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這首《飲酒.其五》中最膾炙人口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們以此表達遠離塵世,回歸田園的嚮往。但我最喜歡的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畢竟真能離群索居,並非易事,而感受恬然自得的往往是心境而不是環境。所謂「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不是配樂是中國古琴名曲《關山月》。
飲酒·結廬在人境
作者: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關山月》,漢族古琴曲,由王賓魯改編自山東民歌,刊於《梅庵琴譜》,因用李白的《關山月》填詞成為琴歌而得名。曲子短小,曲風古樸大氣,多用輪指,為梅庵派特徵。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依然在追索生命的價值。也許,在喧囂嘈雜的背後,有人還能尋找詩的內心;在這個悲涼的時代,我們的心中依然有火在燃燒。也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有人還能聽見詩的吶喊。
靜下來聽一聽詩,重新解構這些詩篇,也重新解構我們自己。
如果我的朗誦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兒聽覺的新意和對詩歌一種新的解讀,我將不勝榮幸。如果大家還能點擊頂端的藍字「詩澎湃」或者掃描下方的二維碼給予關注,我將榮幸之至!
2017年3月21日左右將與大家重溫尼採的詩《我站在赤裸的危巖上面》。
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
本公號一些圖片或文字來源於網絡,如有對其作品智慧財產權的侵擾,請及時告知,以做相應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