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紅旗渠號稱「人工天河」,是河南省林州市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創造的人間奇蹟。
林州市原名林縣,歷史上長期困擾這裡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關鍵問題之一是缺水,為了改變林縣山區乾旱缺水的煎熬面貌,讓農民脫貧致富,林縣縣委於1960年2月決定開工修建紅旗渠,全縣各級幹部和群眾在修渠工地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商量解決難題,真正打成一片,擰成了一股勁。領導一心為人民,贏得萬眾一條心。全縣各級黨組織模範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誠意依靠人民群眾,從而創造出了這個人間奇蹟,並在這場偉大的實踐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雖然紅旗渠精神誕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但其所蘊含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所彰顯的勞動人民群眾勇於開拓的創造精神,所體現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擔當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在新時代,我們共產黨人更要傳承好這股子精神,用奮鬥譜寫出幸福新篇章。
如今,林州,這個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城,因紅旗渠而蜚聲海內外。同時,這裡還是「扁擔精神」的發祥地,「四有書記」谷文昌的故鄉,因此許多人又將林州稱之為「精神家園」。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被稱之為林州發展的「五部曲」。在紅旗渠精神的指引下,在全市幹部和群眾的努力下,林州縣域經濟實力已連續多年躋身河南十強,先後榮獲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社會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中國建築之鄉、全國綠化模範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稱號。目前,林州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作為主導產業之一的建築業實現了二次振興,以紅旗渠和大峽谷為主導的旅遊業進入大發展時代,「坡地經濟」開闢了農村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美麗鄉村成為「旅遊新寵」。教育、民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空前提升。
紅旗渠,不朽的太行豐碑,和「鐵人王進喜」「兩彈一星」一樣,都是書寫在中共黨史的偉大壯舉。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那些黨史上閃光的名字,都是照耀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燈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精神,譜寫新篇。(記者 未金林 張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