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文化部和廣東省政府主辦、廣州市政府承辦的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昨天在廣州盛大開幕。這是中國藝術節首次在華南地區舉辦,也是首次由一個省會城市承辦。在未來15天的時間裡,南粵大地將在「藝術盛會,人民節日」理念的指導下,展開一幅國家藝術成就的絢麗長卷。舉辦頂級水平的國家級藝術盛會,意味著正在致力於建設文化強省的廣東,將迎來一次全面的文化提升。
九藝節首先是藝術的盛會。全國文藝精品和各路藝術名家雲集廣東,包括戲曲、話劇、歌劇、舞劇在內,國內各個流派、風格、發展歷程截然不同的藝術門類,將在這裡同臺競技。藝術的交流碰撞恰似玉樹生花,爭奇鬥豔。搭乘九藝節的東風,廣東尤其是廣州市的文化硬體設施建設也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九藝節更是人民的節日。從第七屆中國藝術節開始,以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為主旨的「群星獎」被首次納入中國藝術節的主體活動中來。這已經釋放出明確的信號:中國藝術節正全力洗去「曲高和寡」的傳統形象,努力創造出既能進行專業精深的藝術探討,同時能給群眾以怡然自樂的廣闊空間的藝術創作氛圍。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對於藝術創作重投入輕產出,重獎項輕效益,「藝術創作」往往充當的只是「掙面子」的角色。許多投入巨大、質量精良的作品,到頭來卻因為忽略市場而遭遇無人喝彩的窘迫。許多藝術盛會的精品,在藝術節過後便束之高閣,和普羅大眾擦肩而過。九藝節的舉辦,將有望衝破這個多少有些尷尬的局面。積極主動尋找市場,根據人民群眾的需要進行市場的選擇和創作,是九藝節承前啟後、吸收前八屆藝術節精華後綻放出來的鮮明特色。如果說,近年來的中國藝術節在努力向人民和市場靠攏,那么九藝節就是向這個方向邁出了更大更穩健的步伐。
九藝節有別於往屆藝術節的一大創舉,就是即將首次舉辦優秀舞臺藝術演出交易會。這個「演交會」不但設有成品劇交易,還別出心裁地設置了「演藝超市」,導演、編劇、演員、服裝、道具等「半成品」都可入場交易,供國內外文化產業投資商、演出經紀挑選。九藝節總有落幕的一刻,但九藝節打造出來的「藝術廣交會」卻永不會落幕。
只有老百姓發自內心地喜歡和支持,「藝術盛會,人民節日」的理念才會真正深入人心。將政府這隻「有形的手」和市場這隻「無形的手」結合起來,打通從生產、銷售、流通的「任督二脈」,是九藝節對國家文藝事業的重大貢獻。在這個意義上說,廣東為國家如火如荼的文藝創作局面又再加了一把火。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人,以自己獨特的經驗和勇氣,做了一次富有示範意義的「深度試水」。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