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81歲老會戰鋼筆寫出20萬字回憶錄

2020-12-18 黑龍江頻道

不留金不留銀,給兒孫留下的,是20萬字的回憶錄

81歲老會戰的別樣傳家寶

字裡行間飽含著徐大爺對油田的愛。

夜深人靜的夜晚,城市裡的人們,早已進入了夢鄉。

登峰家園一戶居民家的燈,卻一直亮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伏在案頭,潛心寫著什麼。

他時而在紙上奮筆疾書,時而又皺著眉頭,他在回憶自己在這座城市所經歷的一切。

81歲高齡、只讀過兩年半書的他,在身體極其糟糕的情況下,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20萬字的回憶錄——《我的成長史》,真實再現了石油會戰時的場景——

歷經5年鋼筆寫出20萬字

9月19日上午,登峰家園一處居民樓裡,81歲的徐大爺,正在整理自己的書稿,這時,家裡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

電話中,孫子對他說:「爺爺,我剛看完你的《我的成長史》,寫得太精彩了,我開始崇拜你了!」

徐大爺的孫子浩然,正在讀大學,他目睹過爺爺的寫作經歷。起初,他很不理解,爺爺的身體這麼差,連走路都困難,為啥要花費時間,寫回憶錄?

今年8月初,徐大爺將所有抄好的書稿,拿到複印社,進行了複印,一共6大本728頁。

了解到,這些文字,老人斷斷續續寫了5年。

「終於寫完嘍!如今我把它們捧到手裡,感覺自己的一生,都在這裡頭!」徐大爺寶貝似地捧著書稿對記者說。

當日,他將印好的回憶錄,拿給兒子、孫子、孫女、外孫女閱讀。

採訪中記者得知,徐大爺不會用電腦,這20萬字的回憶錄,他都是用鋼筆,一字一字寫出來的,傾注了他很多心血。

 

相關焦點

  • 大慶油田三代人去留:從慷慨「老會戰」到「反骨」新一代
    初代:「有兔子又有狼,就是沒有大姑娘」在一線城市從事傳媒工作的喬煜來自一個很典型的大慶家庭,她的姥爺王峻平是1960年第一批建設大慶的「老會戰」,喬煜的姥姥張德儀則作為會戰家屬,1964年來到大慶,而喬煜父母那一輩人生長於大慶,基本都在大慶油田系統工作。
  • 大慶向祖國報告 | 重溫會戰歷史 油田老會戰講述創業故事
    大慶向祖國報告 | 重溫會戰歷史 油田老會戰講述創業故事 2020-09-26 1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共大慶市委員會中共大慶油田委員會致老英模和老會戰的慰問信
    全市老英模、老會戰:  你們好!  城運旺達,豐碑永在。值此「9·26——大慶創業紀念日」來臨之際,我們謹向為這座英雄城市做出卓越貢獻的全市老英模、老會戰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崇高敬意!  穿越半個世紀的風雨,大慶發展史的豐碑上早已深深鐫刻上了你們的名字。
  • 大慶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開展「紅十月」系列活動 邀請老會戰講黨課
    王振亞王振亞,江蘇省淮陰市漣水縣人,原油建公司退管理中心老會戰,86歲高齡的黨員,曾在2015年5月30日中國石油報金秋周刊 6版歲月如歌上發表文章《日本鬼子在我家鄉犯下的罪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親歷抗戰歲月,1960年4月13日,大慶油田第一張報紙《戰報》創刊。
  • 故鄉經濟|大慶「上色」,石油城「三代」打起綠色牌
    2020年春節前夕,剛剛下過雪的大慶空氣中瀰漫著熟悉的煙火味。從大慶薩爾圖機場乘車駛向市裡,路邊的磕頭機鱗次櫛比,年逾80歲的許長貴看得有些愣神。作為「老會戰」,許長貴見證了大慶平地起高樓,從莽原變成現代化城市。時至2019年,大慶油田已走過60個年頭,大慶人口達到近300萬人(2017年數據),如今第一代青春飛揚的大慶人已是耄耋之年,年輕人成長為第三代大慶人。
  • 積善之人 必有大慶
    比如,在隸屬於大慶油田公司第一採油廠第三油礦的「中十六聯合站」,此站主要功能是將進站的油、汽、水混合物進行分離,把處理後合格的原油、天然氣外輸;看到站裡工作人員年紀最大者不超過三十五六歲,是清一色的年輕人,但我們看到的也是清一色被半軍事化訓練出來的普通年輕人,不用看別的,只要看看他們每天都做的工作記錄,就會驚掉你的下巴,都這個年代了,站裡每個崗位上的工作紀錄都還為手寫,而且,是一律的仿宋體手寫字
  • 原創美文丨我的大慶很柔軟
    我的大慶很柔軟大慶油田作家協會「溫暖的光」主題徵文龐壯國大慶在全國人民心目中,鋼鐵一般堅強堅硬堅定。因為我們大慶有鐵人精神,有石油大會戰精神。我在大慶生活了三十七年,知道大慶還有很柔軟柔情柔綿的另一面。疫情戰役進行到五月底,老人小孩被封在家裡是常態,使我腦海裡常常閃出一些想寫的文章題目。一閃念讓我馬上寫卡片。凌晨,來題了,《我的大慶很柔軟》。頭一個情景是大會戰時期,硬棒棒的王進喜掉眼淚了。他看見石油工人的小孩子滿地亂跑玩鬧,正是該上學的年齡啊,可是當地沒有學校。
  • 大慶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機關第二黨支部開展邀請「老會戰」講黨課活動
    2020年9月11日下午,按照大慶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黨委的安排和部署,機關第二黨支部開展邀請「老會戰」講黨課活動。圖 交警支隊黨委副書記、政委趙興才、黨委委員、副支隊長於全陽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會議,會議由機關第二黨支部書記桑江主持。
  • 驚世一噴黑色油龍滾滾而來 聽大慶老會戰講9·26來歷
    9月26日,對於大慶來說,是個具有非凡意義的紀念日。五十九年前的這一天,松基三井驚世一噴,黑色油龍滾滾而來,大慶油田從此誕生了。  9月26日,於大慶而言,有著講不完的歷史和傳承。
  • 江蘇腦癱女孩用嘴唇打字寫出20萬字小說
    她沒上過一天學,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卻能聽懂基本的韓語和日語;更重要的是,她還寫出了20萬字的小說,成了一位網絡籤約作家。 腦癱女孩 用嘴打字成就20萬字小說 因為一場醫療意外,導致江蘇鎮江女孩王千金成了腦癱兒。18歲的她雖然能講話,但更多發出的是「嘟嘟囔囔」的聲音。
  • 大學生熬通宵一月 寫出20萬字勵志小說
    創業受阻成創作動力今年21歲的翁新強,來自十堰市鄖西縣少數民族區。家中兩年內考出了三個名牌大學生,而父母都只是普通農民。為了籌集學費和生活費,翁新強暑假沒有回家,選擇留在武漢做兼職。兼職期間,他偶然得知本報百萬懸賞、徵集小說的活動。於是決定寫一部以農村青年在武漢求學、創業為主題的勵志小說。說幹就幹,炎炎夏日,他白天做兼職,晚上搞小說創作。
  • 泉州12歲女孩「才氣外漏」 寫出15萬字校園小說
    泉州12歲女孩「才氣外漏」 寫出15萬字校園小說 qz.fjsen.com 2012-06-19 17:03  莊奕燁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鄭心怡在校內辦新書籤售會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閩南版6月19日訊(記者 莊奕燁)畢業在即,泉州第二實驗小學12歲女生鄭心怡寫出
  • 花8年時間完成10萬字回憶錄
    為了把自己的一些戰爭回憶史記錄下來,老人離休後開始搜集素材,72歲買電腦學打字,花8年時間寫了十萬字的回憶錄。  記者拿著這迭厚厚的列印稿,聽周老用瑣碎且樸實的話語,緩緩道來那些記憶中的紅色歲月。  我是浦江人,小學沒畢業,14歲參加抗日部隊,17歲加入新四軍金蕭支隊,為地下工作人員送信站崗。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合肥退休護士寫下3萬字回憶錄
    昨天,在合肥市蜀山區奧林花園二期,記者見到了63歲的孫黎黎,1976年她在青島軍醫院當護士,醫院救治了一批唐山大地震的傷員,那裡發生了太多感動她的事。40年過去,她寫下了3萬字的回憶錄。  收治137名地震重傷員  孫黎黎原本在合肥的安紡當紡織工人,18歲當兵,成了一名衛生員。
  • 大慶:轉型路上別有洞天
    ●全油田上半年油氣產量雙超;投產井數創歷史新高,達到1850口●1~8月份,全市籤約500萬元以上項目327個,金額811.9億元●20年衛星遙感數據印證,生態質量2019年達到最優黑龍江日報9月26日訊 9月26日,
  • 大慶轉型路上別有洞天
    &nbsp&nbsp&nbsp&nbsp●1~8月份,全市籤約500萬元以上項目327個,金額811.9億元&nbsp&nbsp&nbsp&nbsp●20年衛星遙感數據印證,生態質量2019年達到最優&nbsp&nbsp&nbsp&
  • 農民大叔逆襲記—— 小學文化寫出40萬字長篇小說
    文/圖全媒體記者郭建光通訊員李靈沛實習生周斌   68歲,劉海慶說:「我記得那時我有一支鋼筆,使勁兒摁下去筆頭會發叉。有一次我將筆頭的一半弄斷了,後來鋼筆帽也不見了。我看到同學有新鋼筆就特別羨慕,晚上做夢也想擁有一支閃閃發光的新鋼筆。」   一個周末,父母幹活不在家中,劉海慶鬼使神差地在家翻箱倒櫃找出兩塊錢。   這些錢能幹些什麼,第一個念頭就是看看能不能買一支新鋼筆。
  • 90歲高齡醞釀寫回憶錄 楊尚昆嘔心瀝血憶黨史
    大革命失敗後,他經歷了從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到在上海從事地下鬥爭,從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到參加萬裡長徵;抗戰期間,他在華北參加領導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堅持遊擊戰爭;1946年之後,他連續擔任中央辦公廳主任20年。1978年底,他復出工作,1988年開始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他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黨的重要領導人非常熟悉。
  • 黑龍江日報 | 大慶轉型路上別有洞天
    ●全油田上半年油氣產量雙超;投產井數創歷史新高,達到1850口●1~8月份,全市籤約500萬元以上項目327個,金額811.9億元●20年衛星遙感數據印證,生態質量2019年達到最優與8月30日完成中交的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以及9月26日完成中交的「龍油550」一起,三大「油頭」項目將形成3個千萬噸一體化企業,為「化尾」項目提供千萬噸基礎原料。大慶乃至黑龍江,都將因此挺起「油頭化尾」新脊梁。61年的變遷,令老會戰們始料不及。如今的大慶居然不再「一油獨大」。
  • 《人生如夢》—57歲小學文化農民的回憶錄!
    一位52歲小學畢業的農民,對「三農」問題的思考!》這樣的文章,年齡寫錯,在此申明為57歲小學畢業的農民!這篇文章發出後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大多數人都在讚嘆這位文化程度低的57歲農民,說他有思想、有內涵,說出了底層人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