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留在時光中,藏在歲月裡,更刻在那一幀一幀的老照片上。透過那些泛黃的相紙,穿過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畫面,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青春芳華?
朱興安,屬相龍,生於冬月,休眠之龍,皆曰"八字好",住陂北蔡店,農家出身,土裡土氣本質好。需營養時,三年自然災害,紅薯南瓜吃不飽。需讀書時,文化大革命,語錄能背百條。當"民辦"時,函授於孝感師院,學歷不高。
當過中小學的頭,當過工會主席,穿過了大半個中國,欣賞了"江山如此多嬌"。如今退休但休息少,買菜洗衣搞烹調,全職保姆難當好。不築長城,不鬥地主,看看電視,寫點文字也逍遙。
《印象黃陂》曾推文《劉彬士的傳說》
李克勝,生於五十年代初,童年在黃陂最北的邊陲山村。文革期間輟學在家,後在北京城區從戎五年,脫下軍裝後,組織推薦,成為七十年代工農兵學員。
曾在北方石油單位及江漢油田工作。在企業機關工作多年,後從事職工文化補課及技能培訓管理多年。退休後身在外地,對故鄉日新月異的變化由衷高興,用自己淺薄的文字,述說著故鄉的歲月。
《印象黃陂》曾推文《 蔡店之秋》
熊桂香,黃陂熊家灣人(公社不詳)。登記照為十一歲小學畢業照,長長麻花辮於1982年拍攝於少林寺。
留下時代的影子,獻給將來的回憶!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一段美麗的芳華。閒暇時,每每翻看舊相冊,心中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激動!她記錄了我的青春年華,留住了我的青蔥歲月。
感謝歲月,讓我有了懷念的纏綿;感謝歲月,給了我回憶的快樂!感謝!衷心的感謝!願我們的芳華永存並永恆。
《印象黃陂》曾推文《知青記憶》
東方欲曉,黃陂蔡店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78年和1987年。青蔥歲月,印象留痕。青春的記憶總是那麼美好,總是那樣日久彌新。我愛大西南,我愛軍營,因為我的青春歲月在那裡度過。《往事悠悠憶芳華》,那是我寫我心。
幾十年的人生過往,無不讓人感嘆——青春無悔,深山留下的芳華可以為我們作證;青山還在,歲月奉獻給我們的夕陽正紅。
《印象黃陂》曾推文《往事悠悠憶芳華》
廣和。當兵第一次進蘭州城,眼花繚亂。逛到當時最繁華的西關什字,見到兩位小姑娘在賣雕塑,中國神仙,希臘諸神,琳琅滿目。我挑都不挑直接要了維納斯,付款後離去。
待我踱到南關什字時,身後傳來脆脆的女聲:同志,停一下!回頭看是那倆女孩,白淨的臉龐都染紅了。其中一位苗條女孩微喘著說:真難追呀!對不起,多收了你一毛七。我怔怔地勉強接過錢,依依分手。
至今好多年,不記得買塑像花了多少錢,一毛七卻歷歷在心。那年還未滿十九歲。
《印象黃陂》曾推文《連城瑣記》
張秀榮,黃陂姚集人。照片拍攝於1992年。年少懵懂無知,年青碌碌無為,中年忙於煙火,老來醒悟已遲。偶有小文悅己,雖是家長裡短,旨喚沉睡記憶,以免耄耋呆痴。
《印象黃陂》曾推文《幾代人的手工油麵》
孫斌華,黃陂橫店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4年和1989年。面對畢業照中青澀的面孔,我不禁浮想聯翩感慨萬千:那一年,我們十六七八,為了放飛心中的夢想,離別朝夕相處的你和她,從此海角天涯。不施粉黛不著裙衩,一個個依然燦若桃花,那純然青澀的表情裡,記錄著我們的剎那芳華。
不經意拉開記憶的門閘,塵封的往事如跳躍的火花,三十五載人生一彈指,心裡卻早已稀裡譁啦。時間的車輪每天準點開拔,光陰的故事裡我們漸染白髮,任歲月沉浮時光流逝,你永遠是我們心中的那個她。
《印象黃陂》曾推文《童年系列》
劉宗運,黃陂姚集人。第一張照片拍攝於1989年,艱苦的醫學院時期,未來一切未知,騎著驢子看戲本,走著瞧吧!
青春多美好!美好在於年輕與活力,美好在於有夢想,有夢想就有期待,有期待的東西總是美好的,連同追尋夢想途中的清苦、卑微、迷茫、彷徨、挫敗都是美好的,正是這些使人生變得絢麗飽滿而精彩,與結果無關。
《印象黃陂》曾推文《幾十年後,才懂父親》
黃定強,黃陂石門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7年和1990年,翻看舊照片,往事愈來愈清晰,那揮灑淚與笑的東大營,仍以記憶的姿態屹立。
在高粱米的陳年味道裡哽咽,在冬夜極寒的緊急集合裡踉蹌,是一個十六歲少年的新兵體驗,軍校的學習曾是那麼孜孜不倦又是那麼愉悅充實,十幾年的軍營生涯,留下許多記憶,我的青春,無愧軍營。
《印象黃陂》曾推文《50張高清圖,帶你一覽黃陂長堰走高》
江月,照片拍攝於1984年的中專寢室和體育場。青春年華於歲月的久遠還留下清晰的痕跡。80年代初為了跳出農門從木蘭天池楓樹灣走向城市,去讀了中專。
熱愛體育、文學、音樂的我卻進了衛校,這可是與生命打交道,只能放棄所有,專心學醫。如今更加愛好自己的專業。閒暇時也學點音樂,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修養性情。
《印象黃陂》作品《月光下的鳳尾竹》
劉老更,黃陂姚集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4年和1987年。那時——眼神純淨呆萌,懷裡揣著夢想,胸中燃著激情,青春透著芳華!那也是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父親還在,愛情剛來。
看頭髮長了又剪,剪了又長,恍然覺得:青春未曾走遠,我一直在原地等待……
《印象黃陂》曾推文《再讀王蒙,致敬青春》
曉雪,黃陂蔡店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79年和1988年。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散發著歲月的沉香,長長的辮子、澄澈的眼神、稚嫩的臉龐——文靜羞澀的小姑娘。
煤油燈微弱的光,把山村的黑暗點亮,書山路險勤學苦練只為走向遠方,初心的驛動、青澀的夢想、青春的激揚,定格豆蔻年華美好的時光。出走半生,飽經風霜,內心依然是當初的模樣,光陰釀成了一壇陳年老酒,馥鬱芳香、醇厚綿長……
《印象黃陂》首篇推文《家鄉的紅葉》
鹿腳山人,黃陂蔡店人。生平第一次照相,是這張小學畢業照。這件衣服已是我能找出來最整潔的禮服了,母親說:老話說得有,笑破不笑補,抻抖、靈醒就好。穿著它上學校畢業典禮領獎發言,照樣神氣。
初中時代,開始有夢,詩歌第一次變成報刊上的鉛字(同學背著我悄悄投稿),此夢雖未成一現曇花,也只能是開在心靈深處的玫瑰了。初中畢業,去漢陽鋼管廠打臨工賺高一學費,嘴巴四周的絨毛漸黑,已完成一個小男孩向男人的蛻變,也好!
《印象黃陂》曾推文《故鄉詩話》
pencil1969,黃陂長堰人。年少的我,為了理想而奮鬥。理想是什麼?理想就是拼命讀書,考學,告別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逃離那個貧窮的小山村。如今,這一切早已實現,可為什麼那小山村的影子卻始終揮之不去?她無時不在召喚著我: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
《印象黃陂》曾推文《記憶中的任家灣》
梅保國,黃陂泡桐人。夜觀星河,天際浩渺,敏事慎思,學海無涯。踏遍山水,生路唯艱。痛苦,我滿懷希望。磨難,我心存感激。再見青春,痛苦的憂傷!再見青春,永恆的迷惘!
《印象黃陂》曾推文《黃陂記憶》
聞竹,黃陂蔡店人。照片拍攝於1994年前後。歲月點點滴滴,如蔡店老家屋簷夏天落下的雨滴,冬天掛出來的冰凌。時間緩緩流走,似蔡姚河清澈的水。帶不走鄉思鄉情鄉戀。印象黃陂,印象青春,印象記憶。在時間之舟,我們通過文字與影像的雷射片羽,回望過去,也是回望那縷芬芳。
《印象黃陂》曾推文《清涼寨(組詩歌)》
稻田明月,黃陂蔡店人。豐滿的夢想,淪陷於骨感的現實。那一波指點江山的豪情,依然激勵在煙火溫柔之間。不因成敗,不為得失,無問貧富,只緣青春的勃動和生命的渴望。感恩生活,才有這些刀刻的文字。熱愛生命,才有這些傷痛的感慨。
《印象黃陂》曾推文《老姑娘》
舒吟,黃陂橫店人。兩張照片分別拍攝於1988年和1990年。作為一個少年喪父的農家女孩,能夠在八八年高考備戰前夕的教室裡留下人生的第一張彩色照片,感恩當時同樣在貧困線上掙扎的兄姊們無私手足之情的傾情付出!這份親情彌足珍貴,感念終生,催我奮進!
九零年攝於木蘭山的那張照片一臉的溫柔與甜蜜,那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對愛情的痴迷!親情與愛情,我們生命裡不可承受之重,都需要真心真情澆灌。花開幾許,落紅幾季,若心存感恩,不負深情,那麼時光不老,芳華永綻……
《印象黃陂》曾推文《婚聯》
隨風,黃陂石門人。照片拍攝於1990年的北京北海公園。那一年,投奔北京的三伯三媽家。打了我人生的第一份臨時工。在三媽家時,三媽告訴我,在我二歲時,三媽要收我做女兒,我媽不捨得。
那一年,母親送我上火車時說,當年要是把你給了三媽多好,比在我身邊強百倍。那一年,在北京呆了兩個月後,我離開北京回到石門的小山村,見到母親時,居然笑著哭了。其實三媽待我如女兒。可我就是故鄉的女兒。
《印象黃陂》曾推文《遲桂花》
靜水微瀾,黃陂長堰人。照片拍攝於1991年,那一年中專畢業,供職於武昌焦化廠焦爐改造項目的施工現場。
我的第一份工作,面對陌生的城市,膽怯得不敢有任何夢想,在工地簡陋的工棚裡,一張張圖紙看著,一本本筆記做著,在酷夏寒冬裡放線抄平,爬腳手架下深基坑,都不會顧慮到自己的女兒身。常常在黃昏時候,穿過一大片防風林,靜靜坐在白沙洲的江畔,不知何所思。
《印象黃陂》曾推文《我的父親母親》
胡利,黃陂長堰人。有沒有說得越多就會顯得越蒼白?不如沉默!
《印象黃陂》曾推文《梔子花開》
陳繼英,黃陂蔡店人。照片拍攝於18歲。流年似水,歲月如歌。從青蔥年少,到油膩中年;從偏僻山村,到沿海小城;從與命運抗爭,到學會與自己和解;從野心蓬勃到雲淡風輕。二十多年走過風雨坎坷,也沐浴過陽光明媚,回首來路,哭也是歌,笑也是歌,讓時光銘記,讓回憶永恆!
《印象黃陂》曾推文《蔡婆兒》
張春花,黃陂姚集人。從懂事開始我就知道我是個笨女伢。上小學二年級時,語文老師讀拼音,「井岡山」的「岡」讀成kang岡,同學們也跟著念,我卻舉起手糾正了老師的錯誤,老師不領情,把我從幹部變成了老百姓,笨笨的我從此也不聽那老師的課,害得我到現在還不認識二年級的生字。
讀四年級時,我吃完午飯進校門正好遇到我們的數學老師從廁所出來,出於禮貌,我連忙和老師打招呼:老師好,吃飯了沒?老師回應:你真是個調皮的丫頭!調皮嗎?那個時候真不懂,只知道見了老師問好,也不知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問候。初中收到第一封情書(據說是情書),看都沒敢看就直接交到教導主任手上了……看看,看看,這就是我,笨笨的我,一個沒有心機的人,就這樣一直笨到現在。
《印象黃陂》曾推文《家有兒女》
諶建祥。人生幾匆匆,長思那時歲月,愁看家山又幾重。也曾朝露華濃,也曾芳華好夢,忍回首,一事何酬天生我?囊也空空,夢也空空。羞對中庭列祖,恨已華發蓬蓬,無奈流水葬花紅。可笑少年心雄,無知身世寒微,也把前路寄鯤鵬。
怎曉南牆已居中,命運亂箭齊發,早已日暮途窮,留下一身窟窿。心又不甘,胸潮長向天命湧。遺憾知音予誰同?愧無三千錦字,祭在琴臺高處,對月邀何人?顧影又煢煢。大江日夜浪朝東。江山年年如畫,莫嘆風雲散盡,莫嘆舉酒杯空,自有丹青妙手,青春氣勢如虹。
《印象黃陂》曾推文《一曲紅塵情歌,寄在元宵佳節》
周靜,黃陂蔡店人。青蔥歲月,純淨美好,二二年華,皆是美好。擁有一張稚氣青澀的臉龐,獨自走在長大的路上,睜眼看塵世繁華,閉目品味人生酸甜苦辣。遊走在社會的低層,仍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意氣風發。
錦年如初見,歲月盡生歡,滿懷一股倔強,走人生江灘,倦了,選一個清靜地,看江、聽水、望遠方,和著綿綿的江水做一個孤傲且不願言敗的追夢人!
《印象黃陂》曾推文《故鄉漸遠,記憶將何處安放》
瑞虹雨梅,小學畢業照和高中生活照。彈指一揮三十多年,歲月老了容顏,看著昔日青澀的老照片,往事如煙。小學畢業我口吐狂言,爸爸莫去找門路進重點,我考的好給你長臉!果不其然,以第一名成績進班。
高中畢業那一年,表妹回鄉拍照留念,我羞澀的不敢看向前,衣服式樣來自發小付燕,至今未能相見,可是夢裡不知相逢多少遍!和表妹也是海角天涯徒有思念,澳洲和上海都在黃陂的那一邊!印象黃陂芳華再現,沉醉往事,續寫新詩篇!
《印象黃陂》近期作品《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侯豔霞。艾葉飄香、梔子花開的季節,回到河南老家,從母親摩挲了千百遍的相冊中尋到中學時期的一寸登記照。八十年代末期的豫東縣城,光明相館是所有人照相的唯一去處。黑白照片保留了曾經的青蔥歲月和豆蔻年華。
十五年後,在武昌東湖附近築起小家,徜徉在春風綠柳、碧波湖亭之間,相機已是隨身攜帶,去照相館洗出的膠捲自然真實。當年的照相之處如今已是東湖綠道的入口,曾經美好的歲月也已一去不返。
《印象黃陂》曾推文《陂北鄉村——姚集劉家灣》
萬萬,黃陂石門人。年輕時的我,懷揣夢想,手握鋼槍保家衛國,一不小心做了個泥瓦匠。此照攝於2000年,深圳國貿大廈樓下,也是三局創造深圳速度的標誌建築。機緣巧合,幾年後加入這個光榮的組織。
看看當年的小蠻腰,再看看現在的粗水桶,實在不堪回首。青春時代不喜學習,喜歡傳統評書。被書中那些精忠報國的主人公所感動,夢想著能夠懲奸除惡,抱打不平。及至人到中年,仍舊天真無邪,不忘初心!
《印象黃陂》曾推文《她,她,就是我的家》
回頭一笑,黃陂塔耳人。照片分別拍攝於1989年和1995年。正當讀書的時候老想著逃學,可以逃學的年紀又想著讀書。青春就在「逃」「學」中一晃而過。晃走了歲月,留下了曾經:曾經的夢想曾經的笑,曾經的追逐曾經的醉。
《印象黃陂》曾推文《家在黃陂》
愛,黃陂姚集人。年歲久遠,已經記不起照片的日期。憨三的青蔥歲月,那時一直痴想自己能做個淑女(書女)。海明威說:人不可能同時擁有青春和青春的感受。暮然回首,那時有點像春天的小雨,滴噠滴噠的……
《印象黃陂》曾推文《娘,我還是想起你》
理烽,黃陂天河人。生活照拍攝於1995年。因家境原因,我放棄了上大學,僅僅讀了一個中師——黃陂師範,這也成為我人生最大遺憾。
但是,我並未因此放棄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在1996年初,擠出生活費中的一部分,毅然參加了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科)的報名,登記照即來自於我的準考證。時光荏苒,在平靜的生活中尋覓青春的印痕,有些許遺憾,卻無怨無悔。
《印象黃陂》曾推文《家訪手記——走進韓壯壯有感》
甘永澤,黃陂研子人。時光蒼老,快如流水。慢慢的,一抹夕陽,一把搖椅,一柄拐杖,一杯清茶,看光陰碎碎成剪影。如果將來步子慢了,不急,慢慢來,如此這樣地,陪著你們慢慢走,慢慢老去……
《印象黃陂》曾推文《滄桑老街巷,姚集舊時光》
英子,逐夢的年齡,有過許多熱愛……十七歲那年,背起行囊投靠遠在他鄉的三姨,開始了我步入社會的第一課:如何獨立。那段淚水與汗水交織的歲月,冷暖自知。
回首青蔥歲月,深深懷念與感恩。感恩那些苦與累,感恩曾給我溫暖與力量的親人朋友。因為那段青春歲月讓我堅信唯有努力生活,才不至於面對生活打擊時無能為力。行走在時光深處,抖落歲月的塵,在心靈窗口傲視流年,其實青春從未走遠!
《印象黃陂》曾推文《那些年,那些歲月》
曾慶剛,黃陂蔡榨人。想想當年高考,無緣旁邊站倒。二年職高生涯,可把電視修好。喜看神龍招工,老師興把我找。無奈只要長的,跑到東莞哭了!
九五年職高即將畢業,身材高大的同學大多被東風雪鐵龍汽車公司招走,一氣之下一個人背起行囊去廣東打工,經過十天八夜的流浪,終於在同學姐姐的幫助下進了東莞虎門一家電子廠,在自己的努力下當了一個小組長。記得那天是自己十九歲生日,偷偷的一個人在牆角哭了……
《印象黃陂》曾推文《娘親》
彭麗麗,黃陂人。窗前那張照片約拍攝於1996年。很久很久以前就喜愛文學,偶有小文發表。歲月是把雕刻刀,把青澀剔除,把成熟留下。青澀也好,成熟也罷,都是我自己獨一無二的模樣。不管以前還是今後,就這樣靜靜讀書,努力寫文,坦然面對生活。
《印象黃陂》曾推文《斑鳩》
龔建成,黃陂六指西城人。照片攝於2000年左右,拍攝地點位於工作單位所在地——長堰。歲月蹉跎,總以為自己很年輕,然已至不惑之年。一個人靜靜發呆的時候,回想起自己走過的路,曾經追求過,也放棄過;勇敢過,也退縮過。
閒暇翻翻老照片,那稚嫩的臉龐是滿滿的回憶。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前三十年不要怕,後三十年不要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走出半生,歸來時我還是那個少年。
《印象黃陂》曾推文《盛夏的晚餐》
李金宵,黃陂蔡店人。登記照拍於1996年,十七歲的青澀年華,外表文靜甚至木訥,內心藏著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夢,沉浸在梁羽生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也曾對綠茵場上的英雄深深迷戀,忘了我是誰。
如花的年齡卻不解風情,沒有初戀,沒有長頭髮,沒有女兒妝,如今想來總覺得青春有些蒼白。二十多年過去,內心依舊是那個簡單的我,性格耿直低調,不趨炎附勢,不愛慕虛榮,不爭強好勝,在一個無人注視的角落,靜靜做自己。
《印象黃陂》曾推文《春風十裡不如伊》
掌柜,黃陂研子人。80年代初,南京的大伯攜家人歸鄉省親,堂兄帶回個稀奇玩意兒——照相機。三四歲的我,甘蔗蘋果,左右開弓往嘴裡塞,小舌還在攪拌,堂兄卻舉起了相機,旁人說,別攪了,趕緊伸出來。瞬間,成永恆。
如今的小平頭,曾經的大奔頭。頭髮隨著年輪一起成長,飄蕩在中華路碼頭,愜意自在地舒展在過江輪渡。青春的樣子,被固定在那一幀一秒,青春的印記,被遊輪拖出一條長長的尾巴,鐫刻在濤濤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