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裡,可有你的青春芳華 - 印象黃陂

2020-12-18 印象黃陂

青春,留在時光中,藏在歲月裡,更刻在那一幀一幀的老照片上。透過那些泛黃的相紙,穿過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畫面,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青春芳華?

朱興安,屬相龍,生於冬月,休眠之龍,皆曰"八字好",住陂北蔡店,農家出身,土裡土氣本質好。需營養時,三年自然災害,紅薯南瓜吃不飽。需讀書時,文化大革命,語錄能背百條。當"民辦"時,函授於孝感師院,學歷不高。

當過中小學的頭,當過工會主席,穿過了大半個中國,欣賞了"江山如此多嬌"。如今退休但休息少,買菜洗衣搞烹調,全職保姆難當好。不築長城,不鬥地主,看看電視,寫點文字也逍遙。

《印象黃陂》曾推文《劉彬士的傳說》

李克勝,生於五十年代初,童年在黃陂最北的邊陲山村。文革期間輟學在家,後在北京城區從戎五年,脫下軍裝後,組織推薦,成為七十年代工農兵學員。

曾在北方石油單位及江漢油田工作。在企業機關工作多年,後從事職工文化補課及技能培訓管理多年。退休後身在外地,對故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由衷高興,用自己淺薄的文字,述說著故鄉的歲月。

《印象黃陂》曾推文《 蔡店之秋》

熊桂香,黃陂熊家灣人(公社不詳)。登記照為十一歲小學畢業照,長長麻花辮於1982年拍攝於少林寺。

留下時代的影子,獻給將來的回憶!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一段美麗的芳華。閒暇時,每每翻看舊相冊,心中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激動!她記錄了我的青春年華,留住了我的青蔥歲月。

感謝歲月,讓我有了懷念的纏綿;感謝歲月,給了我回憶的快樂!感謝!衷心的感謝!願我們的芳華永存並永恆。

《印象黃陂》曾推文《知青記憶》

東方欲曉,黃陂蔡店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78年和1987年。青蔥歲月,印象留痕。青春的記憶總是那麼美好,總是那樣日久彌新。我愛大西南,我愛軍營,因為我的青春歲月在那裡度過。《往事悠悠憶芳華》,那是我寫我心。

幾十年的人生過往,無不讓人感嘆——青春無悔,深山留下的芳華可以為我們作證;青山還在,歲月奉獻給我們的夕陽正紅。

《印象黃陂》曾推文《往事悠悠憶芳華》

廣和。當兵第一次進蘭州城,眼花繚亂。逛到當時最繁華的西關什字,見到兩位小姑娘在賣雕塑,中國神仙,希臘諸神,琳琅滿目。我挑都不挑直接要了維納斯,付款後離去。

待我踱到南關什字時,身後傳來脆脆的女聲:同志,停一下!回頭看是那倆女孩,白淨的臉龐都染紅了。其中一位苗條女孩微喘著說:真難追呀!對不起,多收了你一毛七。我怔怔地勉強接過錢,依依分手。

至今好多年,不記得買塑像花了多少錢,一毛七卻歷歷在心。那年還未滿十九歲。

《印象黃陂》曾推文《連城瑣記》

張秀榮,黃陂姚集人。照片拍攝於1992年。年少懵懂無知,年青碌碌無為,中年忙於煙火,老來醒悟已遲。偶有小文悅己,雖是家長裡短,旨喚沉睡記憶,以免耄耋呆痴。

《印象黃陂》曾推文《幾代人的手工油麵》

孫斌華,黃陂橫店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4年和1989年。面對畢業照中青澀的面孔,我不禁浮想聯翩感慨萬千:那一年,我們十六七八,為了放飛心中的夢想,離別朝夕相處的你和她,從此海角天涯。不施粉黛不著裙衩,一個個依然燦若桃花,那純然青澀的表情裡,記錄著我們的剎那芳華。

不經意拉開記憶的門閘,塵封的往事如跳躍的火花,三十五載人生一彈指,心裡卻早已稀裡譁啦。時間的車輪每天準點開拔,光陰的故事裡我們漸染白髮,任歲月沉浮時光流逝,你永遠是我們心中的那個她。

《印象黃陂》曾推文《童年系列》

劉宗運,黃陂姚集人。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989年,艱苦的醫學院時期,未來一切未知,騎著驢子看戲本,走著瞧吧!

青春多美好!美好在於年輕與活力,美好在於有夢想,有夢想就有期待,有期待的東西總是美好的,連同追尋夢想途中的清苦、卑微、迷茫、彷徨、挫敗都是美好的,正是這些使人生變得絢麗飽滿而精彩,與結果無關。

《印象黃陂》曾推文《幾十年後,才懂父親》

黃定強,黃陂石門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7年和1990年,翻看舊照片,往事愈來愈清晰,那揮灑淚與笑的東大營,仍以記憶的姿態屹立。

在高粱米的陳年味道裡哽咽,在冬夜極寒的緊急集合裡踉蹌,是一個十六歲少年的新兵體驗,軍校的學習曾是那麼孜孜不倦又是那麼愉悅充實,十幾年的軍營生涯,留下許多記憶,我的青春,無愧軍營。

《印象黃陂》曾推文《50張高清圖,帶你一覽黃陂長堰走高》

江月,照片拍攝於1984年的中專寢室和體育場。青春年華於歲月的久遠還留下清晰的痕跡。80年代初為了跳出農門從木蘭天池楓樹灣走向城市,去讀了中專。

熱愛體育、文學、音樂的我卻進了衛校,這可是與生命打交道,只能放棄所有,專心學醫。如今更加愛好自己的專業。閒暇時也學點音樂,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修養性情。

《印象黃陂》作品《月光下的鳳尾竹》

劉老更,黃陂姚集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4年和1987年。那時——眼神純淨呆萌,懷裡揣著夢想,胸中燃著激情,青春透著芳華!那也是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父親還在,愛情剛來。

看頭髮長了又剪,剪了又長,恍然覺得:青春未曾走遠,我一直在原地等待……

《印象黃陂》曾推文《再讀王蒙,致敬青春》

曉雪,黃陂蔡店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79年和1988年。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散發著歲月的沉香,長長的辮子、澄澈的眼神、稚嫩的臉龐——文靜羞澀的小姑娘。

煤油燈微弱的光,把山村的黑暗點亮,書山路險勤學苦練只為走向遠方,初心的驛動、青澀的夢想、青春的激揚,定格豆蔻年華美好的時光。出走半生,飽經風霜,內心依然是當初的模樣,光陰釀成了一壇陳年老酒,馥鬱芳香、醇厚綿長……

《印象黃陂》首篇推文《家鄉的紅葉》

鹿腳山人,黃陂蔡店人。生平第一次照相,是這張小學畢業照。這件衣服已是我能找出來最整潔的禮服了,母親說:老話說得有,笑破不笑補,抻抖、靈醒就好。穿著它上學校畢業典禮領獎發言,照樣神氣。

初中時代,開始有夢,詩歌第一次變成報刊上的鉛字(同學背著我悄悄投稿),此夢雖未成一現曇花,也只能是開在心靈深處的玫瑰了。初中畢業,去漢陽鋼管廠打臨工賺高一學費,嘴巴四周的絨毛漸黑,已完成一個小男孩向男人的蛻變,也好!

《印象黃陂》曾推文《故鄉詩話》

pencil1969,黃陂長堰人。年少的我,為了理想而奮鬥。理想是什麼?理想就是拼命讀書,考學,告別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逃離那個貧窮的小山村。如今,這一切早已實現,可為什麼那小山村的影子卻始終揮之不去?她無時不在召喚著我: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

《印象黃陂》曾推文《記憶中的任家灣》

梅保國,黃陂泡桐人。夜觀星河,天際浩渺,敏事慎思,學海無涯。踏遍山水,生路唯艱。痛苦,我滿懷希望。磨難,我心存感激。再見青春,痛苦的憂傷!再見青春,永恆的迷惘!

《印象黃陂》曾推文《黃陂記憶》

聞竹,黃陂蔡店人。照片拍攝於1994年前後。歲月點點滴滴,如蔡店老家屋簷夏天落下的雨滴,冬天掛出來的冰凌。時間緩緩流走,似蔡姚河清澈的水。帶不走鄉思鄉情鄉戀。印象黃陂,印象青春,印象記憶。在時間之舟,我們通過文字與影像的雷射片羽,回望過去,也是回望那縷芬芳。

《印象黃陂》曾推文《清涼寨(組詩歌)》

稻田明月,黃陂蔡店人。豐滿的夢想,淪陷於骨感的現實。那一波指點江山的豪情,依然激勵在煙火溫柔之間。不因成敗,不為得失,無問貧富,只緣青春的勃動和生命的渴望。感恩生活,才有這些刀刻的文字。熱愛生命,才有這些傷痛的感慨。

《印象黃陂》曾推文《老姑娘》

舒吟,黃陂橫店人。兩張照片分別拍攝於1988年和1990年。作為一個少年喪父的農家女孩,能夠在八八年高考備戰前夕的教室裡留下人生的第一張彩色照片,感恩當時同樣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兄姊們無私手足之情的傾情付出!這份親情彌足珍貴,感念終生,催我奮進!

九零年攝於木蘭山的那張照片一臉的溫柔與甜蜜,那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對愛情的痴迷!親情與愛情,我們生命裡不可承受之重,都需要真心真情澆灌。花開幾許,落紅幾季,若心存感恩,不負深情,那麼時光不老,芳華永綻……

《印象黃陂》曾推文《婚聯》

隨風,黃陂石門人。照片拍攝於1990年的北京北海公園。那一年,投奔北京的三伯三媽家。打了我人生的第一份臨時工。在三媽家時,三媽告訴我,在我二歲時,三媽要收我做女兒,我媽不捨得。

那一年,母親送我上火車時說,當年要是把你給了三媽多好,比在我身邊強百倍。那一年,在北京呆了兩個月後,我離開北京回到石門的小山村,見到母親時,居然笑著哭了。其實三媽待我如女兒。可我就是故鄉的女兒。

《印象黃陂》曾推文《遲桂花》

靜水微瀾,黃陂長堰人。照片拍攝於1991年,那一年中專畢業,供職於武昌焦化廠焦爐改造項目的施工現場。

我的第一份工作,面對陌生的城市,膽怯得不敢有任何夢想,在工地簡陋的工棚裡,一張張圖紙看著,一本本筆記做著,在酷夏寒冬裡放線抄平,爬腳手架下深基坑,都不會顧慮到自己的女兒身。常常在黃昏時候,穿過一大片防風林,靜靜坐在白沙洲的江畔,不知何所思。

《印象黃陂》曾推文《我的父親母親》

胡利,黃陂長堰人。有沒有說得越多就會顯得越蒼白?不如沉默!

《印象黃陂》曾推文《梔子花開》

陳繼英,黃陂蔡店人。照片拍攝於18歲。流年似水,歲月如歌。從青蔥年少,到油膩中年;從偏僻山村,到沿海小城;從與命運抗爭,到學會與自己和解;從野心蓬勃到雲淡風輕。二十多年走過風雨坎坷,也沐浴過陽光明媚,回首來路,哭也是歌,笑也是歌,讓時光銘記,讓回憶永恆!

《印象黃陂》曾推文《蔡婆兒》

張春花,黃陂姚集人。從懂事開始我就知道我是個笨女伢。上小學二年級時,語文老師讀拼音,「井岡山」的「岡」讀成kang岡,同學們也跟著念,我卻舉起手糾正了老師的錯誤,老師不領情,把我從幹部變成了老百姓,笨笨的我從此也不聽那老師的課,害得我到現在還不認識二年級的生字。

讀四年級時,我吃完午飯進校門正好遇到我們的數學老師從廁所出來,出於禮貌,我連忙和老師打招呼:老師好,吃飯了沒?老師回應:你真是個調皮的丫頭!調皮嗎?那個時候真不懂,只知道見了老師問好,也不知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問候。初中收到第一封情書(據說是情書),看都沒敢看就直接交到教導主任手上了……看看,看看,這就是我,笨笨的我,一個沒有心機的人,就這樣一直笨到現在。

《印象黃陂》曾推文《家有兒女》

諶建祥。人生幾匆匆,長思那時歲月,愁看家山又幾重。也曾朝露華濃,也曾芳華好夢,忍回首,一事何酬天生我?囊也空空,夢也空空。羞對中庭列祖,恨已華發蓬蓬,無奈流水葬花紅。可笑少年心雄,無知身世寒微,也把前路寄鯤鵬。

怎曉南牆已居中,命運亂箭齊發,早已日暮途窮,留下一身窟窿。心又不甘,胸潮長向天命湧。遺憾知音予誰同?愧無三千錦字,祭在琴臺高處,對月邀何人?顧影又煢煢。大江日夜浪朝東。江山年年如畫,莫嘆風雲散盡,莫嘆舉酒杯空,自有丹青妙手,青春氣勢如虹。

《印象黃陂》曾推文《一曲紅塵情歌,寄在元宵佳節》

周靜,黃陂蔡店人。青蔥歲月,純淨美好,二二年華,皆是美好。擁有一張稚氣青澀的臉龐,獨自走在長大的路上,睜眼看塵世繁華,閉目品味人生酸甜苦辣。遊走在社會的低層,仍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意氣風發。

錦年如初見,歲月盡生歡,滿懷一股倔強,走人生江灘,倦了,選一個清靜地,看江、聽水、望遠方,和著綿綿的江水做一個孤傲且不願言敗的追夢人!

《印象黃陂》曾推文《故鄉漸遠,記憶將何處安放》

瑞虹雨梅,小學畢業照和高中生活照。彈指一揮三十多年,歲月老了容顏,看著昔日青澀的老照片,往事如煙。小學畢業我口吐狂言,爸爸莫去找門路進重點,我考的好給你長臉!果不其然,以第一名成績進班。

高中畢業那一年,表妹回鄉拍照留念,我羞澀的不敢看向前,衣服式樣來自發小付燕,至今未能相見,可是夢裡不知相逢多少遍!和表妹也是海角天涯徒有思念,澳洲和上海都在黃陂的那一邊!印象黃陂芳華再現,沉醉往事,續寫新詩篇!

《印象黃陂》近期作品《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侯豔霞。艾葉飄香、梔子花開的季節,回到河南老家,從母親摩挲了千百遍的相冊中尋到中學時期的一寸登記照。八十年代末期的豫東縣城,光明相館是所有人照相的唯一去處。黑白照片保留了曾經的青蔥歲月和豆蔻年華。

十五年後,在武昌東湖附近築起小家,徜徉在春風綠柳、碧波湖亭之間,相機已是隨身攜帶,去照相館洗出的膠捲自然真實。當年的照相之處如今已是東湖綠道的入口,曾經美好的歲月也已一去不返。

《印象黃陂》曾推文《陂北鄉村——姚集劉家灣》

萬萬,黃陂石門人。年輕時的我,懷揣夢想,手握鋼槍保家衛國,一不小心做了個泥瓦匠。此照攝於2000年,深圳國貿大廈樓下,也是三局創造深圳速度的標誌建築。機緣巧合,幾年後加入這個光榮的組織。

看看當年的小蠻腰,再看看現在的粗水桶,實在不堪回首。青春時代不喜學習,喜歡傳統評書。被書中那些精忠報國的主人公所感動,夢想著能夠懲奸除惡,抱打不平。及至人到中年,仍舊天真無邪,不忘初心!

《印象黃陂》曾推文《她,她,就是我的家》

回頭一笑,黃陂塔耳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9年和1995年。正當讀書的時候老想著逃學,可以逃學的年紀又想著讀書。青春就在「逃」「學」中一晃而過。晃走了歲月,留下了曾經:曾經的夢想曾經的笑,曾經的追逐曾經的醉。

《印象黃陂》曾推文《家在黃陂》

愛,黃陂姚集人。年歲久遠,已經記不起照片的日期。憨三的青蔥歲月,那時一直痴想自己能做個淑女(書女)。海明威說:人不可能同時擁有青春和青春的感受。暮然回首,那時有點像春天的小雨,滴噠滴噠的……

《印象黃陂》曾推文《娘,我還是想起你》

理烽,黃陂天河人。生活照拍攝於1995年。因家境原因,我放棄了上大學,僅僅讀了一個中師——黃陂師範,這也成為我人生最大遺憾。

但是,我並未因此放棄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在1996年初,擠出生活費中的一部分,毅然參加了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科)的報名,登記照即來自於我的準考證。時光荏苒,在平靜的生活中尋覓青春的印痕,有些許遺憾,卻無怨無悔。

《印象黃陂》曾推文《家訪手記——走進韓壯壯有感》

甘永澤,黃陂研子人。時光蒼老,快如流水。慢慢的,一抹夕陽,一把搖椅,一柄拐杖,一杯清茶,看光陰碎碎成剪影。如果將來步子慢了,不急,慢慢來,如此這樣地,陪著你們慢慢走,慢慢老去……

《印象黃陂》曾推文《滄桑老街巷,姚集舊時光》

英子,逐夢的年齡,有過許多熱愛……十七歲那年,背起行囊投靠遠在他鄉的三姨,開始了我步入社會的第一課:如何獨立。那段淚水與汗水交織的歲月,冷暖自知。

回首青蔥歲月,深深懷念與感恩。感恩那些苦與累,感恩曾給我溫暖與力量的親人朋友。因為那段青春歲月讓我堅信唯有努力生活,才不至於面對生活打擊時無能為力。行走在時光深處,抖落歲月的塵,在心靈窗口傲視流年,其實青春從未走遠!

《印象黃陂》曾推文《那些年,那些歲月》

曾慶剛,黃陂蔡榨人。想想當年高考,無緣旁邊站倒。二年職高生涯,可把電視修好。喜看神龍招工,老師興把我找。無奈只要長的,跑到東莞哭了!

九五年職高即將畢業,身材高大的同學大多被東風雪鐵龍汽車公司招走,一氣之下一個人背起行囊去廣東打工,經過十天八夜的流浪,終於在同學姐姐的幫助下進了東莞虎門一家電子廠,在自己的努力下當了一個小組長。記得那天是自己十九歲生日,偷偷的一個人在牆角哭了……

《印象黃陂》曾推文《娘親》

彭麗麗,黃陂人。窗前那張照片約拍攝於1996年。很久很久以前就喜愛文學,偶有小文發表。歲月是把雕刻刀,把青澀剔除,把成熟留下。青澀也好,成熟也罷,都是我自己獨一無二的模樣。不管以前還是今後,就這樣靜靜讀書,努力寫文,坦然面對生活。

《印象黃陂》曾推文《斑鳩》

龔建成,黃陂六指西城人。照片攝於2000年左右,拍攝地點位於工作單位所在地——長堰。歲月蹉跎,總以為自己很年輕,然已至不惑之年。一個人靜靜發呆的時候,回想起自己走過的路,曾經追求過,也放棄過;勇敢過,也退縮過。

閒暇翻翻老照片,那稚嫩的臉龐是滿滿的回憶。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前三十年不要怕,後三十年不要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走出半生,歸來時我還是那個少年。

《印象黃陂》曾推文《盛夏的晚餐》

李金宵,黃陂蔡店人。登記照拍於1996年,十七歲的青澀年華,外表文靜甚至木訥,內心藏著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夢,沉浸在梁羽生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也曾對綠茵場上的英雄深深迷戀,忘了我是誰。

如花的年齡卻不解風情,沒有初戀,沒有長頭髮,沒有女兒妝,如今想來總覺得青春有些蒼白。二十多年過去,內心依舊是那個簡單的我,性格耿直低調,不趨炎附勢,不愛慕虛榮,不爭強好勝,在一個無人注視的角落,靜靜做自己。

《印象黃陂》曾推文《春風十裡不如伊》

掌柜,黃陂研子人。80年代初,南京的大伯攜家人歸鄉省親,堂兄帶回個稀奇玩意兒——照相機。三四歲的我,甘蔗蘋果,左右開弓往嘴裡塞,小舌還在攪拌,堂兄卻舉起了相機,旁人說,別攪了,趕緊伸出來。瞬間,成永恆。

如今的小平頭,曾經的大奔頭。頭髮隨著年輪一起成長,飄蕩在中華路碼頭,愜意自在地舒展在過江輪渡。青春的樣子,被固定在那一幀一秒,青春的印記,被遊輪拖出一條長長的尾巴,鐫刻在濤濤江水。

相關焦點

  • 印象黃陂:龍潭春早
    二龍潭公園,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位於黃陂城關南,是黃陂最早的市區公園。在灄水公園修建之前,也是縣城唯一的公園。公園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森林覆蓋率高。這是其他公園無法比擬的。樹木高大茂盛,蔚然成林。頎長筆直的水杉傲然直立,劍指蒼穹。枝茂葉密的法國梧桐,夏天蔭翳蔽日。蒼松古柏掩映,翠竹香樟點綴,公園四季有綠,從不寂寞蕭瑟。
  • 芳華---在青春的背面
    青春是一場盛大的顛沛流離,我們都飄蕩在其中 馮小剛花了兩個小時告訴我們,再美好絢爛的芳華,終究也會成為昨日黃花。 作為出身於文工團的大院子弟,馮導打造了一個時代更替下的大觀園,美好的肉體、恣意飛揚的歌聲,暈在光圈裡的燦爛笑臉,那一代人最美好的芳華正在綻放。在反手蒼涼,覆手繁華的格調裡,命運這隻手翻滾起浪潮,將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拖下了深深淺淺的漩渦。
  • 馮永謙|老相片裡的青春密碼
    青春是珍貴的,但珍貴的東西不一定就很精美,就如同這些老照片,雖不精美,但每一張都是一個個故事,它們時時在心裡發酵。有人說,最好的事,莫過於流年逝水的歲月,因為心裡一直珍藏著舊人,舊事,舊物;因為你能夠持久珍藏的東西一定很珍貴,並且經得起時間反覆地衝刷和漂洗,即便在曲折的生活裡兜兜轉轉,它依然能夠陪你堅強地走下去。
  • 黃陂三中,一家親
    :辦公室裡,我們切磋教學,探幽發微,有時竟至爭得面紅耳赤;球場上面,我們釋放青春的激情,奔跑吶喊,揮斥方遒,偶爾也會釀成傷害的事故;菜園子裡,我們挑水擔肥,揮汗如雨,也會為蔬菜的收穫而欣慰和驕傲;四方城裡,我們挑燈夜戰,欲罷不能,幾度高唱東方紅;星月之夜,我們結伴攀登木蘭山,一探蛇精附體的大柳樹;旱熱夏季,我們暢遊灄水河,抓魚捉鱉,有時也會滿載而歸…我們在三中
  • 芳華的青春告訴我們,要學會止損
    原本約好和閨蜜一起看《芳華》,後因為時間緣故,沒有看成。昨天下午室外陽光清明,一個人忍不住去把《芳華》刷了。工作日的下午四點,在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人比想像的多,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還有一位獨自一人來看電影的老先生,他看起年約六七十,戴著一頂帽子和眼睛,渾身都是老文化人的氣質。《芳華》的魅力,還沒有在我眼前放映,就已經能從周圍來看影片的人群中感知一二。
  • 豆瓣7.6《芳華》:用歷史謳歌的美好青春,任誰的芳華都有遺憾
    電影似乎打破了一手鋪墊的美好寓意,它更像是一種從理想到現實的過程,就正如「芳華」本身,世人皆知是最美,可又有幾人真的如願。先是將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文工團描繪成童話一般,再與前線打仗的部隊形成鮮明對比,一邊是歌舞昇平,一邊是血肉橫飛,但是這都是同批人的芳華,有的人可以在大院裡談情說愛,在舞臺上大放光彩,可是有的人卻在扛槍打仗,在槍林彈雨裡九死一生,同樣都處在最好的年華,卻大多有不同的經歷,。所以電影並不是想歌頌芳華,而是記錄芳華,懷念芳華。
  • 嚴歌苓《芳華》‖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鐵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芳華》是嚴歌苓的長篇小說,講的是七十年代某部隊文工團人的故事。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話:會講故事的嚴歌苓,這次講的不是故事,是整整一代文工團人的青春。
  •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電影《芳華》觀後感
    緣於對青春歲月的一種懷念,對青春芳華的一種眷戀,觀看了由嚴歌苓創作,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楚辭九章.思美人》:"芳雨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芳華是指美好的年華。影片是寫充滿激情與青春的部隊文工團,一群貌美如花的姑娘和少年,經歷著青春萌動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在軍旅演繹的一場純潔的愛情故事。
  • 《黎明拾穗16》致青春55首,回放青春追夢想,重拾記憶慰初心
    膀子甩開扛鐵軌,那時你我正年輕。02憶青春作者:花花最愛墨香書葉新,讀聲琅琅響山村。美好青春應有夢,芳新弱冠正爭妍。青燈破屋無音樂,黃卷空囊有達賢。一碗雙筷新世界,人生蓬勃亦詩篇。朝陽逝去夕陽美,再現十八夢裡緣。
  • 與《芳華》的女兵不同,這裡是18歲女兵野性的青春
    關於那個年代的女兵,有一位叫呼鳴的畫家,呈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藝術家恣意狂想,一個個十八歲的青春,野性十足。倒是馮小剛的女兵多了一些朦朧美。呼鳴的經歷和《芳華》的作者嚴歌苓很相似,上世紀70年代參軍,在部隊裡的大熔爐裡冶煉了二十多年,柔情鐵骨,被錘鍊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戰士。
  • 若有歲月可回頭,定以深情待芳華
    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不過十年,我們將它稱作青春,這十年青春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許多時候改變命運的其實只是某一天或者某一件事,只是改變來臨時我們都不痛不癢,過後歇斯底裡。後知後覺是一種天賦,將時間拉長是為了給予更多的反省時間,不至於立時做出錯誤的選擇。
  • 黃陂人,從你的姓氏裡,就能知道你祖籍何方
    作為一個黃陂人,老實說我黃陂很多地方我都沒去過,我相信像我這樣的黃陂人應該不少,我原以為自己很了解黃陂,但當我拿到一本《黃陂縣誌》並翻閱之後,真的是大開眼界,原來黃陂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了解的啊。 特地摘錄了一些有趣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 《芳華》:令人扼腕的時代,就沒有值得歌頌的青春了嗎?
    於是,我們看到,那個時代那些人,在影像裡留住了一段難忘的青春。 全文5179 字,閱讀約需10分鐘▲《芳華》劇照。在査建英《八十年代訪談錄》中,曾經有一段對話。受訪者林旭東說(大意):陳凱歌的《和你在一起》很差,還不如馮小剛。査建英驚訝地回應到:「啊?不如馮小剛?這說得也太狠了吧。」
  • 黃陂人,從你的姓氏裡,可以看出你祖籍何方
    黃陂很大,面積佔武漢的1/4,南北相距80公裡,總面積2255平方公裡,比整個深圳還大。黃陂歷史也很古老,建置近3000年。作為一個黃陂人,老實說我黃陂很多地方我都沒去過,我相信像我這樣的黃陂人應該不少,我原以為自己很了解黃陂,但當我拿到一本《黃陂縣誌》並翻閱之後,真的是大開眼界,原來黃陂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了解的啊。特地摘錄了一些有趣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從你的姓氏裡,可以看出你來自何方。
  • 《芳華》 嚴歌苓新作「致青春」
    從軍經歷伴隨了嚴歌苓整個的青春年華。當她後來成為了一個作家,這段經歷成了她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一個女兵的悄悄話》《雌性的草地》《灰舞鞋》《白麻雀》《愛犬顆勒》,都以部隊生活為題材,但多是以一個作家的客觀視角來為那個時代的軍人塑像。
  • 古遠清黃陂三中開講:「假如我有九條命,我一條命用來買書……」
    新中國成立後,黃陂三中相繼作為省市區重點中學,憑藉「天有氣象、地有境界與人有品格」的精氣神的薰陶,相繼走出了榮膺多個國家大獎的文學家、國家一級編劇黃建中,資深翻譯家、義大利國家授予的首位外僑「加勳爵士」萬子美等一批享譽中外的名流。
  • 《芳華》重現文工團青春歲月 嚴歌苓被馮小剛電影打動
    與之前的創作不同,嚴歌苓這部最新長篇小說《芳華》更具濃厚的個人自傳色彩,是以第一人稱描寫了自己當年親歷的部隊文工團生活,隱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舊紅樓裡、某部隊文工團中發生的故事。   小說圍繞男兵劉峰因「觸摸事件」被處理的一系列情節展開。
  • 馮小剛電影《芳華》演員照 激情時代的青春回憶
    馮小剛電影《芳華》演員照 激情時代的青春回憶 照片中,以黃軒、苗苗、鍾楚曦為代表的演員們身著上個世紀60年代風格的綠色軍裝,站在時代意味濃厚的背景中,展現激情燃燒時代的獨特青春。《芳華》是導演馮小剛攜手作家嚴歌苓創作的一部充滿詩意與浪漫情懷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
  • 《芳華》:一群正值青春的少年,經歷愛情的萌發與充斥變數的命運
    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
  • 人像攝影:青春吐芳華
    攝影、後期:知雨 出鏡:芊芊 攝影指導:陽光(老師) 後期指導:五瓣丁香(助理)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