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鬱金香(鬱金香泡沫事件)

2020-12-04 我是一條快死的狗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市值達到最高的時候。我的上篇文章裡介紹過這個公司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1637年這家公司估值達到最高峰的時候,有一種花的價格被離奇的炒到了歷史的巔峰……

這種花的名字呢就叫鬱金香

一提到花,可能很多人心裡都會想到美好,美麗,浪漫,漂亮……似乎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詞

一提到花可能我們腦子裡還會想到超級大美女,我們都喜歡用很多花的詞彙來形容一個很漂亮的女人,比如如花似玉,閉月羞花……總之花在人類的潛意識裡它永遠象徵著純潔和美麗,因為有觀賞價值!所以很多人喜歡

好吧接下來我們入故事的主題吧,來講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鬱金香泡沫事件吧》

鬱金香源自亞洲,但是當被傳到歐洲的後,由於它的美麗和稀缺性被歐洲的很多貴族所青睞,在荷蘭這個地方呢更是被社會上有地位的人所追捧!

這種花它從種子到開花要7~10年,但是它的那個球莖可以通過幾個月就栽培種出來了,所以在鬱金香泡沫這個事件當中主角就是鬱金香花的球莖。

鬱金香開一次花最多也就是一個禮拜,所以沒人傻到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去炒作這種花,大家都想趕在開花之前把這個球莖轉手賣給願意出更高價格的人,然後買了這個球莖的人,又想找到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人,依次循環,這場金融泡沫的初期就是這樣形成的。

這個球莖畢竟是一個實體物品,且供不應求,而且交易起來不方便,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這個遊戲,但是這個市場上並沒有這麼多球莖,怎麼辦?

於是有人便提意說:我們可以用書寫的方式,把這種球莖的未來交易和價格寫入一份合同裡面,然後呢我們就用這個合同去交易市場買賣「說到這裡,熟悉金融的朋友就一定會注意到,這種合同,其實就是投資合同中的期貨合同」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金融衍生品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推行者就是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我們上文寫到的這家荷蘭東印度公司,作為當時歐洲航海業的巨無霸,當然也是參與這場鬱金香貿易中的。

所以這家公司的市值也隨著鬱金香的炒作到達了歷史的最高點,7.9萬億美金

這場鬱金香事件到底瘋狂到什麼程度?有一位歷史學家是這樣描述的!

「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向荷蘭發出訂單,無論什麼樣的價格都會有人付帳。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蘭,貧困將會一去不復返。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船夫,隨從,夥計,甚至是連掃煙窗的工人和舊衣服店裡的老婦,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成現金,投資於這種花卉。」

1637年,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花卉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旁邊的一棟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這個故事的結局最後如何了呢?

哎,就像睡覺做了一場夢,當夢醒了,面對現實才發現,原來什麼發財夢,榮譽,身份,美麗,通通都只是一場自欺欺人的笑話!

花草秋死,松柏獨活,這種華而無實的美夢自然經不起現實的拍打,花兒再美,終歸也只是曇花一現……

當那些鬱金香的合同快要到期的時候,也就是買家需要向買家用金錢換取花朵的那一天,市場上的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在這場遊戲中,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在乎過鬱金香的真正價值,也從來沒有人真正想要得到過這朵花,所有的投資者都只是為了想從中賺取一筆天大的錢,而那些瘋狂購買狂熱跟風的買家,他們也並不是為了得到這朵花而買這朵花……

在這個合同接二連三違約事件爆發後,整個鬱金香市場就徹底給崩盤了,導致不計其數的受害者為這場笑話和自己的無知買了單!

如果問你哪個國家社會自殺率最高?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

小時候總經常聽身邊的人講,日本人最愛自殺了……當時不懂事,而且跟很多人一樣恨日本人,對日本人的感覺就是很壞的那種……

所以當時還想,是不是日本人殺人殺上癮了?找不到人殺,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

現在才明白原來都是因為日本80年代至90年代社會發生泡沫經濟而影響的。

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崩盤以後,很多人從千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千萬負翁,日本整個社會經濟在這種泡沫怪圈中死循環了20年。

導致不計其數的企業破產,大量人口失業,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還身負巨債,一時間整個日本都被焦慮,絕望,抑鬱籠罩著……很多年輕人對未來看不到一點希望,而許多破產的企業家,銀行家,金融家最後也只剩絕望,所以很多人不是抑鬱就是發瘋或者直接選擇自殺,話說當時排隊去天台跳樓的人那是一波接一波的……關於日本的這場泡沫金融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去查資料。

鬱金香熱,和日本80年代~90年代這兩次泡沫經濟都是被載入經濟學的。

那麼最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呢?我覺得它很好的向我們演示了人性中的貪婪和無知,就像今天發生在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例子,我想你一定也能說出幾個來。

我覺得我們無論在面對任何事物的時候都應該先靜下心來,先去思考看清事物內在價值,然後再去做決定,而不是光聽別人的吹捧和別人的炒作,或是被自己一時的情緒所俘虜!

就像很多企業舉辦的大排場,還有很多政府機構舉辦的大排場一樣,也許表面看上去挺輝煌的,但是實際上已經快到崩潰的邊緣了……

就像很多人表面看上去挺好的,說話又好聽還特別會哄人,但是不僅骨子裡壞透了,還一點價值也沒有!有的人逢人就聊騷,表面上看上去挺騷的,但是內心卻純潔如玉,有的人表面看上去挺清純挺有形象的,但是內心卻是衣冠禽獸騷得不行。還有的人雖然表面上看上去壞壞的,抽菸喝酒蹦迪啥都會還飆髒話,還罵人,但是內心卻很善良……

總之這世界上發生的很多事,還有社會上遇到的很多人,有時用自己的直覺或自己腦子裡固有的認知去評價或定義那是不準確的也是行不通的。

所謂社會就是由千千萬萬不同的個體組合而成的,每個人都是組成這個龐大社會的一部分,就像我們離不開老闆,老闆離不開我們,消費者離不開商家,商家也離不開消費者,人民離不開政府,政府也離不開人民是一樣的,再這樣的一個大環境裡,自然就是要社會好起來,然後所有人都才會好起來,所有人都好起來,自然社會就就會好起來……

在這個大環境裡,群眾的貪婪無知能把社會搞死,掌權決策者的貪婪無知也能把社會搞死…其實世界能得到幾百年的和平穩定發展,功勞都是無數經濟學家思考的結晶和決策者的政策決定,如果自由市場被破壞,那麼離世界大亂也就不遠了。如果社會動蕩當然我們這些個體也會受到影響…總之「社會」這個龐大的組合體非常有趣

有欲望其實沒什麼不好,欲望是人類行為驅動力的關鍵的核心,如果人沒了欲望就跟動物植物沒什麼區別了,我們今天肉眼能看見的輝煌與文明都是因為欲望的驅使,比如我們渴望上天,於是發明了飛機,火箭,宇宙飛船……但是對財富和權利的欲望過度膨脹或者盲目貪婪,那最終可能就會導致害人害己的後果了!

關於對名利的追逐,其實有時候靜下來想想,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自己的,除了自己所思所想是能自給自足的以外,也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能自給自足的,包括生命,從普通人到國王都是如此,你所有擁有的財富與名譽,全是與同胞合作交換得來的,或是他人給予的。

比如國王的權利,也是人民給的,所以不論你在社會上充當著什麼角色,自卑也好,自負也罷,窮也好,富也罷,沒有誰比誰更高貴,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別人現在能給你,照樣也能收回去,別人能把你捧上天,也會送你下地獄!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胡歌主演的電視劇《神話》,催文子看著躺在病床上失寵的玉漱公主,感嘆道:「真是一朝富貴如天,一朝命賤如蟻」也許只有窮過,富過,愛過,恨過,思考過,了解過的人才會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吧。

你在愛的人會離開,在親的人也會背叛,什麼名利榮耀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其實真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社會榮譽感,為了向某人或某個群體證明,「自己了不起」

所以現在只要能滿足基本生存欲望的物質,我比較喜歡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說的「沉思的幸福」

不管過去還是未來我都在尋找:「技術與藝術的平衡,理性和感性的交點,文明與野蠻的智慧,欲望和寧靜的樂趣」 在自己的道路上有過迷茫,有過困惑,有過不解,但我還是會獨自默默前行,不卑不亢,不喜不悲。

最後祝福看到這裡的人:買得起衣服,充得起會員,交得起房租,吃得起三餐;開得起空調,用得起水電;回得起家鄉,陪得起雙親;上得起大學;逛得起超市,擠得進地鐵;找得到工作,談得起戀愛,結得起婚;生得起娃,買得起奶粉;笑得起,哭得起;活得起,死得起。一世安好,世界和平!

估計很多人此刻肯定也在關心,這家巨無霸公司最後怎麼樣了?

最終這家公司於1780年—1784年間英國與荷蘭不斷的發生戰爭,最終也被解散了,關於這段歷史跟我們也很有淵源呢、當初明朝將領鄭成功在臺灣就打跑過來犯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隊、當時的明朝不論是經濟、軍事科技、文化..都非常強盛、差不多領先全球的樣子吧、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下去查資料

但是強盛也好、弱小也罷在洪荒的歷史中它們都只留下了歷史的縮影!

好了,感謝各位的觀看。

相關焦點

  • 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代表著博愛、體貼、高雅、富貴、善良等含義。但是在金融史上,提起鬱金香,就不得不談到著名的「鬱金香泡沫」。到1637年1月,一支最普通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漲到了64盾。很快,這支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就成了1668盾。(在金融泡沫破滅後僅值0.15盾)1637年2月,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忽然引發了恐慌。一個年輕的外國水手,離船時順手拿了一支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支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約合現在3-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
  • 鬱金香泡沫的歷史真相
    [問題的提出]    "鬱金香泡沫」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泡沫故事,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毫無內在價值」的鬱金香的價格竟然可以在短時間內上百倍的暴漲暴跌,這成為了「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重大金融泡沫」,成為「暴漲暴跌」的代名詞。素以精明著稱的荷蘭人真的如此瘋狂又愚蠢麼?    鬱金香泡沫跟想像的很不一樣。
  • 鬱金香泡沫的驚天騙局
    在經濟學領域,「鬱金香泡沫」也是眾多扭曲真相的驚天騙局之一。被稱為金融史上投機泡沫破滅的鬱金香事件,其真實的情況可以用如下幾句簡單的話進行概括:1633~1637年鬱金香最狂熱的最高峰發生在1600-1670 荷蘭經濟黃金時代。
  • ICO與荷蘭鬱金香泡沫
    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鬱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在對財富狂熱追求的過程中,由於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等,鬱金香泡沫的最終破滅,帶來的是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今天,我們回頭再看300多年前,荷蘭人爆炒鬱金香時的種種怪誕行為,可能會覺得他們都是一群瘋子,但今天的我們,炒作ICO這種虛擬貨幣,又比當時的那些荷蘭人炒作植物鬱金香高明多少呢?
  • 各地植物園的鬱金香開花了,曾經的鬱金香泡沫經濟事件你聽過嗎
    現在是各地公園鬱金香開花的季節,鬱金香的花語有很多。常見的有「美麗」、「祝福」、「永恆」等。它是非常美麗的花兒,所以人們將這些美好的東西寄寓它身。因此,它很適合送給周圍的人,以表示對他們的讚美和祝願。「鬱金香泡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
  • 鬱金香泡沫:一場「有香氣」的金融泡沫
    任誰也不會想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竟然和荷蘭的國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場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全民「炒鬱金香」的事件,更引來大仲馬在《黑色鬱金香》裡這樣的形容——「有些災難是可憐的作家無法用語言形容,而必須直陳給讀者事實的。」
  • 鬱金香泡沫與經濟的困境
    「因為它是好的」現代的很多學者對於這一泡沫的真實性存在疑惑,主要是因為對於鬱金香球莖的大多文字材料來源於英國記者Charles Mackay 1891年撰寫了《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一書,然而發生在1637年的這一事件並無詳細的交易數據作為支撐,大部分能找到的數據都取自Gaergoedt and Warmondt編寫的反投機小冊子。
  •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鬱金香泡沫
    前言: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荷蘭曾經發生過鬱金香狂熱,最後泡沫破滅。而本文則表示,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鬱金香狂熱,並非所有荷蘭的階層都捲入其中,之所以荷蘭鬱金香泡沫如此著名,很大程度是因為宣傳的原因,有一些人將其影響故事化,並放大,從而導致這種敘事的延續。當然這是一家之言,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鬱金香泡沫?大家怎麼看?
  • 鬱金香泡沫到底發生過沒有(圖)
    說到泡沫,股票泡沫、樓市泡沫、藝術品、電商等各種泡沫,都很像400多年前荷蘭的鬱金香泡沫,當時的一顆鬱金香球莖能買下一棟豪宅……  F記者:看來你這兩年身家大漲,學問也水漲船高,還知道鬱金香泡沫炒的不是花,而是球莖;不過,雖然每次一講到泡沫,大家就都拿鬱金香說事,其實,這事情的疑點不少。  M總:幾百年前的歷史,難道還有什麼獨家內幕?
  • 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
    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最開始是鬱金香在荷蘭的花卉交易市場受到熱捧,鬱金香的球莖供不應求。最初,也就是一般的奇貨可居的正常商品交易。直到某一天鬱金香球莖價格增長的速度引來了金融資本的注意,資本的介入使本來就供不應求的鬱金香市場更加火熱,甚至一個月的漲幅達到20倍。人們開始瘋狂了,越來越多的商人,士兵,平民,甚至皇室都加入了這場造富神話中。太多人清楚的認識到,這種價格早已經超過商品真實價格的無數倍,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可以讓人傾家蕩產的邪惡泡沫。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家繼續的瘋狂。
  • 觀察 | 那些有趣的經濟知識——「鬱金香泡沫」
    鬱金香泡沫,又稱鬱金香效應,源自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尤其是金融投機活動中的各種要素和環節: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的最終破滅和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
  • 比特幣暴漲至19000美金,新一輪的「鬱金香泡沫」正在醞釀中?
    有很多人都在紛紛猜測,對於逼近兩萬美元大關的比特幣會成為新一輪的鬱金香泡沫嗎?當然不止這次漲勢,早在之前大家就在猜想會不會重蹈」鬱金香泡沫「之路,小編曾在一些地方看到詢問比特幣是否會逼零,並且有人振振有詞的說比特幣會重演鬱金香泡沫之路。但這些都是臆想,不能說絕對不會逼零,但未來的市場會如何發展,都是無法預料的。
  • 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對比分析
    著名投資人如巴菲特公開表示比特幣是金融泡沫,索羅斯公開表示比特幣不可能成為貨幣。比特幣是不是新的金融泡沫?通過對比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探討比特幣前景。      比特幣交易價格劇烈波動,高盛在2018年投資年度展望中,表示比特幣目前已經處於泡沫階段,且其泡沫程度已經遠超鬱金香泡沫和21世紀初的網際網路泡沫。
  • 第一次泡沫經濟——鬱金香球莖事件
    這一投機事件是荷蘭由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走向衰落而被載入史冊的,它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一例。  經濟學上的特有的名詞「鬱金香現象」便由此而出!  讓我們回溯到17世紀的荷蘭,看看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為之瘋狂如何為之悲泣的。  鬱金香,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鬱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極為普通。
  • 鬱金香泡沫帶來的經濟危機,以史為鏡
    「泡沫經濟」是一個常見的經濟學術語,簡單來說,就是某種物件的價值,被過度高估而造成的虛偽繁榮泡沫,看起來體積相當龐大,但既脆弱又不穩定,一碰就破。 回溯歷史上,最早也最著名的「泡沫」發生在荷蘭。
  • 通過鬱金香泡沫分析泡沫金融危機對社會的影響
    在眾多泡沫金融危機中,備受人們關注的是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本質上毫無用處的」鬱金香球根,在一個個酒館、拍賣會,甚至是遠洋歸來的貨船上,被賣出了驚天的價格,以至於後世人們在談論鬱金香泡沫金融危機時,將它變成投機狂熱的代名詞,並摻雜著對投機市場的懷疑和投機事件的警惕。
  • 鬱金香效應:不在泡沫中重生,就在泡沫中死去
    人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但結果卻是成千上萬的家庭傾家蕩產,這就是人類歷史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鬱金香泡沫。01公元17世紀上半葉,荷蘭在歐洲的地位非常特殊,當其他歐洲國家還深陷在三十年戰爭中無法恢復元氣時,荷蘭已經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 鬱金香泡沫,比特幣和區塊鏈也會有真的泡沫嗎?
    前言: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荷蘭曾經發生過鬱金香狂熱,最後泡沫破滅。而本文則表示,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鬱金香狂熱,並非所有荷蘭的階層都捲入其中,之所以荷蘭鬱金香泡沫如此著名,很大程度是因為宣傳的原因,有一些人將其影響故事化,並放大,從而導致這種敘事的延續。
  • 鬱金香泡沫、君子蘭事件、盲盒和限量版球鞋,歷史總是在重複
    這個時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了西歐。地處西歐的荷蘭,氣候和土壤都很適合鬱金香生長。物以稀為貴,鬱金香逐漸走進達官貴人們的花園,富人們在他們的花園中比拼誰能得到最稀有的品種。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鬱金香已經可以賣到很高的價位, 「一夜暴富」開始帶動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狂熱。
  • 人人都愛鬱金香
    鬱金香泡沫I never see my flowerand the deal is done.▲ Jean-Léon Gérôme,《The Tulip Folly》,1882在鬱金香豐腴的花葉裡,流傳著這樣一個浪漫傳說: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