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學家,對波斯文件和楔形文字的破譯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0-12-10 梓敏聊影視

對西亞楔形銘文的破譯,使我們終於理解了巴比倫尼亞和亞述的城市廢墟對我們述說的兩河流域的三部偉大歷史篇章那些幾乎已被世界完全遺忘的西亞民族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波斯人對他們在肥沃新月發現的東方混合文明的吸收,對現代人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

正是通過波斯人用楔形文字寫下的文件,我們才破解了西亞的楔形銘文。倘若波斯人沒有留給我們這些文件,現代學者將永遠無法讀懂那些粘土板。他們對巴比倫和亞述的歷史的研究將永遠充滿無休無止的爭論。在阿拉米語取代了巴比倫尼亞和亞述語言之後,人們不再用古代楔形文字書寫粘土板或其他記錄了。到了大約兩千年前,最後一個懂楔形文字的人死去了。巴比倫尼亞和亞述的歷史被理在了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沿岸的城市廢墟之下1800年之前,歐洲旅行者從波斯帶回了大量楔形銘文複製品,這些銘文是他們在波斯王官的斷垣殘壁上發現的。

經過研究發現,這些銘文中包含的楔形符號的種類並不多,使人覺得解讀這些銘文似乎並不多麼困難1802年,一位德國教師戈羅特芬德在這些波斯銘文上辯認出了大流士、薛西斯的姓名及另外一些單詞和姓名,最後,他譯出了兩個短篇楔形銘文。這是第一批被近代人解讀出來的波斯銘文,這使有關學者大受鼓舞但它們實在太短了,只包含了波斯字母表上很少幾個楔形符號。絕大多數波斯銘文仍然未被破譯出來。與此同時,另外一些歐洲學者已發現了波斯楔形字母表上所有其他符號的音調。

也是在這個時候,一位天才的英國軍官亨利·羅林森爵士,在波斯駐紮時,收集到了很多波斯銘文,這是在歐洲根本做不到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大流士貝希斯敦銘文。1847年,羅林森發表了一套完整的古波斯楔形文字的字母表,這套字母表包含了39個語音符號。同這個字母表一起發表的還有貝希斯敦銘文波斯語部分的完整譯文。這說明他已完成了對古波斯楔形文字的破譯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羅林森一直在東方,對歐洲學者的研究一無所知,也就是說,他是在完全獨立、毫無借鑑的情況下完成這項破譯工作的,因此,他的這一成果便顯得更加可貴。

現在,學者們可以解讀古波斯銘文了,在解讀現存的波斯銘文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其中尤以對著名的貝希斯敦銘文的研究為最。但現有的波斯銘文並不多。對古代波斯楔形文字的破譯,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幫助我們破解古巴比倫尼亞楔形文字學者們發現,貝希斯敦紀念碑上的銘文C中的楔形符號與在巴比倫尼亞發現的粘土板和石碑上的楔形符號一樣。此時,巴黎和倫敦的博物館收到了尼尼微和薩爾貢王宮的巨大雪花石膏雕板,這些雕板上有許多銘文,其中的文字和貝希斯敦紀念碑銘文C的文字一樣。

學者們據此推測,如果能破解貝希斯敦的銘文C,就能夠解讀巴比倫尼亞和亞述的所有古代文件了。這將使我們更清晰地認識那個偉大時代。許多證據都證明,貝希斯敦銘文C是已被羅林森破譯的波斯文的巴比倫尼亞譯文。貝希斯敦銘文很可能會成為西亞的羅塞塔石碑,它很可能是我們破譯古代巴比倫尼亞語的橋梁,就像羅塞塔石碑是破譯古埃及語的橋梁一樣。可以用圖解直觀地表示如下:在破譯巴比倫尼亞楔形銘文時,學者們發現這件工作遠比譯解波斯文困難。因為波斯楔形文字只有40個符號,而巴比倫尼亞文僅現已發現的就有五百多個符號。

這項艱難工作還是羅林森完成的。1850年,他的研究結果問世,第二年,貝希斯敦銘文巴比倫尼亞語部分的全部譯文發表出來。巴比倫尼亞和亞述的城市廢墟開始向我們述說兩河流域的三部偉大的歷史篇章一一幾乎已被世界遺忘的西亞民族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隨著對巴比倫尼亞和亞述城市廢墟的考古發掘的不斷進行,大量楔形文字文獻重見天日,於是出現了一群研究寫在粘土板和石板上的楔形文件的學者。

這些學者在孜孜不倦地埋頭研究,我們稱這些學者為亞述學家。這是一門新興學科。這門學科的創立和對古代西亞歷史的認識的要歸功于波斯國王留給我們的這些文件。

相關焦點

  • 蘇美爾人文明(二)楔形文字的破譯
    此時,兩河流域文明的靈魂——「楔形文字」在中東地區完全被希臘文和阿拉美亞字母文字所代替,世上已無人能讀寫認識他們。蘇美爾文明沒有歷史文獻傳世,近現代歐洲探險家只能通過挖掘的「楔形文字」破譯,才能了解真實的蘇美爾文明。
  • 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Niebuhr,1733-1815)在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村莊比希屯(Bihitun)發現一個摩崖石刻並拓得銘文摹本,此貝希斯敦銘文引起西方學術界重視。此後經英、法、德、丹麥、愛爾蘭等國的學者們一百多年的鑽研,這種文字才得以逐漸破解,其中英國人羅林森(H. C. Rowlinson,1810-1895)的貢獻較為突出。
  • 研究200多年,無數學者破譯不出的楔形文字,竟被一名軍人破譯
    從最後一個認識楔形文字的人過世之後,雖然當地的居民經常可以看到刻有楔形文字的紀念碑,石碑和古老的遺蹟,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物件鍋啊盆啊之類的。但是這些當地的居民卻根本讀不懂這些長得奇奇怪怪,有稜有角的圖畫。而且這些當地的原住民們也從來沒有想過去破解,更不會有人去嘗試解讀。
  • 楔形文字是怎樣破解的?
    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的破譯相比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要難很多。在很長的時間裡,人們一直以為古埃及是人類第一個文明中心,但是近年來大家發現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開始得更早。不僅如此,當地的楔形文字出現的時間,也早於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 楔形文字發現後,300年沒人能懂,為何後來「突然」就被破譯了?
    1700年,英國學者託馬斯·海德,將這種文字命名為「楔形文字」。到了1802年,破解楔形文字已經在歐洲成為一種潮流,當時年僅27歲的德國中學希臘語教師格羅特芬德,在和朋友喝酒時吹牛,說自己能破解這種文字。酒醒之後真的開始研究了,他找到了幾分銘文摹本,大膽猜想波斯文的行文句式,然後套入到楔形文字符號中,竟然獲得了成功,破譯了10個波斯楔形文字。
  • 歷史:楔形文字的爭議!
    這個來自現代體裁「 獨裁文學 」的例子提供了對現代楔形文學的多樣化接受的不尋常見解。18世紀後期楔形文字的破譯,一個學術精湛和大膽的故事,揭示了一個「被遺忘的時代」,並挑戰了傳統的,聖經的歷史觀。一位學者甚至因為他在翻譯過的劇本中發現的奇蹟而受到異端審判。
  • 中外歷史:楔形文字破譯者亞述學之父,獲得裡程碑式的成就
    那些刻在泥版上的形文字,記錄著兩河興亡交替的歷史以及繁榮昌盛的經濟、先進發達的社會制度和傳奇故事。只要能破譯這些文字,就如同擁有了一把打開寶藏的密鑰早在17世紀,義大利人瓦勒就將第一塊刻有奧形文字的磚塊帶到了歐洲,從那時起歐洲人就著手破譯形文字。
  • 楔形文字發現後,300年沒人能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
    楔形文字並不是突然被破譯的,而是灌注入了無數專家、學者的心血,經過了漫長的探索和研究過程才獲得成功的。不過,在這漫長的破譯過程中,也不乏有天才學者的靈光閃現,很值得一說。楔形文字是一種古老的文字。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後來被古代西亞的其他民族借用來記錄本民族語言,形成了阿卡德楔形文字(分為巴比倫與亞述兩支方言)、西臺楔形文字、胡裡楔形文字、烏加裡特楔形文字、烏拉爾圖楔形文字、埃蘭楔形文字、古波斯楔形文字等。這種情形,與我國的漢字被朝、日、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借用和發展有些類似。
  • 楔形文字自發現後,300年內沒人能讀懂,後來為何突然被人破譯了?
    1700年,英國學者託馬斯·海德,將這種文字命名為「楔形文字」。到了1802年,破解楔形文字已經在歐洲成為一種潮流,當時年僅27歲的德國中學希臘語教師格羅特芬德,在和朋友喝酒時吹牛,說自己能破解這種文字。酒醒之後真的開始研究了,他找到了幾分銘文摹本,大膽猜想波斯文的行文句式,然後套入到楔形文字符號中,竟然獲得了成功,破譯了10個波斯楔形文字。
  • 失傳了好幾個世紀的楔形文字,為何又在這個時代興起?
    尼布爾一面將他的楔形文字摹本和所見所聞所感公之於世,一面著手破譯楔形文字。他最終沒能釋讀出來,但他分辨出這些楔形文字共有三段分屬三種不同的語言。其中最簡單的一種是由42個字母組成的,這是個了不起的發現,它說明了在西亞,不止一個民族使用楔形文字。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文字,竟然由眾多操不同語言的民族所書寫,甚至屬於不同的語系。
  • 楔形文字是如何「死而復生」的
    這一事件標誌著一門嶄新的學科——亞述學(Assyriology)的正式誕生,這是一門專門研究楔形文字的學科。破譯楔形文字的這三位先驅被世人尊稱為「楔文三傑」,其中貢獻最大者羅林森被冠以「亞述學之父」的尊號。羅林森(1810-1895)蘇美爾人發明並用於記錄蘇美爾語的楔形文字,被稱為蘇美爾楔形文字。
  • 楔形文字的創造者:兩河文明早期的居民蘇美爾人
    從外觀上來說,楔形文字的辨認和埃及的象形文字上是非常的相似的,說起象形文字就要追溯到公元前522年,在那一年3月的時候,當時的波斯皇帝岡比西斯發兵埃及的時候,有個僧侶叫做高墨達冒充皇帝的弟弟在波斯發起叛亂,這場叛亂持續了半年多,而波斯皇帝在返回波斯途中的時候病死了。
  • 走進楔形文字的神秘世界
    在此之前,有關波斯帝國的信息,都是從希臘語或拉丁語作家的作品中得到。而這些泥板,則是波斯人自己寫的社會記錄,因此是研究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社會結構和狀況的第一手資料。當時的波斯正處於巴列維王朝時期,老國王禮薩·汗剛剛登基不過8年,新政權並沒有時間和能力對這些泥板進行研究和破譯,因此當時的政府,允許芝加哥大學以借閱的方式,帶回美國進行研究。
  • 麻雀腳印與楔形文字
    他將這些麻雀腳印抄下來帶回了歐洲,他經過仔細琢磨,認定這不是一般的詩文而是古波斯銘文這是一種木楔形狀的文字,人們將他稱作楔形文字。後來,越來越多的古代碑刻和銘文被帶到歐洲,很多歐洲學者試圖解讀這種文字,但是沒有人能解開這種文字的秘密。19世紀初,由一位英國青年軍官被派往波斯他叫羅力升。
  • 科普|漢謨拉比法典 遠古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再次發現得益於歐洲19世紀的考古大發現,其解密的關鍵過程與古埃及文字破解非常類似。1835年,25歲的英國陸軍中尉羅林森,來到波斯一個破落小鎮,小鎮的名字叫「眾神的居住地」,因為小鎮郊外有一座巨大的奇怪巖刻。巖刻位於山頂下面人工剷平的陡直表面上。
  • 蘇美爾學: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與文字
    蘇美爾語的破譯楔形文字的發展順序是:首先由蘇美爾人發明並用於蘇美爾語;後來阿卡德人借用蘇美爾的楔形文字用來書寫阿卡德語,阿卡德語楔形文字不僅適用於阿卡德文明,還適用於後來的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再到後來波斯人借用阿卡德語楔形文字來書寫古波斯語。
  • 剛剛,一份4000年前的楔形文字食譜被破譯了!上面到底寫了啥?
    據外媒消息稱,一份極其古老的食譜被人類破譯了!消息一經傳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紛紛不淡定了,尤其是吃貨們,那麼這份食譜上到底寫了啥?據了解,該食譜是屬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產物。這份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食譜寫在一些出土的古老陶土片之上,用楔形文字記錄,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直到公元元年前後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
  • 世界文化探秘:楔形文字的形成
    當時那些歐洲人對這些銘刻(後來稱為楔形文字)甚感驚奇,不懂得到底只是一些裝飾,還是一種文字?如果是文字,那又是什麼文字呢?這些問題花了幾百年時間才找到答案,但光陰並沒虛耗,因為這些楔形書寫符號證實是具有意義的文字。後來加以解釋辨識,所得結果不但增加我們對亞述和巴比倫等文化的認識,同時揭示一個我們以前對此一無所知的古文化:蘇默文化。
  • 楔形文字發現後,明明300年沒人能看懂,後來為何突然被破譯了?
    因此西方學者就憑這句話確定恩美卡就是創造楔形文字的人,不過這樣的說法肯定是不可靠的,問題就在於這個國王恩美卡把自己創造的文字寫在泥板上,讓信使拿給了阿拉塔王看。面對新創造的文字,阿拉塔王居然能看明白。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漏洞,所以說恩美卡國王創造楔形文字,只能是一個傳說。但是西方學者對此視而不見。
  • 學者破譯4000年前楔形文字食譜 按著食譜做出來的竟是這種食物
    學者破譯4000年前楔形文字食譜 按著食譜做出來的竟是這種食物 2019-11-11 14:24:56 來源:海外網  |  作者:李曉航> | 字號:A+ | A- 【4000年前文字食譜】一個專門對食譜進行解譯的國際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破解了一份用楔形文字記錄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