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耗資6億打造的天眼,為何對全球開放?與美國共享數據值不值

2021-01-16 國器CountChine

是什麼讓美國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變為一堆廢墟?正值中國大力建造射電望遠鏡之時,為什麼美國會放棄阿雷西博?為何耗資6億打造的中國天眼將對全球開放,與美國共享數據我們到底值不值?

據報導,自2021年4月1日起,中國天眼將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各國科學家在通過申請後便可以使用。而就在此條消息公開的不久前,2020年12月1日,曾作為美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美國天眼——阿雷西博懸掛的接收設備墜落時,將反射鏡面直接砸塌了,頓時引起國際天文界的密切關注。

阿雷西博望遠鏡作為上世紀美蘇爭霸的產物,最開始是美國為了反導而修建的超級雷達,目的就是為了捕捉到蘇聯飛彈飛行的軌跡,所以阿雷西博也具備信號發射功能,這也是美國天眼與中國天眼的不同之處,因為中國天眼只能接收信號,不過作為天文研究,沒必要耗時耗力向外發射信號。而為了提高探測的精度,美國最終在大西洋與加勒比海之間的波多黎各選定了位置,於1963年正式建成全球最大的單孔徑望遠鏡,並持有記錄直至2016年被中國天眼打破。

而建成後的阿雷西博在大氣科學、天文學與尋找外星生命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先後為人類發現多顆地外行星。但自從蘇聯解體後,美國宇航局與國家科學基金會逐年減少了對阿雷西博的投資。年久失修的阿雷西博在經歷多次自然毀壞後,逐漸進入了報廢狀態,2020年11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用超級計算機模擬後,認定阿雷西博無法修理,決定對其進行拆除退役。

值得注意的是,望遠鏡的損壞並不能說明美國已經放棄阿雷西博計劃,畢竟像波多黎各這樣絕佳的天文觀測地,全美僅此一個,阿雷西博的重建僅是時間問題。在中國天眼取代阿雷西博成為全球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之刻,美國放棄阿雷西博只是暫時的,經濟因素成為其重建最大的阻力。

而且在阿雷西博退役後到重建的這段時間,美國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的申請,使用更加先進的中國天眼,蹭一蹭天眼觀測到的數據。看到這裡網友們就會有疑問了,我們耗時22年、投資6億多才建成的尖端科技,憑什麼對全世界開放?

從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向中國國家天文臺提出申請、並通過評審後,便可以分配到觀測時間。2021年作為中國天眼開放的第一年,我們將拿出10%的觀測時間給國外科學家使用。而針對為什麼開放這個問題,中國天眼總師姜鵬是這樣回答的:FAST作為大型天文觀測設備,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合作的態度,有利於匯聚全球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使天文科學成果更多更好地產出。

從深層次上講,就是以下三點。首先在天眼的應用領域上,中國同全球各國天文界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探索宇宙。截止到現在,中國天眼已經發現了240多顆脈衝星,因為天眼的首要目標就是尋找脈衝星。脈衝星是一種自轉極快、能發射周期性電磁脈衝的天體,而用天眼對脈衝信號觀測,可以使我們未來在深空探測和星際旅行方面有著導航的輔助,因為我們可以通過特定位置脈衝星發出的信號,對自身的位置進行定位,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其次天眼的另一大任務就是巡視太空中的中性氫,氫作為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一位元素,是宇宙大爆炸時形成基本粒子中的一種。研究中性氫,對於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意義重大。除此之外,引力波探測、地外天體觀測、尋找地外文明等等,都可以通過中國天眼完成。這些目標是各國乃至人類共同的目標,基本不涉及利益糾紛。

第二點,中國對外開放天眼,是凝聚全球科研智慧的重要手段。截止到去年11月,中國天眼已經收到來自各國共170多份申請,申請探測的總時間高達5500小時,但根據計劃,我們只能批准1500個小時,可見全球天文界探索的熱潮。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各國科學家使用天眼的過程中,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分享數據。不同國家科學家觀測的數據和手段不盡相同,也可以彌補我們在探測手段和方法上的缺陷。

最後一點就是彰顯國力、向全世界表明中國科學開放包容的態度。當前國際形勢嚴峻,國際科學合作也面臨著嚴重挑戰,在探索未知太空的道路中,單打獨鬥是很難獲得全面的結果。中國對外開放天眼,是向全球科學界發出的倡導,是帶頭開展國際天文合作的模範,是充分發揮天眼價值的重要體現。

相關焦點

  • 美國天眼閉眼,耗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將要全球開放,有何成就了?
    阿雷西博天文臺進入拆除倒計時,曾經風靡全球的「美國天眼」在2020年落幕,根據Space發布的消息指出,在12月1日,坐落在美屬波多黎各叢林深處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Arecibo Observatory)崩塌,重達900噸的電子接收器墜落到140米下的球形鏡盤上。所以這直接讓整個天眼徹底崩潰了,所以拆除倒計時。
  •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
    美國天眼"瞎了",全球僅剩一個中國天眼,今要向全球科學家開放說起"美國天眼",它也曾經是美國的驕傲。美國天眼曾經觀測過無數天象奇觀,這就包括它在1974年觀測到的第一顆射電脈衝雙行星系統,以及在1991年觀測到的毫秒脈衝星行星系統。
  • 阿雷西勃望遠鏡坍塌,美或又道德綁架,要求中國共享「天眼」數據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確認年內歷經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的阿雷西勃射電望遠鏡坍塌,至此全球只剩下了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方相關專家經過評估後認為阿雷西勃射電望遠鏡此次坍塌造成的損壞已經達到了無法使用的程度,想要再次重啟該設備只能斥巨資進行重建。
  • 投資6個多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而「中國天眼」投資6個億其實不是精確一點的數據,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算是6個多億,所以實際性的數據稍微還高一點,而在2020年1月11日,我國也宣布了投入正式運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的一些情況。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 投資超6億的「中國天眼」,除了發現脈衝星,它有什麼作用?
    中國天眼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當然比美國天眼是大了很多,是一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天眼工程投資約6.67億人民幣,所以是超過了6億。從價值上來說,中國天眼投資是值得的,畢竟開展的科學實驗是非常多的,很多人這個時候就在疑問了,投資上億到底中國天眼發現了什麼,現在如何了?我們就來一步一步的看。
  • 耗資2.6億打造的世界最大「天眼」,如今怎樣了?看完難以置信
    在真正擁有航天技術之前,人類就已經提出了天眼工程。通過這樣的工程,也就能夠進一步的去探索外太空。其實所謂的天眼就是指望遠鏡,不過這種望遠鏡可以探測到極其微弱的天體射電信號,甚至還能夠觀察到外太空的生命體以及其他物質。因此,這項工程也受到了不少國家的重視。美國在曾經就耗資2.6億打造了世界最大天眼,不過如今再看到這一巨大工程,會發現整體已經破敗了。
  • 中國「天眼」,望向世界
    據中國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之聲(VOA)、法新社、《日本時報》等外媒爭相報導了這一消息。
  • 投資6個億建造的全球第一望遠鏡「中國天眼」,現在如何了?
    中國天眼,旅遊景點。實際上,中國天眼遠遠不是一個旅遊景點那麼簡單,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強的射電望遠鏡,擁有500米口徑球面,總面積有30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已經將它的前輩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遠遠地甩在後面了。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天目有話說 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 好樣的!「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資料圖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人類對宇宙的探測從未停止。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面向全球科學界開放。今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8月1日起將分配觀測時間。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外媒關注中國天眼向世界開放
    法新社12月15日也報導了這一新聞,文中提到本月初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望遠鏡發生坍塌後,中國天眼成為世界射電天文學領域內「唯一重要的儀器」,面向世界開放的消息傳出,彰顯中國成為全球科研中心的願景。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開放,美反應亮了:前期投入800萬美元重建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開放,美反應亮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根據新華社1月4日消息,中國天眼正式宣布將於4月1日起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據悉,天眼觀測具體分配時間將從8月1日起開始分配,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將大約佔總觀測時長的 10%。
  • 全球最高的雕像,印度耗資30億打造的「世界之最」,卻離不開中國
    不少人因為美國強大的國際影響力都以為自由女神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雕像,其實不是的,全球範圍內最高的雕像其實在印度,是印度耗資30億打造的「世界之最」,原本想著不依靠中國的技術獨自建造,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雕像的建造最後還是離不開中國企業的幫助。全球最高的雕像就是印度的「團結雕像」。
  • 美國天眼「瞎了」!繼嫦娥五號之後,他們又盯上中國天眼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不等嫦娥五號降落月球,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就公開發出消息,希望能夠共享研究數據,並且還以阿波羅計劃舉例,頗有一種「道德綁架」的味道。本以為這已經是他們的下限了,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近日美國天眼「瞎了」,繼嫦娥五號之後,他們又盯上了中國天眼。
  • 耗資6億建的「中國天眼」,一秒要用多少電?多少年才能回本?
    都說未來人類要向星辰大海侵犯,因此各國對於宇宙的開發和研究始終沒有停過,在觀察宇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有高配置的射電望遠鏡,因此我國為了能夠更精準的觀察宇宙,在貴州修建了目前世界第一的中國天眼。這座耗資6億多建造的中國天眼,一秒鐘要用多少電呢?多少年才能回本?算一筆帳之後你就會發現,事實上這完全是個虧本買賣,不論運行多少年都沒辦法回本的,因為它的耗電量實在是太巨大了。普通人家庭當中,耗電最大的可能就是空調之類的家用電器,但事實上它們如果平均下來,一秒鐘需要消耗的電也是在小數點之後好幾個零才能夠看到數字的。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天眼對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媒:感嘆中國科技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天眼對全球科學家開放!美媒:感嘆中國科技!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提升,各方面領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基礎建設,科技領域等,如今都成為了我們引以為傲的資本,各國也紛紛開始重視中國,希望能夠與中國展開合作。
  • 美國射電望遠鏡坍塌,全球只剩中國一個「天眼」,或要求分享中國數據!
    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被稱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它建於1963年,是美國科技和實力象徵之一,在「中國天眼」還沒有運營之前,它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肩負著人類探測外太空的使命。
  • 北京日報評論:開放「天眼」盡顯大國風範
    「『中國天眼』將於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並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近日,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重磅「官宣」引發關注,中國科研的開放姿態令人眼前一亮。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深藏貴州深山的「天眼」 FAST自正式運行以來就備受矚目,至今已發現脈衝星240餘顆,「捕捉」早期星系活動跡象。特別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轟然坍塌後,「中國天眼」更成為人類從地球望向外太空的唯一「眼睛」,是全球科學家探索茫茫星際的最強「工具」。為更好發揮其科學效能,中國打「天眼」建設之初就承諾向世界開放。如今踐行諾言,更顯示出中國的大國風範。
  • 中國能看137億光年遠的天眼,到底有啥用?如今又發現了什麼?
    導語:中國能看137億光年遠的天眼,到底有啥用?如今又發現了什麼?自從阿雷西博望遠鏡退役,中國天眼FAST便成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天眼能夠接收到來自137億光年外的電磁信號,這是真的嗎?
  • 中國天眼有實力看穿137億光年,如今發現了什麼,有什麼用?
    但是很遺憾的是阿雷西博望遠鏡沒有走到2021年,如今全球就只剩下了中國天眼,並且如今是全球唯一的一個天眼,它的探測能力是全球其他任何探測器都難以達到的。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中國天眼」能夠一眼看穿137億光年的區域。並且從理論上來說,「天眼」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這個距離接近宇宙邊緣,所以這個能力真的是非常強。就這一臺儀器也將讓中國在望遠鏡項目保持幾十年的世界一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