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海春多年前曾先後在上海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山水畫大展, 此次展覽展出蕭海春為迎接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而專門創作的巨幅青綠山水畫《煙江疊翠圖》等,同時展出的還包括其學生弟子的大量書畫作品,既有山水巨製,也有書法條幅、山水手卷、冊頁等,體現了蕭海春以師徒相承與學校教育結合的方式在中國山水畫創作與研究的薪火相傳,正如知名書畫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郎紹君所說:「要理解中國畫教育的特殊本質,改進學校的中國畫教育,重新認識非學校教育——亦即傳統中國畫教育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推行兼有師徒制因素的工作室制、異師制等。對中國畫教育來說,這也許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古雅大美」見證師生山水追求對於為何起名為「古雅大美」,蕭海春說,「這四個字是從工作室所處的閔行區古美街道而來,也可以說是我們師生的藝術追求,「『古』是中國藝術非常重要的關鍵字,中國人對於審美,經常說有沒有古意,其實古意是一種格調,是一種美學與文化的追求,而『大美』則承載著中國歷代文人的嚮往,所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國山水畫更多的是文化與審美上的,而不僅僅是視覺的呈現。雅不僅是藝術上的追求,也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他認為,「古雅大美」不僅可以概括藝術,也可以是社區文化建設的一種風格。「山水對於中華民族意味著江山,意味著家園,山水畫家承載著時代新使命,要創作和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古美工作室成立後將通過我和同道藝友的努力,向社區居民宣傳中國山水畫藝術,通過藝術交流來感悟文化之魂。」
展覽現場此次展覽呈現了蕭海春師生在傳統模式山水畫教學中的成果,展出大量課徒畫稿,同時還包括其學生山水畫作品,有臨摹經典,也有寫生山水,或強調筆墨,或注重氣息。參展作者包括平豪、郭同慶、周衛平、王谷夫、林矗、胡培願、賈少卿、餘志毅、周煒旻、張耀偉、王立翔、陳志雄、林志銘、馬海峰、朱忠民、倪文道、張偉麟、李文君、顧村言、俞豐、李言、黃非、邵仄炯、石峰昂、張鈺敏、汪靜愷、張舒、陳鐵男、宮保軍、吳麗華、邱賀、姚善恩、胡聖元、沈衎非、王玥等,其中不少人都是上海藝術界的中堅力量,郭同慶則是旅居日本的書畫家。
當天的活動現場,蕭海春還和學生們把一幅共同創作的名為《待細把江山圖看》的六尺整張山水畫作贈送給古美社區。
蕭海春師生共同創作的六尺整張山水畫作《待細把江山圖看》捐贈古美社區現場出生於1944年的蕭海春成名上世紀80年代,憑藉玉雕方面的成就而被評為中國第一批工藝美術大師,而他最為醉心的則是在中國書畫。近幾十年來,他把幾乎所有的精力用於師古與創作——讀畫、讀畫論、臨摹與綜合,追求傳統的根源。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林煙洗塵—蕭海春山水經典解讀》即囊括蕭海春近二十年沉潛於中國山水畫傳統所解讀的歷代經典巨作40幅,其中,包括《擬董源溪岸圖》《擬巨然萬壑松風圖》《擬李成晴巒蕭寺圖》《擬王蒙青卞隱居圖》《擬宋人筆意圖》等畫作。
除了自己對傳統山水的研習之外,2004年開始,蕭海春除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成立蕭海春山水畫工作室,帶教了20多位學生外,還在上海師範大學指導了一批山水畫碩士生,並擔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與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文史研究館工藝美術社社長,今年初開始又應邀在上海視覺學院成立山水畫工作室,與學生每月定期交流中國山水畫的傳承和創作。他認為,在當下的國畫教育中,應該適當恢復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教育範式,一方面注重學生的經典臨摹與實景寫生,另一方面強調文史修養與書法教育,因為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實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魂魄。
「中國畫人才培養的模式,從古到今,一般有兩種,一是老師帶學生,就是傳統的師傅帶徒弟,二是學院培養,現在的問題是前一種教育模式在這五六十年被遮蔽得太厲害了。」原上師大美術學院執行院長劉旭光曾認為,蕭海春此前在上海師大的實踐是具有很多啟示意義的。
《五蓮山》林矗
《李家山寫生》周衛平工作室落戶古美凸顯閔行文化定位此次成立的蕭海春古美工作室地處古美藝術中心三樓,也是蕭海春山水畫的沙龍所在地。工作室中既有蕭海春正在創作的巨幅山水畫,也有不少清新寫意的冊頁,而不少畫史上的煌煌巨冊更見證了他對中國畫的深研。據悉,蕭海春工作室落戶古美藝術中心後,不僅在這裡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研究,其山水畫沙龍也定期舉辦展覽、交流與講座研討等活動,並面向社區群眾。
據閔行區古美藝術中心負責人介紹,古美藝術中心由閔行區古美街道創建,自2018年底開始對外試運營,從提升社區百姓文化藝術生活品質入手,中心與上海文史研究館、上海朵雲軒、吳昌碩藝術研究會等權威藝術機構緊密合作,發掘入駐藝術中心的大師工作室和各創作基地資源,與街道各條線共推文化公益項目,閔行區「修齊講堂」總部、古美檔案中心也落戶於古美藝術中心。截止2019年8月,已舉辦各類藝術展、講座、沙龍活動六十餘場,吸引數萬觀眾走進古美藝術中心體驗文化魅力。
古美藝術中心展出現場閔行區政協主席祝學軍認為,閔行歷史悠久,文脈豐厚,傳統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在這裡孕育發端,如今要打造文化強區,像古美藝術中心這樣社區級文化設施建設起來後需要優質內容匹配。「隨著蕭海春工作室『安家』在閔行,注入資源的同時擴大了輻射面,將對提升社區文化品質起到引領示範作用,給閔行市民帶來更加直接的精神文化的享受, 蕭海春先生和他的學生今後在古美的系列工作也對我們理解如何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非常歡迎藝術家們多來閔行舉辦品賞,匯聚和傳承高雅文化。」
閔行區古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張偉麟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閔行區古美路街道建設發展第20年,街道正是青春年少蓬勃朝氣之時,需要文化的涵養,藝術的薰陶,以文聚人、悅人、化人,古美在探索推進社區文化事業轉型,不斷提升文化能級方面,需要陣地建設,需要自身的培育,也需要品牌的引進。「蕭海春先生是一位專注於傳統書畫繼承發展的藝術大家,此次蕭門師生展在古美藝術中心舉辦即是一次精彩的呈現,而蕭海春古美工作室成立,無疑是對古美文化建設一次推動與激勵,感謝蕭先生選擇古美,相信大美藝文與古美居民將會很好地融合,歡迎更多藝術家在古美共邀同道,暢敘藝術,承續前輩大師傳統,摹寫新時代綠水青山。」
上海文史研究館館長郝鐵川(左)在蕭海春工作室上海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館長郝鐵川在參觀工作及展覽後表示,從這一展覽可以看到上海山水畫傳承有著清晰的文脈。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認為,蕭海春在山水畫方面的教學探索,其意義不僅是恢復被遮蔽的中國山水畫傳承,更可貴的是通過恢復傳統來樹立真正的文化自——「我們文化人今天少的是文化自信,藝術審美也好,藝術教育也好,被西方文化牽著鼻子走。蕭海春用以教育學生的並非只有對傳統文化的一腔熱情,更有著對傳統的了解、研究與真正的文化自信。」據悉,此次展覽將延續至9月14日。
王立翔書法陳志雄山水張偉麟墨竹餘志毅山水(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