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7月29日訊(記者 王雅茜 通訊員 左蓉)今天,位於濟南緯六路的百年建築老洋行以城市民宿的形式重回公眾視野。一百餘年風雨滄桑,新聞老洋行「涅磐重生」變身民宿,成為濟南老建築的焦點。
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並一躍成為山東省內陸第一大商貿中心。這一年,濟南鐵路通車,商貿發達,大量外國商人來到濟南,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也如雨後春筍湧出,老洋行就是這個時期的歷史產物,它始建於1919年,由曾在北洋政府擔任過末任總理的潘復在濟南發起,經營普通銀行業務兼辦有獎儲蓄。
記者了解到,2005年,濟南緯六路要進行拓寬改造,對於它的未來有三種不同聲音,第一是建築拆除,為道路讓路;第二是異地重建;第三是整體平移,實施完整保護。2005年9月底老洋行被整體向西平移15.4米,這也是山東省首座通過平移而保存下來的老建築。
(濟南老洋行平移整治工程資料圖)
在平移之後,老洋行內曾開設餐飲會館,後又停業閒置五年時間。15年後,在山東意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劉奎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新聞老洋行」城市民宿盛裝開業,這座濟南城市文化地標建築重回大家的視野。老洋行的外建築全部保留更新,室內則由國內知名建築大師沈雷、孫云為主導的團隊精心設計。所有家具、燈具均為定製產品,體現融匯中西,民國與傳統,服務於現代社會的文化風格。
現場,劉奎院長對新聞老洋行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劉院長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國家目前在倡導著的『一帶一路』,都向外界展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形象。對於濟南來說,老洋行的存在,是百年前老濟南向外界打開大門走向國際化道路的象徵。我把老洋行重新做起來,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濟南過去璀璨的歷史和文化,通過入住老洋行感受濟南的獨特魅力。」
山東新聞大廈是新聞老洋行民宿的合作單位。大眾報業集團山東新聞大廈董事長、總經理支英珉指出:「未來雙方將從文化角度出發,以「歷史建築-老洋行」為依託,通過「海鷗模式,一體兩翼」將更多的會員、活動導入老洋行,將文化酒店管理導入老洋行,攜手致力於濟南歷史建築的保護和文化傳播,在不破壞歷史遺存的同時將現代民宿業態融入到歷史建築中,做到文物保護與造血功能並存的新模式,打造濟南城市民宿新地標,使新聞老洋行成為百年老濟南文化的見證者與體驗者。讓更多年輕人能夠通過和老洋行親密接觸,了解到濟南近代恢弘的歷史和文化,更進一步發掘濟南市傳統文化的精髓。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元素,把這些文化元素與旅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夠彰顯城市的個性。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風土人情,都可以通過住民宿來切身體驗。新聞老洋行華麗蛻變為城市民宿,重煥生機對濟南而言,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旅遊意義,標誌著它重新面向世人展示濟南的文化內涵、風土人情,訴說發生在時光中的輝煌舊事。新聞老洋行民宿的開業也為其他老建築的生存和蛻變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槐蔭區區委書記國承彥在「我為老洋行代言」直播環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