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滄桑薪火傳 濟南百年建築老洋行「重生」變身民宿

2020-12-17 魯網

  魯網7月29日訊(記者 王雅茜 通訊員 左蓉)今天,位於濟南緯六路的百年建築老洋行以城市民宿的形式重回公眾視野。一百餘年風雨滄桑,新聞老洋行「涅磐重生」變身民宿,成為濟南老建築的焦點。 

    

  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並一躍成為山東省內陸第一大商貿中心。這一年,濟南鐵路通車,商貿發達,大量外國商人來到濟南,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也如雨後春筍湧出,老洋行就是這個時期的歷史產物,它始建於1919年,由曾在北洋政府擔任過末任總理的潘復在濟南發起,經營普通銀行業務兼辦有獎儲蓄。 

  記者了解到,2005年,濟南緯六路要進行拓寬改造,對於它的未來有三種不同聲音,第一是建築拆除,為道路讓路;第二是異地重建;第三是整體平移,實施完整保護。2005年9月底老洋行被整體向西平移15.4米,這也是山東省首座通過平移而保存下來的老建築。 

  

    (濟南老洋行平移整治工程資料圖) 

  在平移之後,老洋行內曾開設餐飲會館,後又停業閒置五年時間。15年後,在山東意匠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劉奎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新聞老洋行」城市民宿盛裝開業,這座濟南城市文化地標建築重回大家的視野。老洋行的外建築全部保留更新,室內則由國內知名建築大師沈雷、孫云為主導的團隊精心設計。所有家具、燈具均為定製產品,體現融匯中西,民國與傳統,服務於現代社會的文化風格。 

    

          

    

  現場,劉奎院長對新聞老洋行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劉院長指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國家目前在倡導著的『一帶一路』,都向外界展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形象。對於濟南來說,老洋行的存在,是百年前老濟南向外界打開大門走向國際化道路的象徵。我把老洋行重新做起來,就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濟南過去璀璨的歷史和文化,通過入住老洋行感受濟南的獨特魅力。」 

    

   山東新聞大廈是新聞老洋行民宿的合作單位。大眾報業集團山東新聞大廈董事長、總經理支英珉指出:「未來雙方將從文化角度出發,以「歷史建築-老洋行」為依託,通過「海鷗模式,一體兩翼」將更多的會員、活動導入老洋行,將文化酒店管理導入老洋行,攜手致力於濟南歷史建築的保護和文化傳播,在不破壞歷史遺存的同時將現代民宿業態融入到歷史建築中,做到文物保護與造血功能並存的新模式,打造濟南城市民宿新地標,使新聞老洋行成為百年老濟南文化的見證者與體驗者。讓更多年輕人能夠通過和老洋行親密接觸,了解到濟南近代恢弘的歷史和文化,更進一步發掘濟南市傳統文化的精髓。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元素,把這些文化元素與旅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夠彰顯城市的個性。一座城市的文化內涵、風土人情,都可以通過住民宿來切身體驗。新聞老洋行華麗蛻變為城市民宿,重煥生機對濟南而言,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旅遊意義,標誌著它重新面向世人展示濟南的文化內涵、風土人情,訴說發生在時光中的輝煌舊事。新聞老洋行民宿的開業也為其他老建築的生存和蛻變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槐蔭區區委書記國承彥在「我為老洋行代言」直播環節表示。 

    

相關焦點

  • 濟南百年老洋行變身民宿對外開放!內部啥樣?記者帶你一睹為快
    位於濟南市槐蔭區緯六路27號的老洋行,是始建於1919年的山東豐大銀行舊址,也是山東省首座通過平移而保存下來的百年老建築。在歐式建築集中的濟南商埠區,老洋行的裝飾複雜華麗,而且是濟南唯一一棟南歐巴洛克風格的建築。
  • 歷時4年改造完成 濟南緯六路「老洋行」重生
    7月29日,「老洋行」民宿正式開門納客。緯六路27號的「老洋行」,濟南人都不陌生。這座巴洛克風格的老建築不僅記錄了濟南百年開埠歷史,還被評為「來濟南不得不看的八處老建築」之一。如今,經過長達近4年的改造,老洋行化身城市民宿,以煥然一新的姿態重回大眾視野。「老洋行」變民宿復古又時尚「老洋行」是濟南商埠區保存較完整、具有南歐巴洛克建築風格的「孤本」,這種風格是有別於商埠區曾有的德國、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另樣歐式建築,十分稀有。
  • 45秒|濟南百年「老洋行」改造成民國風旅店 時隔五年即將重新開放
    齊魯網8月23日訊提到「老洋行」這個地名兒,濟南人都熟悉它就在緯六路上。這裡是創立於1919年的山東豐大銀行舊址,經過百年的滄桑,2005年9月老洋行整體向西平移15.4米,是山東省首座通過平移而保存下來的老建築,在閒置五年後的今天,老洋行有了新動靜。
  • 濟南緯六路老洋行創建者潘復和他的親友圈
    幾天前(7月29日),位於濟南緯六路的新聞老洋行城市民宿隆重開業,閒置6年的老洋行再次成為「網紅」。老洋行第一次引爆世人眼球,是在遙遠的2005年9月。當時阿雍正在生活日報做文化記者。從這篇報導可知,老洋行平移的時間,最初定在9月25日,後來延至28日才正式開始的。這期間,我又發了兩篇追蹤報導。第一篇追蹤報導是採於9月23日,那天,先期對緯六路27號「老洋行」進行測繪的姜波老師再次帶領學生對這個建築進行補充測繪。14:00許,在對「老洋行」正面門廊表層塗料進行鑑別時,姜波發現,塗在門楣上的石灰砂漿與別處不同。
  • 墟頂街舊屋「變身」特色民宿
    近年來,隨著文化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企業、個人以舊屋改造的方式,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餐廳、民宿、酒吧,活化舊建築。位於蓬江區的「一屋」正是其中一家,這家由墟頂街舊屋改造而成的特色民宿以新舊文化交織的方式,讓旅客在享受小資住宿體驗的同時,感受江門歷史文化魅力。
  • 百年老建築異地重生——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
    百年老建築異地重生——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保護工程啟動儀式舉行 2020-06-12 0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訪濟南老廠房:部分變身文化創意園,有的拆遷改造待重生
    濟南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產生與發展的重要城市之一,有豐富的工業遺存,記者對市區的老廠房進行探訪發現,目前它們的保護現狀不一,有些已變身為文化創意產業園,還有的正在經歷改造等待重生。在濟南首批366處歷史建築普查名單中,有25處「工業遺產類」建築,記者梳理發現,其中有6處已經變身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其他或是維持原有功能,或是進行了出租,有的正在或即將迎來改造。
  • 山東老宅保衛戰:濟南百年金家大院修葺一新整裝重生
    去年12月份,金家大院修繕完畢,已經破敗的老宅重新「站」了起來,百年金家大院重生,再現貴族氣質。(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濟南三百年歷史道觀白衣庵破敗不堪 解放初還曾有道士  圖片報導:影像力專題——「搶救」濟南老建築  齊魯網濟南5月7日訊(記者 李淼)成片的工地中央,坐落著一座二層樓式四合院,與旁邊拔地而起的現代建築顯得格格不入。
  • 泉城百年老商埠,歷經滄桑卻書寫著傳奇,老濟南人原始的回憶之一
    泉城百年老商埠,歷經滄桑卻書寫著傳奇,老濟南人原始的回憶之一提及一座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座城的標誌,提起濟南,泉水當然是眾所周知的濟南印象,可是卻鮮少有人知道濟南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一百多年前,可是開創了近代內陸城市對外開放的先河,濟南自從開商埠
  • 百年小樓沐風雨 薪火傳承著華章
    山東郵電管理局舊址位於山東聯通辦公區院內,是一座德式風格古典建築,建成於1919年秋,民國時期最初作為山東郵務管理局使用,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是山東省郵電管理局的辦公場所。2010年12月,經山東省文物局批准,建成山東省郵電博物館。
  • 老洋行揭開身世之謎 原名豐大銀行潘復1919年建
    老洋行揭開身世之謎 原名豐大銀行潘復1919年建2005-09-28 07:36:08歷史資料顯示:潘復於1919年在濟南創辦山東豐大銀行。  牌匾上的「山東豐大」四字暴露出來後,不少感興趣的讀者在查閱有關資料後,紛紛並向本報提供線索。讀者盧先生在電話中說,在去年出版的《濟南開埠與地方經濟》(黃河出版社)一書中,有篇題為《20世紀初濟南金融業概況》的文章,作者黃得中,文中提到,1909年濟南最早出現銀行,1921年至1928年為金融業繁榮時期。
  • 濟南127歲老建築10日「移步」新家,「坐」的這種車很特別,獨家3D動畫展示平移全程
    濟南百年修女樓不日平移保護引發關注,6月8日上午,新時報記者採訪了主導本次文物建築平移工程的山東建築大學工程鑑定加固研究院院長張鑫,詳解這次與眾不同的修女樓「移步」。據介紹,這是濟南首次平移文物保護建築,將於10日上午進行,有了SMPT液壓模塊拖車助力,預計半天時間即可平移到位。修女樓安新家後,將按7度設防標準進行抗震加固。
  • 10年間,濟南這座千年古寺就從鄉村破敗廟堂變身城市文化公園
    濟南興福寺座落於興福寺路與齊州路路口處,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元代遭毀,重建於明,留存至今的殿宇為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近十幾年來,曾數度來到這裡,眼瞅著它從沉睡在槐蔭區段店鎮小飲馬村西首的一座破敗寺廟華麗轉身成現今濟南西客站片區核心區域高樓大廈間一處古意盎然的雅致所在,著實令人欣慰。
  • 誰來拯救你,煙臺山下老去的洋行建築(組圖)
    ,  如今尚存的9座大多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利用和開發  ◎[煙臺底片]老洋行,煙臺凝固的記憶(組圖)  水母網12月17日訊(記者 權立通通訊員孫冠宇)1861年煙臺開埠以來,先後有13家外國洋行和商號,在煙臺山下安營紮寨建起了風格各異的洋房。
  • 濟南四合院「重生記」:融「古韻新風」 續城市文脈
    &nbsp&nbsp&nbsp&nbsp走進濟南寬窄不一的老胡同,一座座布局別致的四合院散落分布。圖為被改造成現代民宿的濟南四合院。&nbsp&nbsp&nbsp&nbsp濟南民宿「隱泉別院」既保留了傳統民居的古樸風格,同時配有許多現代設施,裝修設計簡約大方。
  • 濟南最神秘公園,濟南版圓明園
    不管是深入街角的老樹,還是散落街頭的老建築,都不免再次宣告了它的歷史軌跡。但是,總覺得這座古老的城市缺少了一種濃濃的情調,這種濃濃的情調意味著,越來越難找到那些歷史的見證者或代表人物,他們在歲月的腳步中被摧毀,被散落,對於我們現在來說,那些過去的時間越來越遙遠,越來越模糊。
  • 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濟南槐蔭區展位精彩紛呈
    濟南市槐蔭區緊貼本次博覽會「康養名城,活力槐蔭」主題,以「百年商埠牽手高鐵新城,全域旅遊引爆時尚消費」為展示亮點,運用傳統與時尚、歷史與現代、動感與凝重、唯美與多元的特色元素交織組合,充分展示園區豐富的業態和發展規劃,展現出園區的「濟南味兒」和「國際範兒」。槐蔭區位於濟南市西部,是濟南的四個中心城區之一。
  • 傳統與重生 | 隱於林海之中的山居民宿
    項目坐落在重慶市沙坪垻區曾家鎮虎峰山村,傍百年步道而建,隱於林海之中。沿步道拾級而上,又可見始建於北宋乾德年間虎峰寺(川主廟)遺址埋沒在山頂的荒草叢中,只剩幾座百年殘佛記錄歲月起落更迭,故將項目名為「寺下山隱」。
  • 從百年裡院到時尚街區 老建築變身文化新名片
    讓百年老建築變身文化新名片  本報記者 劉豔傑  「青島的許多歷史文化建築還處於沉睡或半沉睡狀態,我們要繼續依託中山路、浙江路、八大關、太平角等文化街區和名人故居等歷史文化資源,讓老建築活起來。」
  • 穿越「百年滄桑」厚重歷史煙雲,探索南岸人文建築背後的故事
    百年滄桑 Bai Nian Cang 南濱路創建國家級文化示範產業園區辦公室、重慶市南濱路管理委員會聯合龍門浩老街共同開展以「百年滄桑」為主題的老建築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