、雙江兩縣建成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依託茶文化資源,把滇紅、冰島、昔歸等知名茶區打造為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茶文化特色小鎮;依託深厚的佤族文化資源,加快翁丁佤族原始部落、嘎多月亮古寨等一批全國最具代表的佤文化旅遊村建設,打造世界佤族活態文化博物館;依託傳統文化,把碗窯、古墨等打造成傳統文化旅遊村;依託瀾滄江山水生態資源,發展康養度假旅遊,打造瀾滄江茶馬文化旅遊帶;依託邊關民族文化,發展邊境一日遊、三日遊,打造中緬跨境民族風情旅遊帶。提升「佤鄉秘境自駕之旅」、「北回歸線自駕之旅」等省級精品自駕旅遊線路要素保障。

……

高速公路網絡逐步完善,交通建設需求集中釋放,讓臨滄的潛在優勢逐漸變為現實優勢,並為臨滄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創造更多的機遇。

臨滄還將以此為基礎,把開放合作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搶抓「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陸開放、長江經濟帶、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實施等歷史機遇,積極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大格局,不斷深化省內外區域合作,主動承接產業梯度轉移,不斷鞏固全方位、多層次的區域合作發展格局,努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成為貫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高地,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的構想正在成為實景。

高速公路建設,鋪的是路,樹的是碑,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福。這條承載著經濟社會發展期望的高速公路,將為臨滄打開通向外界的大門,臨滄的美好明天,可期,可盼!

記 者/阮海燕 張紅林 楊歸田

編 輯/周 鵬 責 編/楊晶晶

監 制/張紹勤 總監製/王立松

溫馨提示:如轉載請註明「今日臨滄」

相關焦點

  • 內河港口,怎樣更快「通江達海」
    記者李博攝  寬闊的碼頭堆場上堆放著國內外知名航運公司的貨櫃,吊機正在不斷將貨櫃吊裝到停靠在泊位上的貨櫃班輪中,1標箱貨物平均用時3分鐘,3個多小時就能裝滿一船,再經合裕航道通江達海,最終運往全球各地。  4月5日上午,記者在合肥港國際貨櫃碼頭看到的這一幕,是這座日益繁忙的港口每天都在反覆上演的場景。
  • 杭甬運河,通江達海新裡程
    杭甬運河作為京杭運河的延伸,擔負實現大運河通江達海的使命,同時通過京杭運河和長江航道網相連,使得普通的小型內河船可以直達寧波-舟山港,實現江海聯運。但此前建成多年的杭甬運河寧波段,因為姚江船閘和甬江的通航條件限制,除了少量施工船和港航艇,並沒有有規模的貨運船舶出入。而如今,在初步通航測試後,至6月25日,今年已有330艘次貨船進出姚江船閘,貨運量達54811噸。
  • 水到渠成日 通江達海時
    程必定介紹,在長江流域,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南北水上運輸大通道,在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今,京杭大運河現有能力嚴重不足,同時,由於淮河中遊與長江中下遊地區沒有直接的航道,導致大宗貨物的運輸需要繞道洪澤湖和京杭運河,大大增加運輸成本,必須規劃建設新的南北向航道分擔其運量。
  • 通江達海→通聯全球!衢州港務貨櫃航線首航
    「今天開通的是衢州港至嘉興乍浦港的貨櫃海河聯運航線,航線開通後,貨櫃可從衢州港經由嘉興乍浦港水水中轉,實現與國內主要港口互聯互通。」   省港航管理中心副主任金偉強在致辭中表示,此次首航使內河水運振興又大跨步向西邁進,對衢州市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使衢州交通格局真正意義上的放大,實現衢州全域及周邊輻射區域「通江達海-通聯全球」,也將進一步強化衢州四省邊際中心城市
  • 墨江至臨滄高速公路獲批建設 總投資約350億元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同意建設雲南省墨江至臨滄公路。 路線起自墨江縣碧溪,接已建的昆明至磨憨國家高速公路,經者東、鎮沅、者後、振太、平掌,止於臨滄城北小街村,暫接國道G214線,全長約246.7公裡。
  • 關於雲南省墨江至臨滄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發改基礎[2016...
    (原標題:關於雲南省墨江至臨滄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發改基礎[2016]2283號))
  • 發改委同意建設雲南墨江至臨滄公路 總投資約350億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雲南省墨江至臨滄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發改基礎[2016]2283號雲南省發展改革委:報來《關於上報國家高速公路網G5615玉溪(紅龍廠)至臨滄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請示》(雲發改基礎〔2016〕1195號)及有關補充材料收悉。
  • 通江達海,讓泉水「融入」世界 ——深讀濟南「大強美富通」豐富...
    如今的濟南,正向著政通人和、通江達海的藍圖奮勇前行。縱觀世界,每一座國際大都市無不是交通便利,通達四方。  在最近出臺的《關於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行動的意見》中,濟南明確提出要實施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行動。  跨越黃河,是濟南加快推進「北起」戰略,實現大城之夢的必然舉措。
  • 南船北馬 通江達海——39億重現南陽水運夢
    12月21號,唐河省界至社旗航運項目(省界至馬店段)現場推進會召開,標誌著唐河航運工程項目全面啟動實施。唐河航運項目是國家「十三五」國防公路水路規劃建設項目、交通運輸部「十三五」內河水運建設項目、河南省「十三五」公路水路交通發展規劃項目,也是省委十屆八次會議提出的水運通江達海發展戰略項目,已列入國務院「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中原經濟區規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並將其納入「九大專項」重點項目予以強力推進。
  • 雅口航運樞紐通過省專家評審 襄陽千噸貨輪有望通江達海
    雅口航運樞紐是漢江梯級開發湖北省境內8級樞紐中的第6級,該航運樞紐建成後,長期困擾水運的漢江中遊「腸梗阻」現象通過進一步治理將得到消除,襄陽港的千噸級貨輪將順水而下,通江達海。  雅口航運樞紐建成後,正常蓄水位將達55.22米(吳淞高程),淹沒庫區上遊龍門灘、水佛廟、巴家洲、牛路口、確家套和郭海營共6個灘群,抬高漢江航道水位2.5米以上,壩址上遊至崔家營的52.67公裡河段通航標準,可由目前的Ⅳ級達到Ⅲ級,滿足千噸級船舶通行。
  • 三年後500噸船舶可從南陽通江達海!
    三年後500噸船舶可從南陽通江達海!「預計一期工程三年後建成,屆時500噸的船舶可以從南陽出發通江達海,也可以從長江經漢江逆唐河而上,抵達南陽的新野、唐河等縣,極大地促進物資流通。」12月21日上午,唐河復航工程在唐河縣郭灘鎮正式動工,南陽市副市長範勇向記者介紹。
  • 雲南借沿邊優勢構建國際大通道
    雲南借沿邊優勢構建國際大通道 2015-01-27 20:59:44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昆明1月27日電 (和曉瑩)記者27日從木姐邊貿口岸獲悉,中國方面擬在中緬邊境畹町地區開通新邊貿口岸
  • 玉臨高速普洱(振太)至臨滄段 或10月動工
    東連越南,西接緬甸的玉(溪)臨(滄)高速公路是雲南東西向的一條國際大通道。昨日,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玉臨高速今年10月有望實現開工建設普洱(振太)至臨滄段。玉(溪)臨(滄)高速公路由雲南文山天保口岸經文山、蒙自、紅龍廠、大開門、新平、者東、鎮沅、振太、臨滄、保山至猴橋出境。
  • 無需中轉,一船通江達海!杭甬運河與寧波舟山港的水路打通了
    杭甬運河只能「通江」而不能「達海」的歷史正式宣告結束。為開拓河海聯運市場,2019年,金增海運投資建造了「江海直達」船舶,即「新金增1」「新金增2」貨船,專門從舟山運輸黃沙、水泥、石子等材料到寧波姚江江畔的必利盛碼頭。
  • 2020年玉臨高速將建成通車 昆明開車到臨滄只需4小時
    鐵路建設   建成大理至臨滄鐵路   臨滄至清水河鐵路   全線打通昆明-臨滄-清水河鐵路大通道   昨日,「聚焦對外開放·走進臨滄」雲報記者走基層全媒體報導組來到大臨鐵路   「這條高速修通後,昆明到臨滄的距離將從530公裡縮短到425公裡,開車到臨滄的時間將從現在的8小時縮短到4小時。」臨滄市交運局副局長段學能介紹,按照計劃,玉臨高速將於2020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大大縮短昆明到臨滄的距離,融入到通昆明4小時經濟圈的行列,必將大力促進臨滄經濟社會發展。
  • 河池天峨經鳳山至巴馬高速公路今日下午在天峨正式開工
    天峨經鳳山至巴馬高速公路是《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年)》對接貴州的省際通道「縱10」天峨(黔桂界)至北海高速公路--「貴陽~貴州平塘~天峨~鳳山~巴馬~南寧~北海」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條高速路建成後,將在貴陽~平塘~天峨~巴馬~南寧之間形成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對實施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改變「東巴鳳天」長期落後的交通面貌,構建西部陸海國際大通道,進一步加強黔桂兩省區之間的聯繫具有重要意義。蘭海高速和西南出海大通道在都安交匯。
  • 萬州新田港一期工程正式開港運營,公鐵水多式聯運「通江達海」提速
    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萬州「通江達海」夢想得到升級提速。此次一期工程5個5000噸級多用途泊位全部建成,正式投入運營後,年吞吐量預計達到625萬噸。在時效性方面,與四川瀘州、宜賓等上遊港相比,可節約物流時間2至5 天,每標箱節約水運成本 300~500 元,對周邊貨物形成輻射帶動聚集「一體化」發展局面,以 200 公裡為半徑輻射約13 萬平方公裡範圍。
  • 江海聯運 通江達海 舟山積極打造江海聯運服務中心
    舟山作為長江流域以及中國長三角對外開放的龍眼,依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江海聯運,加強與長江沿線港口合作,推動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戰略互動,讓長江實現「向海」的夢想。  打造綜合樞紐港  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港口管理處的張璐超一刻不停地盯著電腦顯示屏,通過攝像頭遠程監測舟山各個島嶼上的危險品碼頭運行情況。
  • 今年底川渝船舶可經嘉陵江通江達海——打探利澤航運水利樞紐工程...
    利澤工程由川渝兩省市聯合投資建設,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31個重點合作示範項目之一,是實現嘉陵江全江渠化目標、解決四川省嘉陵江沿線通江達海的控制性工程,其定位是航運為主、航電結合、以電促航。為建好該工程,川渝兩地聯合攻克了哪些困難?當前為何要搶抓建設進度?建成後將發揮哪些重要作用?對此,重慶日報記者深入現場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