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很大,面積佔武漢的1/4,南北相距80公裡,總面積2255平方公裡,比整個深圳還大。
黃陂歷史也很古老,建置近3000年。
作為一個黃陂人,老實說我黃陂很多地方我都沒去過,我相信像我這樣的黃陂人應該不少,我原以為自己很了解黃陂,但當我拿到一本《黃陂縣誌》並翻閱之後,真的是大開眼界,原來黃陂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了解的啊。
特地摘錄了一些有趣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從你的姓氏裡,可以看出你來自何方。
據統計,黃陂區現有464個姓氏,這數百個姓氏中,百人以上的姓氏有168個,其中:
1.5萬人以上的姓氏有:王、張、陳、李、劉;1萬人以上的姓氏有:吳、黃、胡、彭;5000人以上的姓氏有:楊、周、徐、羅。百人以下的姓氏有296個;1391年,明洪武年間,經過長期戰亂後的黃陂只有人口42068人,在朱元璋實行的「江西填湖廣」人口大遷移中,不少江西人來到黃陂定居,黃陂大姓中不少姓氏就是明清時期由江西省遷入的,
區東部甘棠街道萬姓宗族是明初由江西饒州府鄱陽縣瓦屑壩過籍而來。西部祁家灣街道土廟李氏宗族是明代洪武年間從江西吉安府吉水縣農村遷過來,其祖為李元富三兄弟,流傳到現在已經30代。北部蔡店街道張姓,祖籍江西,明代洪武年間先遷移至大悟縣老山,蔡店這邊為其分支。小姓多為解放後從四川、河南等省遷來之女子,或外地定居黃陂的幹部、工人。
黃陂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中,花朝節、三月三、吃新節、六月六、中元節、臘八節等節日現在別說過了,提都很少聽見人提。
花朝節:農曆二月十二,相傳為百花仙子生日,為婚嫁之吉日。現在新洲仍在過這個節日。
三月三:當日出門,採青」、「踏青」、遊春」.傳說當日以地菜花煮雞蛋吃,可治頭暈。
吃新節:又名過半年。農家在小暑前後逢卯日取新谷為食,並置酒肉,接已嫁的姑娘回娘家團聚。有「鄉裡人,兩道葷,過了年,盼吃新」之說。
六月六:相傳是日為雷祖生日,俗稱」龍曬衣」。此日,開箱曬衣被,防蟲蛀。
乞巧節:農曆七月初七,相傳是日牛郎織女在銀河相會,婦女於此日向織女乞求智慧。這個日子如今被搞成了開房節。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自七月初一至十五期間,各家自選一日,備酒餚祭祖。出嫁婦女,必於此日回娘家省親祭祖。富家大戶請僧道做「盂蘭會」,超度亡靈。一般人家晚間「燒『包袱』(上書祖宗姓名的冥錢封包)」,乞求亡靈庇佑。
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亦稱臘月初八)各家用南瓜、黃豆、花生、糯米、紅棗、蓮米、薯幹、綠豆混煮為粥食,謂之吃「臘八粥」。
如果這些節日還過,每年又可以多點假日,多點休息時間了。
森林。
為什麼黃陂旅遊搞得風生水起,而面積差不多的江夏和新洲卻一直不溫不火?
搞得早,抓的緊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則是黃陂的環境比他們保持得更好。
黃陂是武漢市森林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共有森林73.37萬畝,面積差不多的其他兩個新城區江夏才25.87萬畝,新洲41.56萬畝;林地面積也是武漢最多(84.41萬畝),新洲和江夏分別只有黃陂一半,新洲44.9萬畝,江夏43.89萬畝;森林覆蓋率也是武漢最高,達到21%,不要小看這個覆蓋率喲,東湖生態風景區森林覆蓋率也不過才15%。
公園:
2017年黃陂主要城市公園和綠化廣場共4個,分別為:
雙鳳公園,面積4.39萬平方米二龍潭公園,面積12.85萬平方米灄水公園,面積22.08萬平方米文體廣場。面積5.34萬平方米在4個新城區中,灄水公園的面積名列第二,僅次於江夏區的熊廷弼公園(73.06萬平方米)。
2017年,黃陂區灄水公園共接待遊客200萬,在新城區所有公園中名列第一。
旅遊
A級旅遊景區數量,黃陂位居武漢各區中第一位,2017年共有11家。
在年接待遊客數量上面,黃陂漢口北和木蘭山僅次於東湖風景區,分列全市第二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