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三地專家熱議大灣區文化產業共融發展

2020-12-06 同花順財經

信息時報訊(記者陳川)12月12日下午,2019廣州文交會「灣區力量.文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本次論壇以「灣區力量.文創未來」為主題,來自粵港澳三地文化創意產業界的600多位專家學者、業界代表齊聚羊城創意產業園,共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為進一步推動大灣區文化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建言獻策。

22個粵港澳大灣區「風雲創意園區」發布

論壇期間,粵港大灣區「風雲創意園區」的發布引起了廣泛關注,22家來自廣州、深圳、佛山、珠海等灣區城市的創意園區榜上有名。

它們包括廣州的羊城創意產業園、廣州T.I.T創意園、羊城同創匯、廣州聯合交易園、O2PARK創客公園、海珠創意產業園、國際單位時尚科技園、海珠唯品同創匯、增城1978文化創意園;深圳的蛇口網谷、深圳2013文化創客園、深圳藝展中心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深圳啟夢智慧園、南海意庫、A963設計產業園;珠海的金嘉創意谷、珠海V12文化創意產業園;佛山的南風古灶國際創意園、佛山廣東新媒體產業園;東莞的運河創意公社、廣東三十三小鎮文化創意產業園;中山的中國(大湧)紅木文化博覽城等。其中既有年產值高達400億、就業3萬人的「巨無霸」園區,有傳媒、創投、設計、科技、藝術、電商、人工智慧、物聯網、非遺等創意文化園區,還有藝術、服裝、電影、紅木、家居等特色園區與文旅小鎮。

這22個「風雲創意園區」是孵化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先進平臺,它們努力培育和集聚產業主體,大力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以業態+生態+文化,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鏈集群,引領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

據不完全統計,廣州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多達220多個深圳、佛山、珠海、中山等大灣區城市的明星園區也不斷湧現。這些創意園區大多數由工業遺產改造而來,不僅有效地保留了城市的歷史文脈、塑造出獨特的城市形象,還為城市發展注入年輕的生命力,實現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風雲創意園區」發布。信息時報記者陳川攝

粵港澳專家熱議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主論壇期間,來自粵港澳三地文化創意產業界的多位產業領袖、權威專家發表主題演講,熱議大灣區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指出,在高新科技推動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已悄然實現升級換代:從文創內部看,網際網路相關文化創意行業成為文化產業的高端產業、核心產業、領軍產業、先導產業,真正成為支柱產業;從經濟看,文創產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5G時代實現金融支持下的跨界協調融合的文化創意經濟,應當成為廣州未來發展的頭部經濟。」金元浦認為,5G時代的來臨給創意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廣州應長期堅持文化與科技高度融合的戰略,大力培養文創獨角獸企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發表演講。信息時報記者陳川攝

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會長張宇航表示,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正處於市場增長率高、需求高速擴大的成長期,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應搭上世界發展的高速列車,充分利用國家推動灣區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以城市群之大構建產業鏈條之豐富,以核心城市的優勢帶動周邊城市同步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共同性打造特色產業,著力構建灣區「命運共同體」,共同推動灣區城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探討數位音樂產業發展方向

在本次論壇活動期間,還舉行了以「數位音樂的發展趨勢」和「聽見未來——在線音頻的嬗變與發展」為主題的兩大平行論壇,分別從數位音樂和在線音頻兩個細分領域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能性。

「音樂乃至文化,一定要和科技結合,才能有更廣闊的前景。」在平行論壇「數位音樂的發展趨勢」上,酷狗音樂副總裁趙海舟與其餘三名音樂界嘉賓共話數位音樂時代。從第一聲「HELLO~KUGOU~」開始至今,酷狗音樂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趙海舟認為其中訣竅在於酷狗在音樂行業內的引領性,「我們是做科技的,並且利用科技為音樂賦能。早在國人還喜歡用網站聽歌時,我們便做軟體客戶端,跑在了同行前面。後來全國做聽歌PC端時,我們便做移動端平臺。」

如今5G科技正式開啟商用,趙海舟對此信心勃勃:「5G將給音樂帶來更多想像空間。比如音樂視頻、音樂直播、關於音樂的AR、VR體驗。」在趙海舟看來,音樂產業鏈分為上、中、下遊,「上遊由唱片公司、詞曲作者、音樂人、演唱者等等組成,這裡面既有明星也有草根。下遊則是廣大用戶。我們既要向上對接,也要向下服務,就是要讓用戶聽歌爽、看直播爽,還利用音樂讓用戶社交。」處於中遊的酷狗,則不斷測試升級提供服務,努力讓下遊為音樂買單,得到的錢才能反饋給上遊,促進產業鏈良性發展,「我們才能有歌聽。」

來源: 信息時報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賽暨「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作品徵集...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賽暨「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作品徵集展示活動公 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2020年9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廣東省委網信辦、廣東省大灣區辦指導,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賽暨「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作品徵集展示活動正式啟動。
  • 專家學者建言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馬軍,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唐建國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大灣區的水務單位代表共聚一堂,聚焦新時期灣區水務行業的共同責任和使命,把脈後疫情時代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水環境、水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搭建數據信息共享、產業協作協同的工作平臺,探討推動大灣區水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系列話題,為建設水清岸綠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國際音樂季(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10月8日晚,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國際音樂季(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音樂季)(以下簡稱「音樂季」)在星海音樂廳開幕。一場高水平、高規格的開幕音樂會奏響了音樂季的強音。  音樂季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指導,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與藝術發展聯盟主辦,聯盟成員單位參與承辦。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廣州落地
    專家學者、產業大咖齊聚一堂,齊商文化大計,共同「問道」廣州如何綻放千年商都的現代新活力。開幕式現場,「2020廣州文化企業30強」及「2020廣州最具成長性文化企業20佳」榜單正式發布。同時,11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及6位文化大師的工作室也現場籤約落戶廣州。
  • 粵港澳大灣區2019深圳花展開幕,推動花卉產業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2019深圳花展開幕,推動花卉產業發展 2019-03-23 1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流動視域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路徑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藉助金融、族群、科技和媒體等載體為灣區的文化流動打破地域壁壘,推動各文化要素進一步自由而廣泛地流動,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實現碰撞、融合、移植和再生,進而實現文化的創新與繁榮。 從文化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由粵港澳三地組成的文化共同體及文化輻射圈。
  • 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產業論壇,智庫專家把脈莽山花溪裡項目
    1月22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產業智庫論壇暨莽山花溪裡項目專家智庫峰會」在廣州從都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峰會由廣東省保健食品行業協會、廣東省發展中醫藥事業基金會、全球華人聯合總商會(香港)廣東省代表處聯合主辦。
  • 粵港澳三地餐飲代表共赴珠海 共話飲食文化創新發展 ——「萬象之...
    (活動現場圖)本次高峰論壇由橫琴萬象世界主辦,邀請國內外知名食品安全專家、餐飲品牌商家、澳門餐飲協會等領域的大咖們,分享對飲食文化的獨特見解,共話大灣區飲食文化創新發展道路。橫琴萬象世界項目總經理戴青川表示,橫琴萬象世界將攜手各界人士,共同推動飲食文化創新發展,在創新生活方式的同時,打造區域飲食文化高地。
  • 多元化模式激發產業活力 雅居樂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內部之間交通通達度、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增強,香港、澳門先進生產力、人才以及科技流向內地,給內地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大灣區正在上演一部城市群的融合大戲,灣區內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將隨著融合發展得到改變。
  • 論道丨文化流動視域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路徑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藉助金融、族群、科技和媒體等載體為灣區的文化流動打破地域壁壘,推動各文化要素進一步自由而廣泛地流動,在流動過程中不斷實現碰撞、融合、移植和再生,進而實現文化的創新與繁榮。從文化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由粵港澳三地組成的文化共同體及文化輻射圈。
  • 龍門:做大做強茶產業品牌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茶罐子」
    副縣長羅光少,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副研究員劉少群等專家學者及茶產業經營個體戶代表參加會議。《龍門新聞》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就如何規劃發展我縣茶產業、打造特色茶產業品牌、規劃茶文化旅遊線路以及制定營銷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為我縣發展茶產業特色、做大做強茶產業品牌、挖掘茶產業潛力、提升發展層次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參考。
  • 粵港澳三地聯動 共謀大灣區青少年體育新發展
    南方網訊由廣東省體育局主辦,廣東省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廣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共同指導,廣東省青少年體育聯合會承辦的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體育文化交流會首站於7月14日在廣州南沙遊艇會舉行。
  • 研討客家文化 共襄對接粵港澳文旅發展
    12月8日,由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委縣政府、贛州市客家聯誼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龍南客家圍屋高峰論壇在龍南縣關西新圍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屬社團和客家聯誼會代表、客家名人及文化旅遊方面的專家學者100多人會聚一堂,以「對接粵港澳 共話客家遊」為主題,研討客家文化,共襄客家盛舉,共敘客家情誼,共謀客家發展。
  • 長江教育廣州論壇舉行,專家學者共話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大灣區教育戰略、教育政策與制度創新,教師教育合作創新,基礎教育與青少年文化交流等話題進行交流,探討大灣區教育合作的建設路徑及發展前景,促進機構與學者間的溝通交流。周洪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就抓住了大灣區的未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教授主旨演講中表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就是抓住了大灣區的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超過150所高校,部分高校發展迅速,但總體而言,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發展尚有提升空間,因此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教育和人才高地日益緊迫。
  •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在廣州成功召開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高層次專家研討會」在廣州成功召開 2020-10-15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粵港澳大灣區音樂藝術聯盟成立 三地著名音樂人聯合發起
    粵港澳大灣區音樂藝術聯盟12日在廣州成立 鍾欣 攝中新網廣州9月12日電 (記者 許青青)由李海鷹、向雪懷等粵港澳三地著名音樂人聯合發起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音樂藝術聯盟」12日在廣州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音樂創新產業基地」也於當日啟動。
  • 粵港澳大灣區創投聯合產業基金100億啟動
    峰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成為重要嘉賓熱議的話題,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創新及可持續化發展。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企業家是決定國家經濟命脈,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判定:企業家正迎來一個新時代。
  • 大灣區縣域機遇!三水:強化共融理念做好「水」文章
    以優質載體承接大灣區創新成果轉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三水處於「廣州-佛山」重要極點,「一核一帶一區」的珠三角核心區,身處大灣區的地緣優勢使得三水能作為優質的載體承接香港、廣州、深圳等同為大灣區的城市創新成果,實現工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實體經濟是三水區的頂梁柱,然而目前三水產業結構並不符合新時期三水區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 拓展東融合作,打造樞紐門戶城市——梧州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本報記者 童 政攝本報記者 童 政 周驍駿 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陳自林從營商環境到交通基礎設施,再到產業項目,廣西梧州全方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梧州市全面推進綜合交通項目建設,打通交通大動脈,構建東融大通道,為實施東融戰略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同時,創新招才引智制度和方法,更好發揮廣西東融樞紐門戶作用,助推廣西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旨在讓更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推動大灣區文旅產業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