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沉睡」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金誠通達

2020-12-20 鑫仔的小酒窩

隨著民法典時代的到來,「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問題」和熱搜。

作者沙海濤王卓雅北京金誠通達(上海)律師事務所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2020-貫徹落實《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推廣計劃(以下簡稱「《推進計劃》),明確提出在專利法、著作權法修改審議過程中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上個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布中國進入「民法典時代」。

在這項立法中,雖然智慧財產權不能獨立彙編,但仍有許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民法典》對智慧財產權作了一般性規定;為了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增加侵權成本;民法典規定,故意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要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並再次將「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問題」推至「熱搜」。

一、中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發展大事記

「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問題」不是「新聞」,事實上早在2013時,中國的《商標法》修正案就正式引入了「懲罰性賠償」條款,近幾年來,他已經發展了好幾次,他的受歡迎程度有增無減。筆者簡要梳理了「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建立和發展的重要節點如下:

2013,《商標法》首次出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懲罰性賠償;

《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制定了「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懲罰性賠償標準;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強調「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提高智慧財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探索建立對專利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情節嚴重的惡意侵權行為實施懲罰性賠償」;

中美發表經貿磋商聯合聲明,強調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發布,將懲罰性賠償金上限從3倍提高到5倍;

新修訂的《商標法》進一步將懲罰性賠償標準從「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提高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反不正當競爭法》新增「懲罰性賠償制度」,即「經營者惡意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情節嚴重的,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不僅要強調「加快在專利、著作權等領域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而且要引導方向和「有效執行懲罰性賠償制度」;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推進計劃》實施《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再次明確在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的修改和審議過程中將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

至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將在北京舉行。屆時,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將首次提交常委會會議,其中「加大對侵犯著作權行為的懲處和追責力度,對於侵權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將成為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內容之一;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要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智慧財產權保護再次得到加強。

二、「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願景之美

眾所周知,「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旨在通過增加侵權成本來減少甚至防止智慧財產權侵權的發生。然而當前智慧財產權司法實踐中存在長期的「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桎梏,尤其是在專利侵權糾紛中。一些專利侵權人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找到爆款產品,然後迅速投入生產,即使權利人對專利侵權提起上訴,侵權人也通過專利無效宣告的方式來拖延訴訟周期,專利訴訟結束後,產品更新換代,專利保護價值大大降低。在現行的法律規定和制度中,即使判決侵權,低賠償也足以使侵權人有利可圖。

因此建立和完善「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是我國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大勢所趨,特別是在專利和版權領域填補「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的空白。

三、《民法典》與智慧財產權保護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自起施行。

在具有跨時代含義的「國家法典」中,第123條列出了具有專有權的智慧財產權權利人的客體,確立了智慧財產權在民法保護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第1185條明確規定,故意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要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直接規定為「智慧財產權」,也就是說,根據《民法典》,所有類型的智慧財產權都可以受到懲罰性賠償的保護。

由於《民法典》高於《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因此《民法典》關於懲罰性賠償的規定將成為上述智慧財產權單行法關於懲罰性賠償的上位法,對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法制具有重要意義。

《民法典》的有關規定對其附屬法律的修訂具有指導作用。我國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將按照民法典的規定不斷完善;另一方面,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將與民法典銜接良好,進一步加強保護。

《民法典》明確了商業秘密是智慧財產權的客體,對商業秘密立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另外,在單獨的智慧財產權法中也沒有關於智慧財產權合同的規定,因此《民法典》關於合同的規定,特別是技術合同的規定,對智慧財產權合同的效力的確定和履行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司法適用

鑑於「侵權懲罰性賠償」在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中尚未正式納入立法,僅就商標侵權案件而言,懲罰性賠償條款正式引入立法後,長期以來「束之高閣」一直存在,主要受以下兩個方面的適用困難:

1、很難確定「惡意」和「情節嚴重」的準則和限制

由於法律條文和司法解釋難以嚴格界定諸如「惡意」或「情節嚴重」等主觀標準,不同法院在不同案件中有不同的標準。

如在上海第一起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案,上海浦東新區法院認為被告收到原告的商標侵權警示函,承諾不再從事侵權活動,但違反了誠信重複侵權,被告使用了同一商標作為原告對相同商品的認定,這足以證明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商標權並附屬於原告商譽的主觀惡意明顯。然而在「FILA斐樂」侵犯商標權一案中,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駁回了被告此前提出的模仿原告商標的註冊申請,並認定被告在情況下繼續生產和銷售侵權產品,該產品完全知道原告商標的存在。

根據「情節嚴重」的判定標準,有的法院會考慮諸如侵權的時間、空間、頻率和違法銷售金額(如果可以查實的話),有的法院只認定「劃等號」惡意侵權,情節嚴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懲罰性賠償的適用門檻。

2、懲罰性賠償的計算基數和倍數難以確定

我國《商標法》確立的侵權賠償數額,按照以下順序確定:(1)權利人因侵權而遭受的實際損失;(2)侵權人因侵權而獲得的利益;(3)參照許可商標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現行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處罰標準是根據上述方法確定的侵權賠償金額。在實踐中,賠償數額的確定並不容易。

法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以首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案件為例,被告拒絕提交銷售數據、財務帳簿等原始文件,法院認為這已構成舉證障礙,故採用優勢證據標準,根據被告微信的宣傳內容確定侵權商品的銷售額,並結合案外同類商品和被告自認產品單位利潤確定侵權人。

四、後記

之前,雖然我們所看到的案件難免有差異,但對於今後類似案件的審理,無疑將提供一定的參考標準和示範作用。然而我國畢竟不是一個判例法國家,一些法院在現有案件中仍持謹慎態度,引用「懲罰性賠償」標準。

同時,我們也高興地看到,智慧財產權侵權保護在立法上不斷加強,一些法院正在積極探索「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實用標準,比如北京高院發布的《關於侵害智慧財產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件確定損害賠償的指導意見及法定賠償的裁判標準》,其中比較了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和方法,對「惡意」和「情節嚴重」的確定以及懲罰性賠償的基數和倍數進行了詳細的指導,細化了法律規定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懲罰性賠償不同標準的困境,同時也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司法實踐的靈活適用空間。

因此在專利和著作權侵權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有望在未來完善的同時,我們期待在司法實踐中也看到了更多的嘗試和配套指引的出臺,共同構建了一個立體有效的「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使智慧財產權真正成為創新發展的生命線。

筆記:

[1] 平衡體公司與永康易聯體育器材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判決書(2018)滬0115民初53351號]。

[2] 斐樂體育有限公司和浙江中遠鞋業有限公司關於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的判決書。

[5] 關於平衡體公司與永康壹愛體育器材有限公司商標侵權糾紛案的判決書(2018)滬0115號53351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智慧財產權立場)

熱點連結

IaaS模式下雲服務提供商的侵權責任認定

論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限度

相關焦點

  • 專家熱議專利法新增懲罰性賠償制度
    對話嘉賓宋河發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宋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資深法官、全國審判業務專家劉芳 北京同立鈞成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資深專利代理師、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網絡智慧財產權委員會秘書長記者:此次專利法修改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這對於打擊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等方面有何重要意義?
  • 著作權法修改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專家怎麼看
    原標題:著作權法修改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專家怎麼看?   醞釀近10年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正式步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階段,從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到加強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再到適應新技術發展修改有關概念表述、新增有關制度措施,諸多修法看點值得關注。
  • 深圳出臺智慧財產權案適用懲罰性賠償指導意見 有判賠金額達到近億元
    ,但在智慧財產權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具體實施推進仍然面臨許多困難。   目前,已有一些司法判例顯示,法院在進行判決時採用了懲罰性賠償。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表示,遵循《指導意見》,已在系列案件中發出具有懲罰性質的判決,判賠金額達到近億元。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出臺的《指導意見》,適用對象為侵權人具有故意且情節嚴重的智慧財產權民事侵權糾紛。
  • .| 法定賠償上限提升10倍,懲罰性賠償 「如約而至」,《著作權法...
    ,標誌著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全面確立。現行著作權法中規定的法定賠償額及基本的賠償填平原則已不能完全滿足我國促進創新發展的需要,亟需國家從政策及立法層面作出調整。政策層面,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等規範性文件,均強調要提高智慧財產權侵權的賠償數額,探索構建懲罰性賠償制度。
  • 深圳探索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將在全國率先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
    6月8日,《深圳經濟特區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修正案)》(以下簡稱修正案)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深圳將在全國率先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懲罰性賠償制度修正案擬規定,故意侵犯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幅度確定懲罰性賠償數額。
  • 國家知識產權局:推進專利法修訂審議工作 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推進專利法修訂審議工作,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延長專利有效期,加強藥品專利保護等。做好專利審查指南配套修改工作。推進著作權法修訂審議工作,增加侵權懲罰性賠償條款,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加大損害賠償力度。視情推進商標法修改,加強商標保護和執法。
  • 建議引入懲罰性賠償打擊惡意侵權
    廣東是智慧財產權案件較集中的省份,約佔全國總數的25%,他發現在司法實踐中由於法律及相關工作機制與形勢發展不適應等因素,專利訴訟中常有「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不合理問題,所以,他提了關於加大智慧財產權立法保護的建議,建議在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的修訂中,較大幅度提高法定賠償限額,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
  • 試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理解與適用
    自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確立以來,在審判實務中陸續出現了諸多爭議與問題,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於該制度的理解與適用一直存在很大爭議。本文擬從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中出現的爭議問題、如何適用以及適用的例外等方面展開探討,以饗對審判實務有所借鑑。
  • 《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將對懲罰性賠償予以規定
    北京頭條客戶端11月6日消息,11月6日上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對外發布。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現行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中,《商標法》率先規定懲罰性賠償。《專利法》《著作權法》的修法進程也明顯提速。
  • 淺析自由實施(FTO)調查報告與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
    但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多方面的智慧財產權風險,尤其對於科技創新企業,很可能會面臨專利侵權風險。世界上大多數大陸法系國家在專利侵權賠償中大部分適用填平原則,而英美法系的主要國家在專利侵權中可能會適用懲罰性賠償。當中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走進存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國家或地區時,懲罰性賠償的可能性和其計算賠償的方式應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因為一旦被認定為故意或有意侵權將會面臨巨額賠償。
  • 加強版保護,懲罰性賠償——聚焦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五大看點
    從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到加強法律銜接並落實有關國際條約義務,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諸多新看點值得關注。(小標題)看點一:加強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
  •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為充分發揮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功能作用,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明確,過保質期仍然銷售、無法提供合法進貨來源、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等情形應當認定為經營者「明知」,同時做出兜底性規定以免遺漏。
  • 白雲首例「懲罰性賠償」案宣判
    近期,白雲法院宣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修訂實施後白雲首例智慧財產權懲罰性賠償案件,知名茶品牌「喜茶」勝訴獲賠76萬元!  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76萬  關於某美公司是否侵權問題。  綜上所述,法院判決某美公司立即停止侵害美西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並銷毀侵權宣傳材料、刪除侵權網絡信息;某美公司賠償70萬元,茶館經營者陳某賠償6萬元。
  • 保障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 最高法:實施最嚴格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今年前10月深圳新收智慧財產權案件超過了6萬,深圳的先行示範區建設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今天(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支持和保障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持續實施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健全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 《民法典》回應智慧財產權司法實踐與立法熱點問題
    這次,《民法典》第1185條針對性地明確規定:「故意侵害他人的智慧財產權,情節嚴重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即對於故意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的惡意侵權者,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即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而智慧財產權司法機構就可應智慧財產權權利人的請求,依法判決智慧財產權惡意侵權人以懲罰性賠償。
  •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
    國務院金融委:高度重視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優化科技創新融資方式,改善配套政策環境。
  • 福田法院受邀參加新發展格局與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學術研討會
    我國正處於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在國家立法層面,引入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規定已成共識,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構建一個符合我國智慧財產權訴訟特點、具有可操作性的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制度,仍是一個現實、緊迫的課題。
  • 修法緊鑼密鼓 智慧財產權保護有哪些新變化
    探索懲罰性賠償探索懲罰性賠償的適用規則是近年來修法的方向之一。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都已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不過相關規定在法律適用上自由裁量的空間較大,具體的適用方法也是目前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廣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 食品安全糾紛典型案公布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典型案例既為經營者依法劃定了應該承擔的責任,提高其違法成本,惡意及嚴重不負責任的經營者將背負懲罰性賠償;也是為消費者「撐腰」,鼓勵選擇合理方式依法主張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對這種經營行為,法律設定了「懲罰性賠償」責任,就是經營者不僅要承擔商品本身造成損失的賠償,還要對其行為付出代價。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或者損失3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為1000元。
  • 大幅提高賠償額上限 保障創作者權利
    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完善了網絡空間著作權保護的有關規定,特別是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和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等,給創作者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前的著作權維權難度很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違法成本低,打擊了作者的創作積極性,也令原創生存空間日益被擠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