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西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人傑地靈,歷史遺蹟眾多,佛教文化更是聞名於世,在歷史上有很有影響的千年古寺眾多。其中,位於西安戶縣圭峰山北麓的草堂寺,因西域高僧鳩摩羅什結草為舍,翻譯佛經而得名,是我國第一個國立翻譯佛經的譯場。
據說,草堂寺建於東晉,原為後秦高祖皇帝姚興的「逍遙園」所在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伐後涼,親自迎請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西安,住在逍遙園的西明閣,並將苫草作為殿宇,以國師的禮節來迎接,草堂也因此得名
公元343-413年,鳩摩羅什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高僧,七歲隨母出家,遊歷多國,因精通多種語言及經藏、律藏、論藏等,被尊為三藏法師。到西安後,鳩摩羅什挑選了三千餘名僧人在草堂寺翻譯佛經。十三年間,他譯經94部,共425卷,包括著名的佛教「中觀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
因為《中觀三論》是創建佛教三論宗的經典,所以鳩摩羅什被尊為三論宗的初祖,而草堂寺則被尊為三論宗祖庭。另外,鳩摩羅什還翻譯了佛教論著《成實論》,而草堂又被認為是「成實宗」的祖庭。幾百年後,唐代高僧、第五代華嚴宗祖師圭峰宗密(780—841),在草堂寺著書講學,草堂寺又被視為華嚴宗祖庭。
日本佛教徒在13世紀根據鳩摩羅什所譯的《妙法蓮花經》創立了日蓮宗,以鳩摩羅什為初祖,並把草堂寺作為祖庭。它可以成為中國佛教三論宗、華嚴宗、成實宗和日本佛教日蓮宗的祖庭,在世界上是獨樹一幟的。日本日蓮宗於1982年出資一千六百萬日元在草堂寺修建了鳩摩羅什三藏大師紀念堂。
鳩摩羅什於公元413年在長安靜默。傳說他臨終前就發了願,如果這輩子譯經沒有錯,死後舌頭也不壞,結果火化後舌頭真的保存得很好。門徒們便將這稀有的「舌舍利」埋藏在舍利塔下的草堂寺。該塔高2.33米,是一座由八種不同顏色的西域玉鑲嵌而成的鳩摩羅什舍利塔,由八種不同顏色的西域玉石鑲砌而成,現已成為草堂寺的鎮寺之寶。
舍利塔北面靠近寺院圍牆的地方,還藏有一口「煙井」,該井早在明代就已遠近聞名,名曰「龍井」。根據《戶縣誌》記載:「井中有石一處腰間有石,傳說昔時見蛇臥石一處,輒有白氣一股從井中騰出,繚繞於省城西南。幾千年來,「煙霧瀰漫的草地」吸引著無數虔誠信徒頂禮膜拜。
據專家解釋,這口「煙井」的深度約8米,井沿呈六邊形,其原因在於秦嶺北麓有豐富的地熱資源,而這口井正好位於地熱帶上,地下蘊藏的熱氣沿著地殼縫隙滲出地面,形成煙。近些年來,由於過度開採地下水資源,導致水位下降,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也越發罕見。
這座寺院現存最雄偉的建築,是一座藏經樓,於2015年9月落成,這座寺院採用明清重簷三滴水歇山式建築風格,藏經樓內藏有數千卷佛教經典經書,其中尤以梵文貝葉經27枚及宋版《磧砂版大藏經》影印本最為珍貴。因為草堂寺離西安市區有一段距離,平時遊客不多,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本文由呼風喚雨呼風喚雨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