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第一1.1、1.2、1.3原文及翻譯

2020-12-04 95國學

論語學而第一1.1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①之,不亦說②乎?有朋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乎?」

「注」:①習:溫習、實踐。②說:同「悅」,愉快、高興。③朋:志同道合者。④慍:惱怒,怨恨。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持之以恆地學習,並不斷實踐,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訪,還有什麼能比這更令人感到高興的呢?別人不理解自己,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個有道德的君子嗎?」

「解讀」:本章講了學習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單純稚真,以學為樂,重在學習與實踐,並在實踐中收穫快樂。第二階段,志同道合者自遠而來,聚集在一起相互討論砥礪,亦為一樂。第三階段,隨著學習和理解的深入,自得於心,即使他人不理解,也不會斤斤計較、遷怒於人了。

論語學而第一1.2原文及翻譯

「原文」:有子①曰:「其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注」:①有子:孔子的學生,小孔子四十三歲。姓有,名若,字子有,魯國人。②孝弟:即孝悌。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有子說:「做人要孝順父母、尊愛兄長,那麼處事用世而冒犯兄長,這樣的事是很少有的。能夠尊愛師長,卻慣於搗亂的人,從古至今這是從未有過的。有德行修養的人,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修養,平時居家孝順父母,尊奉兄長,日積月累,那麼其良好的德行就自然而然地養成了。因此,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解讀」:何謂仁?儒家認為,一個人在家能友愛兄弟孝敬父母,那麼他在外就能對國家盡忠,這樣的人去造反、去作亂是非常少見的。

「故事」:有若似孔子——孔子去世後,弟子們十分思念仰慕。因為有若的長相像孔子,弟子們便一起尊他為老師,並且如同對待孔子那樣對待他。一天,有弟子像請教孔子般請教有若,但有若沒能回答上來。於是弟子們就說:「有子避開此位,這不是你該坐的地方啊!」從此,放棄了對有若的尊侍。

論語學而第一1.3原文及翻譯

「原文」:子曰:「巧①言令②色,鮮仁矣。」

「注」: ①巧,偽飾,動聽。②令:和悅。

「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很少有仁德。」

「解讀」:善於察言觀色、阿諛逢迎的人,在遇到是非利益時,必然不能堅持正義。

以上就是學而第一1.11.2、1.3原文及翻譯,歡迎交流指正。

更多內容請搜索95國學

相關焦點

  • 論語學而第一1.10、1.11、1.12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第一1.10原文及翻譯「原文」:子禽①問於子貢②曰:論語學而第一1.1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①,觀其行②;三年③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父親在世的時候,觀察兒子的言談志向;父親去世後,觀察兒子的行為活動。若是他能夠繼續遵守父親的途徑、方向,就可以說他是盡到『孝』了。」
  • 論語學而第一1.7、1.8、1.9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第一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夏①曰:「賢賢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注」:①子夏:孔子的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衛國人。
  • 論語學而第一1.15、1.16原文及翻譯
    論語學而第一1.1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貢曰:「貧而無諂①「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子貢說:「貧窮卻不諂媚,富有卻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但是不如安於貧窮而以恪守道德為樂,身處富裕而又謙遜有禮的人好啊。」子貢說:「《詩經》中說,『就像削制骨器、打磨象牙、雕刻美玉、鏤冶金石一樣,精益求精』,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
  • 論語公冶長第五5.1、5.2、5.3原文及翻譯
    論語公冶長第五5.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謂公冶長①,「可妻也。雖在縲紲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現在被關在牢獄裡,但這並不是他的罪過呀。」於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論語公冶長第五5.
  • 論語雍也第六6.1、6.2、6.3原文及翻譯
    論語雍也第六6.1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雍①也可使南面②。」「本段的意思及翻譯」:孔子說:「冉雍啊,可以承擔治理國家的重任。」「解讀」:古代,坐北朝南是最好的,因此也以這個方向的位置最為尊貴,不論天子、諸侯卿大夫,當作為長官出現的時候,總是南面而坐的。
  • 論語八佾第三3.1、3.2、3.3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原文及翻譯「原文」:孔子謂季氏①:「八佾②舞於庭,是可忍③也,孰不可忍也「解讀」:政治的衰落大多先從文化導向上露出端倪論語八佾第三3.2原文及翻譯「原文」:三家④者以《雍》⑤徹⑥。子曰:「『相維闢公,天子穆穆』⑦,奚取於三家之堂⑧?」「注」:④三家:魯國掌權的三家,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這三家都是魯桓公的後代,又稱「三桓」。
  • 《論語》學而第一1.1學習分享
    《論語》學而第一1.1學習分享 霄顏
  • 跟我讀《論語》1:學而第一(一)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終南隱世」尋找共同的精神家園追憶往昔的青蔥歲月——————————————————————學而第一《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一)【原文】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 國學經典《論語》公冶長篇1-5章—原文、譯文、評析全文
    ·公冶長篇第一章  【原文】  子謂公冶長[1],「可妻也。 論語·公冶長篇第三章  【原文】  子謂子賤[1],君子哉若人[2],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3]。」  【注釋】[1]子賤:姓宓(音fú)名不齊,字子賤。生於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歲。[2]若人:這個,此人。[3]斯焉取斯:斯,此。
  • 《論語》「學而篇」原文、翻譯、習題
    原標題:《論語》「學而篇」原文、翻譯、習題 一部《論語》千年傳承,無數人誦讀,無數人註解——由此可見,此書的影響和價值確實非同一般!實質上,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思想角度,《論語》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傳統文明的經典之一。
  • 【每天學一句荀子】勸學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
    【每天學一句荀子】勸學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原文】1.10.1學惡乎始?惡乎終?
  • 《論語·學而篇第一》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系列連載的第 1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原文】子曰①:「學②而時習③之,不亦說④乎?有朋⑤自遠方來,不亦樂⑥乎?人不知而不慍⑦,不亦君子⑧乎?」【注釋】①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學問、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稱。《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 論語子張第十九19.3原文及翻譯
    論語子張第十九19.3原文及翻譯論語「原文」子夏之門人問交①於子張。子張19.3翻譯及解讀—95國學01:02來自95國學子夏的學生向子張請教交友之道。這是你的第一條罪過。你父母去世,老百姓連聽都沒有聽說,這是你的第二條罪過。你兒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這是你的第三條罪過。」你卻說:(你沒有罪過)「你怎麼會沒有罪過呢!」子夏扔下手杖拜謝曾子道:「我錯了!我錯了!我離開朋友獨自居住太久了。」
  • 一起學《論語》8.1
    一起學《論語》8.1泰伯篇——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白話】孔子說:「泰伯,可以稱得上至德了吧。他三次把天下讓出去,百姓沒有辦法來稱讚他。」
  • 5個老百姓翻譯《論語》1.4-1.5
    建議對著原文讀10遍以後再看他人的翻譯,好書不厭百回讀,這些讀書會群友的翻譯都是讀了上百遍後的其義自見。一、《論語》1.4-1.5節原文: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經典共學:《論語學而第一》(1)
    學習經典、啟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原文孔子之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務本之義,乃學者之先務,故《論語》編者列之全書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實有深義。學者循此為學,時時反驗之於己心,可以自考其學之虛實淺深,而其進不能自已矣。學者讀《論語》,當知反求諸己之義。如讀此章,若不切實學而時習,寧知不亦悅乎之真義?孔子之學,皆由真修實踐來。無此真修實踐,即無由明其義蘊。
  • 論語憲問第十四14.1、14.2、14.3、14.4原文及翻譯
    論語憲問第十四14.1原文及翻譯「原文」:憲①問恥。子曰:「邦有道,谷②;邦無道,谷,恥也。」「解讀」:體現了孔子的為政榮辱觀論語憲問第十四14.2原文及翻譯「原文」:「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 青商管理學院論語班·Day1·學員所獲·學而篇·1-3
    青商管理學院誦讀國學經典 體悟聖賢智慧學而第一共十六章1.11.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譯】孔子說:「花言巧語,虛顏假色,這是很少有仁愛的。」董福元《論語》1--3篇學習心得能進入該群是我特別激動,感謝「緣分」給我機會,有幸能和群友一起學習《論語》,看大家思悟分享心得
  • 論語八佾第三3.16、3.17、3.18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16原文及翻譯「原文」:論語八佾第三3.17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貢欲去告朔①之餼羊②。子曰:「賜也!爾愛③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第三3.18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事①君盡禮,人以為諂②也。」
  • 論語八佾第三3.25、3.26原文及翻譯
    論語八佾第三3.25原文及翻譯「原文」:子謂《韶》①:「盡美②矣,又盡善③也。」謂《武》④:「盡美矣,未盡善也。」「注」: ①《韶》: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的名稱。②美:就樂曲的音調和舞蹈的形式而言。論語八佾第三3.26原文及翻譯「原文」:子曰:「居上①不寬②,為③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