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丹青解讀畢卡索創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敵人
陳丹青講解畢卡索藝術 胡曉芒 攝「畢卡索的畫很經典,畢卡索的畫看不懂。」這兩種矛盾的感受令很多普通參觀者困惑。昨天下午,著名畫家、文藝評論家陳丹青做客《2011畢卡索中國大展》,對中國的策展人提出希望,希望他們為藝術普及多出力。陳丹青的演講題目是《機會與困境——兼談畢卡索》,他以繪畫藝術家的身份從專業角度解讀了畢卡索的創作和價值,為聽眾上了一堂精彩的藝術欣賞普及課。「把畢卡索帶來中國是件好事,我們很多人『看不懂』,是不懂他所處的時代。」陳丹青開門見山,強調了解藝術譜系、藝術歷史的重要性。
-
金星陳丹青點評兒童繪畫 「未來畢卡索」將揭曉
陳丹青審查金星正在觀看作品 搜狐娛樂訊(Lily/文)12月30日上午,「未來畢卡索兒童繪畫大賽」終評在世博園區中國館舉辦,金星和陳丹青等出任評委,20名獲獎小選手名單揭曉。 此次兒童繪畫大賽由2011畢卡索中國大展組委會、上海特殊關愛基金會、上海書畫院等聯合主辦。終評階段,大賽組委會邀請了包括著名畫家、文藝評論家陳丹青在內的評委老師,對小朋友們的畫作進行綜合評選。12月30日終評當天,金星等嘉賓評委現場對小選手們的決賽及入圍作品逐一評比,集體合議。
-
我們為什麼不懂畢卡索?| 陳丹青
畢卡索為什麼不好懂?這牽涉到知識準備和眼界的問題。畢卡索1881年生,跟魯迅同年,1973年他去世時我正在江西農村,我知道世界上有一個人叫畢卡索,但是我看不到他的畫。——陳丹青來,聽陳丹青談畢卡索。以下文章第一人稱(我)為作者:陳丹青畢卡索為什麼不好懂?
-
情聚畢卡索大展 關注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2011畢卡索中國大展」閉幕儀式暨「未來畢卡索兒童繪畫大賽」慈善拍賣晚宴於2012年1月10日,在世博園中國館畢卡索大展多功能廳舉辦。 大展展大師真跡,大賽曬兒童願望「未來畢卡索兒童繪畫大賽」自2011年10月18
-
他被陳丹青譽為「中國的畢卡索」
天才自閉症畫家畢昌煜,被陳丹青譽為「中國的畢卡索」。他的畫作,印在紡織品上,陶瓷上,別有風味。這是來自柯橋玉蘭社區畢昌煜工作室的現場照。
-
陳丹青:我們為什麼不懂畢卡索?
畢卡索於馬杜拉工作室製作鬥牛盤又過了將近30年,現在突然畢卡索來了,我看了剛才的畫冊和展覽,覺得這是我們國家引進的展覽當中,比較嚴肅、比較完整的一個展覽。第一它從他小時候一直到他去世時候的畫都包括了,雖然數量不是很多。第二他也有一些國外來策展的一個特點,就是他的經典的畫沒有來。但是有1/4都是非常重要的。
-
陳丹青:怎麼看懂畢卡索 不懂也是一種狀態
陳丹青口述/陳丹青整理/於青畢卡索大展的主辦方告訴我,大家看了畢卡索的作品後還是不太懂國人認識畢卡索的百年演變畢卡索是1881年生的,跟魯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們有幸跟畢卡索生活在同一個時代,1973年他去世的時候我在江西農村,我知道世界上有一個人叫畢卡索,但是我看不到他的畫。畢卡索的名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傳到中國來了,那時候中國正在戰亂當中,沒有可能邀請歐洲的展覽來中國。
-
陳丹青:畢卡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陳丹青對於繪畫的貢獻也是從《西藏組圖》開始,他的油畫作品並沒有走傳統的路線,面是引導著太多喜歡油畫的學生們開始走向了獨創的個性繪畫路線。毫無疑問,陳丹青站在繪畫界所說的一些話,都可以看成是一種具有哲學思想的理念觀。當然這種理念觀是自由的,也是率性的,這也是大家為什麼喜歡他的另一個原因。
-
看懂畢卡索的後現代主義
去年10月,「2011畢卡索中國大展」在上海世博園中國館舉辦,展品均為法國國立畢卡索博物館的珍藏,囊括了畢卡索從兒時至晚年各個時期的作品,展期長達3個月;今年2月28日,展覽易名為「2012成都畢卡索藝術大展」移至成都當代美術館,並將持續至5月1日。畢卡索生活、創作的年代至今相隔近半個世紀,他對當代藝術界的影響歷久彌新,如何看懂藝術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
邂逅畢卡索,你懂他麼?
大概是一個星期前,她報名成為畢卡索大展的志願者,每天為參觀者進行講解。她說,截至目前,慕名而來的觀展者已達8萬人,聽到最多的反饋是「看不懂」……她背後恰是一幅巨大的畢卡索黑白照片,眼神似也充滿疑問: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畢卡索大展在中國館舉行了半個月,這是畢卡索誕生130年後,其62幅真跡第一次大規模走出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來到中國。
-
陳丹青:畢卡索來了,我們不懂。為什麼?
畢卡索是西方現代最具創造力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藝術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他被視為現代藝術開創者,西方現代派繪畫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等作品均成為現代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6月15日,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畢卡索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
陳丹青:畢卡索來了,我們不懂.為什麼?
6月15日,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畢卡索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當天就遇到排著長隊購票觀展的觀眾。然而,即便在今天,我們面對畢卡索的畫作,很多觀眾的反應仍舊是「看不懂」。
-
UCCA畢卡索大展全面解析:你不了解的畢卡索
2019年6月14日,巴黎畢卡索博物館館長洛朗·勒邦在中國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巴勃羅·畢卡索(1881-1973)作品展「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新聞發布會上說到。6月15日至9月1日,這場大展將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引爆整個盛夏。
-
陳丹青:如何讀懂畢卡索?
畢卡索與妻子傑奎琳在在畫作「Baistas en La Garoupe 」前跳舞,1957年畢卡索大展的主辦方告訴我,大家看了畢卡索的作品後還是不太懂。國人認識畢卡索的百年演變畢卡索是1881年生的,跟魯迅同年,1973年去世的,我們有幸跟畢卡索生活在同一個時代,1973年他去世的時候我在江西農村,我知道世界上有一個人叫畢卡索,但是我看不到他的畫。畢卡索的名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傳到中國來了,那時候中國正在戰亂當中,沒有可能邀請歐洲的展覽來中國。
-
怎麼看懂畢卡索?
《亞威農少女》《帶鳥的步兵》在前不久舉辦的畢卡索大展上,主辦方告訴我,大家看了畢卡索的作品後還是不太懂。畢卡索為什麼不好懂,這牽涉到知識準備和眼界問題。畢卡索1881年生,1973年去世,我們有幸跟畢卡索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畢卡索的名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傳到中國來了,那時候中國正在戰亂當中,沒有可能邀請歐洲的展覽來中國。但已經有中國的畫家知道畢卡索。上世紀80年代,大部分中國美術界比較有主見的人,其實對畢卡索已經不再感興趣了。
-
畢卡索:愛與不愛 都在畫裡——Camelia山茶花解讀畢卡索大展
2019年7月25日,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Camelia山茶花聯合打造的畢卡索大展美術館之夜(Camelia山茶花專場)在UCCA舉辦。
-
陳丹青:畢卡索有什麼好?這不是懂不懂的問題
陳丹青 今天,我很想知道是哪些中國觀眾在哪些作品前,覺得不懂。藝術是跟每個人的眼睛和內心溝通,這溝通,如果被所謂「不懂」所阻斷,是什麼意思?畢卡索的藝術,過時了。但作為一個問題,他從未過時。據我在紐約所見,畢卡索的研究,畢卡索的展覽,畢卡索的畫冊,畢卡索的專題,從未中斷。
-
「畢卡索--一個天才的形成」中國首展
本次展覽由越裡左岸美術館與西班牙拉·科魯尼亞畢卡索之家博物館、馬德裡畢卡索博物館等9家機構聯手,在奇藝文創有限公司的共同策展下,將於2018年9月8日正式在越裡左岸美術館開始長達三個月的展覽在前日的策展團隊見面會上,西班牙拉·科魯尼亞畢卡索之家博物館館長瑪利亞·德·卡門·吉梅內斯(Maria del Carmen Jimenez)女士和馬德裡畢卡索博物館館長門蘇珊娜·杜郎·嘉爾西亞(Carmen Susana Duran Garcia
-
陳丹青:畢卡索的畫看不懂,東方畫家也模仿不了,缺少一樣東西
也是出於解決這一個話題的疑問性,陳丹青也公開形容藝術就是一種直覺的自我感受,每一個人對於藝術的理解不一樣,所以大家對於同一個作品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就拿畢卡索的畫來講,很多人喜歡但也有很多人看不懂,甚至還有人看到了就會覺得畢卡索就是一位被西方學者捧出來的藝術家。
-
畢卡索作品大展上海 專家:代表西班牙男人陽剛之美
這次來源於巴黎國立畢卡索博物館的「2011畢卡索中國大展」,62幅精湛原作囊括了這位巨匠「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立體主義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和「田園時期」等不同階段的藝術表現形式,無疑是一次藝術饕餮盛宴,更是一次具有相當張力的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