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破譯的古老文字

2020-12-21 水煮歷史

作者:一博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個民族,自然也就有著大量的語言文字。不過,有些文字已經成為了死文字,因為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都無法找到破譯其含義的密碼,使這些古文字成了千古謎團。

蘇薩的原始埃蘭文字

原始埃蘭文字與被視為人類最早的文字系統的蘇美爾文字屬於同一時期。原始埃蘭文字發源於新月沃地。記載詳實的埃蘭文字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南部。但是在埃蘭文字出現之前大約500年,原始埃蘭文字就在埃蘭王朝的首都蘇薩出現了。

考古學家發現了大約1600塊刻著原始埃蘭文字的刻板。這種文字很可能與蘇美爾楔形文字的直接前身——原始楔形文字存在某種關聯,因為二者在某些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與蘇美爾楔形文字不同,原始埃蘭文字存在的時間較短,大約只有一兩個世紀。很難判斷這兩個文字系統到底哪個更早出現。無論如何,在已知的文字當中,原始埃蘭文字都是尚未破譯的最古老文字。這個文字系統包含的象形文字和抽象符號依然是未解之謎。

原始西奈文字系統

作為希臘字母的起源,中東地區的腓尼基字母到底源於何處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過去有關最早的字母系統誕生於公元前1600年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的觀點已經發生了改變。美國埃及學家1999年在埃及中部的底比斯和帝王谷附近發現了一批刻有字跡的石板。石板上的符號類似閃米特文字,發現者認為其可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800年。當時很多閃米特人遷往富庶的古埃及謀生,同時也將文字傳了過去。這種文字和上個世紀在西奈半島發現的原始西奈文字非常相近,但誕生得更早。

1904年至1905年,英國埃及學家在西奈半島的一個綠松石礦遺址發現了一種誕生於公元前1600年的字母文字,使用者是幾千年前為法老工作的迦南礦工。1999年發現的文字和這種字母文字非常相似。新發現的是一種以閃米特字母為基礎的文字系統,但也受到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影響。

這種字母系統比腓尼基字母的誕生要早6個世紀。由於與原始迦南字母和象形文字類似,科學家破譯了一小部分字母,但大部分依然未解。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的迦南礦工很可能將這些字母傳到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而後來的腓尼基字母就誕生在這裡。

線形文字A和克裡特象形文字

1952年,語言學家破譯了線形文字B。在克裡特島克諾索斯宮發現的泥板上,那蛛絲般的文字之謎由此被揭開。而克諾索斯宮正是公元前第二個千年愛琴海地區的米諾斯文明的發源地,克裡特島是連接古希臘和中東地區的橋梁。為了便於在貿易和祭祀中記錄,腓尼基文字從克裡特島這個入口傳入了古希臘。

但是關於希臘文字與中東的早期文字之間的聯繫,還存在著不少未解謎團。目前可以確定的是,線形文字B是希臘文字的直接前身,而不像過去認為的那樣,是純粹的克裡特文字。它很可能是一種更加古老並且同樣來源於克裡特島的語言在受到希臘語言影響之後演變出來的文字,而這種更加古老的文字被稱為線形文字A。

線形文字A發現於克裡特島的阿基亞特裡亞達宮,是線形文字B的直接前身。其傳播過程與新宮殿時代(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350年)正相符,並且是古希臘時期地中海地區的第一種音節文字。線形文字A與線形文字B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可以通過後者推測前者某些文字的含義,但線形文字A迄今為止尚未完全破解。

伊比利亞文字

伊比利亞半島的前羅馬帝國時期文化充滿了神秘的色彩。經典著作中有關伊比利亞和凱爾特伊比利亞文明的描述少之又少。直到公元前3世紀末,相關的文獻才多了起來。

在歷史學家眼中,伊比利亞半島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的歷史一直是一片模糊。要重建這段歷史十分困難。只有從考古學中才能獲得對在此之前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的一知半解。目前已經發現超過2000件刻有伊比利亞文字的不同形式——南方形式、黎凡特形式和西南形式的銅板或陶片,這些銘文資料可謂相當豐富。

伊比利亞字母來源於腓尼基字母。從公元前9世紀末開始,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與腓尼基航海家和黎凡特商人往來越來越頻繁,到了公元前5世紀,伊比利亞文字應運而生,並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傳入凱爾特伊比利亞人居住的埃布羅河流域。凱爾特伊比利亞人的文字和伊比利亞文字截然不同,來源於印歐語系。伊比利亞文字是半音節文字,擁有28個符號,對了解伊比利亞和凱爾特伊比利亞文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22年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曼努埃爾·戈麥斯·莫雷諾根據銘文資料,發現了伊比利亞文字和西班牙語之間的聯繫。換言之,公元前3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就可以用伊比利亞文字的黎凡特形式閱讀和書寫了。他們通常用錐子將文字刻在鉛板上。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沒能破譯這種文字。

奧爾梅克象形文字

公元前第二個千年至公元前5世紀,奧爾梅克文明在現在的墨西哥東南部經歷了誕生、繁盛到衰亡的過程。

奧爾梅克人建立了一個結構複雜的社會,在接下來的數百年內成為瑪雅社會和阿茲臺克社會的模板。在原始社會,出現文字往往是一個民族興旺強盛的象徵。直到10年前,歷史學家還認為是薩波特克人創造了中部美洲的文字。然而,大量證據顯示,奧爾梅克人的文字為中部美洲的文字奠定了基礎。在位於墨西哥南部的拉文塔遺址發現了大量刻有象形文字的陶片和石碑。

然而,這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一個千年中葉的文字很難破譯,因為很難將象形文字和畫像區分開來。這些所謂的奧爾梅克象形文字與瑪雅象形文字非常相似,而這也印證了中部美洲的所有文字都曾受到奧爾梅克文字啟發的觀點。

復活節島的象形文字

1770年,西班牙航海家、製圖師費利佩·岡薩雷斯·德阿埃多登上了復活節島,隨即強迫島上居民籤署協議,向西班牙國王俯首稱臣。島民在協議上籤下了一些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屬於一種可能起源於南島語系的原始文字系統。而復活節島島民很可能就是南島語族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

19世紀中葉,法國傳教士歐仁·埃羅成為定居在復活節島上的第一個歐洲人。正是他讓島外的世界了解了朗格朗格——一套在復活節島上發現的符號。朗格朗格包括21個符號,可能是一種使用鯊魚牙齒刻在模板上的象形文字。在復活節島的歷史上,島民創造了這種狀似人形、天體和動物的象形文字,使用牛耕式轉行書寫法——下一行接在上一行文字的末尾反方向書寫。

有些專家認為,朗格朗格誕生於歐洲人登島之後。然而,島上的巖洞中也有類似的象形文字出現,而這些顯然是在歐洲人登島之前就存在了。這似乎暗示著朗格朗格是發源於復活節島本土的文字。還有專家認為,這種文字與印度河流域的古文字有著親緣關係,但這種假設尚無確鑿證據支持。無論如何,如果能夠破譯朗格朗格,必然有利於了解復活節島神秘的文明。

這些國家雖然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遺留下來的這些謎一樣的文字至今無人能夠破解,但是人們對這些國家的文化卻有著強烈的興趣,正在嘗試著用各種途徑去解答他們,希望有朝一日,這些國家的往昔歲月可以被挖掘出來。

相關焦點

  • 至今無法破譯的6種古老文字-古老,文字,文明,破解 ——快科技(驅動...
    外媒稱,很多古老文明留下的文字記錄是我們了解其歷史的重要依據。西班牙《趣味》月刊3月號報導稱,一些古文化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謎,因為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都無法找到破譯其文字的密碼。文章列舉6種無法破解的文字。1、蘇薩的原始埃蘭文字原始埃蘭文字與人類最早使用的文字系統一樣古老。
  • 西媒盤點專家無法破解的6種古老文字
    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導 外媒稱,很多古老文明留下的文字記錄是我們了解其歷史的重要依據。西班牙《趣味》月刊3月號報導稱,一些古文化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謎,因為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都無法找到破譯其文字的密碼。文章列舉6種無法破解的文字。
  •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
    是的,破譯一種失傳的文字,確實非常非常困難,尤其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古埃及文字。習慣了字母文字的歐洲人,最初遇到古埃及文字的時候,確實一臉蒙圈,只能以正常的思維判斷:這些花裡胡哨的文字,一定是「象形文字」,根據字的樣子就能猜測出意思來……
  • 研究200多年,無數學者破譯不出的楔形文字,竟被一名軍人破譯
    首先我們先簡單介紹下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曾經在中東地區被使用了長達3000年之久,是由公元前三十一世紀左右北伐古蘇美爾人發明創造的。但是可能在第一個千禧年開始時,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能夠讀懂楔形文字的人了。
  • 世界文明發展史,世界古老文字都是怎麼發展的
    人們開始嘗試破譯那些寫在泥板上刻在石碑上和神廟宮廷牆壁上的文字。格羅特芬是一名教師出生於1775年,他的破譯工作是從他和同事的一次打賭開始的,當時歐洲許多一流學者紛紛嘗試破譯,在波塞波利斯發現的幾片銘文但均無功而返,他們宣布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格羅特芬將這看做是對他智慧的挑戰,格羅特芬所學專業是哲學而不是語言學他的破譯努力大多來源於邏輯推理和猜測,他首先推定他手中的幾篇銘文是有關波斯帝國國王的文獻,他猜對了這種邏輯推理幫他破譯了銘文。
  • 破譯古老的羅塞塔石碑
    但是對於許多研究學者而言,它可是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鑰匙,是非常重要的考古文物。歷經波折的石碑這塊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由託勒密埃及王國時代的祭司所做,以作為當時年僅13歲的託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的紀念。
  • AI助力考古:利用神經網絡破譯古希臘失傳文字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被用來破譯失傳已久的古文字。 據澎湃新聞7月10日報導,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谷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自動破譯失傳文字的神經網絡算法。這一算法首次實現了古希臘邁錫尼文明時期「線形文字B」的自動翻譯,準確地把 67.3% 的線形文字B同源詞翻譯成了希臘語。下一步,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可能會被用來解密至今仍未被破譯的古文字。
  • 瑪雅人難以破譯的古老文字,世界末日預言,難以破解的象形文字!
    無論是神秘的宇宙飛船石板也好,還是驚悚的世界末日預言也好,瑪雅文明神秘的根源在於瑪雅文字的難以破譯。如果瑪雅文字能夠被破譯,那麼從瑪雅殘存的文獻以及不斷發掘的石碑、石板文字中,我們就能夠真實地解讀出瑪雅人的所見、所想與所為。但如今解讀出來的文字不到所見瑪雅文字的三分之一, 而已經解讀出來的部分,卻讓瑪雅文明更添神秘。奧爾梅克文明作為美洲文明的曙光,創造了輝煌的文明遺蹟,而在文字的使用上,奧爾梅克人已經具備基本的書寫技巧, 這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不可忽視的。
  • 都說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其實還有幾種比甲骨文更加古老的文字
    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普遍認為甲骨文乃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那麼是否有比甲骨文更早的中國漢字呢?事實上不僅有,而且不止一種,只不過由於發現數量較少,目前還無法判斷其是否屬於一種較為成熟的文字。
  • 蘇美爾人文明(二)楔形文字的破譯
    兩河流域文明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一個「死了」的文明。此時,兩河流域文明的靈魂——「楔形文字」在中東地區完全被希臘文和阿拉美亞字母文字所代替,世上已無人能讀寫認識他們。蘇美爾文明沒有歷史文獻傳世,近現代歐洲探險家只能通過挖掘的「楔形文字」破譯,才能了解真實的蘇美爾文明。
  • 花巨資破譯甲骨文:找到中華史前文明文字密碼
    最近,一則有關中國文字博物館斥巨資,以「破譯單個甲骨文獎勵10萬元」的天價懸賞新聞,引發廣泛關注。據稱,這批需要釋讀的疑難甲骨文,總量近3500字。換言之,這次中國文字博物館懸賞破譯甲骨文的獎勵基金,將達到3.5億元人民幣。這也說明甲骨文的破譯工作絕非輕而易舉。
  • 楔形文字發現後,300年沒人能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
    楔形文字並不是突然被破譯的,而是灌注入了無數專家、學者的心血,經過了漫長的探索和研究過程才獲得成功的。不過,在這漫長的破譯過程中,也不乏有天才學者的靈光閃現,很值得一說。楔形文字是一種古老的文字。所以,說恩美卡國王創造了楔形文字,有點類似於中國神話故事裡的「倉頡造字」。楔形文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20世紀70年代,蘇美爾學專家喬治·米查諾斯基在對楔形文字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即在較早的楔形文字記載中,頻頻出現了對同一顆星的記錄。
  • 奧爾梅克—美洲最古老的文字
    奧爾梅克—美洲最古老的文字 2003-01-06 13:56 作者:朱步衝 2002年第52期
  • 遼代銅印契丹文字被破譯(圖)
    遼代銅印「汧王之印」的契丹文字■楊洪琦供圖  晨報盤錦訊(記者王輝)出土20年的遼代銅印上的神秘契丹文字,一直是盤錦文物部門不得解開的謎。   日前,世界權威專家破譯了這些契丹文字,揭開神秘面紗的銅印將被推薦為國家一級文物。
  • 天書奇譚:未破譯的古文字(下)
    而到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大溪地的歐洲牧師們做了許多努力試圖挽救這種語言,但人們已經無法在這座島上找到懂朗格朗格語的居民了。自此以後,學者們便在如何破譯朗格朗格語的問題上爭執不休。如果關於達羅毗的假說成立,那麼我們或許就可以使用現存的達羅毗語系中的古老語言,與與古印度河文字進行匹配,並進行破譯。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出現。下一種語言是原始埃蘭文字,其屬於用部分可讀文字寫成的未知語言。如果原始埃蘭文字是一種具有完備書寫體系的文字,那麼它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未破譯文字。
  • 破譯一個甲骨文獎10萬?甲骨文到底有多難破譯?
    很多朋友都開玩笑說:「我去破譯十個八個的,就發財了。」然而想像是美好的,現實卻十分殘酷。 自從中國文字博物館將消息發出來,迄今為止,只有兩個人做到了。這直接打擊了很多人的積極性,認為破譯甲骨文一事,並非那麼容易做到。那麼要破譯一個甲骨文,到底有多難?
  • 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點擊上方「一品波斯」關注我們,每天呈現新鮮信息楔形文字在此後經英、法、德、丹麥、愛爾蘭等國的學者們一百多年的鑽研,這種文字才得以逐漸破解,其中英國人羅林森(H. C. Rowlinson,1810-1895)的貢獻較為突出。楔形文字的破譯與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過程非常相似,依靠位在伊朗西部山壁上發現的貝希斯敦銘文來進行破譯工程。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種文字
    1.古埃及文字最古老的文字,由法老王那默爾的鎧甲關節板上的最早期象形刻記起(公元前3,100年),到現在用在教堂內的古埃及文字。2.楔(xie)形文字源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由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人所發明,發源於人類最早的文明之地——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 剛剛,一份4000年前的楔形文字食譜被破譯了!上面到底寫了啥?
    據外媒消息稱,一份極其古老的食譜被人類破譯了!消息一經傳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紛紛不淡定了,尤其是吃貨們,那麼這份食譜上到底寫了啥?據了解,該食譜是屬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產物。這份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食譜寫在一些出土的古老陶土片之上,用楔形文字記錄,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直到公元元年前後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
  • 楔形文字發現後,300年沒人能懂,為何後來「突然」就被破譯了?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和中國的甲骨文,古埃及文字一起,被稱為人類最古老的文字。這種起源於兩河流域的文字,是蘇美爾人所創造。這些文字被刻在溼潤的泥板上,然後在火中烤乾,就可以長期保存了。1700年,英國學者託馬斯·海德,將這種文字命名為「楔形文字」。到了1802年,破解楔形文字已經在歐洲成為一種潮流,當時年僅27歲的德國中學希臘語教師格羅特芬德,在和朋友喝酒時吹牛,說自己能破解這種文字。酒醒之後真的開始研究了,他找到了幾分銘文摹本,大膽猜想波斯文的行文句式,然後套入到楔形文字符號中,竟然獲得了成功,破譯了10個波斯楔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