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楔形文字的神秘世界

2020-11-27 環球網旅遊頻道

【環球時報駐伊朗特約記者 包小龍】10月2日,一批千裡迢迢從美國空運回來的楔形文字泥板,靜靜地躺在伊朗國家博物館玻璃展櫃中,任記者們拍照攝影,參觀欣賞。鮮有人認識刻在這些泥板上的形如鐵釘的文字。這些神秘的文字,是一個時光隧道,如果有誰成功地拿到解讀它們的鑰匙,就會進入輝煌的古代波斯帝國,一窺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大陸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盛況。

楔形文字泥板被借走86年

193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考古學家來到波斯,在波斯波利斯遺址附近的城堡內,發現了超過5萬塊用埃蘭語記錄的楔形文字泥板。經考證,這些泥板,基本都刻制於公元前500年左右,也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統治的時期。在此之前,有關波斯帝國的信息,都是從希臘語或拉丁語作家的作品中得到。而這些泥板,則是波斯人自己寫的社會記錄,因此是研究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社會結構和狀況的第一手資料。當時的波斯正處於巴列維王朝時期,老國王禮薩·汗剛剛登基不過8年,新政權並沒有時間和能力對這些泥板進行研究和破譯,因此當時的政府,允許芝加哥大學以借閱的方式,帶回美國進行研究。一轉眼86年過去了,雖然美伊關係從盟友變成仇敵,爭鬥不休,但是芝加哥大學選擇信守承諾,在伊朗學者和官員的協作下,克服種種困難,陸續將這些泥板返還給伊朗。2019年10月2日,是第四次楔形文字泥板的交接儀式,這一次,總計將有超過1.1萬塊泥板將歸還給伊朗。

公元元年左右退出歷史舞臺

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的波斯人,用埃蘭語和古波斯語在泥板上記錄自己的生活。但這遠遠不是楔形文字世界的全部。在以兩河流域為中心的地區,先後有許多民族繁衍生息,發展出自己的文明,並用不同的楔形文字記錄下來,如今,我們統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蘇美爾人是這一區域最早的主人,他們就地取材,挖取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兩岸的黏土,製成大小不一的柔軟泥塊,並採伐河岸茂密的蘆葦,取其莖稈製成蘆葦尖筆,在泥塊上劃壓出符號,然後放置在陽光下暴曬或爐火上烘烤,就成為能夠保存很長時間的泥板文書。這些泥板文書,記錄著蘇美爾人的城邦,各種日常行政活動、祭祀祈禱、收支貿易等重要信息。蘇美爾人是楔形文字的創造者,他們書寫的語言也被稱為蘇美爾語。幾個世紀之後,阿卡德人來到這裡,徵服了蘇美爾人,成為這片土地的新主人。他們依然使用楔形文字進行記錄,但在語法、形態、音調等方面,與早先的蘇美爾語出現了分別,因此,人們稱這一時期的楔形文字為阿卡德語。又過了幾個世紀,阿卡德人建立的國家,分裂為巴比倫和亞述。這兩個國家互相徵伐,各有興衰。後來,從土耳其中部興起的西臺人,也加入這一區域的爭霸賽當中。這三個國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記錄各自的歷史,但都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和改動,形成了各自的語言系統。自然,這些語言也就分別被稱為巴比倫語、亞述語和西臺語。公元前500年左右,從伊朗高原上興起的波斯人,向西擴張徵服了這一區域。後來,腓尼基人在楔形文字的基礎上,創造了腓尼基字母文字。這種文字簡單易學,很快被人們所接受,楔形文字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大約公元元年之後,這種古老的文字再也沒人使用。

英國軍官破譯了楔形文字

直到17世紀初,歐洲的旅行家們陸續來到伊朗的波斯波利斯遺址參觀,他們發現宮殿牆壁上、墓室內和崖壁上,刻著一種形狀奇特的文字,有人將這些文字拓印下來,帶回歐洲進行研究,並稱之為「楔形文字」。很多歐洲學者都試圖解讀這種文字,可是都沒有什麼進展。又過了200多年,英國軍官羅林森發現駐地附近的貝希斯敦山崖上,刻著宣揚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戰功的浮雕和銘文。銘文是用內容相同的古波斯語、埃蘭語、巴比倫語三種楔形文字刻成。羅林生將銘文摹寫下來,苦心鑽研解讀。3年過去了,他終於破譯了銘文的古波斯語部分。隨後,其他兩種語言也被成功解讀。1857年,倫敦的皇家亞洲協會舉行關於解讀楔形文字的研討會,並把這一年定為「楔形文字解讀年」。

據統計,目前被發現的泥板文書多達40萬塊,可是,其中還有很多泥板沒有得到解讀。

對於普通的伊朗人來說,楔形文字雖然已經成為神秘符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使用這些符號,製成掛件、工藝品,或是刻在身上作為文身,這些行為,或許是對遠古文明源頭的一種懷念和致意吧。

相關焦點

  • 神秘的楔形文字及起源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於它極為複雜,到公元1世紀,就完全消亡了。在古代的蘇美爾,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拿著蘆杆或木棒做成的尖頭呈三角形的筆,在泥板上寫字。這種字從左到右橫著寫,每一個筆劃總是由粗到細,象木楔一樣。這就是蘇美爾人留給後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貴禮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 神秘的楔形文字起源
    文/莫非楔形文字由古蘇美爾人所創,這種文字是兩河流域文明的最大文化成就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歷史悠久的楔形文字,起源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兩河文明,是由生活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人發明創造出來的。一開始楔形文字和其他文字一樣,都是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構成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字形結構才變得越來越簡化。現在發現的楔形文字主要是被蘇美爾人用削尖的蘆葦稈或木棒刻在軟泥板上,然後再經過烤曬工序讓泥板變得堅硬,從而得以保存下來。
  • 歷史:楔形文字的爭議!
    漫長的遺產在3000多年的時間裡,楔形文字是古代近東(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中東)和地中海部分地區的主要交流語言。古代楔形文字的主導地位使得學者們將其稱為「世界已知歷史上半部的劇本」。然而,它從公元400年的使用和理解中消失了,劇本消失行為的過程和原因仍然有些神秘。
  • 楔形文字是如何「死而復生」的
    古代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希臘線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中國甲骨文字一樣,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大約公元前3200年(烏魯克文化IV期),生活在兩河流域地區(今伊拉克南部)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並且最早用來記錄自己的語言——蘇美爾語,蘇美爾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
  •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距今6000年)
    據悉,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出現在古代中東地區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
  • 人類文明的火種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世界上三種最古老的文字有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而這三種文字之中,最古老的又屬蘇美爾的楔形文字,正是由於楔形文字的產生,世界歷史有了正式的記錄,楔形文字的發現被視為世界歷史的開端。 楔形文字由左到右橫著寫,每個筆畫都是由粗到細,像木楔一樣,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 世界文化探秘:楔形文字的形成
    當時那些歐洲人對這些銘刻(後來稱為楔形文字)甚感驚奇,不懂得到底只是一些裝飾,還是一種文字?如果是文字,那又是什麼文字呢?這些問題花了幾百年時間才找到答案,但光陰並沒虛耗,因為這些楔形書寫符號證實是具有意義的文字。後來加以解釋辨識,所得結果不但增加我們對亞述和巴比倫等文化的認識,同時揭示一個我們以前對此一無所知的古文化:蘇默文化。
  • 楔形文字是怎樣破解的?
    在破解了古波斯楔形文字後,羅林森試圖破解拓片上的第二種楔形文字,以便了解更多的歷史。當時歐洲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發現了大量早期文明的遺蹟,大量的楔形文字泥板被發現,很多學者對此感興趣而參加到了破譯的工作中,不過他們並沒有合作。幾年後羅林森和其他學者們獨立地破解出了新埃蘭楔形文字和巴比倫楔形文字。
  • 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點擊上方「一品波斯」關注我們,每天呈現新鮮信息楔形文字在此後經英、法、德、丹麥、愛爾蘭等國的學者們一百多年的鑽研,這種文字才得以逐漸破解,其中英國人羅林森(H. C. Rowlinson,1810-1895)的貢獻較為突出。楔形文字的破譯與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過程非常相似,依靠位在伊朗西部山壁上發現的貝希斯敦銘文來進行破譯工程。
  • 麻雀腳印與楔形文字
    他將這些麻雀腳印抄下來帶回了歐洲,他經過仔細琢磨,認定這不是一般的詩文而是古波斯銘文這是一種木楔形狀的文字,人們將他稱作楔形文字。後來,越來越多的古代碑刻和銘文被帶到歐洲,很多歐洲學者試圖解讀這種文字,但是沒有人能解開這種文字的秘密。19世紀初,由一位英國青年軍官被派往波斯他叫羅力升。
  • 巴人使用楔形文字
    不過蘇美爾人發明的楔形文字最初也是一種圖形表意文字,後來筆畫才趨於統一,變成一些尖頭符號的組合,以此來表示一個讀音,從而變成純粹的拼讀文字,如圖:     3000年前楔形文字石板,此時已演變成尖頭筆畫的排列組合  楔形文字在流變過程中出現過許多分支和變種,有的曇花一現,有的流行過很長時期,有的流傳到了歐亞廣大地區。
  • 蘇美爾人文明(二)楔形文字的破譯
    此時,兩河流域文明的靈魂——「楔形文字」在中東地區完全被希臘文和阿拉美亞字母文字所代替,世上已無人能讀寫認識他們。蘇美爾文明沒有歷史文獻傳世,近現代歐洲探險家只能通過挖掘的「楔形文字」破譯,才能了解真實的蘇美爾文明。
  • 人類文明起源——楔形文字
    而蘇美爾人就是最早定居生活在兩河流域的人類,也是他們創造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是世界已知最早的文明之一。由於楔形文字的出現,造就美索不達米亞成為目前有考證最早的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他們用楔形文字把戰爭、商業交易和建造寺廟等事件都記錄下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開始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書寫系統,用於從詩歌和歷史到法律法規和文學的各種事物。如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和《君王表》。
  • 亞述光芒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
    「國內有研究古代西亞的人,但很少,整個上海都沒有,北京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大致有5人可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還有人能讀楔形文字,但其中有兩個還是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回來的,但並沒有人專門研究亞述。這個古代文明可能在研究西臺帝國歷史、蘇美爾文明文字和對西亞的整體研究中有所涉及。」黃洋表示。
  • 失傳了好幾個世紀的楔形文字,為何又在這個時代興起?
    楔形文字是在公元1世紀時失傳的,最後使用它的民族是波斯人。在17世紀,失傳的楔形文字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義大利商人兼旅行家耶德羅·德拉·瓦勒將第一塊帶有楔形文字的古磚帶進了歐洲,在小範圍內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議論。有人認為這是鳥禽偶然留下的足印而已,有人則認為是神秘的裝飾圖案,也有人猜測是書寫的文字。
  • 科普|漢謨拉比法典 遠古的楔形文字
    5500年前,這裡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蘇美爾楔形文字,它比甲骨文早近2000年,比埃及文字早500年。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西亞文明是四大文明的老大的原因。蘇美爾文字起初是圖畫文字,很像甲骨文。慢慢地,這種圖畫文字發展成表意文字,把一個或幾個簡單符號組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含義或抽象的含義。如用代表「眼」和「水」的符號來表示「哭」等等。
  • 失落的文明,神秘的文字,聰明的IOLer…
    存留下來的古代的神秘文字可能會給我們留下線索從而揭示這些失落的文明。然而,破解古代文字何其艱難,今天小新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至今都無法完全破解的古代神秘文字。楔形文字楔形文字(Cuneiform)意為「楔子」,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 超新星爆發孕育了楔形文字?這種古老文字到底是怎麼來的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中,楔形文字佔有一席之地。傳說,一位天上的女神為了讓自己的城邦繁榮昌盛,向埃利堵城的守護神要來神聖的禮儀,而這些禮儀中就包括了楔形文字。傳說固然美好,但也只是傳說。實際上這種文字由古代蘇美爾人發明,因為文字筆畫很像楔子,於是被命名為楔形文字,多發現於石板或泥板上。這種文字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在15世紀的時候,一個名叫巴布洛的義大利人在當時的古波斯境內旅遊,在當地寺廟殘破的牆壁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從未見過的符號字體。字體看起來很像釘子,但是形態各異,有橫著的有斜著的,有的尖頭向上,有的尖頭向下。
  • 楔形文字是表音文字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楔形文字是表音文字嗎比如楔形文字蘇美爾語,就是表意和表音(準確說是音節)符號都有;阿卡德語主要是表示音節的符號;古波斯語更接近於字母文字。
  • 最早的城邦文明,隱藏在楔形文字背後中堪稱恐怖的蘇美爾文明
    導語:在人類發明文字之後,人類記錄歷史,交流思想就不再藉助結繩記事這種單調而簡單的方式了。而是採用書寫出來的文字。而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不同地區的人們,和民族都有創造出獨特的文字。像象形文字,古漢語文字,等。其中在人類文明早期,兩河流域中也就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平原上就誕生了一種神秘的楔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