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帶1千萬買的銅鏡來鑑寶,專家驚呼皇家之物,估價9千多萬

2020-12-13 納蘭唐兒

納蘭唐兒

時代向前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一些小康家庭的人,已不滿足於在客廳掛字畫了,也喜歡去市場淘一些寶物回來收藏,隨了附庸風雅,估計也想將來賣掉賺點錢吧?因為字畫的升值空間大,又兼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基於此,於是很多鑑寶節目應市場需求,應運而生了。

對於鑑寶人來說,是喜訊,可以鑑定寶物的真假性,讓自己吃顆定心丸。對於節目來說,也是好事,若辦得好的話,收視率會很高,畢竟大家感興趣看,通過節目可以看到更多的珍奇異寶,滿足好奇心,同時也學到一點皮毛的鑑寶知識。

這不,就有一個男子拿一個很大的銅鏡過來鑑寶。

主持人問寶貝的來歷。男子說,是姐夫買的。幾年前,他姐夫從一個拍賣公司裡買的,花了將近1千萬人民幣。

主持人問,他姐夫哪來的這種勇氣與自信,花了1千萬把銅鏡拍了下來?男子靜而微笑。

這個銅鏡叫掐絲琺瑯,面積是最大的。目前面世的只有三面,一面在故宮博物館,面積比他的這個小一點兒,還有一面在海外一個藏家的手裡。像他這麼大的鏡銅比較罕見。

現場觀眾說,如果它真的是掐絲琺瑯的銅鏡,應該不只1千萬,1千萬太便宜了。觀眾爆笑。

一個觀眾很好奇,問為何這個銅鏡擁有像盤子一樣的花紋?因為古代的科技落後。

專家接過來就認真地辨別起來,翻來覆去,然後從色澤、造型、年代、材質等各方面的細節著手,慢慢地看,仔細地分析。

專家說,掐絲琺瑯起源於西方的工藝。從元代傳入中國以後,因為它的金碧輝煌和富貴華麗,深得皇家的喜愛。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的年夜飯,當時乾隆皇帝,他一個人所用的餐具就是景泰藍,而其他人則用瓷器,可見這個景泰藍的地位崇高。

這面銅鏡圓形,器型碩大,鏡身是整體鑄造。墨綠紫作為主色,掐絲出琺瑯彩的葡萄紋。鏡身上面這個掐絲琺瑯的彩上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這種砂眼。

為何這樣?這是當時琺瑯彩釉料中的調和劑,黏度不夠,在高溫燒制的時候產生了爆釉,而出現了這種大大小小的砂眼,這也是鑑定明代琺瑯彩的非常重要的依據。

銅鏡都是打磨好了以後,才能照見臉,那麼這面銅鏡呢,一背後是幹的,一背後是平的,背後有鎏金的,那麼一打磨,鎏金不是打磨掉了嗎?還如何能照臉呀?因為它不是玻璃鏡啊,所以這面鏡是裝飾鏡,是體現身份和權力的一個物品。

這個大銅鏡,它的所有的工藝都符合明代早期的掐絲琺瑯生產的工藝。雖然金色大部分已經磨損掉,但是從邊沿和鏡鈕上殘存的金色來看,專這說依然能感受到皇家的氣勢和輝煌,證明是正品。

專家說,不能確定它是最大的一面,但它是非常罕見的。尺寸也是屬於大類的銅鏡。像這樣代表著崇高和等級的作品,拍出天價在情理之中。

男子叫專家估計一下市場價。專家說,2009年的時候,中留聖佳當時拍了9072千萬元。

而男子拿來的這個,比別人的還大,價格一定超過了。男子聽了以後,高興到臉上綻放出一朵野菊花,心情舒暢到無比的大。

文物並非是越久越值錢,還得看它的稀缺度以及材質、做工。比如秦朝的通用錢幣,年代夠遠了吧?可是它生產的數量多,所以,還不如當代齊白石的一幅畫。齊老先生的一幅畫,有的竟拍賣上億元。

建議大家購買文物時,一定要仔細分辨,儘量先請教專業人士,切忌不可輕信賣主所言,以免上當受損。

我國的文化瑰寶需要我們去傳承、保護,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傳統文化和寶物不應該在我們的手中消失或流失。還有很多歷史的文物遺落在民間,或是掠奪到國外。希望通過鑑寶的節目,讓我們找尋回更多屬於國家的寶貝。那些持寶者,若能把文物捐給國家,則更好

今日話題:親愛的朋友,你覺得這個銅鏡能值多少錢?你有收藏文物嗎?請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文學、易經,學的是六爻,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只允許轉發連結,凡是複製粘貼在本平臺或別的平臺,請徵求我同意,否則以侵權起訴,我已經與維權騎士籤約了。

#鑑寶#

父母送女兒瓶子,說困難時賣了買房。專家說你買別墅都綽綽有餘

朋友欠180萬拿兩隻碗來抵債,阿姨拿來鑑寶,專家說站好我揭曉

男子帶一根傘杆來鑑寶,專家看後驚呼:100萬都找不到

餘生很短很貴,不必攀比,你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女孩拿買給奶奶的一塊漢玉來鑑寶,專家說:請站好即將揭曉答案

相關焦點

  • 男子帶1千萬買的銅鏡來鑑寶,專家驚呼皇家之物,估價9千多萬
    基於此,於是很多鑑寶節目應市場需求,應運而生了。對於鑑寶人來說,是喜訊,可以鑑定寶物的真假性,讓自己吃顆定心丸。對於節目來說,也是好事,若辦得好的話,收視率會很高,畢竟大家感興趣看,通過節目可以看到更多的珍奇異寶,滿足好奇心,同時也學到一點皮毛的鑑寶知識。這不,就有一個男子拿一個很大的銅鏡過來鑑寶。主持人問寶貝的來歷。男子說,是姐夫買的。
  • 男子帶一塊銅鏡來鑑寶,稱是從廢品站淘來的,專家:我也準備去
    一位來自天津薊縣姓李的男子,帶了一塊銀黑色的銅鏡來鑑寶,想讓專家鑑定一下年代和價值。這塊銅鏡是男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去廢品站交廢品換錢,在看到這個銀黑色的銅鏡,男子對它上面的龍紋非常感興趣,用當時能買很多冰棍的錢把它買下,男子也不知道真假就留在家中好多年。
  • 大叔9歲開始玩收藏,拿一「四神銅鏡」來鑑寶,專家:這是件孤品
    大叔9歲開始玩收藏,拿一「四神銅鏡」來鑑寶,專家:這是件孤品!1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上下5000多年曆經了幾十個朝代,隨著時間的流逝,遺留下來很多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創造出來的文物。這不有位大叔拿了一件青銅器古玩來鑑寶,稱這件藏品獨一無二被譽為「四神銅鏡」。大叔說自己是一個資深的收藏愛好者,9歲的時候就開始玩收藏了。上世紀70年代時他便拿肥皂和牙膏跟人家換「袁大頭」銀元,以及一些清代的銅錢。而這件藏品是做了外貿生意之後,在一位日本友人的推薦下花了20萬元買來的,賣方表示這是西周時期的文物。
  • 男子帶「銅鏡」鑑寶,說有人出價12萬沒捨得賣,專家:你先站好
    後來一些電視臺推出的鑑寶節目,很多老百姓都帶著自家的寶貝參加鑑寶,通過專家的鑑定和估價,讓他們進一步了解自家的寶貝。在曾經的一檔鑑寶節目中,一位小夥子就帶來了家中的傳家寶,是一面銅製的鏡子。有一年家裡去了一個文物販子,提出了12萬的高價,想要買下這個銅鏡,但是當時家裡人並不缺錢,畢竟這是家裡祖上流傳下來的東西,也就沒捨得賣。但是對於這面銅鏡,自己一家人也都有一個疑惑,這到底是一面什麼銅鏡呢?他有著什麼樣的來歷呢?在如今的市場上又值多少錢呢?帶著這些疑問,男子就來到了鑑寶節目,希望節目上的專家能夠給他一個答案。
  • 大嬸帶清朝棉甲鑑寶,專家估價1500萬,驚呼:國寶,乾隆爺穿的!
    大嬸帶清朝棉甲鑑寶,專家估價1500萬,驚呼:國寶,乾隆爺穿的!眾所周知,我們的先祖為我們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物。由於歷朝歷代的審美觀念都有所不同,所以就造成我國現在的文物,多彩多樣。如今興起的一些鑑寶節目,可謂是大火,很多人紛紛帶著自家的文物,趕往鑑寶節目現場。在某鑑寶節目現場,有位大嬸帶著清朝棉甲來鑑寶,專家鑑定後估價1500萬,並驚呼道,這是國寶,乾隆爺穿的。這位大嬸表示,這件棉甲是祖傳下來。聽祖上說這件甲冑是,當年乾隆爺閱兵的時候就是穿著這件甲冑。這甲冑裡面還有一層金屬網,前胸和後背的位置,都有金屬板護心。
  •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我們也逐漸意識到我們中國的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光靠漢字是沒有辦法完全推測我國之前的人文的,因此現在古董也是成為了我國考古學家研究歷史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 姐夫花1000萬買一銅鏡,小舅子偷偷拿來鑑寶,專家:你站穩再報價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收藏也越來越感興趣,這讓收藏成為一種熱潮,所以鑑寶節目越來越多,有的人參加節目是為了知道藏品的真假,有的人則是詢問價格。在一期鑑寶節目中,小舅子偷偷拿來了姐夫花1000萬買了一個銅鏡參加鑑寶,專家表示:你站穩再報價。專家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男子帶成化瓷器來鑑寶,被問心理估價,男子:不敢說,怕被觀眾打
    男子帶成化鬥彩瓶鑑寶,問到估價,男子稱:不敢說,怕被觀眾打!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很多人多了一個愛好,收藏古物。因為古董都是經歷了幾百上千年,當時留下的東西比較少,物以稀為貴,所以物品價值也就高了起來。當然,有個前提就是你買的東西是真的,不是贗品,沒有打眼。在一檔鑑寶節目上,一個男子將自己買的寶物帶到了現場。男子說:「我的這件東西是大明成化時期鬥彩長頸瓶。很偶然的一個機會,自己在舊貨市場看到了它,大概是五六年前。
  • 男子帶一萬多買的「真武大帝」來鑑寶,專家鑑定後激動說了四個字
    男子帶一萬多買的「真武大帝」來鑑寶,專家鑑定後激動說了四個字!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收藏古董。古董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古董分為很多種,有瓷器,字畫,青銅器,翡翠,玉石等等。當然了,作為一個收藏家,如果說自己沒有失手過,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成名已久的專家,也有打眼的時候,更別說大部分的業餘人士了,收藏要謹慎。在一檔鑑寶節目上,一個男子將自己花了一萬多從藏友那收來的「真武大帝」拿來鑑寶。專家拿到這尊道教造像後說:「這件東西叫玄武造像,也叫真武大帝,為什麼會有兩個名字呢?這就要從宋朝說起了。」
  • 男子帶翡翠參加鑑寶,專家估價18萬,剛欲離開,專家:等一下
    ,所以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一些電視臺就推出了鑑寶節目,給百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鑑寶平臺,而且通過這些鑑寶節目,還可以宣傳我國的文物,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增加人們的文物眼界,也是一舉多得。鑑寶節目一經播出,便受到了百姓的喜歡,特別是節目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文物,也是讓人們大開眼界。曾經有一位男子帶著自己的寶貝來到了鑑寶節目,從這位男子的穿著打扮可以看出他家境很好,脖子上戴著一個玉石吊墜,穿著也很整潔,這名男子表示自己非常的喜歡收集古玩,會經常去逛一些古玩市場,遇到了喜歡的東西也會買下來。
  • 男子帶翡翠參加鑑寶,專家估價18萬,剛欲離開,專家:等一下
    為了避免上當受騙,很多人在收藏股東的時候,都會找鑑定專家進行鑑定,但是找到一位靠譜的鑑定專家,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所以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一些電視臺就推出了鑑寶節目,給百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鑑寶平臺,而且通過這些鑑寶節目,還可以宣傳我國的文物,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增加人們的文物眼界,也是一舉多得。
  • 男子拿「銅鏡」鑑寶,表示有人出價12萬沒捨得賣,專家:你站穩
    隨著國家對於古代的歷史越來越重視,也對於古代的文物比較的看重,同時也是為了防止百姓們上當受騙,國家便推出了一系列鑑寶類的節目,在鑑寶節目中,會有專門的權威的專家,為百姓們進行鑑別家中的寶貝,而專家也會給出一定的估價,讓人們對於自己家的寶貝有著更深的了解。
  • 男子帶銅鏡鑑寶,曾12萬沒賣,結果出來,專家問他心臟怎樣?
    男子帶銅鏡鑑寶,曾12萬沒賣,結果出來,專家問他心臟怎樣?我國發現的古董數量非常多,民間也流落不少的珍寶。有一個男子家裡就有一個祖傳的寶貝,是一個青銅鏡子。青銅鏡主要產生在戰國和兩漢時期,後來就被社會拋棄了。
  • 男子帶「銅鏡」去鑑寶,自稱值12萬沒有賣,專家:您心臟可好?
    男子帶「銅鏡」去鑑寶,自稱值12萬沒有賣,專家:您心臟可好?說起古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從古到今國內發現古董數量數不勝數,雖然還有許多我們沒有發現,但是發現的這些已經可以證明當時的古代是一個什麼樣子。這是一位大哥家中的祖傳寶,說起這件股東可算是男子的寶貝了,價值更是不好說,有低有高。這個古董是一件銅製的鏡子。青銅鏡在我國可算是罕見之物,在戰國和兩漢時期就出現了,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開始沒落。但是如今的社會中,古董算是罕見的文物了,它的價值更是不容小視,一件不起眼的文物價值能夠達到上萬升值上百萬的可能,我們接下來說說這位男子的寶貝吧。
  • 男子帶一個破罐子來鑑寶,稱在家裡搗蒜用的,專家估價3000塊錢!
    男子帶一個破罐子來鑑寶,稱在家裡搗蒜用的,專家估價3000塊錢!我國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了5000多年的演變,至今流傳下來很多珍貴的文物,國家為了深入了解我們的歷史文化,所以積極倡導各地電臺舉辦藏品鑑定節目。
  • 男子拿紀念品鑑寶,引發觀眾嘲笑,專家估價後全場安靜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變,我們在滿足了自己在物質方面的追求之後,便開始去滿足自己的精神世界,現在人們也都喜歡去到各個地方去旅遊,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在旅遊的時候還會去購買一些當地的紀念品,對於那些喜歡吃的朋友來說,就會買當地的一些特產,在旅遊的途中去購買紀念品,能夠讓這一次的旅遊變得更加的有意義,而且還能夠讓自己在日後回想起來的時候比較的開心。
  • 男子帶「佛珠」鑑寶,說是老僧送的,專家:蜜蠟質地,但無法估價
    從歷史角度看,秦之前其實已經出現了遊方僧侶,至於佛教歷史,到目前還真是一個不好確定的年代;這裡單說佛教文物,除了博物館的「國寶」之外,其實民間藏寶也不少,如這名男子偶然得到一串佛珠,專家就說:無法估價。
  • 男子帶「銅鏡」來鑑寶,曾有人出價12萬不賣,專家:您心臟還好吧
    經過專家耐心分析,才發現原來是這麼一回事。這件古董是一面青銅鏡,青銅鏡最受歡迎的時期處於戰國和兩漢時期,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使用的人越愛越少,因此漸漸被淘汰了,這樣就有不少人有疑問了。畢竟前一段時間青銅器被炒的非常受歡迎,為什麼到了現在就不行了?因為物以稀為貴,當青銅器古董變得常見的時候他們的收藏價值就會縮水,因此導致現在的價格就偏低了。
  • 男子花3000塊買個瓷器,自信估價2000萬,專家:贗品
    精美的外表和高昂的價值,吸引著眾多的人對之痴迷。如今,在各類鑑寶的節目中,我們看過很多精美的收藏品。在某一期節目上,有個男子就帶來了一件乾隆年間的琺瑯彩。男子上來的時候非常的自信,給觀眾介紹自己的這件藏品是當初花了3000塊錢收藏的。買來的時候,賣家是一個古玩商,那人說在小旅館裡有一件精品,當時要價一萬塊,最後還價3000成交。
  • 男子拿用狗交換的「八臂鬥姆天尊」鑑寶,專家的估價讓他腿腳發軟
    男子拿用狗交換的「八臂鬥姆天尊」鑑寶,專家的估價讓他腿腳發軟今天來鑑寶的這位帶來的是一尊鎏金佛像,這尊佛像,來源於歷史中的哪個朝代不詳,但是它是怎麼淘到手的,卻是非常的特別。當王剛問及來歷的時候,男子說我是用狗換來的,有趣的是王剛老師馬上更正,不能說是用狗「換」的,應該是用狗交換,「請」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