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08:32
看海鹽地圖時,小編被幾個地名難住了。小編自問也是讀過書的人,此刻卻被打擊到了。
於是小編做了個統計,看看海鹽還有哪些容易念錯的地名。
也給大家做個參考,免得以後念錯,那就鬧笑話了!
尤甪村
說到易讀錯的海鹽地名,第一個從腦子裡蹦出來的就是沈蕩鎮「尤甪村」!
甪 讀作lù(音同「陸」)。
雖然跟「角」長得很像,但相差一個筆畫,讀音可是有天壤之別的。
石圩檻
如果把這個地名念成「石於監」,那就該默默去一邊面壁思過了。說,你語文是不是體育老師教的?
「圩」是多音字,可以念xū(音同「須」)、wéi(音同「圍」)、yú(音同「於」)。
用在地名裡,只念wéi,只念wéi,只念wéi。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以後再看到「圩區」也別再念「於區」,南方低洼地區防水護田的堤稱圩(wéi)。
檻念kǎn(音同「砍」)。
構塍村
位于于城鎮,塍念chéng(音同「城」)。
湯家埭
埭念dài(音同「帶」),土壩的意思。
別念成朱棣的棣dì(音同「地」),也別念成奴隸的隸(音同「歷」)。
雲岫庵
始建於北宋建隆年間(960-962)。庵名出自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詩句:「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點出了庵的雅致幽靜。
岫念xiù(音同「秀」),不念yóu(音同「又」)。
來,讓我們一起唱起那首名曲「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
鷹窠頂
位於南北湖畔,它是環湖諸山中的一峰,是觀賞海上日出的絕妙所在。
這裡可以看日月並升,海鹽人都知道!
但這個名字的正確發音,可能很多海鹽人還不知道!
窠只有一個讀音,那就是kē(音同「科」)。
別因為受了海鹽方言的發音影響,就變成「鷹哭頂」。我們可不要哭,我們開心著呢!
大柵橋 小柵橋
柵也是多音字,可以念zhà(音同「詐」)、shān(音同「刪」)、cè(音同「策」)。
在海鹽,大柵橋、小柵橋都是念zhà,意為柵欄。
大柵橋南北向跨鹽平塘河,南通南塘街,北連海濱西路,是武原鎮重要橋梁之一。 該橋建於宋代,原是單孔拱形石階橋。
小柵橋東西跨團結港,地處海濱西路鬧市區,是市內交通的重要橋梁。 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都指揮張鐵在橋上置柵門,柵置守卒。為區別鄰近的大柵橋,故名小柵橋。
碒匯橋
碒念yín(音同「銀」)。
明明字裡有個「金」,卻偏偏念「銀」,中文就是這麼神奇!
該橋原系一孔石板平橋,橫跨城河,橋東西兩堍分別為石匠匯和金家匯。據傳元橋建成時,石、金兩匯為用誰家橋名曾發生爭訟,後請張菊先生調解,張老先生將石、金兩字都列入橋名,故名為碒匯橋。
埝橋
埝讀作niàn(音同「念」)。
這個字在海鹽的農村地名裡較常見,平時用方言都會念,但換做普通話,很多人就心裡沒譜了。
賁湖路
在沈蕩老街附近。
可是這字念什麼呢? Bì(音同「畢」)? Bēn(音同「奔」)? Féi(音同「肥」)?
這三個讀音都正確,但放在這裡,它就念Bēn。
斛場弄
斛讀作hú(音同「胡」),就是「石斛」的「斛」。
南方人容易「胡」「福」不分,所以很多時候這個字就被念作「福」。
黃家堰
堰讀作yàn(音同「燕」)。
白薴橋
又一個多音字!
薴念zhù(音同「住」)或者níng(音同「寧」)。
白薴是薴麻的一種,表示植物時,薴念zhù。
該橋原系三孔石板橋,始建於元至正年間。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縣丞徐謹重建,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再度重建,地處海塘、元通交界,東西跨鹽平塘河。
據海鹽發布
更多嘉興新聞,請進嘉興頻道
144469637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