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狀元建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2020-07-01 新華網客戶端
張狀元建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及其園林之美。視覺中國供圖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這幅對聯即便夠不上家喻戶曉,也算廣為流傳,特別是為它安排一個紀曉嵐與乾隆鬥智的故事,更添了幾分趣味。聯中兩個「通州」,一個是江蘇南通市,一個是北京的通州區,這兩處曾經都被稱為「通州」,正與下聯的東西當鋪字面上對得工整。而且這兩處通州都是江河碼頭、商賈雲集,也與當鋪有著內在關聯。

說到南通,不僅在乾隆時代是大碼頭,到了近現代,更是中國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這裡還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這一切都與晚清一位狀元有關,而考中狀元與他人生中的種種功業相比,只是一點小成績,他便是南通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張謇。

張謇,南通海門人,家中幾代人都沒有科舉功名,這種人在當時稱為「冷籍」,參加考試要多出報名費。為了擺脫「冷籍」,張謇冒稱有功名者的孫子,考取了秀才。誰想到被當年同意他冒名的一家人要挾,弄得苦不堪言,走上作幕之路,常年充任吳長慶幕僚。這段經歷提升了張謇處理實際事件的能力,也為他創出了名號,得到「清流」領袖翁同龢、潘祖蔭的賞識,封疆大吏李鴻章、張之洞爭相邀他出任幕賓。

婉拒了大僚們的好意,張謇回鄉讀書,考中舉人。隨後的科舉之路便不再順遂,四次進京都沒能考中進士。張謇只好繼續幕賓生涯,終於在42歲第五次進京應試時,高中狀元,按慣例進入翰林院作了一名六品編修。幾年後,賞識他的張之洞委派張謇辦團練,團練沒辦好,張之洞又讓他開紗廠,至此,張謇的人生逐漸「開掛」,他後半生的功業都從大生紗廠開始。1895年籌備,1899年投產,迅速開始盈利。隨後墾荒、開電廠,張謇忙得不亦樂乎。

1901年,張謇寫下兩萬字的《變法平議》,其中提到要在沿江沿海省會通商大埠建設博覽所,使人民「生巧思」「生競心」。1903年,張謇赴日本考察實業,參加博覽會,對日本的博物館很有感觸,回來向一直懂他的張之洞建議辦博物館。張謇的計劃是先中央後地方,從北京辦起,成熟了逐漸推行到各省、各府,直到各縣。此時,張謇的思想裡除了啟迪民智,也希望通過博物館對中華文物進行有效保護。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開始在我國大肆掠奪文物,這一點讓張謇憂心忡忡。這次張之洞沒有再推張謇一把,或許在張相國眼裡,此時的大清已無力去實現張謇的宏偉計劃。

張謇終究是一位重事功而又務實的人,國家辦不了,就自己來。大生紗廠已經盈利,依託大生紗廠的資本,張謇在老家南通辦起了中國第一所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按照張謇的設計,博物苑分為北館、南館、中館,由五棟中西式樓宇和園林組成。

南通博物苑稱為「苑」在我國眾多以「館」「院」命名的博物館中獨樹一幟,苑本指養禽獸、種林木的地方,進而引申為學術文藝薈萃的地方。或許張謇在建館之初便希望博物館不只是文物陳列之所,也同時是一座園林。他主張博物館要利用空地栽植花木,美化環境。如今,花木已經成為南通博物苑引以為傲的一部分。

除有園林之美,在張謇的理念裡,博物館要適於參觀,要通風乾燥利於文物的保護,要有專門的講解人員,講解員們還要懂外語,便於答覆外賓詢問。對展覽的安排,張謇主持的《南通博物苑品目》中按天產部、歷史部、美術部和教育部四部分進行展示。歷史、藝術、自然,既傳承了文化,又考慮到自然科技,而教育部的設計更是通過博物館達到啟迪民眾的作用。這與一座現代化綜合博物館的理念幾乎沒有區別。

南通博物苑之後,各類博物館開始在中國出現,1914年,北平古物陳列所成立;同年,天津建立北疆博物館;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但中國的博物館還沒有迎來好時光,戰亂中博物館人為守護文物而奔波,有的博物館則毀於戰火。抗戰中,南通博物苑成為日軍馬廄,館藏文物大部分被損毀和掠奪。而1922年,大生紗廠債臺高築走向衰敗,1926年,張謇病逝。

南通博物苑走過百年,如今,全國各類博物館已超過5000家。在吳良鏞大師設計下,南通博物苑新館舍已投入使用,博物苑的建設和創始人的故事成了博物苑展覽的一部分,張謇故居濠南別業也成為館舍的一部分。張謇創造了博物苑,博物苑也記錄了張謇的人生。對於這位創造者,這或許是最殊勝的回報。(辛酉生)

相關焦點

  • 博觀 | 張狀元建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說到南通,不僅在乾隆時代是大碼頭,到了近現代,更是中國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這裡還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這一切都與晚清一位狀元有關,而考中狀元與他人生中的種種功業相比,只是一點小成績,他便是南通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張謇。
  • 南通博物苑: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它的創辦人是擅長賺錢的清末狀元
    中國人自己建博物館是1905的南通博物苑。這座博物館是誰建的?都有什麼藏品?有什麼先進理念?灶物者本期帶您走進南通博物苑,看看中國博物館的起源!所以在1905年,他以個人財力,在家鄉陸續購民房29家,遷荒冢3000餘座,平地築垣,又多方搜求中外動植物標本、金石文物、先賢遺文,最終創建了南通博物苑。
  • 江蘇南通:南通博物苑百年背後的故事
    說到南通,不僅在乾隆時代是大碼頭,到了近現代,更是中國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這裡還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這一切都與晚清一位狀元有關,而考中狀元與他人生中的種種功業相比,只是一點小成績,他便是南通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張謇。    張謇,南通海門人,家中幾代人都沒有科舉功名,這種人在當時稱為「冷籍」,參加考試要多出報名費。
  • 初冬裡的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全國文明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 南通博物苑迎來色彩斑斕最美季
    圖為: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南通濠河邊南通博物苑美麗景色。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南通濠河邊南通博物苑美麗景色。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坐落於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南通市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叢軍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圖為:2019年11月25日拍攝的南通濠河邊南通博物苑美麗景色。
  • 【原創】美麗的南通濠河風光(四)滿園春色博物苑
    我在遊覽南通鐘樓、環西文化廣場和西南濠河南公園等景點後,來到長橋東首,往南通博物苑方向走去,到南通博物苑遊覽,欣賞春天的風景。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濱,由晚清狀元,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 集郵長知識||說說中國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2005年國家郵政局為紀念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成立百年發行了一套2枚的郵票,圖案分別是博物館的南館和中館,見上圖。南通博物苑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第一家公共博物館的呢?因為一個人!他就是近代中國四大實業家之一的張謇。他同時又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除了辦實業,他還創辦了370多所學校。
  • 南通博物苑: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
    南通博物苑  開中國博物教育之先(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初看,南通博物苑像個花園,綠樹成蔭,花開得正盛。再看,南通博物苑很難用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去詮釋,它採用獨特的苑囿式設計,是植物園、動物園、自然館,又是科技館、天文館,似乎找不到可以概括的名稱。
  • 總書記今天參觀的南通博物苑,很有看頭
    11月12日下午,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外觀看似不起眼的南通博物苑,但創立比上海博物館還早了50年。歷史上,這是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 【原創】美麗的南通早春風光(四)博物苑梅花綻放春意濃
    我是先從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參觀出來後,漫步在位於南通市濠河東岸的生態綠地上,遊覽了扶渠軒和梅庵書苑(即三友館)等景點後,直奔位於濠南路北岸的怡園。遊覽了美麗的怡園風光後,就向西側的南通博物苑走去,觀賞拍攝梅園的梅花。
  • 跟著總書記看江蘇②丨南通博物苑與其創始人張謇的歷史性貢獻
    張謇15歲開始進入科舉試場,直至1894年考中狀元。此前因長年在外遊幕講學,張謇對內憂外患的中國早有比較深切的認識。就在他「大魁天下」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目睹北洋海軍的覆沒及次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籤訂,張謇痛心疾首,他深感國家的積弱蒙恥在於國力不振。民氣未張,而要扭轉這局面,「責任須在士大夫」,並且是士大夫的不尚空談、身體力行。
  • 【原創】美麗的南通早春風光(五)博物苑風光讓人流連
    我是先從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參觀出來後,漫步在位於南通市濠河東岸的生態綠地上,遊覽了扶渠軒和梅庵書苑(即三友館)等景點後,直奔位於濠南路北岸的怡園。遊覽了美麗的怡園風光後,就向西側的南通博物苑走去,觀賞拍攝梅園的梅花。
  • 《張謇所創中國第一》帶你了解南通博物苑
    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這個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嗎?讓我們一探究竟。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建立,正式使用了Museum,此後這個單詞才成為博物館的通用名稱沿用下來。所以,在我國一般認為博物館是西方文化的產物。我國近代意義最早的博物館,是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位於南通老城區的東南濠河之濱。當時的南通市稱為「通州」,民國時期改為南通縣。
  • 漫步「雲端」 南通博物苑奇妙夜活動成功舉行
    濠河常被比作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鍊,環河而建的13座博物館則恰似項鍊上的顆顆珍珠,這其中最耀眼的一顆就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它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夜色裡,走進南通博物苑則更是讓人驚豔。
  • 5·18國際博物館日 南通博物苑「好戲連臺」等你來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南通博物苑將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系列活動,與南京博物院等省內博物館聯動,並通過網絡直播,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與互動的平臺。據了解,5月18日前後,南通博物苑將先後舉辦三個特別展覽。
  • 南通博物苑博物館之夜
    難得傍晚再去次南通,也難得體驗一下啟秀園的夜。以前是上攝影和晚間的書法畫畫課,上完課馬上返回。這次去南通博物苑參加活動前,時間還早,順帶到博物苑東邊的三元橋那邊走走,跟以前變化挺大。如今的濠河步道已經全部做好,南通市民晚上可以一邊健身一邊體驗濠河之夜。
  • 南通記憶:臘梅香滿博物苑,橋影船泊夜靜寧
    棉花插花街上的臘梅花香時而飄來,更多的臘梅花似乎開在了濠河邊的南通博物苑裡。走幾步就是一株臘梅,整個博物苑內都是香香的。濠河是南通的護城河,濠河邊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由清末狀元張謇(jian)創辦。張謇不但是清末狀元,也是中國近代的實業家、教育家。
  • 習近平江蘇行丨走進南通博物苑
    11月12日下午,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  南通博物苑創辦於1905年,是中國人獨立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 近距離感受近200件苑藏精品魅力 風物駢駢與歲新——南通博物苑藏...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潘冬冬今天上午,風物駢駢與歲新——南通博物苑藏精品文物展開展。在喜迎國慶70周年之際,南通博物苑在苑藏中遴選出近200件展品,旨在弘揚民族文化,展現藝術珍藏,喚起更多觀眾參與到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中來,感悟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與無限魅力。越窯青瓷皮囊式壺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濱,由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