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鄉」,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個十分常見的題材。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人們一旦離家,就不知何時才能返回,少則十天半月,多則長達數年。對古人而言,為了生計外出謀生,想要常回家看看實在是一件十分艱難而不易的事情。
事實上,古代很多文人一旦中舉做官,就很難再回到家中。像初唐著名詩人賀知章,年少離家科考求仕,等再次回家的時候,竟然已經80多歲了。因此,「思鄉詩」也成了很多文人非常喜歡寫的一類詩作,經典頗多。
像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等,都是流傳千古的思鄉佳作。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也是一首思鄉名作。它的作者比較冷門,是唐代詩人顧況。在這首詩中,詩人把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令人傷懷。全詩如下:
聽角思歸 顧況(唐)
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
顧況,對今天的很多詩詞愛好者來說,可能有些比較冷門。然而在當時來說,顧況的名聲比較大,是一位詩才和人品俱佳的詩人。作為文壇前輩,顧況平易近人,喜歡提攜後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是因為他的鼎力推薦,才名動詩壇,走入人們的視野。
至於顧況詩作上的才華究竟如何?咱們分析一下這首詩就知道了。這首詩是詩人半夜驚醒,實在睡不著而寫下的一首佳作。從詩作的題目《聽角思歸》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非常傳統的思鄉題材的詩作。從內容上來看,這首詩可能沒有太多新意。
然而,在表現技巧上,詩人將夢與現實互相交織,把因思鄉而產生的漂泊天涯的孤獨感,刻畫得深入骨髓,令人不由落淚。詩作首句直寫故園景色:黃葉飄落,灑滿青苔覆蓋的臺階。這樣的場景總是會讓人莫名的傷感。
如果不往下讀,人們可能會就此以為詩人已經回到了家中,又何來故園之思呢?讀到詩作第2句,就恍然大悟了:原來詩人是在做夢啊,夢裡回到了故園。可即便是做夢,也不能好好做一場,剛回到故園,美夢就被城頭角聲驚醒了。一句「夢斷」多麼令人傷感!
此時正值深秋,詩人又遭遇一連串貶謫打擊,前途黯淡無光,只好四處漂泊。失意時,人們自然會想起遠方的故園,這也是人之常情。詩人思念故園,魂牽夢繞。夢與現實交織出現,午夜夢回,那金戈鐵馬的號角聲在夜空迴蕩,更添愁緒。
詩作後二聯,詩人直抒胸臆,抒發內心的孤獨和思念。深秋之夜,清冷孤寂,此時全世界都還在夜色籠罩之下,詩人因思鄉而產生的斷腸之愁,只有他一人體味。此時想到家鄉的溫暖,心中更添倍哀愁。哀愁越深,思念越深;思念越深,哀愁越深。
於是,詩人為了排遣愁緒,起身來到屋外。只見一輪殘月掛在夜空,周圍一片寂靜,全世界好像只剩下他和影子。「起行殘月影徘徊」,殘月不僅照著詩人,也照著家鄉,可此時卻只有他一個人在月下徘徊,陪伴他的只有自己的影子。
在詩作中,詩人至始至終都把自己完全放在了一個形單影隻的悽冷環境中,一種因思鄉而生的孤獨感可以說深入骨髓,令人不忍卒讀。而且,在詩作深重的思鄉之愁下,掩藏的其實是詩人的人生失意,傷感無比。詩作最後,情到濃處,傷心不已,令人傷懷。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