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佛,佛在心中,一切明了,一切皆禪

2020-12-17 阿彌陀佛之佛光普照

問: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

禪凝聚著靜、善、誠、樸,禪有修身養性之功效;有大智若愚的憨態;有厚物載德的善信,還包含一種自勉精神,禪語亦想成為我的心語,我要視禪語為「口頭禪」。

禪語心頭,不會心煩意亂,不會斤斤計較,不會偽善做人,不會……

禪語口頭,可以海納百川,可以心若止水,可以靜心積德,可以……

禪是一種文化,亦是一種境界 ,更是一種博大情懷。

佛經是佛的言論,禪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執著於文字,尋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終究不能悟道。

行走於紅塵,歲月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皺紋的滋生,還有對生命的真悟。當歲月風吹過,吹落了懵懂無知,吹走了抱怨悽涼,卻吹開了成熟智慧的花朵!禪詩《行看流水坐看雲》:閒居無事可評論,一柱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飢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沉澱,升華,收藏……

當你擁有智慧,並用智慧思索變化無常的人生,便漸漸遠離了愁苦。目空一世的人,也是最危險的人

有活力,常思考,行為清淨,明辨是非,自我約束,不驕不躁,這樣的人定會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是幸福的。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妄不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擁有這般大智慧之人,莫不是看透了紅塵,獲悉了禪意?

心中有希望,多遠的路都會在腳下延伸,只要心中有風景,便勝過人間無數。

在佛悟與禪意中,品一杯禪茶,聽一曲禪音,賞心靈之花淨吐芳華,豈不是一件雅致之事?人處於這個喧囂斑斕的塵世中,若能堅守自己,為心靈尋一片清淨,豈不是也得了禪意?

心中有佛,佛在心中,一切明了,一切皆禪。

相關焦點

  • 佛說:心中有佛,心即是佛,燒香拜佛不如有一顆虔誠的內心
    佛家認為,要學佛的人,就要離一切相,「應生無所住心」,要隨時觀察自己,觀心,要使此心無所住。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心中無佛的人浮躁常駐,雜念眾生,身體機能便會失調,疾病自然會纏身而來,調整心態,時刻想到為他人,為大家,少了煩惱,多了安康。而心中有佛,心即是佛,世界便會一切安好。
  • 佛說:心有一切皆有,心空一切皆空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什麼叫「禪」?別胡思亂想就叫「禪」;什麼叫「菩提」?明白做人的道理就叫「菩提」;什麼叫「無明」?做人糊裡糊塗就叫「無明」。心中沒有過分的貪求,自然苦就少;口裡不說多餘的話,自然禍就少;腹內的食物能減少,自然病就少;思緒中沒有過分欲,自然憂就少。
  • 佛說: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
    心有一切有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什麼叫「禪」?別胡思亂想就叫「禪」;什麼叫「菩提」?明白做人的道理就叫「菩提」;什麼叫「無明」?做人糊裡糊塗就叫「無明」。
  • 佛說: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
    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 佛曰:緣來天註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作者:鄒謇編輯:姚璐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有這麼一段話:自君子看來,天下滔滔皆是君子,而自小人眼中看來,天下無一不是小人也即是,你內心的世界,便是你眼中的世界;心中有佛,所見皆佛!生活裡,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又都是這本書的作者和讀者;你內心的世界,便是你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也是這本書裡的世界。你內心的世界,直接影響你說話的方式和處世的態度。
  • 心靈清淨則人間即淨土——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 佛教小故事17:心中有佛你見佛,心中有屎你見屎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好朋友,兩人經常談禪論道。在前文中已經講過兩人的一個小故事,這裡再講一個兩人的另一個故事。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禪師那兒,與佛印禪師盤腿聊天。聊到高興時,蘇東坡就問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禪師說:「你像一尊佛。」蘇東坡笑著對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禪師笑而不語。東坡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勝利了。回家後得意地和蘇小妹談起了這件事。蘇小妹說:「哥哥,你輸了啊!禪師的心像佛一樣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態像一堆牛屎一樣,看禪師當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 心中心法與禪
    若人見地不正,向外求玄,即使他修的是心中心法的六印一咒,那麼,他所修的法,也不是心中心法。因為他的見地不是心中心法。見地不是心中心法,無論修什麼法,皆不是心中心法。譬如,有些人修心中心法,修了幾千座,依然沒有消息。你說他修的是什麼法?若是心中心法,怎麼修了幾千座,而沒有消息呢?
  • 念佛的真意——世間一切皆是佛
    曾經有一個小故事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和朋友佛印「鬥法」的故事。一次兩個人對「禪」,蘇東坡問佛印說,在你眼裡看到我是什麼?佛印說:自在自在觀自在,眼前分明是「如來」,你在我眼裡就是一尊「大日如來」。佛印又問蘇東坡說到,在你眼裡看到我是什麼呢?蘇東坡哈哈大笑,說道:我左看右看,怎麼看到了一坨「狗屎」。說著大笑而去。
  •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心中有魔,所見皆魔。🙏🙏🙏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好朋友,兩人經常談禪論道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禪師那兒,與佛印禪師盤腿聊天。聊到高興時,蘇東坡就問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禪師說:「你像一尊佛。」蘇東坡笑著對禪師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禪師笑而不語。東坡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勝利了。回家後得意地和蘇小妹談起了這件事。蘇小妹說:「哥哥,你輸了啊!
  • 佛說: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場
    佛家常說:安禪何須勞山水。很多人都以為,修行就是找個茅棚,找個清靜的地方,住在裡面,什麼事情都不做,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的人看到佛寺廣大莊嚴清淨幽美,於是羨慕出家人,以為出家人住在裡面,有施主來供養,無須做工,坐享清福。如流傳的「日高三丈猶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閒」之類,就是此種謬說。
  •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多行善事,遵紀守法,孝敬父母,敦親睦鄰,友愛他人。心中不存惡念,常與人為善,時時處處換位思考人生的命題,領悟人生真諦,意即覺悟人生,此乃與佛繫結緣,因此而覺悟,此乃佛系人生之首要。佛即大徹大悟,有覺性之人,因與佛有緣,因而覺悟。
  • 禪.悟(第一篇:我心中的佛)
    第一篇:我心中的佛所謂三教九流中的三教,就是儒、釋、道這三家。釋,指的就是佛教。它起源於印度,昌盛於華夏,揚名於四海。佛教到中國後產生了中土八宗,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密、淨、律、禪八個宗派。佛教不像其他宗教一樣,有個流弊哄哄的BOSS,即使是釋迦牟尼佛,也僅僅只是比一些眾生開悟得早,一個親切的、和藹的、開明的、先覺的一個大帥哥而已。那什麼是佛?
  • 東之名翠 |佛語禪心: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二、審玉設計佛代表佛光普照六字真言的這六個字,幾乎包含有淨除一切妄念與幻象的功效,這也是人們為什麼熱衷於念六字真言的真正原因,換句話說,這六字已經包含了一切佛法,也就是說,把這個六字真言當成佛教之中最高的咒言並不為過,而念這個咒的人無疑會獲得無量功德。
  • 心中若有佛,所見皆是佛!由蒙古歌手藺鮮鮮創作並演唱的《心中有佛...
    心中若有佛,所見皆是佛由內蒙古歌手藺鮮鮮(烏蘭娜仁)創作並演唱的佛歌《心中有佛》正式上線!心中有佛演唱:藺鮮鮮詞曲:藺鮮鮮錄音:國梁混音:曹錦苦難過後有觀音,觀音拉著我的手阿彌陀佛保佑我,懂得感恩就沒有憂傷。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菩薩於我手牽手,從此再沒有憂傷。
  • 不生心念,一切皆空,悟的機緣在心中
    禪作品欣賞本首詩是上人關於「即性是佛禪六祖的意思是,禪的真諦其實潛藏在每個人的心中。如果當初說破,哪有今天的事。禪禪宗講究不生心念,一切皆空。「青青翠竹皆法身」禪悟道之人舉手投足這個過程不能有任何知識的說明,也不能有任何示範。知識的來源如果來自外部,那就不是自己的東西,那就是借來的。
  • 如果心中有佛!
    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眾生,才能成佛;佛說,自作善惡,自受其報。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噁心即陷地獄;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緣,懷慈悲行善,人安心安。  二、諸惡莫作,無噁心安  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人雖能一時得志,但罪惡會陪伴他的一生,還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責罰和別人的責罰,這便是惡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做了虧心事,自然心難安穩
  • 釋小龍少林寺守歲 網友: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釋小龍少林寺守歲 網友:心中有佛所見皆佛時間:2016-02-09 00:21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釋小龍少林寺守歲 網友: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據少林寺有關人士表示,王寶強、釋小龍二人並不是突然決定除夕當天回到少林寺,而是多年來的心願,此前也於少林寺及方丈釋永信進行過溝通
  • 佛說:心中若有佛,人人皆是佛;心懷慈悲心,人人皆可度
    01開篇序近段時間常看到評論區裡有人留言,時常會糾結於文章中哪一句是佛祖說的,而且還頗有洋洋得意之態殊不知心中有佛,所見皆佛;心中有魔,所見皆魔。要問如今佛在何處?其實很簡單,這世上若人人眾行奉善,常懷慈悲心腸,那麼人人皆是佛。所以,讀經學佛,不可執著於佛經上一字一句的文字,更應該去領會諸佛菩薩向我們傳遞的法旨。今天便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希望大家看完以後不執著於理,也不執著於物,心中常懷慈悲心腸,那麼自己也可成佛。
  • 佛雖廣受一切供養,但心中無增減
    馬鳴菩薩提到,過去曾聽聞:在竺叉尸羅國的博羅籲羅村中,有一位名叫稱伽拔吒的商人過去你們輕視我、不跟我說話;現在聽聞有財寶才來迎接我,所以我說稱伽拔吒是後面牲口所背負的財物。」親戚們問:「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們不明白。」稱伽拔吒回答:「我貧窮的時候與你們說話,你們並不理會;現在看到我有諸多財寶,才來迎接我,所以你們是為財而來,不是為我而來。」說這個譬喻,是在比喻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