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00多年,無數學者破譯不出的楔形文字,竟被一名軍人破譯

2020-12-10 郎老師

首先我們先簡單介紹下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曾經在中東地區被使用了長達3000年之久,是由公元前三十一世紀左右北伐古蘇美爾人發明創造的。但是可能在第一個千禧年開始時,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能夠讀懂楔形文字的人了。

從最後一個認識楔形文字的人過世之後,雖然當地的居民經常可以看到刻有楔形文字的紀念碑,石碑和古老的遺蹟,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物件鍋啊盆啊之類的。但是這些當地的居民卻根本讀不懂這些長得奇奇怪怪,有稜有角的圖畫。而且這些當地的原住民們也從來沒有想過去破解,更不會有人去嘗試解讀。

這真的是一件令人感到唏噓和悲哀的事情,那麼一個偉大且龐大的文化,就這麼輕而易舉的隱匿了,沒有任何人能夠看懂他們的文字,乃至後代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這種尷尬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618年,被剛剛結束了文藝復興的歐洲人發現了,這簡直如獲至寶,當時西班牙在波斯的大使立即前往古城波斯波利斯的遺蹟進行參觀,看到了這些古老的文字,而且居然沒有人可以和他說出任何關於這些文字的信息,哪怕是模糊的概念,哪怕只是一個符號。

這件事情被發現後,立刻在歐洲的學者界引起不小轟動並迅速傳開,大家都說在波斯的古城遺蹟波斯波利斯中發現了一種未知的文字,並且沒有人能夠解讀。於是歐洲的學者們興奮不已,許多人立刻投入到這一研究當中來。

到了1657年,歐洲的一些學者發表了第一份來自波斯波利斯的楔形文字手抄本,從這一份手抄本的曝光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後面的手抄本越來越多,研究的學者也越來越多,雖然無數人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投入到對楔形文字的研究和破譯中,可是一直沒有人能夠成功破譯。

一直到1830年左右,一位名為亨利·羅林森的英國軍官,打破了這個僵局,當時的羅林森從英國被派往波斯協助當時的波斯用歐洲的軍事訓練方式來訓練軍隊。因為這個工作相對輕鬆,於是羅林森在閒暇的時候喜歡在波斯四處遊玩,有一次嚮導帶他來到了扎格羅斯山脈的一處懸崖,帶他領略下大約公元前500年由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下令刻在這懸崖峭壁上的巨大的貝希斯敦銘文。這則銘文高達15米,寬達25米,分別使用了三種楔形文字:古波斯語,埃蘭語和古巴比倫語。

羅林森看到這些古老符號後立即來了興趣,於是開始著手進行更加精確的抄錄。羅林森和他僱傭的一個庫德族男孩,冒著生命危險,把所有的文字符號,全部精準且完整的抄錄了下來。發送回歐洲,期待有學者專家進行破譯,當時的他還不知道第一個破譯的人居然是自己。

羅林森畢竟是一名軍官,還有很多軍事和政治上的任務要完成。但是這些文字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著他,所以他一得空閒也不出去玩了,就專心的研究這些神秘的文字,是天賦還是堅持不懈呢?這個不得而知,最後終於讓他摸到了這扇歷史大門的把手。通過對現代波斯語的研究,破解了部分的古波斯語。

就像我們的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走出了第一步,後面就知道該如何去走了,於是他相繼破解了埃蘭語和巴比倫語。終於這扇塵封的大門被他推開,熱鬧的生活,王國的歷史,官僚間的鬥爭一切的一切全都躍然於世。

相關焦點

  • 亞述學家,對波斯文件和楔形文字的破譯做出了巨大貢獻!
    經過研究發現,這些銘文中包含的楔形符號的種類並不多,使人覺得解讀這些銘文似乎並不多麼困難1802年,一位德國教師戈羅特芬德在這些波斯銘文上辯認出了大流士、薛西斯的姓名及另外一些單詞和姓名,最後,他譯出了兩個短篇楔形銘文。這是第一批被近代人解讀出來的波斯銘文,這使有關學者大受鼓舞但它們實在太短了,只包含了波斯字母表上很少幾個楔形符號。
  • 蘇美爾人文明(二)楔形文字的破譯
    此時,兩河流域文明的靈魂——「楔形文字」在中東地區完全被希臘文和阿拉美亞字母文字所代替,世上已無人能讀寫認識他們。蘇美爾文明沒有歷史文獻傳世,近現代歐洲探險家只能通過挖掘的「楔形文字」破譯,才能了解真實的蘇美爾文明。
  • 楔形文字發現後,300年沒人能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
    楔形文字並不是突然被破譯的,而是灌注入了無數專家、學者的心血,經過了漫長的探索和研究過程才獲得成功的。不過,在這漫長的破譯過程中,也不乏有天才學者的靈光閃現,很值得一說。楔形文字是一種古老的文字。所以,說恩美卡國王創造了楔形文字,有點類似於中國神話故事裡的「倉頡造字」。楔形文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20世紀70年代,蘇美爾學專家喬治·米查諾斯基在對楔形文字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現象:即在較早的楔形文字記載中,頻頻出現了對同一顆星的記錄。
  • 楔形文字發現後,300年沒人能懂,為何後來「突然」就被破譯了?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逐漸湮沒在歷史當中。1625年,義大利探險家彼得羅來到了兩河流域,在荒漠中,他發現了一些神秘的土丘。在這裡,彼得羅發現了一些殘破的磚塊,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符號。於是,他搜集了一些帶回歐洲,想要研究上面到底是什麼。不過,那時候還沒有考古學的概念,這些奇怪的符號也就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研究了。
  • 楔形文字自發現後,300年內沒人能讀懂,後來為何突然被人破譯了?
    不過,那時候還沒有考古學的概念,這些奇怪的符號也就沒有人願意花時間研究了。 1700年,英國學者託馬斯·海德,將這種文字命名為「楔形文字」。到了1802年,破解楔形文字已經在歐洲成為一種潮流,當時年僅27歲的德國中學希臘語教師格羅特芬德,在和朋友喝酒時吹牛,說自己能破解這種文字。
  • 楔形文字發現後,明明300年沒人能看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
    因此西方學者就憑這句話確定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不過這樣的說法肯定是不可靠的,問題就在於這個國王恩美卡把自己創造的文字寫在泥板上,讓信使拿給了阿拉塔王看。面對新創造的文字,阿拉塔王居然能看明白。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漏洞,所以說恩美卡國王創造楔形文字,只能是一個傳說。但是西方學者對此視而不見。
  • 學者破譯4000年前楔形文字食譜 按著食譜做出來的竟是這種食物
    學者破譯4000年前楔形文字食譜 按著食譜做出來的竟是這種食物 2019-11-11 14:24:56 來源:海外網  |  作者:李曉航> | 字號:A+ | A- 【4000年前文字食譜】一個專門對食譜進行解譯的國際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破解了一份用楔形文字記錄的食譜。
  • 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但直到1712年,才開始有學者解讀這些失落的古文字。1765年,德國學者尼布爾(C. Niebuhr,1733-1815)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村莊比希屯(Bihitun)發現一個摩崖石刻並拓得銘文摹本,此貝希斯敦銘文引起西方學術界重視。此後經英、法、德、丹麥、愛爾蘭等國的學者們一百多年的鑽研,這種文字才得以逐漸破解,其中英國人羅林森(H. C. Rowlinson,1810-1895)的貢獻較為突出。
  • 楔形文字是如何「死而復生」的
    這一事件標誌著一門嶄新的學科——亞述學(Assyriology)的正式誕生,這是一門專門研究楔形文字的學科。破譯楔形文字的這三位先驅被世人尊稱為「楔文三傑」,其中貢獻最大者羅林森被冠以「亞述學之父」的尊號。羅林森(1810-1895)蘇美爾人發明並用於記錄蘇美爾語的楔形文字,被稱為蘇美爾楔形文字。
  • 歷史:楔形文字的爭議!
    這個來自現代體裁「 獨裁文學 」的例子提供了對現代楔形文學的多樣化接受的不尋常見解。18世紀後期楔形文字的破譯,一個學術精湛和大膽的故事,揭示了一個「被遺忘的時代」,並挑戰了傳統的,聖經的歷史觀。一位學者甚至因為他在翻譯過的劇本中發現的奇蹟而受到異端審判。
  • 剛剛,一份4000年前的楔形文字食譜被破譯了!上面到底寫了啥?
    據外媒消息稱,一份極其古老的食譜被人類破譯了!消息一經傳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紛紛不淡定了,尤其是吃貨們,那麼這份食譜上到底寫了啥?據了解,該食譜是屬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產物。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流域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它是在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同時也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Akkad)、巴比倫(Babylon)、亞述(Assyrain)等文明組成。
  • 走進楔形文字的神秘世界
    而這些泥板,則是波斯人自己寫的社會記錄,因此是研究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社會結構和狀況的第一手資料。當時的波斯正處於巴列維王朝時期,老國王禮薩·汗剛剛登基不過8年,新政權並沒有時間和能力對這些泥板進行研究和破譯,因此當時的政府,允許芝加哥大學以借閱的方式,帶回美國進行研究。
  • 失傳了好幾個世紀的楔形文字,為何又在這個時代興起?
    為了避免筆尖刻畫溼潤的粘土弄出不整潔的隆起,多用三角形的筆端在泥版上按壓出豎的、橫的、斜的各種符號。楔形文字是在公元1世紀時失傳的,最後使用它的民族是波斯人。在17世紀,失傳的楔形文字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義大利商人兼旅行家耶德羅·德拉·瓦勒將第一塊帶有楔形文字的古磚帶進了歐洲,在小範圍內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議論。
  • 楔形文字是怎樣破解的?
    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的破譯相比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要難很多。在很長的時間裡,人們一直以為古埃及是人類第一個文明中心,但是近年來大家發現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開始得更早。不僅如此,當地的楔形文字出現的時間,也早於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
    於是,各路學者紛紛出手,抱著羅塞塔石碑的三段內容拼命研究。於是,這塊著名的羅塞塔石碑,就這麼靜靜的躺在大英博物館中,接待著無數的研究者。十幾年過去了,哭瞎了眼的各路專家依然毫無辦法……所以說,對文字的破解真的沒這麼容易,就算有了「金鑰匙」一樣的羅塞塔石碑,也沒啥大用處。但是,破譯工作總還是有些進展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神童的存在。
  • 中外歷史:楔形文字破譯者亞述學之父,獲得裡程碑式的成就
    可是,在其後的兩百年內,所有人都未能成功破譯,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當時的研究者對形文字知之甚少,只有發掘出大量新的、不一樣的清晰銘文,才能更好地進行破譯另一方面,這種文字不具備圖形效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譯讀難度。19世紀以後,在探險家的努力下,大量文物相繼出土,為增強破譯技術打下了基礎。大量學者加入到破譯工作中,他們將歐洲各大圖書館變成了研究楔形文字的第二戰場。
  • 世界文化探秘:楔形文字的形成
    當時那些歐洲人對這些銘刻(後來稱為楔形文字)甚感驚奇,不懂得到底只是一些裝飾,還是一種文字?如果是文字,那又是什麼文字呢?這些問題花了幾百年時間才找到答案,但光陰並沒虛耗,因為這些楔形書寫符號證實是具有意義的文字。後來加以解釋辨識,所得結果不但增加我們對亞述和巴比倫等文化的認識,同時揭示一個我們以前對此一無所知的古文化:蘇默文化。
  • 麻雀腳印與楔形文字
    他將這些麻雀腳印抄下來帶回了歐洲,他經過仔細琢磨,認定這不是一般的詩文而是古波斯銘文這是一種木楔形狀的文字,人們將他稱作楔形文字。後來,越來越多的古代碑刻和銘文被帶到歐洲,很多歐洲學者試圖解讀這種文字,但是沒有人能解開這種文字的秘密。19世紀初,由一位英國青年軍官被派往波斯他叫羅力升。
  • 無法破譯的古老文字
    作者:一博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個民族,自然也就有著大量的語言文字。不過,有些文字已經成為了死文字,因為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都無法找到破譯其含義的密碼,使這些古文字成了千古謎團。蘇薩的原始埃蘭文字原始埃蘭文字與被視為人類最早的文字系統的蘇美爾文字屬於同一時期。原始埃蘭文字發源於新月沃地。
  • 比甲骨文還早的楔形文字,如果能夠破譯,蘇美爾王朝將被證實
    考古行業便是應運而生的產物,現有的文獻記載可能是不完整的,我們需要通過考古來補齊殘缺的部分,將古今的歷史串聯起來,所以流傳至今的歷史文獻內容,便是以這種方式不斷完善的。專家們通過翻閱相關典籍發現,早在公元三千多年前,蘇美爾文明便已經存在,而當時所出土的這批文物,上面的圖案與設計風格,則十分符合這一時期的文明,而且一些器物上的刻字,大都是艱深晦澀的楔形文字,這很明顯就是蘇美爾時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