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學權威、東北師大世界古典文明史所所長吳宇虹專訪
直到19世紀英國人雷亞德發掘古代亞述遺址前,歐洲人對於亞述的知識依然主要來自於少數古典作家的記述。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的「亞述文明」是兩河流域與古代巴比倫齊名的重要文明之一。
上海博物館與大英博物館聯手舉辦的「藝術與帝國———大英博物館藏亞述珍品展」開幕至今已經一個多月,然而早報記者連日來在現場看到,參觀者人氣與幾年前的古埃及文明展無法相提並論。一些學者認為,之所以形成觀者寥寥的冷落局面,與國人對亞述文明的了解有限不無關係,更深層次上,則反映出國內學術界亞述研究的缺失。
對亞述文明的研究屬西方學界「近東研究」部分,亞述學和埃及學一起構成了「近東研究」的絕大部分。
國內只有5個人可以研究亞述文明
除了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古城遺址外,大英博物館擁有最豐富的亞述文物資源,其近東部更是在文物研究方面有著強大的學術力量,不少有關亞述的書籍和學術文章應運而生。
在上博觀看此次亞述文明展的觀眾希望尋找一些介紹亞述文明的書籍,但卻發現一本中文版的書都沒有。這一方面是因為一直沒有讀者空間,同時也反映了缺少相關研究者的現狀。大英博物館為此次展覽提供了豐富的英文素材,參考書目有200種左右,由復旦大學歷史系黃洋教授翻譯、配合展覽所出的《藝術與帝國———大英博物館藏亞述珍品》可以說是國內有關亞述的唯一中文畫冊。
「國內有研究古代西亞的人,但很少,整個上海都沒有,北京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等研究機構大致有5人可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還有人能讀楔形文字,但其中有兩個還是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回來的,但並沒有人專門研究亞述。這個古代文明可能在研究西臺帝國歷史、蘇美爾文明文字和對西亞的整體研究中有所涉及。」黃洋表示。缺少研究資料是無人將亞述作為研究方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學術領域,亞述甚至不能用冷僻來形容,而是從未正式開始過。
兩河最重要遺址是亞述
直到19世紀中葉,歐洲人關於亞述的知識還主要來自少數古典作家的記述。亞述古城被長期掩蓋,奇特的「山包」在當地人看來或許很普通,但對於西方「尋寶者」來說卻是奇特而有挑戰的,二十出頭的英國人奧斯汀·亨利·雷亞德1840年代在這裡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成就了大英博物館今日的收藏,更讓這個「非專業」的考古學家在考古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雖然同是兩河流域的重要文明,亞述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卻遠不及古巴比倫。但事實上,古巴比倫遺址一直沒有被發現,兩河流域最重要的遺址是亞述遺址,發現文物最多的也是在亞述王宮。「古巴比倫留下的文物都比較零散,沒有像亞述這麼完整的一組浮雕。浮雕雖然沒有描繪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相對完整地展示了王宮的生活,讓我們可以直觀了解幾千年前的狀況,這對於西亞考古史非常重要。」黃洋表示。
「血腥」王國令人生畏?
與古埃及文明中為人熟知的金字塔、帝王谷和方尖碑濃鬱的神秘氣質相比,亞述出現在《聖經》中時總是給人「血腥」的印象。
「由於《聖經》的損貶和石刻浮雕中的虐囚場面,亞述往往被想像成一個殘酷暴虐的民族。」大英博物館館長麥瑞格曾這樣表述。或許正是出於這種「第一印象」,人們在對埃及的神秘充滿好奇時,對亞述望而生畏。「其實他們不過是遵從那個時代的行為準則而已。楔形文字、藝術等,無不昭示著一個高度昌盛的文明。」他說。
「曾經被廣為流傳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其實並不在巴比倫,而在亞述帝國的都城尼尼微。」國內權威的亞述學專家、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長吳宇虹昨天就亞述文明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一語驚人,研究亞述學達20多年的吳宇虹1986年發表中國第一篇亞述學論文,四次在國際亞述學大會宣讀論文,在國際亞述學界造成中國影響。
兩河流域文明中的集大成者
東方早報:您所從事的「亞述學」研究是以亞述文明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嗎?
吳宇虹:亞述學針對的是兩河流域文明,包括蘇美爾、亞述和巴比倫等幾大文明,以亞述來命名這個學科是因為在對兩河流域進行考古發掘時最先得到的是亞述文物和遺址。大量精美浮雕的發現甚至直接導致了現代考古學的產生。亞述的大型遺址使得原本的「盜挖」不能保持原貌,發掘者便開始將牆和柱子等畫入圖紙,這是現代考古學中地層圖的前身。
東方早報:怎麼評價亞述文明在整個人類古文明史上的地位?
吳宇虹:公元前6000年前,兩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是最為重要的人類文明。被看作西方文明發源地的希臘正是從亞述的楔形文字和腓尼基文字中獲得靈感,並將其簡化,形成了後來的字母文字。
在兩河流域文明中,亞述是集大成者和最為輝煌的時期,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亞述和埃及以及中國均有高度發達的文明,而埃及因為曾被亞述徵服過,地位相對弱一點。也可以說亞述和中國是當時並列的最偉大文明,歐洲這個時候甚至還沒有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研究亞述 比照中國
東方早報:亞述文明為何在國內鮮有人知?
吳宇虹:大眾認知不足主要是研究薄弱造成的,不懂楔形文字是研究的一大困擾。楔形文字和甲骨文一樣,屬「死文字」,即便全身心投入研究,需要10年才能入門,20年才可能在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
東方早報:研究亞述文明對國內來說有什麼意義?
吳宇虹:剛說了中國和亞述曾經的並列地位,研究亞述更能對比同時期的中國。在世界古文明史領域,亞述學和埃及學是最困難的兩個,因為難才使得只有發達國家的名牌大學才設有這個專業,全世界的亞述學學者和教授不超過500人。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更能凸現一個國家人文學科研究的國際地位。空中花園歸為巴比倫是誤會
東方早報:既然埃及和亞述有著相當的地位,為什麼國際或國內對埃及的認知度更高?
吳宇虹:埃及的考古發掘完整程度較高,在國王的墳墓中出土了很多珍寶,他們的文字因為是寫在紙草上的,都腐爛了。而亞述幾乎沒有寶藏,反而出土了大量泥版,保存有豐富的文字。也就是說對於埃及的研究有藝術品的形象圖案,對亞述更多的是難懂文字,不方便普及。
東方早報:巴比倫也要比亞述知名,比如他們有空中花園?
吳宇虹:空中花園是應該在亞述帝國的都城尼尼微,把其歸到巴比倫是個歷史誤會。當時,希羅多德等人來到兩河流域時,巴比倫帝國剛滅亡,他們從當地人那裡聽說了空中花園,並將其歸為離自己時代較近的巴比倫。
東方早報:這一點在國際學術界有公論嗎?
吳宇虹:我在1997年的《世界歷史》把牛津大學一位學者的文章介紹過來,其實至今還有爭論,但這個觀點有更多第一手考古資料證實。亞述的浮雕中就能找到空中花園的原形,歷代國王的銘文中常常提到建設花園的事情。在亞述的徵戰過程中,會把沒見過的動物和奇珍異草都帶回來,放在自己的花園裡。而有關巴比倫的文字記載從來不提花園,建造花園也不是他們的習慣。空中花園屬於巴比倫的觀點目前都只有古典作家的說法,這些說法也都是二手資料。
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
(Assyria)是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徵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設都於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亞述人在兩河流域歷史上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一千餘年。
興起
亞述最早的居民是胡裡特人,後來塞姆人遷徙而至。兩個民族逐漸融合,成為亞述人。整個亞述以亞述城為中心。
由於亞述地理上被異族包圍,經常受到敵對民族威脅,加上國土和資源又非常有限,使得亞述人養成了好戰的性格。
雄踞中東
亞述帝國
興起
時,古埃及已經開始衰敗,而兩河流域以及小亞細亞諸強國或者滅亡或者分裂。與此同時,亞述人從西臺人那裡引進了煉鐵技術,大大增強戰鬥力,建立了一支當時世界上兵種最齊全、裝備最精良的軍隊。
公元前745年—前727年,亞述軍隊擊敗了其勁敵烏拉爾圖,並徵服了整個敘利亞地區,同時兼併了巴比倫。
由於亞述人在戰爭中的行為異常殘暴,猶太人將亞述首都尼尼微稱為「血腥的獅穴」。
鼎盛
公元前722年,薩爾貢二世登基。在他統治時期,亞述打敗了以色列、埃及,並鎮壓了埃及支持的敘利亞人和腓尼基人的起義。這時亞述帝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辛那赫裡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在位,他興建了著名的「蓋世無雙王宮」。王宮內的浮雕長達3000米,現藏大英博物館。辛那赫裡布之後,伊薩爾哈東(公元前680—前669年在位)成為國王。他在位期間,亞述帝國達到其頂峰。
衰亡
伊薩爾哈東之後繼位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亞述巴尼拔。他興建了巨大豪華的亞述巴尼拔王宮,但他對世界文明史的貢獻在於宮中設置的泥版圖書館。該圖書館收集了當時亞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書籍,藏有無數楔形文字的泥版。
公元前612年,新崛起的鄰國新巴比倫王國聯合伊朗高原的米底人攻陷了亞述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清掃了亞述的殘部。自此曾在歷史上稱霸一時的亞述帝國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