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古文字刻畫符號

2020-12-16 水書學堂

良渚文化位於浙江杭州城北18公裡處餘杭區良渚鎮,以良渚命名,1936年發現。距今5300~4200年。此地古代以稻作農業為主。良渚出土遺物以精美石器為多,還有以長方形扁平帶孔石斧、石犁、玉琮為代表的較大型祭祀禮器以及大量陪葬玉器。另外,良渚遺址的偏西部的中心地區的反山遺址出土了精美的玉漆杯和嵌玉漆盤等,這些都證明當時人們追求極致生活。

良渚古城遺址博物館

良渚遺址出土的細泥灰色黑衣陶器也很精緻,在泥質陶器上刻畫了許多文字符號,雖然數量不多,但可以看出大致已經脫離了具象的圖畫階段,與後來的甲骨文字有些近似。郭沫若先生說:「彩陶上的那些刻劃記號,可以肯定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良渚文化中玉器上的刻畫符號也具有文字的意義。李學勤先生認為:「良渚文化的刻劃符號也可能是文字,但又同商周文字無關係。」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方向明: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刻畫符號是原始文字嗎
    當然,從種種跡象表明,輝煌的良渚文化正處於東方文明的開創階段,或許在位處該文化中心的良渚莫角山「宮殿」 遺址中,不排除會發現帶有文字功能的刻畫符號載體(例如玉簡)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上講,關注史前刻畫符號的出土背景,對於理解史前刻畫符號的意義也是很重要的。
  • 《良渚文化刻畫符號》引關注
    殷商之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遺存中發現的刻畫符號是否可視為原始文字?……這些都是長期困擾考古學界、古文字學界的難題。5月28日,由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餘杭分會和良渚博物院歷時4年編撰完成、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良渚文化刻畫符號》在浙江餘杭首發,該書全面收錄了良渚文化刻畫符號,有助於推動史前刻畫符號和文字起源問題的研究。
  • 良渚文化又露臉了 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出現
    浙江在線05月28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種特別迷人而神秘的事兒——  2年前,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一件殘石鉞上,發現了幾個類似現代漢字的符號,其中最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類似
  • 古代石器上的符號: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石頭上刻著「鄭」字,陶罐上記載著古人打老虎,良渚文化又露臉了  這些四五千年前的刻畫  也許就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本報記者 施雯  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種特別迷人而神秘的事兒——  2年前,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一件殘石鉞上,發現了幾個類似現代漢字的符號,其中最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類似「鄭」字的文字。
  • 古代石器上的符號: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圖)
    石頭上刻著「鄭」字,陶罐上記載著古人打老虎,良渚文化又露臉了   這些四五千年前的刻畫   也許就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   本報記者 施雯   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種特別迷人而神秘的事兒——   2年前,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的一件殘石鉞上,發現了幾個類似現代漢字的符號,其中最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類似「鄭」字的文字
  • 專家:良渚遺址是研究中華5千年文明最好的標本
    蔣衛東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迎來了輝煌期。1986年,反山墓地的發掘震驚世界,11座墓葬出土3000多件玉器,這是迄今為止出土良渚文化玉器數量最多的一次。反山十二號墓中發現一件高8.8釐米、重6.5公斤的神人獸面紋玉琮,這是良渚文化的「琮王」,代表著墓主人崇高的地位。次年,距離反山5公裡的瑤山遺址又有驚人發現,12座墓葬共出土玉器700餘件。
  • 「文明」與「複雜社會」的辨識一一「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思考
    「文明」與「複雜社會」的辨識一一「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思考劉鳳君一,今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喜訊傳來,大家都歡欣鼓舞。也正如申遺文本中說的:良渚古城遺址「可填補《世界遺產名錄》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城市考古遺址的空缺,為中國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獨特的見證,具有世界突出普遍價值。」
  • 2015年的良渚古城遺址
    2015年,我在學習了3年《出埃及記》之後,第一次知道了良渚遺址從西雅圖飛回中國租車前往良渚,尋找祖先們的豐功偉績。2020年11月2日,我再次參觀良渚古城,這已是我第3次來到這裡。 四處是桃林,村莊,水稻,整個遺址考古工地沒有指示牌,我漫無邊際的穿行在荒山和雜草之間,詢問過往的農民,終於知道了莫角山的位置。
  • 「刻畫符號」?
    但也有些專家認為這只是「先民刻畫痕跡和符號」,是否為「最早原始文字」或「甲骨文的前身」都有待商榷,需要請國內最權威的專家作深入研究與論證。  據有關專家介紹,在古陶器、古巖畫上發現五六千年前的先民刻畫的符號,這在我國的考古史上並非新鮮事。早在20世紀30年代,我國在裴李崗文化到商代前期的器物上,就發現許多與商周甲骨金文構形相似的「刻畫符號」。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
    2009年9-10月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新中國考古事業60周年獻禮展上,良渚古城的存在年代被介紹為"公元前2400年",反山12號大墓出土的"琮王"的年代被介紹為"公元前2600年"。但因為反山墓地的形成年代應該與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是大體一致的,所以反山墓地出土的"琮王"的年代實際上就是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
  • 「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文明曙光照亮美麗洲渚
    2018-02-02 08: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竺大文 朱 婧良渚古城遺址(莫角山宮殿遺址)。 潘勁草 攝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 這些典型器物你知道嗎
    「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國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的一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規模宏大的古城、功能複雜的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等一系列相關遺址,以及具有信仰與制度象徵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曾經存在過一個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的、出現明顯社會分化和具有統一信仰的區域性國家。
  • 良渚文化期玉與陶
    良渚文化持續發展1000年,近代以來玉器、陶器等文物大量出土。這個良渚時期陶罐上刻畫了一些圖形符號,似乎在描述當時的生活場景。,良渚文化時期刻畫符號有656個,符號種類超過340種。良渚文化遺址的出土器物包括陶器
  • 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金銀紀念幣隆重發行
    2020年7月6日,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由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金幣總公司共同主辦,中共杭州市餘杭區委、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金銀紀念幣發行活動
  • 良渚遺址
    10月22日,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陳寶生、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沈立江一行參觀考察良渚博物院。【美人地遺址考古新進展】 3月2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遺址管委會召開良渚古城考古新進展新聞通報會,介紹良渚古城東城牆外美人地遺址發掘情況等階段性成果。
  • 良渚的文字「才」
    #良渚#文字# 《甲骨文合集》,是對今2.8萬年-3220年前後中文字的合集。 不能因為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甲骨文考古發掘出土很晚,就錯誤的認為良渚文字早於甲骨文。如果,中國人在距今3400年-3220年短短的200多年間一下子突兀的創造出了5000多個甲骨文,那叫作暴發戶。
  • 良渚文化刻畫符號已發掘656個 當時流行看圖說話
    書名叫《良渚文化刻畫符號》圖錄,目前發掘出土的良渚文化時期刻畫符號,全在這本書裡,有656個,符號種類超過340種,填補了良渚刻符的研究空白。  其實,錢報讀者可以說是看著它長大的。這三年,這本書的每一次進度討論,或是在良渚器物上發現某個重大符號,比如平湖莊橋墳遺址發現了疑似比甲骨文還早的文字,錢報都進行了報導。
  • 2020良渚古城遺址金銀紀念幣圖案(正面+反面)
    背面圖案共3幅,均刊「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字樣及面額。其中:  8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良渚古城遺址出土器物玉琮及其紋飾等組合設計。  50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造型。
  • 「刻畫符號」?-光明日報-光明網
    「良渚原始文字與甲骨文是否一脈相承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從目前來看,兩者可能不是一個系統的文字,莊橋墳的良渚原始文字或許是一種地域文字、部族文字。」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常務院長、古文字專家曹錦炎說,這就給我們在文字研究領域開拓了新的方向,對文字史的研究意義重大。
  • 良渚文化: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
    在我國,發現了大量的原始刻畫符號。原始刻畫符號屬於原始的文字。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大概距今8000年,就發現有刻畫符號。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良渚文化是在4000年以前,經過多年來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大量的刻畫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