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史——南北朝時期的繪畫歷史

2020-12-14 小強娛樂解說

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齣戲的新情節的開始。在這裡,小洛小妹帶你走進歷史上那些慘烈的故事!

文小洛小妹【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小編講到了關於魏晉時期的繪畫藝術歷史概況,魏晉時期湧現出了不少的名人大家。雖然這個時期戰亂紛爭不斷,但是市民階層的精神訴求卻出乎人的意料的非常的高。所謂文人玩弄筆墨的繪畫,經過一番耳濡目染之後,他們的風格也是儒雅風流的。

通過這麼幾次小編關於繪畫歷史的講述以後,觀眾們好評不斷本人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小編也非常欣慰,如果大家還有想知道關於每個朝代的繪畫藝術歷史,可以在我的留言板上留言。小編會將會在其中找出幾個作出一一的答覆,這次小編和大家講一講關於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的歷史,話不多說,正題開始。

南北朝時期,南方是由劉宋國武弟得以統治。那北方的就是拓跋氏,部落所盤踞的據點,由於南北分裂的原因,並且對峙。所以將這個歷史階段的這個狀態稱為南北朝。時期是一個民族融合的時期。由於當時古中國的割裂紛爭不斷,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再有甚至連銘文,也因為地勢的割裂而產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差別,在書畫方面也是一樣的。北方的風格一般都是雄俊,壯闊,而南方卻是以柔美著稱,這都是依託自然地勢的結果。南方的大畫家像南方的繪畫大家陸探微,張僧繇等,那北方的就是曹仲達為世人所著稱了。

關於陸探微,他是宋明帝的侍從,他的畫作,多是佛像畫以及古聖賢像。他的筆跡追求靜遠,深刻,娟秀並且他的作品以秀氣著稱。這讓看過他繪畫作品的人能夠感受到與神靈對話,他的繪畫理論非常的有深入的研究。他主張繪畫有六法,沒有什麼畫能夠逾越這六法。

除了陸探微等人,還有邵氏兄弟,謝靈運兄弟等。在這個時期,創富彩這種新方法也非常性盛行,這是在中國繪畫史上用彩的一個大變通。在南北朝時期,湧現出一些山水大家,像宗炳他就是其中的代表。宗炳字紹文,也比較喜歡繪製一筆畫,蘇軾曾在詩中寫道:宗炳的繪畫,是依託自己的情緒所為。

都有不同的繪畫風格,意境也非常的高遠,並且,評價宗炳是文人畫的新開拓者。當時的北魏時期像王遊,蔣紹友等人都比較喜歡繪畫,這幾個都是北方的繪畫名家,南齊時期的謝赫非常喜歡的人物畫。他講求神似而形不似。有人評價他,說他甚至對於人物畫的追求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

就算是一根頭髮也不能丟失,他的繪畫作品中個體非常細微。等到顧愷之以後,好些個繪寫人物的繪畫,他們的方法也大致如此。在陸探微曹不興的繪畫技巧,都推崇六法標準。這六種方法都是古代畫家對於繪畫技巧的心得。待到若干年以後將他們的技巧綜合安排起來,成為一個繪畫藝術標準,成為中國繪畫藝術歷史上人物畫的鼻祖。

蕭炎,是梁高祖武皇帝。他的為人特別豪爽,喜歡文學,也喜愛繪畫。他的兒子,蕭逸也就是梁元帝,對於繪畫藝術也很喜愛並且繪畫技藝非常高超。一個國家元首都熱愛繪畫到這個程度,那麼可見這個國家對於繪畫的掌控能力也是非常的強,文化底蘊也是非常的深厚了。

張僧繇,是當時六法的奠基人,在六朝之中能綻放屬於自己的顏色。武帝推崇佛寺的建設,而其中的繪畫大多由張僧繇代職。後人評價張僧繇的繪畫的時候,都被人稱為用骨氣奇偉,石墨宏遠,而因此推崇他的六法。張僧繇的六法,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繪畫的標準之一。

到了陳文帝時期,他喜歡搜求古畫,並且,成果頗豐,一共得到了八百多件,陳朝滅亡的時候,幾乎都被隋朝收斂了起來。南北朝時期,也是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出現了,像張僧繇,陸探微,顧愷之這樣的繪畫大家。藝術也在這個時期成為民眾之間尋求精神寄託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也為中國繪畫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的佳作

小編這期講的是,關於南北朝時期的繪畫藝術歷史。在下一期,小編將會談到關於隋朝以及唐朝初年的繪畫藝術歷史,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小編這一期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不喜勿噴哦。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小洛小妹,熱愛歷史,喜歡分享歷史慘烈故事。喜歡喜歡文字,喜歡創作,喜歡用文字去實現自我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中國繪畫史,帶你了解兩晉南北朝時期繪畫藝術
    文/記載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中國繪畫史,帶你了解兩晉南北朝時期繪畫藝術。 小編上期和大家講述了關於三代時期的輝煌的繪畫藝術歷史,以及漢代的繪畫藝術歷史,繼而講述了六朝時期的輝煌歷史,通過一定的繪畫歷史,可以折射一定的社會現實狀況,以及人們內心的狀態。
  • 簡單聊聊中國繪畫史——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動亂的時代,動亂帶給人們的,從來都是苦難,但是苦難也可以為藝術的發展創造契機。動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給我們留下的藝術作品,同樣精彩紛呈,令人嘆為觀止!魏晉之前的山水畫,大多只作為人物畫的輔助背景,還未形成單獨的畫科。
  • 中國繪畫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怎麼興起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因戰亂給社會帶來了災難,但佛學的興起,使繪畫得到發展。大量的寺廟、佛教石窟的修建。為畫家提供了繪畫的機會。這個時期的石刻造像最為廣泛。如: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洞窟壁畫等。顧愷之(約345~406)字長康,江蘇人,東晉畫家。他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位在畫史上留名的畫家。
  • 魏晉南北朝繪畫的歷史成就
    魏晉南北朝時期崇佛思想的上揚,曹不興創立了佛畫,成為中國佛畫的鼻祖; 中國繪畫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紙絹捲軸畫,出現了顧愷之、戴逵、楊子華、曹仲達等繪畫大家,畫家這一身份逐漸確立並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愈發重要; 包括佛教人物畫在內的人物畫和走獸畫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突出科目,人物畫已經成熟,為政教服務是這一時期繪畫的主要任務;
  • 簡單聊聊中國繪畫史——隋唐繪畫
    隋唐時期的繪畫,唐代的藝術成就較為空前。隋代的繪畫相對而言,由於隋的統一時間不長,便成了魏晉南北朝過渡到唐代的一個橋梁。隋代重要的畫家代表有展子虔、董伯仁、鄭法士、田僧亮等。如果可以穿越,唐代算是我最嚮往的時代。
  • 敘述魏晉南北朝繪畫發展背景
    作為繪畫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南方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等著名的畫家,北方也出現了楊子華、曹仲達、田僧亮諸多大家,畫家這一身份逐漸地進入了歷史書籍的撰寫之中,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魏晉南北朝處於政治分裂的局面,區域文化的特色極為顯著。
  • 中國傳統繪畫歷史
    中國古代藝術文化史中,繪畫一直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比較有特色的一種傳統藝術表現形式。紫色百合香為您解讀中國傳統繪畫歷史,使您全面了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繪畫藝術史。這些藝術表現形式在古籍中均有發現和記載,例如,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均體現在先秦繪畫當中,既為先秦禮教服務,也蘊含著神秘的宗教思想。三、秦漢繪畫漢代比較流行厚葬風格,而且各種壁畫、畫像磚、畫像石、帛畫,都生動塑造和再現了神話傳說和經典的歷史人物形象,這些繪畫藝術大多形象非常寫實。
  • 淺談魏晉南北朝時期美術畫家繪畫風格以及影響
    小編今天跟大家聊一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畫家藝術風格。我們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畫家有很多,他們畫派風格繼承和發揚了漢代繪畫藝術,呈現出風格多彩的面貌。當然說了那麼多,最有影響力,給我們影響最深的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他出生在貴族家庭,是一位典型的士大夫畫家,在當時有極高的聲譽,他的藝術創作方面,他繼承發展了衛協靜思巧密的藝術風格,將中國繪畫線條造型的方法提高一個新高度。他用線緊勁連綿,線條運轉優美流暢,富有節奏,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將戰國以來形成的「高古遊絲描」發展到完美無缺的境地。
  • 中國繪畫史,帶你了解唐朝後半段的繪畫歷史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我不希望你成為這些人當中之一。我將盡我所能,讓你熟悉你在歷史上的根。讓混總君帶你進入歷史的長河,了解歷史故事, 解讀歷史人物。文/混總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中國繪畫史 ,帶你了解唐朝後半段的繪畫歷史。王維,字摩詰,山西太原人。唐玄宗時期,王維是開元盛世的進士。
  • 中國傳統文化-繪畫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中,繪畫藝術一直是國人引以為傲的藝術之最。中國繪畫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上古時期至清代歷經了國人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二、中國最古老的繪畫中國最古老的繪畫是彩陶上的圖案紋飾。這些圖案紋飾距今已經有4000年-8000年的悠久歷史了。人首蛇身、人面魚紋、人形紋、幾何紋、舞蹈紋、鳥紋、蛇紋、蛙紋、魚紋等各具藝術特色。
  • 中國繪畫史的簡述
    在對中國繪畫史的一般評述中,宮廷繪畫因其「御用」的性質,有時被視同一種近乎「邊緣化」的藝術,尤其是在「文人畫」出現之後,似乎宮廷美術的主要功能即決定了其藝術上的價值難與文人畫比肩。例如,對明代前期洪武至弘治間(1368-1505)宮廷繪畫的觀點就頗具代表性。
  • 中國古典繪畫可按時期劃分,卻始終未曾脫離「寫」
    有特殊的中華民族風格的繪畫表現,是否從中國畫出現的一開始即已形成了呢?假如這些基本問題都不能解決,想根據一些籠統抽象的原理如「謝赫六法」或所謂「神」、「形」、「氣韻」等玄虛抽象的概念,而構造出一個理論體系去解釋中國畫,難免會貽笑於大方的。根據本人的認識,中國畫的特殊民族風格並非在繪畫史的開端即已形成的,它是畫史的產物,並且是在歷史中不斷演進著的。
  • 《中國繪畫史》其實就是一部用圖畫敘說的中國史
    繪畫是一門藝術,如果單獨欣賞一幅作品那就僅僅是對藝術的細細品味,可是如果欣賞的是整個國家的繪畫史,那麼我們就能沿著這條軌跡回看跌宕起伏的中國歷史長河及君王們的個人喜好。陳師曾的《中國繪畫史》正是沿著中國歷史脈絡梳理的一部藝術史,在挖掘藝術發展的同時也順帶領略了歷史的魅力。
  • 中國繪畫之美
    我們在《中國繪畫史》後面附了陳師曾這一時期在《繪學雜誌》上發表的幾篇文章,全部是針對當時中國繪畫衰敗的思潮而寫的。他堅持中國繪畫的進步性,中國繪畫是進步的,從來不是僵化、一成不變的,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吸收新鮮的東西,並融到自己的傳統裡,按照自己的脈絡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
  • 《中國繪畫思想史》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在北美出版發行
    《中國繪畫思想史》英文版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在北美出版發行《中國繪畫思想史》一書的作者為原暨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鄧喬彬,由國家留學基金專家評委,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趙友斌翻譯。
  • 談王伯敏《中國繪畫史》修訂版
    他從事美術工作60餘年,出版《中國繪畫史》、《中國繪畫通史》、《中國版畫史》、《中國民間剪紙史》、《中國美術通史》、《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等60餘種,飲譽海內外。其中,《中國繪畫史》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研究的裡程碑」。中國美術家協會推選他為「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
  • 深入「看見」的歷史:評《圖說中國繪畫史》
    《圖說中國繪畫史》[美] 高居翰 著李渝 譯因此,當我打開美國作家高居翰的著作《圖說中國繪畫史》時,掩飾不住地感到驚訝——一本理應由國人撰述的書竟然出自萬裡之外的異國人之手!當進入閱讀,我發現我的疑慮很快就轉換成沉迷。尤其在國人習慣的評畫語言中,大都離不開「意境高遠」、「氣韻生動」等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套話。這些話說下來,對讀者並無實質上的解讀幫助。
  • 如何一口氣讀懂中國繪畫史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顧愷之是記載的最早中國畫家宗炳是提出中國畫透視第一人從漢代或者更早以前,中國繪畫更多的是為墓葬和宗教服務,工匠是這個時候的美術創作的基本隊伍,哪怕到了魏晉南北朝已經開始出現山水畫或者花鳥畫的雛形,但仍然是以社會功用為主。
  • 極簡中國古代繪畫史(連載-1)
    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把繪畫的起源追溯到傳說時代。他又說「周官教國事以六書,其三曰象形,則畫之意也,是故知畫異名而同也。」所謂「書畫同源」,也是中華民族繪畫與世界其他民族繪畫的不同之處。《易·繫辭上》記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既為圖與書的源頭。陳師曾認定「伏羲畫卦,倉頡制字,是為書畫之先河,即為書畫同源之實證」(《中國繪畫史》)。
  • 中國繪畫在歷史中的地位,繪畫風格的各種變化與歷史事件相聯繫
    從另一方面講,如果美術史家拒絕上述的說法,並首先去理解繪畫史的全部複雜因素——描述它的大趨勢,認識相對於這種趨勢的畫家個人貢獻,找到什麼是繪畫中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在當時有什麼意義——那樣,也只有那樣,他才會對象晚明社會與文化的理解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