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20支「訪惠聚」駐社區工作隊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在市、區兩級黨委堅強領導下,在市「訪惠聚」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大力指導幫助下,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落實「訪惠聚」「1+2+5」八項工作任務緊密結合,不斷鞏固基礎工作、建強基層組織、提升隊伍建設,精準服務基層,穩步推進「訪惠聚」駐村工作取得新成效。
戰疫情
精準防控暖人心
「志願者會把米、面、油和蔬菜給我們送到家,『心靈魔法室』的工作人員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服務,社區還組織了『美食大賽』『成語接龍』等線上活動,『宅』在家的我一點也不覺得不方便。」對於金龍鎮街道油龍社區居民付麗鳳來說,暖心是她今年居家休息期間最強烈的感受。
疫情防控期間,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以生活保障優、穩定人心優、問題解決優和環境衛生優的「四優服務」為導向,開展各項防疫措施。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力做好社區工作隊疫情防控工作的統籌協調,在加強駐村力量的同時,聯合多部門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收集並解決群眾困難訴求2592件。全面梳理總結防疫經驗做法,形成「區—街道—社區」三級防疫經驗手冊等工作彙編。不斷挖掘疫情防控期間的先進典型,在市區各級媒體和微信公眾號刊發141篇疫情故事和45名抗疫先進人物事跡文章。
各街道、社區和工作隊均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專班,針對社區幹部人手短缺、服務居民工作量大的難題,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片區網格+樓寓單元」上下聯動的疫情防控體系,將175人的「黨員突擊隊」、158人的「青年突擊隊」、708名群眾參與的志願者隊伍及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等各支力量科學分配到20個社區67個片區253個網格。同時,各社區工作隊全面梳理疫情防控工作要點,創新制定了 「7步工作法」「每日十問工作法」等防疫措施。依託晨會不間斷開展防疫培訓,組織社區全員開展演練,做到「科學有效防控、安全有序管理」。通過車輛和大喇叭播報、發放防疫宣傳單等「接地氣」的「線下」宣傳方式和居民網絡微信群「線上」平臺不間斷、全覆蓋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提高居民群眾疫情防控意識。
為了給居民提供精準高效的暖心服務,各街道、社區工作隊依託網格精細化管理,聚焦服務群眾難點、拓展服務思路、創新服務模式,在解決居民生活醫藥物資供應、特殊群體關心關愛等方面持續發力,製作包含服務電話、居家注意事項等內容的「溫馨提示卡」向居民和商戶提供「信息化」服務;開通「商戶綠色供應信息渠道」,採取「線上點單線下配送」的方式,通過58個便民銷售服務點將居民每日生活物資精確準時送到家;創新製作便民「小處方」,準確記錄有就醫需求的居民的相關信息,建立社區醫生聯繫保障機制,打通就醫買藥的暖心渠道,在此基礎上,對1011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建立關心關愛「一戶一檔」,精準提供個性化服務,動態管理分類施策;為轄區困難群體家庭發放救助金及防疫物資,幫助緩解困難群體家庭的經濟壓力;各社區工作隊聯合「雲端逆行」心理諮詢小分隊全方位開展心理疏導,通過開設31部群眾訴求電話,24小時免費為居民提供「一對一」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共接聽並受理群眾訴求563件,辦結率達100%。
夯基礎
固本培元築同心
「只要一個電話,我們社區的『紅色遊騎兵』志願服務隊就能幫我們解決管線漏水、電器損壞等小問題。」中興路街道沁苑社區居民李勇感慨道。在沁苑社區工作隊和社區「兩委」對「黨建+」模式的積極探索下,963位居民已經享受到了「左手牽右手·物社聯動」的服務成果。
基層黨組織是維護基層穩定的戰鬥堡壘,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為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2020年以來,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按照「系統謀劃、統籌推進、以點帶面、典型引路、整體提升」的20字方針思路,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將「訪惠聚」駐村工作納入區委基層黨建工作,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同安排、同推進。以「融合黨建」為抓手,建立了貫通區、街、社三級的聯動機制,層層壓實了黨建工作責任。各街道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持續完善了中興「零距離」、三平「同心圓」、金龍「一家人」黨建品牌。同時,在每個街道下轄的社區,根據不同社情民意分別打造、協同推進涉及區域化黨建、商圈黨建等的11個黨建項目。指導2019年已完成打造的示範點保持規範化運行,全力推進北盛社區「一心三翼」城市基層黨建示範點、田園社區「黨旗下的蒲公英——七彩田園」市場黨建示範點等5個2020年市級示範點創建工作。各社區工作隊還以社區黨組織為引領,健全協商議事等機制,探索聯戶長自治管理體系,建立商圈理事會,為商戶搭建自治平臺。
為了讓基層「堡壘」更牢固、更有戰鬥力,白鹼灘(克拉瑪依高新區)不斷深化社區「領頭雁」、黨建人才、骨幹人才培養工程,以「崗位大練兵」活動為契機,常態化開展「抱璞琢玉」社區青年說、了不起的青年挑戰賽等活動;以「書記有約」「圓桌說事」等為載體,搭建交流平臺;以定期開展社區工作經驗分享為平臺,共同探討社區工作難題。以「觀摩+座談」的模式為抓手,將推進會開到街道、社區,「沉浸式」體驗優秀的工作機制和管理經驗。
今年以來,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還以「四微」學用活動(微朗讀、微黨課、微故事、微分享)為抓手,以點帶面打造「先鋒之聲」「初心課堂」等11個特色品牌陣地,貫通「線上+線下」「支部+個人」等學習渠道,推出16組主題活動,研發15個系列套餐和40項菜單,集中展示「四微」學用活動作品210餘次,激發基層組織活力;以「紅細胞」工程為抓手,充分調動黨員先鋒模範的積極性。督促社區為「紅細胞」黨員提供發揮作用的平臺,指導社區開展黨員「三亮」活動、「一幫二做三行動」活動,解決轄區居民群眾訴求近百件。同時,社區工作隊精準梳理各類「紅細胞」黨員人才,建立醫療、維修、法律等類型的「紅細胞」人才庫,引導其中的黨員帶頭組建志願者隊伍,已成立義診、維修、普法等類型的志願者隊伍30餘個,化解困難的訴求800餘件。
聽民聲
做實工作聚民心
「爸媽就想自己住,雖有護工照料,我也每天去看望,但還是不放心,現在有了『天翼看家』,我隨時都能看到爸媽,心裡踏實多了,太感謝你們了。」通過「天翼」設備實現了自己的「微心願」,劉女士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駐中興路街道芙蓉社區工作隊讚不絕口。
而這僅僅是社區工作隊幫助群眾實現的「微心願」之一。今年,各社區工作隊將解決居民訴求渠道延伸至百姓「微心願」共駐共建項目中,採用「線上平臺+線下入戶」的方式收集「微心願」,與社區「大黨委」雙向聯動,首創「團集心願+團購認領」微心願收集認領機制,形成「政府搭臺、街社承接、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的項目化運作模式,帶動社會各界參與「微心願」公益活動,2020年,工作隊為居民共點亮「微心願」385個,開展大型圓夢服務活動17場,受益群眾近萬人。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社區已然成為了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各工作隊廣泛收集群眾需求訴求,將決策機制由「為民做主」轉變為「讓民做主」,將「居民想要的」和「社區想做的」結合起來,由居民和社區幹部面對面討論問題、商量辦法,逐漸形成了「有事敞開說,有事要商議,有事馬上辦,好壞大家評」的「說、議、辦、評」制度,解決群眾困難訴求2148件,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熱情不斷提升。發揮「民情三室」典型引路作用,進一步織密調解網絡,建立34個人民調解組織,成立4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堅持工作隊和社區「兩委」班子一起研究、制定措施,依法調解,以實實在在的工作贏得居民的稱讚和好評,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660起。
同時,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在每個社區建立一支法治服務隊,配備一名律師,每月開展一堂法律宣講,針對民法典、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等進行宣講解讀;工作隊隊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定期「全覆蓋」走訪入戶,上門為高齡老人、殘疾人辦理各種手續,提供計生、防詐騙等相關的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結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在各社區工作隊全面推廣「文化四市」,以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惠民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宣傳,全年累計開展宣傳教育活動189場次、5552人次。其中,三平路街道通過開設新穎的「體驗式」課堂,以指尖上的、足尖上的、舌尖上的「三尖」為文化載體,組織開展「非遺課堂」「民俗課堂」「飲食課堂」80餘場,吸引了6000餘人參與,實現「文化潤疆」工程本土化。同時,持續開展「尋找身邊見義勇為榜樣」活動,不間斷地樹立身邊好人、孝老愛親模範等;常態化宣傳「三八女子鑽井隊」等本地先進典型,用身邊事育身邊人;開展家規家訓弘揚行動、環境衛生清理行動等新時代文明建設「十大行動」,逐步增強居民的自律意識。群眾的抱怨少了、心氣順了,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不斷增強。
春花秋實、深夜白晝,民有所呼,駐村工作隊就有所應;街頭巷尾、樓宇亭間,民有所難,駐村工作隊就有所幫。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訪惠聚」駐社區工作隊銘記為民服務的初心、踐行解難幫困的職責,堅持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滿意指數」,架起為民服務的「連心橋」。未來,各工作隊必將以積極進取的工作風貌、紮實過硬的工作作風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各族群眾的心坎上,同心共情譜寫幸福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