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下一首最孤獨的詩,原來孤獨不是寂寞,是靈魂深處的無奈

2021-01-09 網易

2021-01-05 00:51:27 來源: 小櫻看娛樂

舉報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導語:最怕孤單的李白,寫下一首最孤獨的詩。原來孤獨不是寂寞,是靈魂深處的無奈,誰曾想到孤獨也可以這麼美。

  

  陶淵明有酒便夠了,哪裡去管是否獨飲;蘇東坡有肉就行,實在無肉羊骨頭他都可以啃的津津有味;

  李白就不行,他是個愛熱鬧之人,最怕孤獨,

  無人對飲時他會以月為伴,於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樣的千古絕唱。

  甚至想

  去河北訪友,他都要忽悠杜甫與他同行,於是便有了杜甫經典詩句"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有人說:

  "孤獨是人生常態,所以陪伴才顯得彌足珍貴。

  "而對於那些感性的詩人們來說,

  我想他們更願意陪伴變成人生的常態。

  因為越是感性,越害怕孤獨,你害怕孤獨嗎?

  因為詩人們感性,因為詩人喜歡用詩句抒懷,因為越有才就會越孤獨,越是有才越難以尋覓到能與其靈魂產生共鳴的夥伴。

  於是便有了

  柳宗元的《江雪》,便有了"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便有了蘇東坡的"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李白看似浪漫瀟灑,總是表現出一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樣子

  。但他靈魂深處卻有很多過不去的坎,一生未能真正入仕、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都是李白心靈深處的痛。

  於是744年以後,李白瘋狂遊歷,他想在那山水之間忘記所有的痛。天寶十二年,也就是753年,李白來到了敬亭山。孤獨的李白獨坐於敬亭山上,寫了千古絕唱《獨坐敬亭山》,李白通過這首詩抒懷自己的孤獨,還有靈魂深處的無奈。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李白通過短短的二十個字,寫出了千年來孤獨真正的樣子,原來孤獨並不是寂寞。

  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是說,天空中的鳥群已經飛盡,再也找不到他們的蹤跡,只有孤獨的白雲在悠閒的飄蕩。他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著他,彼此之間怎麼看都厭煩。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首描寫遊覽風景的詩,但李白卻通過這首詩,寫出了靈魂深處的孤獨和無奈。他孤獨到只有敬亭山為伴,並

  用戲謔的方式描述他與敬亭山的"互動"

  ,而最後一句"只有敬亭山"則是點睛之筆,這個世界竟然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好像還沒有人能比敬亭山更加了解他。

  李白把自己的懷才不遇,把自己的孤獨,把自己靈魂深處的無奈,通過這短短的二十個字刻畫了出來,在他看來只有這大自然,只有這個敬亭山能給他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敬亭山很美,但李白偏偏不寫敬亭山的峰巒疊翠,偏不寫敬亭山的山色、溪水、小橋,而是通過與敬亭山的"互動"來凸顯自己的孤獨。

  《唐詩訓解》中這樣寫道:

  "描寫獨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而《

  詩境

  淺說續編》中的這段話,是我最喜歡的,我覺得這段話,才是對李白這首詩最精髓的點評:

  "後二句以山為喻,言世既與我

  相遺

  ,惟敬亭山色,我不厭看,山亦愛我。夫青山漠漠無情,焉知憎愛,而言不厭我者,乃太白憤世之深,願遺世獨立,索知音於無情之物也。"

  孤獨不是無人相伴的孤單,更不是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的寂寞,而是靈魂深處的無奈,原來孤獨也可以是一種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寥寥數筆,寫盡世間最深的孤獨,驚豔千年
    ——李白《月下獨酌》詩中寫道:這是繁華已極的大唐,行走在這繁華中,卻又感受不到繁華,這是李白,是一個孤獨的感傷的、落寞的詩人,無論外在喧囂如何,只此一身,踽踽獨行。喝杯酒吧,酒是李白的道具,酒量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喝酒一定是詩人創作的前提條件。就像金庸筆下的段譽,那六脈神劍的運用也一定是有條件的。
  • 李白最浪漫的一首詩,開篇就令人驚豔,撫慰了無數孤獨的靈魂!
    風格即人,作為詩人的李白,也永遠都是青春的,自由的。而青春和自由,誰會不喜歡呢?因為唯有青春的心靈,才會永遠張揚狂放,才會真實而又酣暢;唯有內心永遠熱烈且充滿理想,才會情感外露,才會如此自信而樂觀。作為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的詩充滿青春和自由的氣息,就連寂寞孤獨都顯得那麼唯美浪漫。
  • 晚年的李白登上廬山,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詩,令人心酸!
    這種孤獨感,在詩人的晚年最能體現。譬如,杜甫在他晚年的經典詩作《登高》中,就曾寫到「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以此概括了他一生的漂泊無定,卻換來了晚年孤獨、多病的處境。即便是曾經寫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他到了晚年,詩作中也沒有了當初那種自我排遣孤獨的曠達。同杜甫一樣,它所體現的更多的是一種孤獨和人生的心酸。
  • 唯一一首寫自己孤獨寂寞的詩,每個字都催人淚下
    李白被後人尊稱「詩仙」,他在詩文上的造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的詩歌數不勝數,存留到現在的小也有幾千首,雖然比陸遊的萬首詩集還差一些,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李白曾經寫過一首《獨坐敬亭山》,雖然看起來像是個遊記,但是其實是李白借景抒情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孤寂,今天就然我們來體會一下當時他的心境吧
  • 孤獨是一首首詩,十首孤獨詩詞,送給孤獨的你!
    正因為有了古代詩人的孤獨與寂寞,才留下一首首千古絕唱的詩篇。 孤獨是一首首詩,十首孤獨詩詞,送給孤獨的你! 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藉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裡,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把孤獨描寫的淋漓盡致,讀來令人讚嘆不已!
    李白的很多作品,主題那都是比較沉重,而且他能夠在一首短短的詩作中,卻是能夠把自己內心最為真實的感受,描寫的活靈活現,讓人讀了之後,能夠感受到李白筆下的悲歡離合,這也正是李白的高明之處,讀他的詩作,最是能夠感受到唐詩的優美,以及唐詩的魅力,所以李白的詩作,也是最為值得一讀。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孤獨到了極致,只能和雲談天
    ,所以「看」原來是遙望的意思,最準確的就是李白說的「遙看瀑布掛前川」,就是「遙看」的意思,但為什麼我們會讀「遙看(kān)瀑布掛前川」呢?包括「草色遙看(kān)近卻無」。其實按照詩詞格律的音韻,這個「看」字在詩詞裡頭大多的時候,是讀平聲的看(kān)字。這裡應該有兩個原因,第一,唐音中大概本來就是以讀看(kān)字為主。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通篇是經典,後人想學都學不來
    這樣的畫面看似縹緲出塵,卻也孤獨到了極致。當時的柳宗元因為「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環境惡劣,再加上仕途上的打擊,柳宗元當時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所以他才會寫下這樣一首詩,有人讀出了幽冷,有人讀出了孤悽。像柳宗元這樣孤獨的詩人,不是個例。例如瀟灑的李白也曾有此遭遇。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 李白晚年很孤獨的一首詩,豪邁已不在,詩中只剩下孤獨
    可與此同時,他也會感覺到孤獨,就比如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一樣,從詩文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那種孤寂。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想讀懂一首詩,我們就先要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李白在寫這首詩時,正是他離開長安的第10年。
  • 「詩詞鑑賞」孤獨是一首首詩,十首孤獨詩詞,送給孤獨的你!
    每個人都會經歷孤獨的一段時光,孤獨是一種心境,是一種狀態,是一個人的思考。正因為有了古代詩人的孤獨與寂寞,才留下一首首千古絕唱的詩篇。孤獨是一首首詩,十首孤獨詩詞,送給孤獨的你!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藉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詩人在被擬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尋到慰藉,似乎少了一點孤獨感。然而,恰恰在這裡,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之情被表現得更加突出。人世間的深重的孤獨之情,詩人人生悲劇的氣氛充溢在整首詩中。
  • 在洛陽的一個旅館裡,李白寫下了他一生最孤獨的一首詩
    公元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李白旅居遊洛陽。遠離家鄉的詩人隻身一人寓居在旅館裡,他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倍感孤獨。忽然間,詩人聽到一股宛轉悠揚而略帶幽咽的笛聲。在這寂寞而空曠的夜晚,這突然而來的笛聲顯得越發的清晰。在笛聲的感染下,詩人的孤獨之情和思鄉之情越發的濃烈。所以寫下此詩。
  • 高蟾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每個人都會孤獨,正如尼採所言,孤獨來自於靈魂深處。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喜歡讀那些孤獨的作品。特別是唐詩裡面一些描寫孤獨的作品,令我為之傾倒,以高蟾這首《金陵晚望》來說,那就是一首令人傷感,同時也最能夠品讀出孤獨韻味的詩。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 高蟾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
    每個人都會孤獨,正如尼採所言,孤獨來自於靈魂深處。我其實也是一個很孤獨的人,生活中沒有多少朋友,也很少出門,對於孤獨的理解,生活中的孤獨是一種常態,每個人都應該要去承受這種孤獨。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喜歡讀那些孤獨的作品。
  • 李白賞月喝酒,寫下一首孤獨的詩,開篇就是經典名句,人人會背
    中秋節就要到了,除了吃月餅,最重要的就是賞月了。關於賞月的詩詞很多,從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每個朝代都有關於月亮的佳作。不過狂妄如他,也有寂寞孤獨之時。夜晚賞月,人家是花前月下,而他卻是獨自飲酒。雖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在無人理解,無人賞識的時候,自然也會隱藏著無助之感,李白的孤獨就在於此。於是他寫下了《月下獨酌》。李白賞月喝酒時寫下的一首孤獨的詩,開篇就是經典名句。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只有20個字,寫出了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
    印象中的李白應該是狂放不羈、瀟灑自如的,他寫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但是在驕傲的人總有謙虛的時候,再狂妄的人也有孤獨的時候。李白的孤獨沒有幾個人懂得,他將自己人生最孤獨的心情都寫在了這首詩中。
  • 杜甫天涯漂泊,寫下最孤獨的一首詩,讀來令人斷腸
    就像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就像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就像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或許是缺少陪伴,或許是不被理解,或許只是想一個人靜靜的。
  • 李白一直鬱郁不得志,重陽節後登山採菊花,還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李白是天才,也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而且他的作品風格獨特,很多的詩句也是朗朗上口深入人心;這樣一個有著出將入相才能的詩人,一輩子卻是鬱郁不得志,始終是天涯漂泊,過著悲苦的生活;可能很多人會反駁我,說李白過得很瀟灑,他只不過是去遊山玩水。
  • 韋莊夢中驚醒,寫下一首孤獨的詩,短短二十八個字,字字入心
    關於孤獨的詩詞有很多,柳宗元看著空山和孤舟,寫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李白坐在山石上感嘆人生,寫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宋代的蘇軾在貶謫之地含著淚寫下「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獨」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不速之客,無論是在喧囂的宴會上,還是在寒冷寂靜的深夜裡,「孤獨」總會莫名其妙的來臨。孤獨是人生的一種常態,你只有學會面對孤獨,理解孤獨,享受孤獨,你才能夠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千年前的一個夜晚,唐代詩人張繼落榜了,他在姑蘇城外的一艘客船上寫了著名的《楓橋夜泊》。其實在唐代像他一樣難以入睡的還有韋莊,韋莊不是因為落榜,而是因為漂泊。
  • 白居易很孤獨的一首詩,通過描寫秋夜的悽清,透露孤獨寂寞的心情
    ,但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以及悲痛之苦,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很孤獨。,通篇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也沒有引經據典,只不過是淡淡著筆,但是由於詩人寫得很生動,同時內心的憂愁也是融入了進了其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意境悽美,把秋天夜色中不一樣的美,還有當時的孤獨刻畫的入木三分,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很孤獨,有著一種悽美之感。
  • 李白最孤獨的一首詩,月下獨酌:一人一月一場醉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詩。小編不知道大家對於唐詩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但小編一直都很喜歡詩歌中的那種不同於一般的感情。所謂讀詩,其實讀的更是一種心情。在詩歌中感受到詩人的悲歡離合,引起心靈的共鳴。因此詩的好壞從來不在於辭藻的華麗或優美,而在於感情的表述和寄託。正是因這樣的感情交流,古代的唐詩宋詞等文學作品才能在今天依舊被人喜歡和追捧。在人的眾多情感狀態中,『孤獨』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