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唐兒
時代向前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一些小康家庭的人,已不滿足於在客廳掛字畫了,也喜歡去市場淘一些寶物回來收藏,隨了附庸風雅,估計也想將來賣掉賺點錢吧?因為字畫的升值空間大,又兼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基於此,於是很多鑑寶節目應市場需求,應運而生了。
對於鑑寶人來說,是喜訊,可以鑑定寶物的真假性,讓自己吃顆定心丸。對於節目來說,也是好事,若辦得好的話,收視率會很高,畢竟大家感興趣看,通過節目可以看到更多的珍奇異寶,滿足好奇心,同時也學到一點皮毛的鑑寶知識。
這不,就有一個男子拿一個很大的銅鏡過來鑑寶。
主持人問寶貝的來歷。男子說,是姐夫買的。幾年前,他姐夫從一個拍賣公司裡買的,花了將近1千萬人民幣。
主持人問,他姐夫哪來的這種勇氣與自信,花了1千萬把銅鏡拍了下來?男子靜而微笑。
這個銅鏡叫掐絲琺瑯,面積是最大的。目前面世的只有三面,一面在故宮博物館,面積比他的這個小一點兒,還有一面在海外一個藏家的手裡。像他這麼大的鏡銅比較罕見。
現場觀眾說,如果它真的是掐絲琺瑯的銅鏡,應該不只1千萬,1千萬太便宜了。觀眾爆笑。
一個觀眾很好奇,問為何這個銅鏡擁有像盤子一樣的花紋?因為古代的科技落後。
專家接過來就認真地辨別起來,翻來覆去,然後從色澤、造型、年代、材質等各方面的細節著手,慢慢地看,仔細地分析。
專家說,掐絲琺瑯起源於西方的工藝。從元代傳入中國以後,因為它的金碧輝煌和富貴華麗,深得皇家的喜愛。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的年夜飯,當時乾隆皇帝,他一個人所用的餐具就是景泰藍,而其他人則用瓷器,可見這個景泰藍的地位崇高。
這面銅鏡圓形,器型碩大,鏡身是整體鑄造。墨綠紫作為主色,掐絲出琺瑯彩的葡萄紋。鏡身上面這個掐絲琺瑯的彩上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這種砂眼。
為何這樣?這是當時琺瑯彩釉料中的調和劑,黏度不夠,在高溫燒制的時候產生了爆釉,而出現了這種大大小小的砂眼,這也是鑑定明代琺瑯彩的非常重要的依據。
銅鏡都是打磨好了以後,才能照見臉,那麼這面銅鏡呢,一背後是幹的,一背後是平的,背後有鎏金的,那麼一打磨,鎏金不是打磨掉了嗎?還如何能照臉呀?因為它不是玻璃鏡啊,所以這面鏡是裝飾鏡,是體現身份和權力的一個物品。
這個大銅鏡,它的所有的工藝都符合明代早期的掐絲琺瑯生產的工藝。雖然金色大部分已經磨損掉,但是從邊沿和鏡鈕上殘存的金色來看,專這說依然能感受到皇家的氣勢和輝煌,證明是正品。
專家說,不能確定它是最大的一面,但它是非常罕見的。尺寸也是屬於大類的銅鏡。像這樣代表著崇高和等級的作品,拍出天價在情理之中。
男子叫專家估計一下市場價。專家說,2009年的時候,中留聖佳當時拍了9072千萬元。
而男子拿來的這個,比別人的還大,價格一定超過了。男子聽了以後,高興到臉上綻放出一朵野菊花,心情舒暢到無比的大。
文物並非是越久越值錢,還得看它的稀缺度以及材質、做工。比如秦朝的通用錢幣,年代夠遠了吧?可是它生產的數量多,所以,還不如當代齊白石的一幅畫。齊老先生的一幅畫,有的竟拍賣上億元。
建議大家購買文物時,一定要仔細分辨,儘量先請教專業人士,切忌不可輕信賣主所言,以免上當受損。
我國的文化瑰寶需要我們去傳承、保護,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傳統文化和寶物不應該在我們的手中消失或流失。還有很多歷史的文物遺落在民間,或是掠奪到國外。希望通過鑑寶的節目,讓我們找尋回更多屬於國家的寶貝。那些持寶者,若能把文物捐給國家,則更好
今日話題:親愛的朋友,你覺得這個銅鏡能值多少錢?你有收藏文物嗎?請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文學、易經,學的是六爻,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只允許轉發連結,凡是複製粘貼在本平臺或別的平臺,請徵求我同意,否則以侵權起訴,我已經與維權騎士籤約了。
#鑑寶#
父母送女兒瓶子,說困難時賣了買房。專家說你買別墅都綽綽有餘
朋友欠180萬拿兩隻碗來抵債,阿姨拿來鑑寶,專家說站好我揭曉
男子帶一根傘杆來鑑寶,專家看後驚呼:100萬都找不到
餘生很短很貴,不必攀比,你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女孩拿買給奶奶的一塊漢玉來鑑寶,專家說:請站好即將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