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遺址•
【各界人士參觀良渚博物院】 2月8日,衛生部部長陳竺一行在浙江省衛生廳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實地參觀良渚博物院。4月21日,以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陳福今為組長的「博物館建設與發展」專題調研組,實地考察良渚博物院。5月4日,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史維,副校長翁以登、曾明哲一行參觀考察良渚博物院。5月15日,《美中晚報》《中華時報》等8家媒體參觀良渚博物院。6月15日,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董保華一行到良渚開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調研座談,就遺址公園建設中涉及的土地、資金、規劃問題,法律、法規、政策的配套等問題開展調研。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一行參觀良渚博物院。10月1日,德國文化教育部部長聯席會議秘書長埃利希•蒂斯參觀考察良渚博物院。10月22日,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陳寶生、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沈立江一行參觀考察良渚博物院。
【美人地遺址考古新進展】 3月2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遺址管委會召開良渚古城考古新進展新聞通報會,介紹良渚古城東城牆外美人地遺址發掘情況等階段性成果。美人地遺址坐落良渚古城東城牆外,發掘工作自2010年3月開始,發掘面積800平方米,發現良渚文化時期臨河而居的建築基址和古河道,出土大量陶片和豆、罐等。出土的黑皮陶上刻劃有盤龍紋、鳥紋、網紋等紋飾。為認識良渚古城城外功能布局、古地理環境,了解長江下遊江南水鄉生活模式的文化淵源,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玉石傳奇》在央視播出】 1月8日,以良渚中華玉為主題的8集歷史紀錄片《玉石傳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晚間22時正式播出。紀錄片每晚一集,觀眾可看到玉玦、紅山文化「中華第一龍」、良渚文化「玉琮王」等國家級寶藏。該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參與策劃,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
【良渚旅遊高峰論壇】 10月2日,「2011年良渚論壇•旅遊高峰論壇」在良渚博物院開幕。來自安徽、山東、福建、廣東等地10餘家旅行社和知名旅遊網站的專業人士、世界旅遊組織專家齊聚一堂,世界旅遊組織專家作題為「慢生活」與餘杭旅遊的演講。該次論壇圍繞「創意旅遊業」,宣傳、推廣餘杭文化旅遊資源。論壇由余杭區政府主辦,餘杭區風景旅遊局、餘杭區旅遊行業協會承辦,旨在推薦餘杭旅遊路線和產品,積極打造「美麗之洲•休閒餘杭」旅遊品牌。與全國100餘家知名旅行社、專業旅遊網站共同策劃餘杭旅遊精品線路,特別是良渚文化旅遊線路。
【良渚文化旅遊節】 11月3日,「2011年良渚論壇•良渚文化旅遊節暨創意生活周」開幕式在良渚博物院舉行。該次良渚文化旅遊節暨創意生活周活動是2011年良渚論壇的九大活動之一,活動由余杭區委、區政府主辦。圍繞「古文明,新銳遊」主題,開展「晏遇良渚」時裝展研討會、青年導演頒獎典禮、「百名記者良渚採風」授旗儀式、良渚元素超級名模秀等。同時,推出彩車巡遊良渚農夫樂園、野蘆灣、生綠園、向山園藝、龍荷山莊等。活動期間,農副物流中心推出總價值為45萬元的抵價券,讓市民朋友享受優惠。
【玉器圖錄集出版】 11月30日,《瑤琨美玉——良渚博物院藏良渚文化玉器精粹》圖錄正式出版。該書由良渚博物院編著,文物出版社與眾志美術出版社聯合出版。全書369頁,收錄良渚文化精品236件(組)。該書介紹100餘年來良渚文化玉器的發現以及研究的成果,以圖片形式介紹玉琮、玉鈾、玉芯、玉鐲、玉錐形器、玉端飾等資料,為研究良渚文化玉器提供全面和系統的材料。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 3月8日,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忠培,副省長王建滿,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王國平,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朱金坤共同為「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樹森為良渚研究院授牌。3月17日,《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式獲杭州市人民政府批覆。
3月8日,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餘杭分會成立儀式舉行。理事會下設良渚學研究小組、西溪學研究小組、運河學研究小組、餘杭歷史文化研究小組、徑山禪茶文化研究小組、城市建設管理研究小組和秘書處。5月3日,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餘杭分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副理事長、餘杭分會理事長朱金坤,餘杭區區長、餘杭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姜軍,及分會秘書處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聽取良渚學研究2011年度工作計劃匯報,就相關事宜進行研究。
【良渚文物在印度展出】 2月19日,由國家文物局和印度考古局聯合主辦的「華夏瑰寶展」在印度首都新德裡國家博物館開幕。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在印度舉辦大規模的文物展覽,展出文物95件,其中良渚博物院藏品有破土器、石犁、石鐮等6件。
【良渚文化精品展】 1月26日,良渚博物院院藏56件(組)書法作品赴德清縣博物館參加「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4月12日,「神聖與精緻——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開展,展出良渚文化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精品79件(套)。12月8日,由無錫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聯合舉辦的「神聖與精緻——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展出良渚博物院院藏玉器精品101件(套),其中包括一級品、二級品,充分展現玉器文化的精緻多樣,呈現良渚先民的審美藝術與文化生活內涵。
【古蜀文明展】 4月21日,「我住長江頭——古蜀文明展」在良渚博物院開幕。良渚遺址管委會副主任吳立煒、四川廣漢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朱亞蓉、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朱章義、良渚博物院院長蔣衛東等出席開幕式。該次展出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文物99件(套),其中一級品文物74件(套),以青銅器、玉石器為主。展出的文物還有金器和陶器,包括人物與動物的造像、眼睛形器、玉石禮器及金飾等種類,集三星堆、金沙文物之精華。
【師村妙石篆刻展】 7月15日,日本著名篆刻大師師村妙石的「師古妙創——師村妙石創新篆刻展」在良渚博物院開幕。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泉裕泰,日本著名篆刻大師師村妙石,福岡亞洲美術館顧問安永幸一,餘杭區委副書記、區長姜軍,餘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少青,餘杭區政協副主席章福根,良渚遺址管委會副主任吳立煒等出席開幕式。該次展出師村妙石的作品86件(套),有良渚之鄉系列、奧運系列、櫻花系列、綠地系列、夢中系列等,是良渚博物院首次引進的國外展覽,也是豐富展覽內容、形式、格調的一次有益嘗試。
【第四屆全國中學生考古夏令營】 7月31日,北京大學第四屆全國中學生考古夏令營開營儀式在良渚博物院舉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斌、良渚博物院院長蔣衛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孫慶偉分別為夏令營學生開講考古學是什麼、浙江史前考古、良渚文化專題、古代玉器的講座。
【殘疾人運動會火炬樣式源於玉琮】 8月18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國家體育總局主辦,浙江省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聯通杯」火炬樣式正式對外公布。火炬的形態創意於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玉琮,整體內圓外方,由方到圓,火炬徽標為玉琮形的紋飾圖案,神聖莊嚴,象徵整個大自然和社會渾然一體、和諧共融。
【良渚文化錄入教科書】 8月,良渚文化的「浙江餘杭的良渚遺址群,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村落、古城、祭壇等遺址,出土大量精美的玉器」等內容,經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意,從2011年下半學年起,錄入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課,在全國統一發行1000萬冊。書中配上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兩枚特種郵票圖案。
【良渚創意產品獲獎】 2011年,良渚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琮式硯•印」獲「2011年度杭州市優秀旅遊紀念品大賽銀獎」和「2011年餘杭區『良渚杯』優秀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大賽」二等獎,同時獲「餘杭區2011年度優秀外宣品」獎。這些創意新產品還在「浙江美術館」和四川「金沙博物館」定點銷售。
【良渚學系列叢書研討會】 3月8日,良渚學系列叢書專家研討會在良渚博物院召開。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明達、王寧遠、劉斌,江蘇省考古所研究員林留根、張敏,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宋建,上海復旦大學教授高蒙河,蘇州市考古所研究員丁金龍,良渚博物院院長蔣衛東等參加會議。會議就良渚學研究以及現階段良渚系列叢書編撰的相關情況,進行研究討論,與會專家為良渚學的研究及系列叢書建言獻策。
【良渚申遺穩步推進】 5月9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良渚遺址作為全國14個遺產地之一參加會議。與會專家認為,良渚遺址已具備相當的考古基礎,重要性無可置疑,但在申遺文本創建上還只是處於初級階段,文獻研究系統和遺址監測系統未建立完善。要進一步明確申報範圍,做到保護與展示相結合,解決古遺址可視性弱的問題,要增加對不可移動文物的描述,加強遺址意義價值研究,加強對比研究,突出自身特點,體現良渚遺址的獨特價值、重要性。12月14日,良渚申遺工作專家諮詢會召開。與會專家圍繞「良渚遺址申遺專題研究命題」,從「良渚遺址的價值特徵」「良渚遺址的遺產價值特徵對比分析」「良渚遺址潛在的價值標準」「良渚遺址的遺產構成」等方面進行研討,確定申報範圍和規模。國家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浙江省良渚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嚴文明有感於良渚遺址申遺,創作《良渚頌》。
【《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發展規劃》通過評審】 6月17日,餘杭區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組織召開《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發展規劃》評審會,《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該規劃為餘杭區「十二五」規劃編制體系目錄中唯一的區域規劃,由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編制,於2010年10月正式啟動。
【良渚文化列入「文化名區」建設重點】 7月5日,餘杭區委十二屆十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會議通過《深入實施「文化名區」戰略,努力推動餘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工作報告。將保護利用好良渚文化遺址,實現「申遺」目標,列為餘杭「文化名區」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面啟動「申遺」工作,紮實推進良渚文化保護工作,優化和推動產業發展。7月13日,浙江省文物局組織評審並通過《良渚遺址群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一期建設項目設計方案》,為良渚遺址群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一期建設項目做好準備。
【良渚文化刻劃符號座談會】 9月30日,良渚文化刻劃符號及良渚學相關問題專家座談會在良渚白廬藝術館召開。來自江蘇、浙江等省,以及上海等地的20餘名專家參加座談會。與會專家圍繞「良渚文化刻劃符號」這一課題,各抒己見,為該課題的開展提供廣泛而新穎的意見及建議,對良渚學研究工作的開展與創新進行討論,為深入研究良渚文化刻劃符號積累全面、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中華玉文化中心第三屆年會】 12月20日,良渚論壇•中華玉文化中心第三屆年會召開。年會由「良渚論壇」理事會、中華玉文化中心、中國考古學會主辦,餘杭區人民政府、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來自故宮博物院以及全國各地知名考古專家、學者等參加。12月20日,「玉魂國魄——凌家灘玉器精品展」作為年會活動之一,在良渚博物院開展,為期3個月。匯聚凌家灘遺址歷次考古發掘出土的、分別收藏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故宮博物院的玉器精品100餘件(組)。年會期間,以「爭奇鬥豔,交相輝映——長江流域兩大史前玉文化的首次對話」為中心學術議題,召開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探討分析國內外玉文化研究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交流學術見解。
【良渚遺址相關保護規劃編制完成】堅持以規劃為龍頭,積極溝通協調各方利益,推進《杭州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編制、《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評審、公示等程序,並正式上報杭州市政府審批。開展管理區「十二五」規劃編制,提高規劃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促進遺址地經濟發展和遺址保護共贏,為建設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良渚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規劃基礎。
【遺址區域日常管理】 全年實施文物稽查300餘次,開展巡查1500人次,確保135處遺址本體無盜挖、無破壞、無意外。遺址區防違控違成效明顯,及時遏制破壞遺址行為4起,查處違章建築135起。其中,整改80起,責令停工7起,拆除9起,拆除違建面積4007.4平方米,待處理39起。開展良渚片遺址點全面勘查,加強古城、塘山、瑤山等重點遺址日常監測,做到記錄翔實,資料完備,有檔可查。保護發展協調有序,努力破解遺址區農戶住房難題,全年解決288戶農戶的危舊房改建問題。積極做好保護區內各類項目的前期踏勘審核,並加強已前置審批建設項目的後期監管工作,共審核批覆建設項目34個。及時做好遺址區配合基本建設項目的考古調查勘探工作,配合省考古所良渚工作站,完成農林集團職工安置房瓶窯新區區塊等7個項目的考古前置預審工作,面積共計416 715平方米,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李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