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觀園:沈鵬 鳳凰臺上鳳凰遊

2020-11-23 鳳凰網

沈鵬

攤紙捻筆揮毫潑墨

他以文弱之身

領航當今書壇

行草書之氣質

縱論書壇古今

他令中國書法界萬象更新

沈鵬《鳳凰臺上鳳凰遊》

敬請關注文化大觀園

沈鵬的書法作品

相關資料:

沈鵬,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於江蘇江陰。幼年始習字畫。少年從章松廠(清末舉人)等人學習古文、詩詞、中國畫、書法。入大學後攻讀文學,又學新聞專業。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以及《中國書畫》主編。兼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理事、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顧問、炎黃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之友》雜誌名譽主席等職。

書法長行草,有強烈的時代風貌與個人風格,書體兼及隸、楷多種面貌,受到國內外高度評價。歷年創作書法作品15000件以上,其中為圖書報刊、展覽題專題賀以及題寫匾額1000件以上。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亞運會五洲大酒店等重要場所書寫巨幅。其書法作品遍及亞、歐、美各大洲,刻於名勝古蹟者有杭州、蘇州、鎮江、上海、南京、濟南、鄭州、峨嵋山、三峽、千山、嶗山、賀蘭山、海南、北京等地。書法作品等地。書法作品已出版《當代書法家精品·沈鵬卷》、《沈鵬書法選》、《沈鵬書法作品集》(日本)、《沈鵬書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沈鵬書杜甫詩二十三首》、《沈鵬書歸去來辭》、《行草書絕妙宋詞》、《草書千字文》、《楷書千字文》、《嶽陽樓記》等。美術評論側重於中國畫、書法及通俗美術,曾為幾十種畫冊及著名書畫家個人專集撰寫序跋,對中表年詩詞創作500首以上,已出版有《沈鵬詩詞選》(歐陽中石書寫)、《三餘吟草》,思路開闊,詩味濃鬱。主持和手編的書刊達500種以上,其中有主持編輯出版的大型畫冊《故宮博物觀》(日本同朋捨出版,33冊)、大型攝影集《蘇聯》、《北京》以及小學《寫字》課本(12冊)等。

沈鵬曾擔作北京大學、中央美院、首都師大等校博士生論文答辨委員、主席。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出版、講學以及舉辦書法展覽曾多次訪問日本、瑞典、原蘇聯、新加坡、法國、義大利、美國、韓國、馬來西亞以及港、澳、臺。多次為殘疾人、亞運會、災區等捐贈大量書法作品。為人民美術出版社、書法界、家鄉多種公益事業集資、捐款。一貫具有急公好義,甘為人作嫁的精神。趙樸初讚揚沈鵬書法「大作不讓明賢,至所欣佩」。沈鵬詩作「清新挺健」。啟功說:「僕私交沈鵬先生逾30載,觀其美術評論之作,每有獨到之處。」「所作行草,無一舊時窠臼,藝貴創新,先生得之。」他榮獲聯合國Academy世界和平藝術權威獎,被列入各種名人傳記與辭書,包括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纂的《世界名人辭典》以及《國際傳記辭典》等。

身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著名學者和詩人,沈鵬先生尤以書法見長,其行草書和隸書「剛柔相濟,搖曳多姿」,以氣勢恢宏、點劃精到、格調高逸、韻味深長而富有現代感,成為當今書壇最具代表性的書風典型,在中國近現代書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他多次率代表團赴日、美、法、意、瑞典、前蘇聯、新加坡等國進行講學、展覽等文化交流活動,在國內外文藝界享有很高聲譽。其歷年創作書法作品多達16000餘件,墨跡刻於國內各地名勝古蹟和旅遊景點,並遠傳亞、歐、美洲。此外還出版有《沈鵬詩詞選》《三餘吟草》詩詞集,與人一起創辦並主編大型雜誌《中國書畫》《美術之友》《美術嚮導》。其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書法卷》《故宮博物院藏畫》等書籍獲中國圖書榮譽獎。榮獲聯合國Academy世界和平藝術權威獎,被列入各種名人傳記與辭書,包括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纂的《世界名人辭典》和《國際傳記辭典》等。

【主要成就】

主持編輯並自編美術出刊五百種以上。《故宮博物院藏畫》獲國家圖書獎。《中國美術全集·宋金元卷》獲中國圖書獎。

出版《沈鵬書法選》《沈鵬書法作品集》(日本)《沈鵬書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沈鵬書杜甫詩二十三首》《沈鵬書歸去來辭》《行草書絕妙宋詞》《草書千字文》《楷書千字文》《嶽陽樓記》等。

其書法作品遍及國內與亞、歐、美多地。著作:《書畫論評》《沈鵬書畫談》《三餘吟草》《當代書法精品集·沈鵬卷》《沈鵬書法作品集》等。

多次訪問日本、瑞典、蘇聯、法國、義大利、美國、韓國以及港、澳、臺等,多次為殘疾人、亞運會、災區等捐贈書法作品。

《文化大觀園》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首播時間:4月20日(周日)17:00-17:45

重播時間:4月21日(周一)0:55-1:409:00-9:45

相關焦點

  • 古風 |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凰臺上鳳凰遊,負約而去,一夜苦等,從此江南江北,萬裡哀哭。
  • 鳳凰臺上鳳凰遊,為何李白有點愁
    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一句出自李白千古名詩《登金陵鳳凰臺》,這首詩全文是這麼寫的: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鳳凰臺但看全詩第一句「鳳凰臺上鳳凰遊」讀來便給人以氣勢,瞬間感覺心情自由豪放,但是隨著小編深入讀下去,越來越感覺有一股隱憂,不滿和憂愁從詩句中透露出來,直到最後一句「長安不見使人愁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鳳凰最早在《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後來形成「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的形象,是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雄為鳳,雌為凰。西漢的司馬相如就有一首著名的琴曲《鳳求凰》。
  • 「鳳凰臺」上鳳凰遊 引鳳築巢「鳳凰樓」
    原標題:「鳳凰臺」上鳳凰遊 引鳳築巢「鳳凰樓」 11月16日中午,南京大學鼓樓校區體育館,2019年瀋陽市招才引智系列活動即將在這裡圓滿落幕。本次系列活動以「才領東北、築夢盛京」為主題,最後一站選在有「天下文樞」之稱的六朝古都南京,點位就設在全國最早開展博士學位教育的南京大學。
  • 金陵城,鳳凰臺,鳳凰遊,鳳飛去,江自流。
    金陵城,鳳凰臺,鳳凰遊,鳳飛去,江自流。吳宮殿,花草木,埋幽徑,晉衣冠,成古丘。三山澗,一半落,青天外,二水分,白鷺洲。
  • 探詩中山河:《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經典名篇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中河山這是李白的一篇經典名作,是詩仙李白登上金陵鳳凰臺有感而發所做的一篇傷今懷古時。但是這首詩的風格卻飄逸十足,引人入勝。
  •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凰臺矗立於潮州文濟橋南面的韓江沙洲上。沙洲原名老鴉洲,曠無人居。隆慶潮州知府侯必登經過其地愛其幽雅,遂改稱為「鳳凰洲」,並建造十餘丈高之石臺,命名為「鳳凰臺」。鳳凰臺臺分3級,上奉古佛,下祀龍神。臺基有一四柱四角方亭,單簷歇山頂,圍以護欄,亭之四面橫梁分懸四匾,名曰:「中流砥柱」、「鳳凰時雨」、「有鳳來儀」、「鳳臺時雨」。臺基中層下面鐫有「棋水止此」字樣,臺某頂層正面陰刻「鳳凰臺」3個大字。
  • 【無訟】寫在創刊35期時: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鳴樓高江聚流
    【無訟】寫在創刊35期時: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鳴樓高江聚流 2020-10-15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每天一首詩詞,讓孩子的枕邊有更遼闊的世界~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鳳凰臺上鳳凰遊 詩仙遺墨金陵秋 若然門西是真跡 堪比千載黃鶴樓
    大猜想這就是李白詩中的鳳凰臺? 談到該處遺蹟,不少知情人士都難掩激動。「官衙這類政府大院都比不了,它的等級要高得多。」一位文保專家告訴記者,唐代的門西地區有鳳凰臺,而且這座建築遺蹟沒被發現。有觀點認為,這處遺蹟可能就是鳳凰臺。
  • 青州市王府街道鳳山村:鳳凰臺上鳳凰遊
    因區位閉塞、交通不便等原因,小黑山村歷經兩次搬遷,最後安置於駐地錦繡家園小區,大黑山通過棚改安置在駐地幸福家園,僅剩鳳凰臺123戶、420人在原村居住,「走出鳳凰臺」成了村裡人日思夜盼的念想。隨著張興凱「三顧」邀請,張德勝的名片上又加了個鳳山村主任的「頭銜」。書記主任一條心,奔著「該為老少爺們做點事」的想法,「兩委」班子會上,定下了「謀劃想在前,建強支部提升組織力;黨員幹在先,發動群眾提升號召力;打造共同體,共享收益提升競爭力」的發展調子,開始了振興鄉村、鳳凰騰飛的破題之路。
  • 紫金文化藝術節丨越劇《鳳凰臺》:李白的「南京愛情故事」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詩、愛、浪漫與自由,是人類永恆的追求。10月18日晚,描寫「詩仙」李白愛情故事的詩韻越劇《鳳凰臺》在紫金大戲院浪漫上演,盛唐的笙簫聲裡,李白、玉真公主和宗小玉在「鳳凰臺」上演了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 李白十句經典詩詞: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5、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登金陵鳳凰臺》【譯文】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遊,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東流。6、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清平調·其二》【譯文】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
  • 登金陵鳳凰臺
    登金陵鳳凰臺唐代: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
  • 鳳凰臺上的美景,山巒如落青天之外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此詩就是在李白遊金陵登覽古蹟鳳凰臺時寫下的。其立意顯然受到崔顥《黃鶴樓》一詩的啟示。據傳,李白在看了崔詩之後,感到很精彩,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雖然如此說,但實際上未嘗不耿耿於懷,總想找機會寫一首與顥詩相媲美的詩來。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即今南京花露岡倉頂一帶。
  •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金陵城外有座鳳凰山,山上有座鳳凰臺,相傳在很久以前,象徵吉祥的神鳥鳳凰曾經來過,而現在只剩下一個空空的鳳凰臺,面對著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金陵是個好地方,當年的東吳在這裡建都,東晉也定都於此。可惜江山已改,全沒了往日的輝煌。
  • 千古登臨傳絕唱,鳳凰臺上題佳作:淺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但他的《登金陵鳳凰臺》七律卻是廣為傳誦的名篇,在鳳凰臺的題詠中,被推為「絕唱」。這首詩通過描繪祖國河山,抒發懷古情思,表現詩人對國事的關心,對時局的憂慮,寓情於景,感人胼腑,堪稱佳作。「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鳳凰臺在金陵(今南京市)城西南鳳凰山頂。
  • 登金陵鳳凰臺賞析 登金陵鳳凰臺全詩翻譯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詩中非常出名的一首,作者是李白,這首詩並不是單純的寫景,作者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 淺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唐天寶年間,李白被罷官免職,離開長安,途經金陵時遊覽鳳凰臺,感慨天地永恆而時代變遷,國家衰敗,自己前途渺茫,觸景生情之際,不禁悲從中來,由此寫下千古佳作《登鳳凰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情景渾然一體,意象深沉闊大,趙宦光曾將此詩與有「唐人七言律詩第一」譽稱的《黃鶴樓》相提並論,同為詩歌論壇的絕唱。「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是登臨覽勝,感古傷今的一首悲歌。「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 濟寧鳳凰臺遺址遊記
    這名字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篇《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多麼流暢而優美的詩句!近觀鳳凰臺,坐南朝北,巍峨壯觀,氣勢磅礴,令人震撼。正門中間是長達十餘米的石雕御道,刻七龍二鳳,據資料顯示是目前國內最長的石雕御道。鳳凰臺正門兩側是鎦金大字「南無阿彌陀佛」,顯示出濃濃的佛教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