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裡,武漢幾個新城區裡,黃陂江夏東西湖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2020-12-18 前川公子

寫這篇文章,源於在前一篇關於江北地區發展的文章留言裡,有網友質疑小編所說的黃陂GDP在2010年還是新城區第一的說法,他們認為東西湖是一直領先於新城區的,所以為了以正視聽,小編昨天收集了許多資料,今天用表格的形式分享給大家。

十年裡,武漢新城區GDP和財政收入數據

小編整理了2009年和2019兩個年度裡武漢6個新城區的GDP和財政收入數據,2009年的數據來自於《武漢統計年鑑2010版》,2019年的數據來自網上信息。

統計表格如下:

從這個統計表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0年裡,黃陂和新洲經歷了一個輪迴,2009年,武漢新城區按GDP高低排名為黃陂-新洲-江夏-東西湖-蔡甸-漢南,然後從2010年開始,黃陂和新洲的排名就節節下降,被江夏和東西湖反超。

到了2019年,GDP排名又回到了10年前的位置,即黃陂-新洲-江夏-蔡甸(東西湖的比較對象變成了光谷和沌口那樣的開發區),財政收入方面排名則是江夏-黃陂-新洲-蔡甸。

這10年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江夏和東西湖,要麼靠近開發區,要麼自己有開發區,所以前幾年他們發展很快,超過了黃陂和新洲,為什麼黃陂和新洲又趕上來了呢?因為江夏的工業無法保持長時間的高增長率,加上黃陂和新洲的服務業發展的更快和更好。

江夏通用汽車

十年裡,幾個新城區增幅有多大呢

小編同時統計了新城區十年裡GDP和財政收入的增幅,結果如下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

1、十年裡,GDP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東西湖區,整整增長了7.2倍,看來國家級臨空港開發區產業的調整對其影響巨大;

2、四個新城區裡,GDP增長第二的是黃陂區,接近5倍,接下來是江夏和新洲區的4.7倍,最後面是蔡甸區,僅僅3.45倍;

3、財政收入方面,東西湖的增幅仍然最高,增長了6.82倍,接下來是江夏區,增長了5.21倍,蔡甸、黃陂和新洲的增長幅度只有他們的一半,3點幾倍左右,這說明東西湖和江夏引進的產業相對後面的三個區更為高新尖,賺錢能力強,交的稅也就相對較多。

4、至於漢南,由於和武漢經開統一核算,這裡就不分析了;

東西湖京東方

未來發展趨勢

下面這個統計表各位需要仔細看,小編統計了幾個新城區各自的產業結構,從比例的高低,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哪些區工業強,哪些區服務業更發達。

參考資料:2018年,全國第一產業佔GDP比重為4.4%,第二產業佔GDP比重為38.9%,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56.5%,大致接近0.5:3.8:5.7的水平

從統計數據來看:

第一產業(農牧業)方面,黃陂和江夏的產值破了百億,是蔡甸的兩倍,但考慮到這兩個區面積也是蔡甸的兩倍,農業產值這麼高也可以理解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方面,東西湖的佔比居然高達75%,這個比例確實太高了,接下來是江夏區的62%,也不低。第三產業(服務業)方面,黃陂的產值和佔比都最高,但即使如此也僅僅才36%,和全國的平均水平相差20個百分點。

關於經濟,有句很通俗的話,叫做「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工業越發達,財政收入也就越高,但一個地方要想繁榮和充滿活力,要想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最終需要取決于于第三產業的興盛。

五個新城區確實都需要提升第三產業的佔比了,起碼要提高到60%以上,接下來的五年任重而道遠啊!

相關焦點

  • 武漢放射性道路中,哪個新城區數量最多,哪個開發區道路最寬呢?
    武漢六環線路圖公開,黃陂新洲進去一半,蔡甸江夏則劃入了2/3),小編認為,對於武漢黃陂新洲江夏這些新城區來說,射線相對於環線更為重要,因為現階段新城區的產業仍需要接受武漢中心城區和開發區的輻射,環線雖然連通了幾個新城區,但由於新城區之間的商業聯繫並不緊密,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吧(但隨著武漢新城區的發展以及區與區之間的聯繫加強,環線的巨大作用或許會在10年後凸顯出來)。
  • 武漢郊區裡,新洲有兩谷,黃陂到處是城,那麼東西湖又有什麼呢?
    今年,黃陂和新洲的大項目不斷,黃陂招來了綠地和融創,新洲迎來了正威和萬達,看起來,似乎武漢江北地區將要揚眉吐氣了。在上一篇關於武湖發展的文章中,小編建議說,假如長江新區真的批不下來,黃陂應該聯合新洲,一起發展位於武湖和陽邏之間的那個無人區,打造出武漢江北新的經濟增長極,這個建議,黃陂網友不置可否(也許是覺得可能性不大吧),但在新洲朋友看起來,郎雖有情,但妾卻無意啊,這不,就有新洲網友這麼回復我修江北快速路,專門卡脖子,我大新洲不再上當了
  • 如果武漢的開發區不單獨劃出,黃陂新洲是否會比現在發展得更好呢
    13個(包括經開區,高新區,國家新區、自貿區和其他國家級開發區),相比較的話,武漢的開發區就少多了,總共有21個,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少,但裡面有很多是有名無實,比如省級類的開發區,武漢每個城區都有一個經濟開發區,但除了幾個新城區外,主城區的所謂經濟開發區都已名存實亡。
  • 武漢4大新城區街道數量太少,急需增加,盤龍城可以分為5個街道
    我回答說原因其實很簡單,看看東西湖的街道和社區數量,然後再看看黃陂的街道和社區數量你就啥都清楚了。截至2019年,總面積不足500平方公裡的東西湖區,有街道11個,社區70個,而黃陂,總面積2200多平方公裡(是東西湖的4倍),街道僅僅15個,社區79個。新洲、蔡甸和江夏的情況也和黃陂差不多。
  • 分屬江北和江南的武漢5個新城區,各自的防汛重點有無不同呢?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武漢江北匯入長江的河流很多,而江南基本沒有,這也就代表武漢江南和江北防汛抗洪的重點是不相同的。武漢江北中,匯入長江比較大的河流就有流經新洲的倒水、黃陂的灄水、黃陂東西湖的府河、漢口和漢陽的漢水、漢南、蔡甸和經開的通順河等,還有和長江相連的湖泊,比如武湖、太子湖等。
  • 黃陂房子快賣不過新洲了!1-10月武漢地產市場評述
    2019年武漢房地產市場1-10月運行報告出爐。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相比2018年,武漢的土地供應、新建住房都有減少,但成交量卻有較大升高,看來人們對武漢的信心還是蠻強的。 1-10月建了多少房子呢。
  • 融入武漢主城一體化發展,網友說,黃陂中南部的公路需要提升顏值
    昨日,在一則關於前川中環線的報導中,黃陂L導提出要加快「融入武漢主城一體化發展」,看到這,小編心潮澎湃,10年前,黃陂被要求獨立成市,雖然這個規劃有其合理的一面(城市攤大餅容易產生大城市病),但咱黃陂作為武漢的一個郊區,當然要抱緊武漢的大腿,融入主城區,接受他們輻射是最有效的,最簡單的發展方法
  • 武漢六環線線路圖公開,黃陂得到了什麼?
    武漢四個新城區六環內有多大呢 從上圖中來看,各新城區劃入六環線內的面積是不同的,黃陂和新洲進入了一半左右,蔡甸和江夏則劃入了2/3,漢南的話還有一點尾巴在外面。
  • 2019前3季度的武漢郊區,東西湖仍一馬當先,新洲則令人驚喜
    武漢市昨天公布了2019年1-9月各區目標完成情況,整體來說,好消息是武漢經濟的增幅還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不算太好的消息是,相對於前兩季度,大部分數據的增幅都有放緩。具體到武漢的5個郊區,東西湖還是一馬當先,新洲和蔡甸表現亮眼,黃陂中規中矩,江夏則相對失落。
  • 哪條地鐵對武漢江北地區更為重要,應進入第五輪,18還是20號線呢
    武漢江北地區,包括江岸、江漢和礄口三個主城區,以及新洲、黃陂和東西湖三個新城區,面積大小和人口數量在武漢三鎮中居於第一位,地位舉足輕重,當然需要大力發展,畢竟大漢口不興,武漢要想進入1.5線城市估計不會容易。
  • 網安基地、中央大公園、陽邏之心,原來都是武漢新城區的PPP項目
    這幾天查資料,發現黃陂有7個工程是PPP項目,分別是華夏幸福黃陂產業新城、黃陂區前祁天骨幹路網工程、黃陂區南部主要路網建設項目、黃陂區機場快線及路網建設項目、黃陂區北部旅遊公路建設項目、黃陂區新城鎮建設項目和黃陂區鄉鎮汙水一體化處理項目。這些項目都已經進入了執行階段。這裡就簡單說明一下各項目包含的內容吧。
  • 據說黃陂第一,新洲第二,江夏第三
    過去10年,江夏是楚天第一縣!未來10年裡,武漢誰將再領風騷呢?江夏這麼厲害,年年第一?請問附圖「荊州發布」發布的信息是否屬實。江夏只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第一,GDP已落後於黃陂100億,再加上江夏區南北發展(南部所有划走,GDP排名不變)、教育布局(以鄭店為界,劃一橫線,鄭店以南1200平方公裡沒有一個高中)、人口布局(在家的人口,舒安鄉人口只有戶籍人口8分之一,湖泗鎮五分之一,法泗鎮、山坡鄉、安山鎮到三分之一)的極端不平衡,江夏中部、南部要什麼沒什麼,沒有農業、沒有工業、
  • 黃陂人,從你的姓氏裡,就能知道你祖籍何方
    黃陂很大,面積佔武漢的1/4,南北相距80公裡,總面積2255平方公裡,比整個深圳還大。 黃陂歷史也很古老,建置近3000年。 黃陂前川街景 從你的姓氏裡,可以看出你來自何方。
  • 黃陂人,從你的姓氏裡,可以看出你祖籍何方
    黃陂很大,面積佔武漢的1/4,南北相距80公裡,總面積2255平方公裡,比整個深圳還大。黃陂歷史也很古老,建置近3000年。作為一個黃陂人,老實說我黃陂很多地方我都沒去過,我相信像我這樣的黃陂人應該不少,我原以為自己很了解黃陂,但當我拿到一本《黃陂縣誌》並翻閱之後,真的是大開眼界,原來黃陂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了解的啊。特地摘錄了一些有趣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從你的姓氏裡,可以看出你來自何方。
  • 武漢的門面宋家崗,黃陂的窗口劉店,都需要好好拾掇一下了
    外地人來武漢,下了飛機進市區的話,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機場通道1和2,但都需要經過武漢空港新城宋家崗,所以說宋家崗是武漢的門面一點都沒錯。外地人要來黃陂,首選是走岱黃高速,過了市民之間就進入了黃陂地界,所以劉店作為黃陂的窗口也名正言順。
  • 未來武漢買房方向,或許就在這份重磅發展文件裡!
    要知道,咱大湖北大武漢部分區域未來的發展方向、大夥購房地圖的偏重方向,或許就藏在這個時間跨度10餘年的規劃裡。 鄭州航空港、上海虹橋、北京新機場、重慶空港......正是這有這些如雷貫耳的臨空經濟示範區珠玉在前,才更讓人對武漢航空港的未來發展滿懷期待。 下面我們說回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 武漢地鐵小鎮,規劃很美好,但我們仔細研究後,發現了幾個問題
    六年前,武漢就計劃在新城區建設六個地鐵小鎮,具體位置是:位於黃陂的武湖地鐵小鎮,位於新洲的陽邏金臺地鐵小鎮、位於江夏的黃家湖地鐵小鎮和青龍山小鎮,位於蔡甸區的柏林小鎮,位於東西湖區走馬嶺小鎮。小編為這個Z策點讚,當初給土地的時候,地價應該是按當時的現價計算,如今過了幾年,新城區的土地都有很大升值,所以出讓收入中包含了土地增值部分,當然應該和新城區一起分享了(舉例,武湖的地塊6年前100萬一畝給了地鐵集團,如今地鐵集團出讓價格漲到了200萬,這中間多出的增值部分需不需要和黃陂分享呢?)
  • 天大的計劃,囊括大半個武漢和鄂州……東西湖在裡面有什麼樣的戲份!
    為什麼微信公眾號東西湖好消息說這是天大的計劃,因為這個規劃是和天分不開的,是航空港相關嘛……因為這個計劃把武漢市核心部分和鄂州核心部分都包括了進來……估計又有人要念叨鄂州劃入武漢了
  • 武漢地鐵前川線最新進度,黃陂和橫店段如火如荼,盤龍城按部就班
    昨天,小編又沿川龍大道走了一趟,沒下車,坐在車裡大致看了一下,相對於半個月前,前川線高架段變化很明顯。小編之所以這麼熱心,實在是前川線對於黃陂非常重要,地鐵通到黃陂縣城,將正式把黃陂中南部納入到武漢1小時通勤圈之內,特大城市裡,衡量一個地方的遠近不再是看公裡數,而是看所花時間的多少,好的區域,通勤時間應該控制在一個小時以下(前川線通車後,從黃陂縣城上車,到漢口王家墩最多40分鐘),上班如果超過一個半小時,對生活影響太大,你如果想要優質的生活質量,要麼換工作,要麼換房子
  • 武漢規劃建設「環+放射」路網結構體系
    此後的37年時間裡,武漢市不具備打造城市環線的基礎。1995年5月底,長江二橋建成通車後,武漢第一條城市環線——長28公裡的內環線正式形成。攤開武漢地圖,三環線猶如系在江城腰間的一條腰帶,內擁武漢7個中心城區,外連6個新城區,挽起光谷、沌口、東西湖三大國家級開發區,銜接武漢所有進、出口道路。四環線四環線全長約148公裡,設計速度每小時100公裡,是湖北省內首條採用雙向8車道標準建設的高速公路,也是目前武漢市最寬的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