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聽一個作家聊一群畫家的八卦

2020-08-26 嘯瞰風雲

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有個不起眼的配角,他叫戴爾克·施特略夫,是一名三流畫家。

這位施特略夫水平不怎麼樣,卻是個熱心的伯樂。心地善良的他,有著異乎常人的藝術品味。正是他,發現了主人公查爾斯的繪畫天才,不遺餘力地舉薦他,關心他的生活起居,甚至在查爾斯生病時負責照顧。

然而,這位查爾斯是個白眼狼。用今天的話說,查爾斯是個有智商,卻沒情商的傢伙。對於施略特的關心和照顧,查爾斯沒有半點感激之情,反而把這一切視為理所應當。更氣人的是,他還給施特略夫妥妥戴了頂綠帽:勾搭了人家的老婆。

最後,查爾斯離開了朋友和家人,獨自一人去島上過起了藝術家的生活。

這種人放到今天,怎麼說也是個渣男。但那是個渣男遍野的時代,也是大師輩出的時代。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施略特是個略帶有悲劇色彩的小丑。他的善良,他的和藹可親,在藝術這面魔鏡前顯得蒼白無力。作者還用一定的篇幅,描繪了施略特的藝術創作,作為畫家,他沒啥天賦,儘管學識淵博,也有著很高的欣賞品味,可一旦拿起畫筆,施略特就顯得謹小慎微,仿佛被自己的品味與學識給束縛住了。對於毛姆而言,施略特的弱小,是為了反襯查爾斯的強大,以及藝術那毫無人情味的一面。

其實,施略特和查爾斯的關係,有點像評論家與畫家的關係。評論家往往充當著畫家的伯樂,而畫家總是看不上評論家。在他們眼裡,藝術是難以用文字描述的。文字是抽象和理性的事物,而藝術則屬於感覺,而感覺就如同女人,你是永遠捉摸不透的。

儘管如此,藝術評論並沒有被驅逐出藝術的領地。相反,評論家一再完成對藝術界的佔領,甚至反過來影響藝術創作。

藝術家與評論家的關係,就是如此相愛相殺。藝術家嫌評論家瞎扯淡,他們只會用理論對藝術加以包裝,並不真正地了解藝術。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得相信評論家,甚至依靠評論家,因為沒有他們,自己的作品就很難獲得大眾甚至業界的認可。尤其是當代藝術,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被置於評論家的話語權之下。

總之,藝術家與評論家就像一對吵架的夫妻,雖然整天嚷嚷著要離婚,可到頭來誰也離不開誰,而且關係反而越吵越來越緊密。

今天要介紹的書,是一位作家寫的藝術評論集,它的名字叫《另眼看藝術》,作者朱利安·巴恩斯。

這位巴恩斯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我讀過他的《福樓拜的鸚鵡》、《終結感》、以及《10 1/2世界史》。巴恩斯是個聰明的作家,他文筆精湛,構思巧妙,在中產階級和高級知識分子中擁有不少粉絲。除此之外,巴恩斯還是一名藝術愛好者,這本《另眼看藝術》,就是以作家的眼光,看待歷史上那些著名的畫家。

朱利安·巴恩斯

作家寫畫家,有幾個好處。首先,你能獲得文字上的享受,畢竟,小說家不會像正兒八經的評論家那樣,給你生搬硬套各種理論與學術名詞,而是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其次,作家不會僅僅從作品的角度解讀畫家,畢竟,文字的力量在藝術面前,始終是有限的。作家都會通過畫家的作品,窺探他們的性格與私生活,以及他們周圍的人。換句話說,作家所關心的,永遠是靈魂中的事兒。

帶著這些前提去讀《另眼看藝術》,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地方。你不必從專業的角度去了解這些藝術家,這也不是本書的初衷。

作者舉了兩個著名的例子,德拉克洛瓦與庫爾貝。他們是十九世紀畫壇的兩位大神。一個被譽為浪漫主義的宗師,一個被視為現實主義的翹楚。如果你對兩人還不了解,看看下面的兩幅畫作,你應該在上學時都看到過。

左邊的一幅,是德拉克洛瓦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它所描繪的是法國大革命。右邊的一幅,是庫爾貝創作的《打石工》,即便你對藝術一竅不通,你也能看出兩者在風格上的顯著差異。德拉克魯瓦的作品顏色鮮亮,激情澎湃,描繪了很多英雄人物。庫爾貝的作品基調偏沉重,聚焦於底層的勞動者。他們的差別,正符合我們對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普遍印象。

但比起畫作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對兩位畫家個人生活的描寫。

看德拉克羅瓦的畫,你會覺得他在現實中是個奔放的性情中人。德拉克羅瓦很欣賞拜倫,但作為浪漫主義運動的兩位領軍人物,兩人的生活卻有著天壤之別。

德拉克洛瓦

拜倫一生周遊列國,還喜歡四處沾花惹草。而作為法國人的德拉克羅瓦,一輩子只出過一次國,其餘時間都呆在巴黎,幾乎從不出遠門。德拉克羅瓦的感情經歷也乏善可陳,幾乎不值得一提。作者還提到,德拉克羅瓦曾經對婚姻抱有幻想,他希望娶一個「與自己比肩,甚至更勝自己一籌的妻子。」但現實卻告訴他,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妻子。

德拉克羅瓦喜歡寫日記,從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個極端自律的人,對藝術有著苦行僧般的執著。對今天很多成功人士而言,寫作已經成了保持自律的最好方式。其實早在兩百年前,德拉克羅瓦就已經意識到了。

偉大的藝術家都拒絕被定義,但評論家們卻樂此不疲。與德拉克羅瓦同時代,也有一位作家幹了類似的事情,他就是小說家司湯達,《紅與黑》的作者。司湯達不自量力地評價德拉克羅瓦」繼承了丁託列託的衣缽」,後者是文藝復興晚期的義大利畫家。而這個評論卻遭到了德拉克羅瓦的反對,他寫道:「司湯達佔著理時就粗魯傲慢,還常常愚蠢荒謬。」

司湯達

德拉克羅瓦的藝術和他的個人生活非常矛盾,其藝術是激情放縱的,但畫家的私生活卻嚴謹自律,他討厭沙龍社交,討厭現代生活,包括鐵路和股票交易所。儘管如此,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

講完了德拉克羅瓦,我們再來看看庫爾貝。庫爾貝在各個方面幾乎都是與德拉克羅瓦反著來的。雖然今天的庫爾貝以「現實主義」畫家著稱,但他當年最有名的作品,卻是一幅描繪女性的油畫,名字叫《世界起源》,看了讓人大跌眼鏡,由於尺度太大,這裡就不放了,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上網去搜。

庫爾貝個性張揚,他的口號是:「大聲喊,徑直走。」據說,他喜歡一邊作畫,一邊大喊大叫,這實在是個奇葩的嗜好。而且,庫爾貝還是個自大狂,他宣稱自己「震驚了全世界·······我不僅壓倒了所有現代藝術家,還勝過所有的古代大師。」

庫爾貝

古往今來,恐怕也只有庫爾貝膽敢這樣稱呼自己。

如果放在今天,庫爾貝會比德拉克羅瓦更有希望成為網紅。因為後者不擅長推銷自己,而前者則堪稱營銷專家。

當有新作推出時,庫爾貝會發布新聞報導。他還籌劃了獨家的展示中心,只展覽他自己的畫作,這在當時是全世界首創。庫爾貝還善於蹭熱點,普法戰爭期間,他甚至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門大炮,並致信媒體要求大力宣傳。

若庫爾貝活到現在,恐怕要甩開那些流量網紅,營銷大神十幾條街。

但庫爾貝的能耐還不止這些,他還喜歡發表長篇大論,並以理論家自居。(很少有畫家願意當此稱號,庫爾貝卻樂此不疲)他頻頻攻擊法國的藝術體制,並利用自己的「鬥士」形象暴得大名。

庫爾貝一生尋花問柳,他擁有情人無數,還喜歡逛妓院。但即便如此好大喜功的一個人,年輕時也被家鄉的一位姑娘拒絕過,為此,庫爾貝繼續以他獨特的自大說道:「我可以在整個法國隨便挑老婆,根本不會有人拒絕我。」

當然,《另眼看藝術》聊的不只是八卦,作者還談了這些畫家的創作,以及各自的時代背景。但這本書總體給我的感覺是:書的前半部分比後半部分寫得好。因為前半部分的畫家都已作古,藝術地位也獲得了史學界的公認。作者寫他們時不會瞻前顧後,顯得比較輕鬆,畢竟當事人都去世上百年了,想調侃就調侃,想挖苦就挖苦,隨便你怎麼說。

可描寫現當代的畫家就不同了,他們有的剛剛去世,在業內德高望重,作家下筆時就不得不謹慎。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所處的時代。今天的所謂大師,一百年後可能早就被人遺忘。而今天那些看上去不溫不火的人,沒準幾十年後又會重新發光發亮。

這便是歷史的奇妙之處,越是活在當下,你就越看不清當下。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想對當代藝術多做評論的原因,無論評論家對作品懷著多大的好奇與善意,我們都不能太相信他們。

但話要說回來,讓作家去描寫藝術家就靠譜嗎?評論家理性客觀,只是沒有藝術家的激情,但你想真正了解畫家,還是得通過他們,沒辦法,所謂評論,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寫給外行看的。而作家呢,他們都喜歡抖機靈,就像巴恩斯那樣,活生生把一本藝術評論集寫成了畫家的生活寫真。

所以總的來講,評論家負責造神,但神總是乏味的。而作家則負責把這些大神拉下寶座,讓大夥看到他們瘋狂、無聊甚至骯髒的一面,比起前者,我們更喜歡接近後者,哪怕它是片面的。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喜歡聊八卦?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熱門推薦>正文好書推薦:為什麼我們喜歡聊八卦? 2018-05-21 10:53 來源:滬江 作者: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類那麼喜歡聊八卦?   大家都喜歡聊周圍人的近況、肥皂劇裡的家長裡短、明星的緋聞。   一些人覺得這是人類的一種劣根性,是low的一種極致表現。
  • 先聽個八卦! | 書目治療師
    了解他們的八卦故事,會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藝術。小白:你好!我是「藝術老司機」小顧,寫有《小顧聊繪畫》系列,專注於調侃世界名畫和藝術家。在網絡上,有人謬讚我是藝術科普作家「顧爺」。我寫下「聊繪畫」系列的目的,就是想努力拉近這個距離。其實創作這套書的初衷還源於一次閒侃。2013年夏天,我和朋友一起去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看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畫展,結果這哥們聽我說了半天莫奈的八卦,居然沒嫌煩,還聽得津津有味。在那之後,我開始試著在微博上發表「小顧聊繪畫」系列條漫,把藝術家的八卦講給更多人聽。
  • 好書推薦 |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世界!
    有人說,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那麼,讀好書就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在我們宅在家的日子裡你是否重新拾起書本開始閱讀呢當生活給我們帶來喧囂和浮躁你是否通過閱讀開啟一段心靈的旅程呢好書推薦☟☟☟生命的姿態費必勝 著▼長按識別在線閱讀推薦理由:《生命的姿態》是浙江省援藏幹部、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費必勝同志在援藏期間,以散文的筆觸書寫日常點滴
  • 我推薦的一本好書
    烏丟丟奇遇記一本好書,滋養一生。好書就如同一位良師益友,它能開拓視野,砥礪志氣,陶冶情操……而我推薦的這本精神食糧是《烏丟丟奇遇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國著名詩人、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它以質樸淺顯的語言講述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口袋村有一個耍木偶的布袋爺爺,一次偶然下不小心丟失了木偶的一隻腳丫。他被一個跛女孩珍兒撿到,珍兒把他安在了醜娃娃身上,讓他成為了一個完整的「人」,並給他取名為「烏丟丟」。由於年幼無知,不久後,他便不辭而別,闖入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這裡,他認識了一群可愛的朋友,並且真正體會到了快樂,因愛滋生的快樂。在愛的感染下,他和吟痴老人開始了一段尋找珍兒的旅程。
  • 「外文好書」聯合推薦書單 第四期
    9月16日,我們推出由新京報書評周刊聯合國內多家知名出版機構發起的「外文好書聯合推薦書單」第一期,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很多讀者朋友的歡迎和支持。今天,新京報書評周刊聯合楚塵文化、商務印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世紀文景、新民說、灕江出版社等國內知名出版機構共同推出「外文好書聯合推薦書單」第四期。
  • 聽「畫家」周潤發聊「匠人與大師」
    浙江在線9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馬悅 見習記者 李攀 通訊員 廖垣)這是一場「畫家」與未來畫家的分享會——
  • 人們為何喜歡聊八卦
    聊八卦為何讓人快樂 閱讀明星緋聞能讓人感覺良好。我們都知道巧克力能讓人感覺開心,因為巧克力刺激了大腦中內啡肽的分泌,所以會讓人們有一種開心的感覺。進化心理學家貝克博士研究了人們為什麼會對明星八卦樂此不疲。經過大量的研究,她發現在閱讀明星八卦的時候,讀者的腦細胞會被積極地調動起來。
  • 神侃名畫嗨聊八卦 最想跟莫奈做朋友
    ,擁有百萬粉絲,主要作品有《小顧聊繪畫》等。現場分享了印象派畫家不為人知的八卦,以及畫作背後妙趣橫生的故事。沒想到「小顧聊繪畫」點燃了各大社交平臺,迅速成為一股熱潮。對於走紅實屬顧爺的「意料之外」。「我們以前寫博客,現在刷抖音。藝術家也一樣,以前畫神話,後來就能畫火車了。」「19世紀的歐洲人有多哈日?如果誰的家裡有個日式擺件或屏風,那一定就是時尚達人。」「畢沙羅是一個微信群的群主,他雖然不發紅包,但他總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把這群人聚到一起,有他才能組成局。」
  • 好書來了:農民作家賈平凹
    贈書福利有變化哦~詳見文末本期好書推薦主題:賈平凹他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的寫作,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他就是賈平凹,一位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中國當代作家。本期推薦5本賈平凹的作品。
  • 安徽青年作家許諾晨長篇小說《逆行天使》入選5月「中國好書」榜單
    日前,安徽青年作家許諾晨創作的國內首部抗疫題材的原創兒童文學長篇小說《逆行天使》,入選「中國好書」2020年5月榜,該書由浙江少兒出版社出版。「中國好書」評選活動由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主辦,旨在通過好書推介傳遞正能量,推動和引導全民閱讀。
  • 8位廣西作家和閱讀推廣人為你推薦24本好書
    :廣西文聯文學藝術研究室主任、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作品有長篇小說《一個男人尾巴》,中篇小說集《雙人床》《美麗嘉年華》,散文集《絢麗之下 沉靜之上》。等到高中和大學,讀雜誌上刊載的小說,我經常一看一個通宵,後面不得不在晚十點以前停止閱讀,怕自己看得興奮,影響睡眠。現在,好書太多,可以盡情地看,但誰也不敢說,我們還處在閱讀的黃金時代。
  • 作家李煒: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傑出的女畫家
    所以訪談就先從他和夏志清的交往聊起。李煒結識夏志清是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回憶與夏的交往時,李煒說,他和夏志清聊天時,夏有時候說英文,有時候說中文。「不管用哪種語言,說話都很快,因為你知道他特別聰明。有時候他說著說著就忘了我在那邊,有時候我也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我也不好意思說再重複一遍。」李煒也提到,夏志清當年研究中國文學其實是迫不得已。
  • 2017年好書推薦排行榜
    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世界讀書日:「雲聽好書節」讓閱讀更悅耳
    「雲聽好書節」期間,每天都將免費派送雲聽VIP會員體驗權益,領取體驗權益的用戶可暢聽「雲聽」客戶端所有高品質有聲書和海量音頻內容,在此期間,「雲聽」還將舉行多場音視頻直播,屆時,總臺知名主持人將對話有聲書演播大家,分享有聲書創作經歷,著名作家也將到場分享熱銷書創作歷程,更有每天福利派送和幸運抽獎等活動。
  • 《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上線喜馬拉雅,馬伯庸等12位好友助力聊好書...
    來源:時刻頭條123狂歡節前夕,青年作家蔣方舟攜《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入駐喜馬拉雅。《蔣方舟與大家的書房》讀書圈包含一檔品讀不少於24本經典好書的音頻節目,和圍繞節目延申的大咖線上對談。用戶可在圈子裡與蔣方舟交流互動,共同打造一個最專業的線上讀者俱樂部,與志趣相投的書友一起探索書中世界。
  • 作家彭志強:要多讀紙質書 推薦年輕人讀《全唐詩》
    一個四川人,痴迷唐文化以及唐文化的中心地帶——長安,著實讓我這個西安人感動。書博會落幕後,記者採訪到了他,聽他講起了自己的讀書故事。   曾為讀書廢寢忘食   和很多人從小愛上讀書不同,彭志強說自己應該是中師(相當於高中)時期喜歡上讀書的。
  • 好書推薦|這部80後美女作家的作品,會讓你遇見另一個自己
    在我到了高中階段的某一個時刻時,我覺得自己接觸的世界還是太過狹隘,於是便主動去找小說讀,希望能帶給我另外一個世界。今天為大家推薦的,就是我在那個階段遇到的第一本小說。大約現在的出版社都是習慣在出版書籍時製造些噱頭的,所以,與此部作品相伴的,自然是它的作者,也就是被稱為美女作家的張悅然。我雖然自詡熱愛文字,但大約終究無法以此謀生,缺了一份天賦。但我相信,有些人生來就是具有某些天賦的,他們在某個領域就是有比常人傑出的能力,只消正確運用,便可大放異彩。無疑,張悅然就是天才之一。
  • 好書推薦:描寫了北京市一個部隊大院中一群少年人的成長過程
    故事以「文革」為背景,描寫了北京市一個部隊大院中一群少年人的成長過程。他們逃課、泡妞、打群架,他們由於「不必學習那些後來註定要忘掉的無用的知識」而使自身的動物本能獲得了空前的解放; 他們深知自己的未來已被框定於固定的範疇之內,所以他們一點也不擔心自己的前程。「一切都無須爭取,我只要等待,十八歲時自然會輪到我。」
  • 11 位外國作家的推薦書單:2019 年不容錯過的 11 本好書
    編者按:作家眼中值得一看、不容錯過的好書是什麼樣的?原創文學網站Longreads的專欄作者 Dana Snitzky採訪了十一位作家,詢問了他們一個同樣的問題:「2019年,有哪些好書不容錯過?」以下是他們的回答。帶上這份書單,開啟新一年的閱讀之旅吧。文章編譯自longreads,作者Dana Snitzky。
  • 新研究:為什麼人們喜歡聊八卦?
    鳳凰FM·管理一點通新研究:為什麼人們喜歡聊八卦聊八卦是人們經常做的事情。比如,你向朋友抱怨對別人的不滿,聽其他人吐槽自己的奇葩同事並隨聲附和,都屬於八卦。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團隊在一項研究中,總結了人們聊八卦的一些特點。好奇心日報介紹了這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