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博物苑: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它的創辦人是擅長賺錢的清末狀元

2020-08-20 灶物者

灶物者說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是博物館界的大日子。除了線下活動,線上的活動也極其豐富。中國的博物館事業可以說發展飛速,但博物館在我們國家出現比較晚,始於鴉片戰爭以後。當時中國境內出現很多的博物館,像北疆博物院、震旦博物館等都是外國人建設的。中國人自己建博物館是1905的南通博物苑

這座博物館是誰建的?都有什麼藏品?有什麼先進理念?

灶物者本期帶您走進南通博物苑,看看中國博物館的起源!

狀元張謇

張謇(jian)是南通博物院的創立者,他的名「謇」,這個字和張騫有點像,他們做的事情也有點像,如果說張騫西行開闢了絲綢之路,讓世界更了解中國、豐富了中國人的餐桌,那麼張謇就是「鑿空」了中國的博物館,啟迪民智。

張謇,1853年7出生於江蘇常熟。清末狀元,但他不像很多名人自小就是神童,很早狀元及第,相反,他考試並不是很順利,直到快50歲才中狀元,而且還是因為慈禧太后壽辰開了恩科。

但他事業方面卻很有作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他是中國棉紡織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非常厲害 。他有一句名言: 「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創辦博物館

張謇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為何要去自費創辦一家博物館?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新興資產階級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主張「講求西學」,發展資本主義文化教育。近代博物館的產生,就是這一文化現象的反映。這些博物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度關注博物學的傳播與普及,這與近年來大力倡導的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很接近。

甲午戰爭後,國內掀起了官員赴日考察和留學生留學的熱潮,又因為張謇讀過教育家吳汝綸的《東遊叢錄》,所以一直想找機會到日本去。光緒二十九年(1903)正月,日本駐江寧領事天野恭太郎邀張謇參觀日本第五次國內勸業博覽會,得此良機,他當然不會錯過。

張謇在日本參觀了很多的博物館,他寫到「大而都畿,小而州邑,莫不高閣廣場,羅列物品,古今鹹備,縱人觀覽。公立私立,其制各有不同……蓋其國家盡出其歷代內府所藏,以公於國人。並許國人出其儲藏,附為陳列,誠盛舉也。」

他還深刻體會到博物館對學校教育和啟迪民智的重要作用,於是他歸國後不久便上書清政府請建博物館,先後呈遞建立博物館的走帳,遺憾的是,這些建言最後都石沉大海。 所以在1905年,他以個人財力,在家鄉陸續購民房29家,遷荒冢3000餘座,平地築垣,又多方搜求中外動植物標本、金石文物、先賢遺文,最終創建了南通博物苑。

建館理念

建苑初期,博物苑藏品分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主要陳列於南館、北館等展館內,而大型文物標本則展示於室外。

南館建於1906年。是博物苑主要的陳列室,樓上陳列歷史文物,樓下陳列動、植、礦物標本。


中館建於1906年。始稱測候所,用以測報天氣,是中國最早的氣象觀測機構所在地。1914年,中館改建後,作為金石碑帖陳列室。

北館建於1911年,作為金石書畫陳列。 十年之後,博物苑藏品達到2萬餘件,「縱之千載,遠之外國」,「古今鹹備,縱人觀覽」。

在南館二樓半圓型的月臺上,懸掛著張謇手書的一副對聯:「設為庠序xiáng xù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

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上半句意思是:要設立庠、序、學校來教導百姓。『庠』是教養的意思;『校』是教導的意思;『序』是習射的意思。夏商周三代就用這個名稱。意思是(這些學校)都是用來教人懂得倫理關係。下半句是鼓勵大家多學詩經,學習詩經可以觀察社會與自然,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這句話連起來道出了張謇創辦博物苑的宗旨,輔助學校教育、學習歷史和自然知識。在文化方面,博物館可以讓你知道歷史,以史為鑑明歷史、知興替;自然方面懂得生活的環境。

灶物者再說

南通博物苑是中國第一座由中國人獨立建造的博物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公共博物苑,拉開了中國博物館發展的序幕。

100多來的時間,一代代博物館人為中國的博物館事業發展做出了極大的努力,我們的博物館事業從學習國外,到現在已經走向一個更加面向大眾、更加包容的文化機構,讓更多的人們可以接觸文物,接觸博物館。就拿我來說,我現在在北京的一個寫字樓裡碼子,一邊看著敦煌莫高窟的直播。這在10年前是不可能想像的。我們中國的博物館的確在用自己的發展在踐行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更加多元和包容。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集郵長知識||說說中國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2005年國家郵政局為紀念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成立百年發行了一套2枚的郵票,圖案分別是博物館的南館和中館,見上圖。當時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了一枚首日封(F.D.C),見下圖。南通博物苑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第一家公共博物館的呢?因為一個人!他就是近代中國四大實業家之一的張謇。
  • 張狀元建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說到南通,不僅在乾隆時代是大碼頭,到了近現代,更是中國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這裡還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這一切都與晚清一位狀元有關,而考中狀元與他人生中的種種功業相比,只是一點小成績,他便是南通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張謇。張謇,南通海門人,家中幾代人都沒有科舉功名,這種人在當時稱為「冷籍」,參加考試要多出報名費。
  • 博觀 | 張狀元建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說到南通,不僅在乾隆時代是大碼頭,到了近現代,更是中國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這裡還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這一切都與晚清一位狀元有關,而考中狀元與他人生中的種種功業相比,只是一點小成績,他便是南通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張謇。
  • 初冬裡的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總書記今天參觀的南通博物苑,很有看頭
    11月12日下午,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外觀看似不起眼的南通博物苑,但創立比上海博物館還早了50年。歷史上,這是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 南通博物苑迎來色彩斑斕最美季
    圖為: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南通濠河邊南通博物苑美麗景色。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南通濠河邊南通博物苑美麗景色。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坐落於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南通市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叢軍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圖為: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南通濠河邊南通博物苑美麗景色。
  • 《張謇所創中國第一》帶你了解南通博物苑
    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嗎?讓我們一探究竟。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建立,正式使用了Museum,此後這個單詞才成為博物館的通用名稱沿用下來。所以,在我國一般認為博物館是西方文化的產物。我國近代意義最早的博物館,是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位於南通老城區的東南濠河之濱。當時的南通市稱為「通州」,民國時期改為南通縣。
  • 江蘇南通:南通博物苑百年背後的故事
    說到南通,不僅在乾隆時代是大碼頭,到了近現代,更是中國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這裡還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這一切都與晚清一位狀元有關,而考中狀元與他人生中的種種功業相比,只是一點小成績,他便是南通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張謇。    張謇,南通海門人,家中幾代人都沒有科舉功名,這種人在當時稱為「冷籍」,參加考試要多出報名費。
  • 張謇與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的創辦
    ——南通博物苑創辦人張謇《營博物苑》1905年,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以振興科教和普及文化為目的,在江蘇省南通市的濠河之濱創辦了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中國的博物館事業由此在南通發祥。
  • 南通記憶:臘梅香滿博物苑,橋影船泊夜靜寧
    記得走在南通濠河邊的時候,臘梅花香時時隨風飄來,很舒服,很愜意。現在大家都宅在家裡,估計和我一樣聞聞咖啡香也很滿足吧。南通是一座長江邊的城市,在我的印象裡,它是個樸素的城市,就像一朵棉嘟嘟的棉花。濠河是南通的護城河,濠河邊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由清末狀元張謇(jian)創辦。張謇不但是清末狀元,也是中國近代的實業家、教育家。
  • 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
    南通博物苑  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初看,南通博物苑像個花園,綠樹成蔭,花開得正盛。再看,南通博物苑很難用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去詮釋,它採用獨特的苑囿式設計,是植物園、動物園、自然館,又是科技館、天文館,似乎找不到可以概括的名稱。
  • 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原來是這家
    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南通市濠河之濱。南通博物苑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
  • 跟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總書記參觀的這座博物苑,有著怎樣的故事?
    南通博物苑位於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1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展陳,了解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情況。
  • 近距離感受近200件苑藏精品魅力 風物駢駢與歲新——南通博物苑藏...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潘冬冬今天上午,風物駢駢與歲新——南通博物苑藏精品文物展開展。在喜迎國慶70周年之際,南通博物苑在苑藏中遴選出近200件展品,旨在弘揚民族文化,展現藝術珍藏,喚起更多觀眾參與到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中來,感悟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與無限魅力。越窯青瓷皮囊式壺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 【原創】美麗的南通早春風光(五)博物苑風光讓人流連
    我是先從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參觀出來後,漫步在位於南通市濠河東岸的生態綠地上,遊覽了扶渠軒和梅庵書苑(即三友館)等景點後,直奔位於濠南路北岸的怡園。遊覽了美麗的怡園風光後,就向西側的南通博物苑走去,觀賞拍攝梅園的梅花。
  • 跟著總書記看江蘇②丨南通博物苑與其創始人張謇的歷史性貢獻
    11月12日下午,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跟隨總書記的腳步,讓我們一探這「華夏第一館」的歷史淵源,領略其背後穿越歷史、經久不衰的文化底蘊。
  • 【原創】美麗的南通濠河風光(四)滿園春色博物苑
    我在遊覽南通鐘樓、環西文化廣場和西南濠河南公園等景點後,來到長橋東首,往南通博物苑方向走去,到南通博物苑遊覽,欣賞春天的風景。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濱,由晚清狀元,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 【原創】美麗的南通早春風光(四)博物苑梅花綻放春意濃
    我是先從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參觀出來後,漫步在位於南通市濠河東岸的生態綠地上,遊覽了扶渠軒和梅庵書苑(即三友館)等景點後,直奔位於濠南路北岸的怡園。遊覽了美麗的怡園風光後,就向西側的南通博物苑走去,觀賞拍攝梅園的梅花。
  • 漫步「雲端」 南通博物苑奇妙夜活動成功舉行
    濠河常被比作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鍊,環河而建的13座博物館則恰似項鍊上的顆顆珍珠,這其中最耀眼的一顆就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它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夜色裡,走進南通博物苑則更是讓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