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導語:最怕孤單的李白,寫下一首最孤獨的詩。原來孤獨不是寂寞,是靈魂深處的無奈,誰曾想到孤獨也可以這麼美。
陶淵明有酒便夠了,哪裡去管是否獨飲;蘇東坡有肉就行,實在無肉羊骨頭他都可以啃的津津有味;
李白就不行,他是個愛熱鬧之人,最怕孤獨,
無人對飲時他會以月為伴,於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這樣的千古絕唱。
甚至想
去河北訪友,他都要忽悠杜甫與他同行,於是便有了杜甫經典詩句"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有人說:
"孤獨是人生常態,所以陪伴才顯得彌足珍貴。
"而對於那些感性的詩人們來說,
我想他們更願意陪伴變成人生的常態。
因為越是感性,越害怕孤獨,你害怕孤獨嗎?
因為詩人們感性,因為詩人喜歡用詩句抒懷,因為越有才就會越孤獨,越是有才越難以尋覓到能與其靈魂產生共鳴的夥伴。
於是便有了
柳宗元的《江雪》,便有了"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便有了蘇東坡的"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李白看似浪漫瀟灑,總是表現出一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樣子
。但他靈魂深處卻有很多過不去的坎,一生未能真正入仕、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都是李白心靈深處的痛。
於是744年以後,李白瘋狂遊歷,他想在那山水之間忘記所有的痛。天寶十二年,也就是753年,李白來到了敬亭山。孤獨的李白獨坐於敬亭山上,寫了千古絕唱《獨坐敬亭山》,李白通過這首詩抒懷自己的孤獨,還有靈魂深處的無奈。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李白通過短短的二十個字,寫出了千年來孤獨真正的樣子,原來孤獨並不是寂寞。
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是說,天空中的鳥群已經飛盡,再也找不到他們的蹤跡,只有孤獨的白雲在悠閒的飄蕩。他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在"看"著他,彼此之間怎麼看都厭煩。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首描寫遊覽風景的詩,但李白卻通過這首詩,寫出了靈魂深處的孤獨和無奈。他孤獨到只有敬亭山為伴,並
用戲謔的方式描述他與敬亭山的"互動"
,而最後一句"只有敬亭山"則是點睛之筆,這個世界竟然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知己,好像還沒有人能比敬亭山更加了解他。
李白把自己的懷才不遇,把自己的孤獨,把自己靈魂深處的無奈,通過這短短的二十個字刻畫了出來,在他看來只有這大自然,只有這個敬亭山能給他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敬亭山很美,但李白偏偏不寫敬亭山的峰巒疊翠,偏不寫敬亭山的山色、溪水、小橋,而是通過與敬亭山的"互動"來凸顯自己的孤獨。
《唐詩訓解》中這樣寫道:
"描寫獨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而《
詩境
淺說續編》中的這段話,是我最喜歡的,我覺得這段話,才是對李白這首詩最精髓的點評:
"後二句以山為喻,言世既與我
相遺
,惟敬亭山色,我不厭看,山亦愛我。夫青山漠漠無情,焉知憎愛,而言不厭我者,乃太白憤世之深,願遺世獨立,索知音於無情之物也。"
孤獨不是無人相伴的孤單,更不是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的寂寞,而是靈魂深處的無奈,原來孤獨也可以是一種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