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還有必要做網際網路公益平臺嗎?

2020-12-13 公益時報網
基金會還有必要做網際網路公益平臺嗎?

2017-11-0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會賢

 與人基金會打造的YU益平臺為青年人參與公益提供服務

如今提到網際網路公益平臺,大家想到的首先是民政部指定的「十三家」(其中中國慈善信息平臺已退出)。公益組織能夠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多方面的功能,但籌款總是排在第一位。十三家平臺中,依靠用戶資源、支付渠道等優勢,在籌款方面,騰訊公益與支付寶已遙遙領先,形成難以打破的壟斷地位。

公益組織與網際網路募捐平臺的關係仍然親密,卻不可避免地在捐款用戶核心數據、企業資源等方面產生了一些矛盾。如同電商平臺上的商家,在與平臺產生利益衝突時可以選擇退出,但以目前公益組織對網際網路籌款的依賴程度和自身能力,卻不具備與網際網路募款平臺分手的底氣。

NGO2.0發起人王瑾教授對於公益網絡平臺曾說過:「現在公益組織們已經散布在各種SNS的平臺上。我們決定不搭建替草根機構量身定製的SNS也是因為Web2.0應該是借船出海,不必自己建造別人已經造好的船。」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這幾年裡曾經活躍的幾家單純為公益行業打造的網際網路平臺,已陸續銷聲匿跡。但從多重功能實現和保持獨立性等角度考慮,有沒有必要根據需要造自己的船,看看下面兩家基金會的實踐,仍然值得思索的。

火堆公益:

教育垂直領域C2C平臺

「有沒有必要」,這個問題在2015年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籌備火堆公益時已經考慮過。在商業平臺具有絕對的資本優勢、流量優勢時,為什麼還要做一家公益組織運營的平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與公眾捐贈人之間建立更直接的聯繫與信任。

2014年,真愛夢想轉為公募基金會,從以前更多依靠企業捐贈,向公眾募捐傾斜。2015年,藉助騰訊99公益日、螞蟻金服公益平臺公益夥伴日等合作,真愛夢想獲得了28萬人次捐贈。但讓他們疑惑的是,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聯繫到這28萬人,怎樣更順暢地傳遞公益信息給這些目標受眾。這些思考催生了火堆公益。

雖然手機端還是基於微信開發,但火堆公益的運營自成一體,支付方式除了微信也可以選擇直接跳轉到支付寶。

募款項目的發起人可以是個人、團體,也可以是公益組織、企業,參與門檻降低。比如火堆的一個早期項目「幫助山區孩子平整一個足球場」,是幾個上海國際學校的孩子和家長們發起的,這幾個孩子在與勐朗鎮中心小學進行了一次足球支教後,希望幫他們修整足球場。火堆公益團隊則為他們提供了項目設計與文案上的支持,並通過各種渠道宣傳他們的故事、對接資源。

火堆公益其實在發動公眾募捐的同時,仍然利用了真愛夢想自身的企業資源優勢。在資金來源方面,設置了火堆愛心池,愛心池是以企業、團體或者個人命名的一筆公益捐贈,以捐資配比的模式,撬動大眾的捐款參與。既放大企業公益品牌,也讓企業、團體與公眾捐贈人的聯繫成為常態。截至目前,火堆公益發起項目388個,籌款共計1019.36萬元,愛心池17個。

在安全、透明方面,火堆公益聯合前海徵信,提供項目發起人的身份信息驗證和信用評估服務;使用眾安科技區塊鏈技術,自動記錄每一筆善款捐獻和使用情況,確保每一筆善款不可被篡改,每一次使用都可以被追蹤。

真愛夢想秘書長申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介紹火堆公益:「它是真愛夢想內部孵化出來的一個品牌,定位在網際網路公益服務平臺,跟募捐發布平臺不太一樣。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公益組織,還有從事公益的團隊和個人。希望很多人在進行公益初體驗時,能夠給他們一個更好的接口,提供一些個性化服務。」

「我們運行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很注重數據分析,已經看到網際網路眾籌領域悄然發生的變化,也希望對網際網路捐贈行為做一些研究和實驗,通過這些研究幫助公益夥伴更有效籌款。」

YU益平臺:

給予籌款外的更多成長支持

作為以青年群體為服務對象的機構,與人基金會跟網際網路天然走得更近。YU益平臺也正是為青年人參與公益提供服務。跟真愛夢想的火堆公益時間很近,YU益平臺也是2015年開發推出的。

與人基金會秘書長唐金銀介紹,這個平臺由PC、手機網頁版和微信端組成,分四大板塊:我要出力、我找孵化、公益商城、項目申報,是一個旨在為青年人參與公益提供一站式、整體化解決方案的網絡平臺。目前平臺運營了整整2年的時間,註冊用戶4萬多,審批項目600多個。但目前這個平臺只是實現第一層級功能,更像一個基金會內部的項目管理工具。

對於與商業平臺的對比,唐金銀表示,商界網際網路公益平臺很多,但能夠形成完整運營閉環、高用戶黏性的平臺也不多。我們帶著很大的期許在做這個平臺,雖然確實困難重重。接下來要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平臺,以達到提高青年人的公益參與度、為青年人提供多樣化的公益選擇的目的。

「我們知道商界的平臺前期靠燒錢圈用戶,但公益機構沒有資源去燒,所以我們要回歸到項目本位,我們需要去分析去了解現在的年青人的興趣偏好和情感需求,用更貼近他們的方式去傳播、推廣公益活動,甚至是遵循他們的思維方式來設計公益項目。將更多的青年人吸引並聚集到YU益平臺,通過網際網路的便捷性讓青年人更容易參與到公益項目中,並給予願意參與公益的青年人更多支持方式,比如培訓機會、行業交流、資源連結。」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相關焦點

  • 阿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瑞合:年內平臺所有公益項目上區塊鏈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瑞合近日在接受《中國慈善家》專訪時表示,基金會的成功經驗主要出於兩點:一是基金會和企業之間的密切關係;二是阿里內部的公益文化,使阿里的商業平臺和技術優勢充分為公益目的所用。短短十年間,阿里公益基金會迅速成長為中國最具活力和成長性的基金會之一。
  • 應對疫情,公益基金會都做了什麼?
    南都觀察:愛德基金會(以下簡稱愛德)1月27日公示的信息顯示,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愛德在騰訊公益(6004039.06元)、支付寶公益(1018420.48元)、新浪微公益(1121534.62元)三個平臺上的公益籌款已經結束,這部分資金的預算是如何制定的?為什麼會選擇結束募捐?
  •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應邀參加第四屆輕鬆籌公益盛典
    12月3日,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應邀參加由輕鬆籌聯合ELLE、公益時報舉辦的第四屆輕鬆籌公益盛典。基金會負責同志出席並發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和規範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等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
  • 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做公益不可急功近利,也沒有那麼稱心如意
    2017年從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職位退休後,王石更加專情於豐富多元的公益慈善事業——推廣戶外水上運動,為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代言,推介垃圾分類和環保再生利用,積極推動企業家群體對公益的關注和參與。他笑言:「退休後一乾重擔悉數卸下,沒有了額外的負累和限制,做公益自然更專注。」
  • 騰訊公益基金會:創新互動的公益2.0模式
    成立於2007年的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是中國第一家由網際網路企業發起的公益基金會,通過利用網際網路領域的技術和自身的傳播優勢,發動網民參與公益,締造了「人人可公益,民眾齊參與」的公益2.0模式。「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人,需要兼收並蓄當今時代最新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有效整合網際網路等新產品和技術,借鑑現代企業的管理和運作模式,方能更有效地推動社會的變革和進步。」
  • 阿里巴巴孫利軍:阿里公益將成為首個捐贈全鏈路上鏈的公益平臺
    9月15日,在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表示,阿里公益將成為國內首個公益捐贈全鏈路上鏈的網際網路公益平臺。今年我們推出了公益平臺『透明度數位化建設』專項行動,推動行業的公益項目實現100%上鏈,打造100%參與的好項目。同時將推動公益鏈標準的聯盟化進程,財年底讓更多平臺、機構、第三方參與進來。阿里巴巴公益將為行業開放一切必要的技術支持,打造未來透明公益的基礎設施。」孫利軍說。
  • 專訪騰訊基金會秘書長葛燄——做公益,得幾條腿一起走路
    這時的她還兼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保護公益專項基金主任一職,推動騰訊基金會參與兩段長城本體的修繕項目。「在物理修繕和數字重建的基礎之上,騰訊更希望在科技+文化領域探索更多的路徑,守護傳統文化並使之煥發新生」,在當時的啟動儀式上,葛燄這樣闡釋著那場公益的理念。
  • 三大部委、七大平臺、近百基金會共同助力 長期主義者輕鬆籌公益...
    盛典以「123YI起來 一起做公益」為主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銀保監會、共青團中央等政府領導出席見證,騰訊公益、阿里巴巴公益、百度公益、京東公益、中銀公益、廣益聯募七大公益平臺共同助力,匯聚包括聯合國婦女署、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在內的全國百家公益社會組織,李若彤、杭天琪、慄坤等百名明星藝人,歐萊雅、比亞迪、仁和藥業、叮噹快藥等愛心企業代表,數百名媒體記者出席,共同回顧了一年來的公益歷程
  • 公益慈善呼喚高質量發展,基金會如何面對「同質化」趨勢?
    這當中竇瑞剛講到了網際網路的應用,騰訊是功不可沒的,網際網路技術、金融工具賈老師也講了,實際的工具和技術還有更多,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所有儘可能做到的技術工具以及非技術類的工具,我們都在借鑑的工具的方式,都要配備進來,形成中國快速發展的支撐基礎。那麼當前究竟存在什麼問題呢?我思考認為,基金會趨同是當前面對的重要問題,7000多家基金會的趨同性非常強。
  • 中國網際網路頭部機構不見競爭,只為合作 「一起做好事」共話公益...
    募捐平臺不僅僅是成就受助人,也成就捐贈人和公益夥伴,網絡慈善把這種正向的慈善連接變成可能。騰訊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孫懿說,每當她講起這個故事之時都特別感動。在整個小額捐贈場裡面,捐贈人不僅僅只是一個出錢的,她還可以有很多的角色,還可以去做很多的事情。平臺也不只是提供著一個募捐的功能,而更多連接著資源,讓資源擁有著溫度。
  • 騰訊聯合各方舉辦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
    據悉,此次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由騰訊基金會、南都基金會、陳一丹基金會聯合倡導發起,旨在為公益行業搭建深入交流、觀點碰撞、智慧聚合、技術前瞻的平臺,推動業界深度思考、緊密創聯,共同求解新環境下的行業新生態。
  • ...圈兒」——百度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經理、百度公益基金會負責人盧健
    「來百度還是很契合的,首先第一份工作就是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始終是離不開網際網路。第二份工作也是建立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讓教育資源在網際網路上共享。百度又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又想做些教育的事,有相當大的施展空間。我一個學工商管理的人,去搞公益基金會?但還是逃脫不了宿命,還是到了基金會。」說到這裡,盧健自己忍不住笑。
  • 上海擁軍優屬基金會網上公益募捐平臺開通 首批2個項目正式推出
    東方網記者李婉怡9月29日報導:明天就是烈士紀念日,為了銘記無數為新中國的成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為了關愛那些保衛守護新中國的人民子弟兵,為了幫助那些為新中國做出奉獻的烈軍屬及優撫對象,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召開烈士紀念日座談會暨網際網路公益募捐平臺開通儀式。
  • 做公益,有必要專門接受本科教育嗎?
    回顧公益班8年實踐,楊志偉將辦學模式稱為「基金會+行業+高校」協同培養,即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提供開辦經費並設立專項基金;基金會中心網為中心提供信息、師資、實踐教學基地等資源;北師大珠海分校負責制定課程與教學計劃,並負責教學組織與學生管理。
  • 四十而益:黃崢、王興、張一鳴、張邦鑫……網際網路新貴的公益版圖
    作為一個「又宅又社恐」的網際網路人,小劉說自己原來每個月打電話不超過十分鐘,但看到申請表上經常出現不完整的信息,想到這會直接影響申請的成功率,小劉只能硬著頭皮,當起了電話聯絡員。申請者中,有些人只是想試探真假,還有些人純屬惡作劇,比如有人留下了劉德華的名字。小劉致電申請者時,有人直接掛斷電話,發簡訊也不回,還有人以為遇上了「騙子」,直接報警。
  •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微物」公益項目啟動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微物」公益項目啟動。  12月21日下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微物」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於北京舉行。即日起,公眾可通過關注微信服務號「希望微物」或者登陸官方網站hopeitems.cydf.org.cn捐出自己的閒置物品,滿足欠發達地區鄉村師生實際需求,讓閒置物品煥發新的生命力,溫暖鄉村孩子的童年。
  •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招聘1名公益項目經理
    ,詮釋騰訊的企業文化和公益理念; • 工作主動,抗壓能力、能經常性出差到偏遠貧困地區跟進項目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簡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簡稱騰訊基金會)是2007年6月2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與民政部批准成立,在民政部登記註冊、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
  • 腳踏實地做公益 共襄善舉暖童心—廣州仁信慈善基金會成立
    廣州市仁信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劉興東在致辭中提到,未來,基金會將圍繞「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方聯動的項目理念,打造多方協作的青少年兒童服務項目,積極搭建留守兒童服務供需平臺,通過網際網路技術促進資源供求雙方的精準對接   2019年8月20日,由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指導,廣州市仁信慈善基金會主辦,廣州眠鬱康心理諮詢中心協辦
  • 「無盈利不公益」? 騙子瞄上南都公益基金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9月5日從南都公益基金會獲悉,該基金會已被騙子瞄上。據該基金會給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近日,有不法分子冒充南都公益基金會發起「南都眾籌基金」。「南都公益基金會特此聲明,此信息與南都公益基金會沒有任何關係。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也未做過該基金髮起人。」5日下午,南都公益基金會官網已刊出相關闢謠聲明。
  • 3小時公益平臺啟動「藏經閣」公益遊學,20多家公益機構與阿里合夥...
    「公益讓人和人變得更簡單,阿里能夠飛速發展,就是源於這種簡單的文化、公益的文化。在創業之初阿里就創立了這種文化,它能夠讓人們彼此之間更好地促進,也是支撐阿里巴巴走102年最重要的文化。」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孫利軍和志願者們分享他的公益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