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瀋陽、丹東追尋志願軍足跡 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2020-12-14 光明網

  在遼寧瀋陽、丹東追尋志願軍足跡,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銘記歷史,是最好的致敬

  奔流向前的鴨綠江,見證崢嶸歲月;保持本色的志願軍老戰士,講述光榮歷程……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記者參加退役軍人事務部組織的調研採訪,來到遼寧省丹東市、瀋陽市。一路走來,追尋志願軍足跡,感悟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深感心靈受到震撼、精神獲得洗禮。

  在丹東,登上鴨綠江上的中朝友誼橋,這裡曾是距離抗美援朝戰爭戰場最近的地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友誼橋飽經戰火洗禮,共受到敵機轟炸5000多架次。」丹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李寧寧說,「我們要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堅決守好國門。」

  與中朝友誼橋相隔近百米的就是著名的鴨綠江「斷橋」。站在橋旁,仿佛仍能看見70年前的硝煙戰火。1950年11月,這座大橋被美軍戰機炸斷,殘餘部分仍佇立江上。累累彈痕,訴說著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不屈與無畏。

  山河無恙,英雄不朽。

  位於鳳凰山下的丹東市光榮院,環境優美。在這裡,記者見到了不久前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老人胸前,各種獎章熠熠生輝。告別時,他敬軍禮送我們,動作依然那麼堅毅、有力!

  「目前在丹東市光榮院裡共有優撫對象40餘人,大部分是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老退役軍人,平均年齡87歲。」院長鄭立新介紹。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抗美援朝英雄群雕,它生動再現了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奮勇殺敵的場面……」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裡,講解員在為參觀人群講解。

  1951年,為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志願軍烈士,原東北軍區政治部修建了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1962年10月,抗美援朝紀念碑落成。陵園管理中心主任肖淑芬介紹,陵園安葬著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孫佔元、楊連第等特級、一級戰鬥英雄和各級英雄模範100多位。

  血戰上甘嶺、激戰松骨峰……一場場浴血奮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一股英雄氣,升騰天地間,穿越70年時空,依然激蕩人心。

  今年9月27日,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護送靈柩的車輛從瀋陽機場駛向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30多公裡的長街上,市民自發前來,迎接闊別祖國近70年的英雄。有人說:「這一刻,我深深理解了,為什麼志願軍戰士被稱為『最可愛的人』!」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迎回7批共716具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全部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在丹東市振興區濱江村革命烈士陵園,安息著31位志願軍烈士。這裡是丹東市12處集中安葬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的陵園之一,也是當地唯一一處由村裡出資修建的烈士陵園。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後輩,守護他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站在濱江村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廣場上,濱江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袁玉祥說。

  雄赳赳、氣昂昂,戰歌永遠嘹亮,精神永遠閃耀。濱江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前的駐訓集結地,《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歌詞的創作地,同時也是志願軍戰勤醫院所在地。村裡很多人都是聽著志願軍的英雄故事長大的,對部隊、對烈士都有著很深的感情,就像親人一樣。這些年來,濱江村靠著發展集體經濟,家底越來越厚實。濱江村決定由村集體投資興建烈士陵園。2015年9月20日,烈士陵園竣工落成。

  近幾年,每年的清明節和烈士紀念日,周邊的村民和學生都會來這裡祭掃,黨政機關、部隊、學校等單位也來這裡舉行公祭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活動。

  袁玉祥說:「守好烈士英靈,就守住了幸福生活的根。不光我們這一代人要守,世世代代都要守下去。」

  本報記者 蘇銀成

[ 責編:袁晴 ]

相關焦點

  • ...傳承偉大精神(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原標題:牢記英雄事跡 傳承偉大精神(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謝長平老人就會思緒萬千。 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
  • 牢記英雄事跡 傳承偉大精神(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始建於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擴建,1993年7月新館落成。
  • 追尋那段英雄記憶——瀋陽聯勤保障中心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紀事
    追尋那段英雄記憶——瀋陽聯勤保障中心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紀事光明日報記者 溫慶生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佳慶  硝煙滾滾,忠魂烈烈。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新中國,打勝了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軍威,譜寫了一曲英雄壯歌。
  • 【難忘】2020丹東日記|英雄城市唱響英雄讚歌
    大會召開前,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名義敬獻花籃儀式在遼寧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丹東抗美援朝紀念塔等四地隆重舉行。上午8時45分,遼寧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敬獻花籃儀式正式開始。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名義敬獻的花籃擺放在烈士紀念碑正前方。花籃紅色緞帶上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
  • 市領導赴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
    (記者 李鑫)11月1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徐聞仲一行赴紅色江城丹東,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重溫抗美援朝歷史,銘記偉大勝利。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外,抗美援朝紀念塔氣勢恢宏,上書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大字。
  • 【追尋先烈足跡】抗美援朝 不能忘卻的勝利
    原標題:【追尋先烈足跡】抗美援朝 不能忘卻的勝利伴著靜靜流淌的鴨綠江,一排黑褐色的木樁格外醒目,這便是丹東鴨綠江燕窩鐵路橋遺址(鴨綠江浮橋)。豐水季節沒在水裡,枯水季節橫江矗立。雖然經歷了七十年的風雨,但它依然穩立江中,默默地帶領人們走進了硝煙瀰漫的歷史,向後人講述著不能忘卻的勝利。
  • 瀋陽發現《志願軍戰歌》歌詞手稿
    爾後,周巍峙覺得歌名不夠理想,恰在這時,他看到《民主青年》雜誌以《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戰歌》為題刊載了該詩,連連稱讚「戰歌」一詞用得好,就將這首歌曲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從此這首歌迴蕩在朝鮮戰場,唱遍祖國大江南北。由周巍峙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譜曲的手稿,現藏於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周巍峙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譜曲的手稿。
  •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
    本報丹東10月25日電  (記者王金海)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在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首發。此次發行的紀念郵票由郵票設計師於雪設計完成,1套1枚,面值1.2元,圖案以保家衛國的志願軍戰士形象為主體,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和英勇作戰的場景為背景,歌頌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抗美援朝金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是怎樣煉成的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鮑宇雁】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內,陳列著一份信箋紙,紅格豎排,藍黑色的墨水的鋼筆字體,清晰地書寫著「雄赳赳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國野心狼!」這首曾激勵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英勇殺敵,唱響半個多世紀的戰歌,在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日子裡,又一次帶我們回到硝煙瀰漫的崢嶸歲月……  1950年,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遭到嚴峻的考驗,美國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  朝鮮,與中國山水相連。跨國丹東的鴨綠江大橋,就到了朝鮮。朝鮮若處境危急、我國安全必然受到嚴重威脅。
  •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在丹東首發
    10月25日上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式在遼寧省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廣場舉行。遼寧省委宣傳部、中國集郵總公司、丹東市委市政府、抗美援朝紀念館以及遼寧省郵政分公司等單位及廣大集郵愛好者參加了首發儀式。
  • 山河無恙 英魂不朽 精神永續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
    但安東人民仍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保家衛國的偉大鬥爭中,堅持生產、支援前線,響亮地提出「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血給血,要什麼就給什麼,要多少就給多少。」在此期間,兩萬多名青年踴躍參軍,數萬志願民工奔赴朝鮮前線。全市28萬人訂立愛國公約,捐獻96億元(舊幣),超額完成了6架戰鬥機的捐獻任務。廣大青年和機關幹部,積極為志願軍傷病員義務獻血58萬毫升。
  • 追尋那段英雄記憶
    【記者走軍營】追尋那段英雄記憶——瀋陽聯勤保障中心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紀事光明日報記者 溫慶生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佳慶硝煙滾滾,忠魂烈烈。東北是抗美援朝的重要出發地和後方基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後勤沿主要道路配置兵站、醫院、汽車團、高射炮兵、工兵、鐵道部隊等,修建各種地下倉庫及掩體,在整個戰區後方形成了能打、能防,能運、能儲、能供、能修、能醫的兵站運輸網,為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後勤基礎,也正是在這場戰爭中,誕生了多支後勤保障力量,使我軍實現了由傳統後勤向現代後勤蛻變的偉大轉折。
  • 遼寧省軍區舉行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書畫作品展
    中國交通在線高永瀋陽報導:10月25日上午,遼寧省軍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書畫作品展在省軍區南樓舉行。省軍區首長、入朝作戰老戰士、離退休幹部、機關幹部和直屬隊官兵等260餘人分別參觀了展覽。
  • 丹東音樂劇《最可愛的人》首演
    音樂劇《最可愛的人》劇照 郭楓楊攝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再現英雄城市的風採,弘揚時代精神,丹東市民族歌舞劇院創作排演了大型音樂劇《最可愛的人》。音樂劇《最可愛的人》劇照 郭楓楊攝全劇通過一位曾經參加過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丹東籍老戰士的回憶敘述故事,以過江運輸、受傷、療傷、歸隊、堅守、出擊、勝利、凱旋為主線,以歌舞敘事的方式,再現長津湖、上甘嶺等著名戰役中可歌可泣的事跡
  •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湖南電子科技職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
    近日,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日活動走進位於遼寧瀋陽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前,學習成員敬獻花籃。學習行程中,全體學習成員先後來到位於哈爾濱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位於敦化的東北抗聯寒蔥嶺密營遺址,位於瀋陽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抗美援朝紀念館:千餘件新增文物詳述崢嶸歲月
    新華社瀋陽9月19日電(記者張非非、孫仁斌、丁非白)坐落於遼寧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19日重新對外開放。新增加的千餘件館藏文物,為觀眾詳述崢嶸歲月的壯烈故事。「楊根思犧牲後,最早安葬在朝鮮,1952年遷回國內安葬在丹東市元寶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1953年遷往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抗美援朝紀念館文物保管科科長齊紅說,這塊墓碑是安葬在丹東市元寶區的楊根思烈士的墓碑,當年英雄骸骨遷走後,墓碑保留了下來。
  • 高規格紀念抗美援朝,結尾這一幕值得深思
    細節一 4個地方 4個花籃 在紀念大會召開前,有四個地方分別舉行了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名義敬獻花籃儀式,這四地分別是: 遼寧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 16集文獻紀錄片《不朽的豐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烈故事集》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由遼寧省廣播電視局策劃組織指導、遼寧廣播電視臺承制的16集文獻紀錄片70年前那場偉大的保家衛國戰爭,就在中朝界河鴨綠江的遼寧對岸打響。《不朽的豐碑——中國人民志願軍英烈故事集》嘗試從「英雄時刻」的歷史斷面切入,運用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的紀錄片語言,講述英烈故事、唱響英雄讚歌,激發復興壯志、共築中國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而抗美援朝精神則是我們最寶貴的民族財富。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訪談錄 | 開欄的話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
  • ...奮進復興徵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弘揚偉大精神 奮進復興徵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激勵前行  新華社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