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昨日下午,2020廣州文交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專家學者、產業大咖齊聚一堂,齊商文化大計,共同「問道」廣州如何綻放千年商都的現代新活力。開幕式現場,「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及「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正式發布。同時,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及6位文化大師的工作室也現場籤約落戶廣州。
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現場籤約
昨天的開幕式現場,「聽見花開」文化惠民共享平臺項目、「大灣區華誼兄弟文旅中心」合作項目、廣州文投控股與建設銀行廣州分行戰略合作協議等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進行現場籤約,為廣州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近年來,廣州文化企業和園區的發展壯大,成為推動廣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現場,2020廣州文化產業30強榜單新鮮出爐,長隆、網易、三七文娛、虎牙、酷狗、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位列其中。開幕式現場還發布了「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廣州卓遠虛擬實境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朗聲圖書有限公司、廣州詩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上榜。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啟動
當天開幕式還發布另一個重磅消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現場正式啟動。
據悉,今年11月18日,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在北京正式成立,首期已募集資金317億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廣州落地,標誌著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母基金將會同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城投集團和廣州文投公司,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做大做強,服務好人文灣區建設,支持區域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促進文化資源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州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元正認為,該基金落戶廣州將有效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並將引入更多優質文化項目,在大灣區形成槓桿效應。通過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文化企業資源,以多元創新的形式,有針對性地為優質文化產品提供充足的經濟支撐,助推大灣區內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6位文化大師的工作室落戶廣州
活動現場,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茅盾文學院院長何建明,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著名詞曲作家、指揮家、音樂人李海鷹,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曾振偉,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藝術委員會執行理事、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屈汀南六位文化大師的工作室正式宣布落戶廣州,一起為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貢獻人才力量。
接下來,主會場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後續有13場論壇活動,廣州大劇院、廣州圖書館、星海音樂廳、廣州國際會議中心、保利世貿博覽館等地將輪番上演國際紀錄片節、國際兒童電影展、國際演交會、國際藝博會、大灣區電影之夜等24場系列活動,為提升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增添色彩。
大咖有話說
在本屆文交會的開幕式之後,多位與會重量級嘉賓接受了媒體的專訪。他們從多角度闡釋了自己對廣州文化、中國文化發展的看法,也對文旅產業的未來前景和創新變革提出了很多有見地的觀點。
文化創新的本質是開放
鄭永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
鄭永年表示,文化的創新本質是開放,開放亦需要文化作為指導方向。在他看來,廣州在面臨第三次開放的機遇期。他表示,老城市新活力,新活力從哪裡來?就是開放、開放、再開放。在這方面,廣州有很好的條件。廣州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且嶺南文化本身就具有開放的特質。
鄭永年提議,政府應加大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平臺,同時出臺針對藝術家、作家、畫家競爭機制,在市場的檢驗下方能打造符合大眾審美的優秀作品。
發展電影 灣區有優勢
王中軍: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王中軍表示,目前影視行業的頭部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電影產業具有自己的優勢。首先,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支柱。其次,廣東的氣候比北方好,這對於電影創作是一大優勢。廣州文交會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對於電影行業發展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王中軍表示,電影行業要發展,必須解決人才問題。他相信,隨著更多電影行業頭部企業落戶廣州,這裡的電影氛圍會越來越濃厚,對於集聚國內外電影領域優秀的專業人才是一大利好。
大灣區文化建設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期
於冬:中國影協副主席、博納影業董事長
於冬表示,廣州文交會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如期舉行,展現出廣州市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凝聚力的具體體現。
於冬表示:「廣東,尤其是藉助這次大灣區文化建設、人文建設的契機,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希望廣東凝聚更多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優勢,發揮它的票倉優勢,打造嶺南文化的文化優勢。我相信,隨著一大批文化企業的落戶,會給廣東電影文化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Logo就是本屆文交會百花齊放特點的體現
曹雪: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曹雪認為,本屆文交會的logo像是綻放的一朵花,又像是飛起來的一隻蝴蝶,在上面能看到廣州塔,能看到珠江的倒影,可以說從各個角度來體現出本屆文交會百花齊放的特點,也體現出文交會鼓勵大家來做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的態勢和格局。
去年,曹雪帶領團隊創作的「冰墩墩」被選為冬奧會吉祥物。他表示,作為廣州文化建設的成員,廣州美院包括他的團隊會繼續用專業和設計來講好中國故事,與同行們一起,振興廣州的文化產業。
建一座大學裡的服飾博物館
屈汀南: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藝術委員會執行理事,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
屈汀南希望把廣東值得傳承的遺產好好地發掘出來,包括香雲紗和粵繡。
目前,屈汀南正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時尚和文創。他發現90後的消費者喜歡穿漢服以及玩Cosplay,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喜愛,所以提出「博物館回歸學術」,希望以其20多年來從歐洲等地搜集起來的和嶺南有關的服飾藝術藏品為基礎,在大學裡面建一座博物館。希望未來這裡能夠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地方,讓年輕人能夠在更有內涵的情況下發揮創意,而不是只有表面的模仿。
重視塑造文化的「一方水土」
曾振偉: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曾振偉表示,現在的城市越來越開闊,如果新城區僅僅是靠建築來填充,那建築只是一個載體。如何讓城市充滿文化,有能力再造一方水土呢?除了山清水秀,還需人文精神、哲學思想、美育水平等。就好像巴黎,它並不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但卻成為世界文化藝術的中心。這是因為巴黎有羅浮宮、塞尚美術館、蓬皮杜,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建築和世界大師雲集的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要從自己的歷史,從本土的民俗、本土的產業、本土的文化構造以及現代的產業,和未來的走向等來考慮,是一個綜合體。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岸、卜松竹、李巧蓉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王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