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娃的第一任老師,言行舉止都會影響著娃,如果你家的子女不孝順,很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長輩希望兒孫滿堂,不僅僅是為了體會家庭的幸福美滿,還都希望自己能夠老有所依,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到了晚年,喪失掉了能力後,沒有人理,那就顯得有點悽慘了。
可現實生活中,不孝順的孩子是經常可以看到的,看見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生活無保障,即便是生病了也不聞不問。
可其實上孩子會如此,與父母平時的教導離不開關係,畢竟家長是娃的第一任老師,言行舉止都會影響著娃,如果你家的子女不孝順,很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從你平時的行為也都可以看出來。
案例:
李大爺育有一兒一女,讓人很是羨慕,為了將兩個孩子拉扯大,夫妻倆省吃儉用,有什麼好的都想著子女。
孩子漸漸的長大,成家立業後,李大爺夫妻倆也是一直默默付出,只要自己能幫的就幫,不管對待兒子兒媳,還是女兒女婿。
兒子結婚後不久,兒媳就懷孕了,生下一個大胖小子,老倆口就主動照顧兒媳和孫子,照顧得非常周到,這樣等到兒媳休完產假後去上班了,就將家裡的家務活,和照顧孫子的重擔都看下來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子也已經步入大學,便想著回家養老,這時兒媳說要好好孝敬他們,讓老倆口安享晚年。
以下這幾種父母,子女搶著孝順
1、對兒媳好的老人
婆媳矛盾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世界難題,也是一個家庭中潛伏的危機,如果婆媳關係不融洽,那麼家庭很可能會破裂。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都有這樣的困擾,婆媳要是有矛盾或是意見不統一,整個家庭的氛圍都會是怪怪的。
可如果一個家庭中婆媳相處融洽,那麼這個家庭就會和和美美。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婆婆在兒媳進家門的一刻,就將她當作自家人,當成女兒一樣的疼愛,兒媳婦必定會對婆婆好,等老去後,也會很是孝順。
2、手腳勤快的老人
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壓力較大,會忙於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養家,而這時候如果老人手腳勤快,不僅能夠幫忙照看孩子,還能夠做一些家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這樣子女就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業當中,那等到有所成就後,肯定就會想著要好好回報自己的父母。
3、明事理的老人
雖然敬老一直是我國的優良傳統,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總會有一些不明事理的老人,長者自己年紀大,完全不講道理,這樣的父母估計很難得到孩子的喜愛,這樣會讓子女敬而遠之。
可如果老人明事理,願意聽取孩子的意見,那麼這樣的父母,子女會很願意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那麼在晚年時也會好好孝順。
人都應該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撫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贍養老人也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可如果父母沒有好好培養,那麼不說孩子成人成才了,很可能晚年生活都難以得到保障。
家長如何培養出孝順的孩子?
1、讓孩子明白家長為家庭付出的辛苦
父母可以孩子的年齡段,所提出的問題,來決定讓他們知道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何,讓子女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父母辛苦付出得來的,要學會珍惜,要抱有感激之心。
家庭狀況差的,父母可以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讓娃懂得生活要節儉,需要與長輩一起共克艱難;
而家庭狀況好的,爸媽更是要讓子女了解到一切都是辛苦勞動換來的,要讓娃在學習和行為習慣上保持良好,珍惜父母的付出。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要學會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教育孩子,爸媽如何對待長輩,那麼將來娃就會如何對自己。
另外,父母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樣將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行,還需要讓他們明白為家人付出自己的一份力的義務,體會到家庭責任感。
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從小就要教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積極地參與到家務活中,另外還要讓他們儘早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從中體會到爸媽的辛苦,學會替長輩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