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曇花
俗話說:手有餘糧,心中不慌。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人存錢的習慣漸漸消失了,透支消費卻越來越多。近年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在下降。2010年至2017年,居民儲蓄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5.4%下降到12.7%。也就是說,中國人每掙100元,只能存下來12.7元。比儲蓄率下降更糟糕的是,中國的債務比率正在迅速上升。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人均債務約為133400元,總債務約為2000億元。
中國人喜歡存錢,喜歡按照規章制度處理一切事情。我們喜歡計劃錢的去向,不像是外國人民更加的隨意,覺得錢賺來就是可以肆意花掉的。此前,我國的居民存款實現連續多年增長,並且理論數據非常漂亮,居民(個人)存款總規模達到77.66萬億,按照居民4.5億計算,平均每個家庭的存款餘額達到17萬,如果按照這個理論,每個家庭平均存款17萬。
但自2010年以來,中國居民的銀行儲蓄大幅下降。中國人不喜歡省錢。他們不喜歡把它存入銀行。那麼,中國人的錢都去了哪裡呢?為什麼中國家庭的負債率越來越嚴重?
從中國社會消費總量來看,它與負債率並不成正比,社會消費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中國的大部分貸款流向了房地產和汽車行業。也就是說,房貸和車貸佔了債務總額的絕大部分。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城市家庭總總產佔比最大的就是房地產,佔比高達78%,現在我國的房產總市值大概是65萬億美元,遠超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總和,2018年我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是24.9億元,十年前這個數據為3.5萬億元,十年間住房貸款餘額增長21.4萬億。
車貸也是如此。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高質量的生活。私家車無疑是邁向高質量生活的第一步。雖然汽車的價格與房價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大多數人仍然需要貸款來買車。同時,車貸比房貸少,但還款期也較短。短期內,人們的壓力並不比房貸低,導致負債率飆升!
負債率上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與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有關。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中,導致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接受超前消費。在當今社會,即使很多人的經濟能力不強,他們也可以通過信用卡、花唄、借唄、小額貸款等方式超前消費,提前購買商品,有錢時再償還。
確實,一些良性的超前消費確實便利了人們的生活,解決了人們的迫切需求。但是對於一些自控能力差的人來說,超前消費就像一個黑洞,把他們一步步拉入深淵,最終透支到無法償還,毀掉了他們的生活。
目前,一些平臺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把貸款門檻定得很低,審核容易通過,使得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很容易獲得貸款,導致負債率飆升。特別是在一些網貸平臺,審核系統並不完善,只要你填寫一些基本信息,經過三到五分鐘的審核,就可以獲得貸款。然而,只有在有需求時才有市場。網貸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一些人的需求。歸根到底,這是由於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
此外,雖然國內通貨膨脹率不高,但與十年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然而,隨著物價的上漲,人們的工資並沒有以同樣的比例上漲。生活費用不斷上漲。現在,隨著儲蓄率的下降,負債率也在飆升。
幸運的是,國家現在已經開始規範這種情況。房價上漲受到政策的抑制,監管部門也在加強對網貸平臺的監管。相信經過嚴格的改革,中國的儲蓄率和負債率一定會發生變化。
本文由逸雲財富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