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入秋,古老的河西走廊掀起風浪:千年草堂寺

2020-09-14 蘇丹卿

西安一入了秋,千年古都令人恍如穿越時空。

尤其是置身在草堂寺,好似走在古老的河西走廊中,歷史的長河掀起了涼州與後秦的那一段漫長風浪。

草堂寺始建於東晉,迄今已有1600餘年,它東臨灃水,西臨太水,南對終南山,是一個環境幽靜、自然宜人的千年古剎,距西安市區50公裡左右。

這座低調、不張揚的古寺,它的歷史前身與河西走廊、涼州、後秦緊密聯繫。而將這三者連在一起的重要人物正是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龜茲人(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他的父親是從印度遷徙到西域的貴族後裔,母親是龜茲國王的妹妹。當時的龜茲國已是佛教聖地。

鳩摩羅什7歲時,隨篤信佛教的母親一同出家,12歲開壇說法,後成為龜茲國的國師。

他雖為貴族,也是國師,但他的命運註定是與古老的東方聯繫到一起,他的名聲從西域傳到了中原,他的傳法之路沿著河西走廊,充滿坎坷。

公元385年,前秦將軍呂光帶領軍隊進駐河西走廊的涼州城,並建立了後涼國。呂光奉前秦皇帝之命,從龜茲帶走了鳩摩羅什,為他在涼州建立佛寺,弘揚佛法。

但鳩摩羅什的心一直嚮往著中原,他一邊傳法,一邊跟來自中原各地的士兵們學習中原各地方言以及中原的歷史和風俗。這為他後來的譯經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公元401年,後秦國君姚興為將鳩摩羅什迎到長安說法,不惜出兵十萬討伐涼州。在涼州城待了17年的鳩摩羅什終於如願以償,在他踏入長安時,已58歲。

姚興在長安城大興土木,在自己的逍遙園內為鳩摩羅什蓋起了說法的場地:即今天西安的草堂寺。曾名「大寺」,後改稱「草堂寺」。

鳩摩羅什不僅在這裡說法傳法,還開啟了中國佛教史上的一項宏大項目:翻譯佛經。

姚興為支持他,特地選派了800名僧人來配合他的翻譯工作。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國家組織的大規模譯經場由此建立。草堂寺由此成為中國首創翻譯佛經的國立譯坊。

佛教中著名的「中觀三論」——《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均由他在此譯出。

鳩摩羅什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譯經大師,影響深遠,所在古寺被中國佛教三論宗、華嚴宗和日本佛教日蓮宗尊奉為祖庭,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

其中,日本佛教日蓮宗信徒將他視為初祖,寺內如今新建的「鳩摩羅什三藏大師紀念堂」則由日本人出資建造,十分宏觀。

公元413年,70歲的鳩摩羅什在逍遙園圓寂。據記載,鳩摩羅什臨終前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果我所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後,舌頭不會焦爛。」

果然,他的形骸灰飛煙滅,舌頭依然如生。其舌舍利被供奉在今天鳩摩羅什寺(武威涼州)的羅什寺塔中,這座塔紀念了他曾在河西走廊17年沉思默想歲月的歷史見證。

彈指間,滄海桑田,一剎那,轉身千年。漫步在今天的草堂寺中,歷史仿佛是遙不可及,又仿佛近在咫尺。一個「佛走過的路」的指路牌,頗有深意。

秋日的午後,草堂寺十分安靜。北方的風雖有蒼涼之意,但歷史的天空充滿色彩,竹林深處,一隻大花貓打破了內心對過去的遙想,它或坐或臥,憨厚的樣子令這肅靜的寺廟多了些溫和。

草堂寺自東晉以來,屢建屢毀,經歷滄桑與坎坷,最終還是得以於舊址上保存下來,也算是歷史寄予的考驗與回報。

今寺院遺存的歷史文物有鳩摩羅什舍利塔、明代巨鍾、蓮花井、《草堂寺唐太宗皇帝贊姚秦三藏羅什法師碑》等石碑。其中鳩摩羅什舍利塔尤為珍貴,後秦遺物,為國家級文物。

相關焦點

  • 西安一入秋,古老的河西走廊掀起風浪:一座鮮為人知的千年古寺
    西安一到秋天,千年古都就像穿越時空一樣。特別是置身於初唐寺,仿佛走在古老的河西走廊上,歷史長河掀起了涼州和後晉的漫長風浪。草本公司成立於東鎮,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時間,位於東林秀、西林太秀、南大鐘南山,是環境安靜、自然宜人的千年古剎,距西安市中心50公裡左右。
  • 西安這座古寺鮮為人知:西域高僧穿過河西走廊,建立首個譯經場
    當我們走進今天的西安,千年古都依舊以眾多歷史遺存向我們展現了昔日大唐之繁華。但有這麼一個歷史遺蹟,卻讓我遙想起中國歷史上最為古老的河西走廊,遙想起了涼州與後秦:草堂寺。草堂寺始建於東晉,迄今已有1600餘年,它的歷史前身與河西走廊、涼州、後秦緊密聯繫。
  • 結緣草堂寺
    「煙霧空濛疊嶂生,草堂龍象未分明。如今,那塊鐫刻有詩配畫的石碑,靜靜地佇立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展室裡。草堂寺位於戶縣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約五十公裡。草堂寺雖是座佛教寺院,但很多人知道草堂寺,卻不是緣於它的宗教,而是「關中八景」中的「草堂煙霧」出自這座寺院。有關「草堂煙霧」的景致,流傳有兩種說法:其一,草堂寺東臨灃水,南對圭峰,有潺潺溪流,有樹影花叢。
  • 法幢正宗第三世原西安草堂寺方丈諦性真如長老
    法幢正宗第三世原西安草堂寺方丈諦性真如長老:>諦性長老,俗姓徐,1952年9月3日出生於長安區太乙宮溫家山村;1969年十一月於戶縣李北村法幢寺禮上宏下林老和尚剃度出家;1982年於蘇州西園寺明開律師座下圓具;2004年榮膺西安草堂寺方丈;接法幢正宗第二世融初宏林長老法幢宗法脈為法幢正宗第三世法嗣。
  • 西安寺廟—草堂寺,供奉世界上唯一「舌舍利」,古井煙霧升騰
    陝西省西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人傑地靈,歷史遺蹟眾多,佛教文化更是聞名於世,在歷史上有很有影響的千年古寺眾多。其中,位於西安戶縣圭峰山北麓的草堂寺,因西域高僧鳩摩羅什結草為舍,翻譯佛經而得名,是我國第一個國立翻譯佛經的譯場。
  • 西安這座千年古寺太「高冷」,地遠遊客少,一年只有兩天不收票!
    本人不是西安人,以前也沒有遊寺的習慣,自到西安來,不知不覺間認識了不少古寺,後來又陸陸續續去了不少寺院。西安有太多千年古寺,或藏匿於鬧市,或隱居於山裡,不僅佛門弟子嚮往,就連普通百姓都因喜歡那份古樸、清靜而常流連,何況這些佛寺本身也是古蹟。
  • 西安草堂寺:三論宗祖庭 第一座國立佛經譯場佛教中國化的起點
    中國的佛教有八大宗,而其中六大祖庭就在西安,可以一見當年西安周邊也是佛教盛行之地,位於西安市鄠邑區東南20公裡的圭峰山北麓,有一座寺院——草堂寺,它就是佛教三論宗的祖庭,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國立的佛經譯場 ,還是佛教三大譯場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譯場 ,可以說這裡就是佛教中國化的起點。
  • 西安人氣最高的千年古剎,香火很旺,下大雪也不斷有人燒香禮佛
    自168年漢靈帝建寧元年起,漢長安城南郊開始有臥龍寺的前身——福應寺,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佛教傳入西安。由於大量的佛經在長安翻譯,祖庭在長安建立,佛法從這裡傳播到全國甚至海外,所以人們都說印度是佛教的中心,而陝西西安則是第二大發源地。
  • 尋你千年:河西走廊行 (3) 大漠,有我執著的夢想 by 紅洋_加拿大
    河西走廊位於黃河以西,東起蘭州附近的烏鞘嶺,西至敦煌附近的玉門關,北面是內蒙古,南面是祁連山。在這東西長約1100公裡的狹長通道上,漢武帝在兩千多年前設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重鎮,這四個重鎮建在四片戈壁綠洲之上,它們如同四個綠色的跳板,一站一站的傳遞著東西方的商貿,科技,文化和宗教。
  • 西安草堂寺,神秘寶塔引人圍觀,中國首個譯經大師的舌頭供奉其中
    西安草堂寺,雖有1600餘年的悠久歷史,但由於藏在秦嶺山下,圭峰山北麓而鮮為人知,又因距西安市中心約有50公裡的路程,更是沒有多少人特地尋來。草堂寺始建於東晉,被譽為是「佛教八宗」之一「三論宗」祖庭,是我西安之旅最為喜歡的一座古寺,每次來到這裡,腦海裡不由是想起
  • 西安草堂寺內有一處奇觀,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你來過嗎?
    西安,位於我國西北地區,是陝西省的省會,也是我國最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的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被稱為「十三朝古都」,還是我國「四大古都」的第一位, 西安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遊客來觀光,所以我們今天聊的是:西安草堂寺內有一處奇觀,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你來過嗎?
  • 關中八景之一草堂煙霧——草堂寺
    草堂寺創建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多年了,是後秦王姚興迎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於此居住,苫草為堂,與眾弟子一起翻譯佛經,由此得名「草堂寺」。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描繪的是草堂寺內有一口井,井內經常出現煙霧升騰的奇景,給草堂寺這座古剎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其中現存於西安碑林的關中八景石碑上有清人朱集義的一首詩更是讓人聽得撲朔迷離「煙霧空濛疊嶂生,草堂龍象未分明。
  • 陝西西安「最低調」的寺廟,擁有罕見「舌舍利」,卻是少為人知
    在陝西的西安郊區就有一座十分具有觀賞價值的寺廟,名為草堂寺,這是我國著名的歷史遺蹟,可惜卻是少為人知。 草堂寺始建於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其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圭峰山北麓,這裡是是將河西走廊、涼州等聯繫在一起的主要中轉站,自古以來就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是在後秦高祖皇帝的逍遙園遺址上建立起來的
  • 草堂寺,佛教門徒的心中之地,世上唯一舌舍利的存放之地
    西安在古代又被稱為長安,曾作為唐朝都城而聞名,但除此之外它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絲綢之路的發源地,經過幾千年的時間過度,這裡已經積聚了無數創建朝代的文化,打造出無數的名勝古蹟。草堂寺在東晉時候開始打造,前身為後勤姚興住所之一的逍遙園,後來姚興為了弘揚佛教,便將逍遙園的一個閣樓賞給了鳩摩羅什入住。鳩摩羅什入住後以苫草為堂,因此他死後,這裡被改建為寺廟,草堂寺之名由此而生。
  • 追著歷史逛高新 | 千年煙霧,繚繞草堂
    >絕煙霧草堂關中八景昔日長安·地址:西安高新區草堂街道草堂村西北角草堂寺·推薦理由:草堂寺東臨灃水,南眺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關中八景」石碑上,有詩云:煙霧空濛疊嶂生,草堂龍象未分明。鐘聲縹緲雲端出,跨鶴人來玉女迎。千年古剎草堂寺,竹林環抱,每逢秋冬之晨,井內常有煙霧升騰而出,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宛如仙境一般。
  • 一入秋,蘇州就美成了姑蘇
    因為一入秋,蘇州就美成了姑蘇。青天下的杏葉明晃晃的,拙政園的紅楓燦爛奪目,平江路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的房子在秋日暖陽的照拂中宛如畫中遊……當年宋代詩人吳文英曾感慨道:「可惜人生,不向吳城住。當一夜秋風吹響廟樓的古鐘,霎時間,片片明黃葉落紛飛,它飛躍寺院,漂浮在古老的運河之上,只為把秋的問候捎給每一個當地人。你無需靠近,只需等待。就像千年前的某一個夜晚,和詩人張繼一起,站在蘇州西郊的楓橋上,等待月亮緩緩落下,聽著流水滔滔不絕,千年無言的滄桑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中,依稀閃現: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拜訪眾多頭銜加身的西安草堂寺,探尋與唐開國皇帝父子的淵源
    草堂寺眾多頭銜加身草堂寺在西安周邊,不過以李淵當時的地位,肯定是四處求名醫了,不過還是為李世民,來到草堂寺求佛保佑,並且造了一尊石佛,送到寺內供養。關中八景「煙霞井」在西安,到戶縣拜訪眾多頭銜加身的草堂寺,探尋草堂寺與唐開國皇帝李淵與他的兒子的淵源
  • 一部關於河西走廊的編年史——紀錄片《河西走廊》觀後感
    關於河西走廊的最初印象,來自於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和下發的《甘肅歷史》《甘肅地理》等書籍,那時候便知道我的家鄉酒泉就在這片神奇的走廊上,對沙漠、綠洲、戈壁、草原、紅柳、胡楊、沙棗、紅柳、芨芨草、駱駝早已司空見慣,但對河西走廊歷史卻一知半解,直到觀看了這部央視拍攝的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並買來了同名書籍細細研讀,才對這條走廊上跨越千年滄桑變化的歷史有了更為深入系統的理解
  • 西安草堂寺有一口奇怪的古鐘,不掛也不敲,遊客還不一定能看到
    1600多年歷史,是西安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剎,不僅歷史悠久,人文底蘊也非常深厚。草堂寺內有許多珍貴的文物,而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這座寺廟裡一口奇怪的大鐘,這口大鐘已有600多年歷史,卻被「封存」在草堂寺的鐘樓裡。
  • 佛教祖庭的集中地,西安新玩兒法
    從漢到唐,西安地區一直是經濟與文化的中心,八大宗派中有六個宗派的祖庭都在西安,西安的佛教文化之興盛在當時可見一斑。這個春天,讓在西安的我們躲過熙熙攘攘的車流,避開摩肩接踵的觀花遊客,漫步在這些祖庭中吧。大慈恩寺是唯識宗祖庭,現在位於大雁塔休閒文化景區內,遊人眾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逐流不是我們的選擇,我們暫且不去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