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顧孟劼,人稱「顧爺」,80後平面設計師,漫畫家、藝術科普作家,擁有百萬粉絲,主要作品有《小顧聊繪畫》等。
12月8日,「藝術普及大V」顧爺(顧孟劼)攜新書來到廣州言又幾書店舉行讀者見面會,吸引了200餘位粉絲到場。現場分享了印象派畫家不為人知的八卦,以及畫作背後妙趣橫生的故事。
《小顧聊印象派》是「小顧藝術宇宙」的第三部作品,書中盤點了印象派9位主要人物,為讀者呈現印象派的群像,包括「印象派人力總監」畢沙羅、「怪人」莫奈、「原始人」高更、「所有印象派的父親」馬奈、「打死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的真印象派」德加、「所有現代藝術家的父親」塞尚、「瘋子」梵谷、「點王」修拉……
於顧爺而言,印象派不僅是一種「人類的幸運」,更是自己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五六年前,一次陪朋友看完印象派畫展之後,他一時興起在微博上寫下感悟,分享自己認為有趣的故事。沒想到「小顧聊繪畫」點燃了各大社交平臺,迅速成為一股熱潮。對於走紅實屬顧爺的「意料之外」。
「我們以前寫博客,現在刷抖音。藝術家也一樣,以前畫神話,後來就能畫火車了。」
「19世紀的歐洲人有多哈日?如果誰的家裡有個日式擺件或屏風,那一定就是時尚達人。」
「畢沙羅是一個微信群的群主,他雖然不發紅包,但他總是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把這群人聚到一起,有他才能組成局。」
用大白話,甚至俏皮話講藝術,這是顧爺成功傳播的關鍵。用他的話來說,他只負責「把對藝術感興趣的大眾,引到藝術的大門前。」
如今的顧爺成了國內藝術普及的代表人物之一,開了自己的公司,還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此次活動上,南都記者與顧爺進行了對話。和頂著爆炸頭、愛調侃的網絡形象不同,訪談中他話不多,溫和而靦腆。
「如果你有機會跟印象派畫家做朋友,會選哪一位?」「莫奈,因為他的畫最貴。」面對記者問題,顧爺毫不猶豫地回答。
對 話
談印象派與獨愛
南都:藝術流派紛繁複雜,你為何會選擇「印象派」作為此次寫作的主題?
顧爺:印象派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舞臺,但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可以從每個人的畫中看到他的性格,有的陰鬱,有的開朗,有的自命不凡……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酒品看人品,牌品看人品,其實從畫品也能看人品。
南都:你選擇印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標準?
顧爺:首先他必須是印象派,其次他的故事要有意思。比如,西斯萊、巴齊耶都是早期印象派的,他們的故事很短,人生波瀾不驚,難以成篇就沒有放進去。還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人,比如,海報的發明人勞特累克,他的人生經歷很特別,小時候騎馬摔斷了一條腿,還沒好又摔斷了另一條腿。但他一直不承認自己是印象派。
南都:這裡面有沒有你獨愛的畫家?
顧爺:寫到後來,我發現自己還蠻喜歡高更的。這個人很真實,很多人了解高更是從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開始的。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人很真實呢?作為一個中年男人,生活中有任何大變動,背後都是有推手的,這個推手不是事業就是婚姻;高更的事業出問題了,所以才走上藝術這條路。
南都:書裡提及的畫作,你大部分都看過原作嗎?
顧爺:對。這些畫都很集中,都在法國,有一部分被收藏家買到荷蘭。
南都:如果可以和一位印象派畫家做朋友,你會選擇誰?
顧爺:莫奈,因為他的畫最貴。
談創作與計劃
南都:非科班出身的你,是如何對藝術感興趣的?
顧爺:我以前曾在國外做設計,對視覺的東西變得特別敏感。但是我看畫展,大部分是看不懂的。記得我第一次看莫奈,遠看就一團漿糊,近看也是漿糊。看不懂怎麼辦呢,只能自己去查了。看了資料以後覺得蠻有意思的,那個時候正好是微博時代,我就把這些東西發到微博上,逐漸越來越多人來看,蠻意外的。
南都:聽說你接下來會出一部關於梵谷的虛構作品,用虛構視角寫藝術人物難度大嗎?
顧爺:梵谷是一個比較少見、可以360度了解的藝術家,因為他有很多書信資料,甚至帳本,這些都詳細地記錄了他的人生歷程。不管是虛構還是非虛構,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人生階段都會有一個結果,只是中間的路徑不同,這段路徑沒人知道,我就把它們串起來。如果寫得不好也在意料之中,畢竟我不是專業作家,還在學習中。
南都:梵谷寫的人也很多,你如何去突破,寫出不一樣的東西?
顧爺:我們印象中他非常窮苦,但實際上他並不窮。他的家族每一代都會出一個富豪,他的叔叔就開了一家全歐洲連鎖的畫廊,還想讓他繼承生意。
可能我會去發掘一些,大家對梵谷的誤解吧。比如,大家都知道他割了耳朵,發了瘋,但為什麼會這樣?大家不一定知道。
南都:寫完這些藝術家你有什麼體會?
顧爺:我覺得這個世界上分兩種人:社會人和藝術家。社會人比較成熟,藝術家比較天真。要適應這個社會,就會逐漸變成熟,但這會損失你身上藝術家的部分。而我已經是一個徹底的社會人。
談藝術科普與轉型
南都:你如何理解藝術科普這項工作?
顧爺:表面上看,藝術很熱鬧,但大家知道的不過就是,梵谷是畫向日葵的、莫奈是畫睡蓮的。和歷史、雞湯、八卦相比,藝術算是小眾的。如果這時候還聊得太深,去講丟勒銅版畫中的秘密、維米爾的視覺構圖,就等於「自嗨」了。我就是把一些對藝術感興趣的人,帶到藝術的門口。如果你覺得在「門口」,拍個照發個朋友圈就夠了;如果你要進門,那就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
南都:你如何看待別人的評價?
顧爺:其實我都無所謂。不管是網紅還是文藝青年,或者「誤人子弟」也好,在我寫之前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
南都:目前你主要還是依靠長圖文傳播,有沒有思考未來的轉型方向?
顧爺:正在探索中,它會有一個陣痛期。一路過來每個平臺都這樣,從博客到微博,比如韓寒就轉過來了。如果我們可以用1分鐘的短視頻,提供一條長圖文同樣的「爽感」,那就是轉過來了,其中的轉化方式我們還在探索。
南都人物 給你好看
出品:南都採編指揮中心 統籌:南都人物新聞工作室
採寫:南都記者 朱蓉婷 攝影:南都記者 李琳 實習生 趙雅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