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與荷蘭鬱金香泡沫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宋清輝

  「我不知道地獄裡的哪路妖魔鬼怪被喚醒了,我們的子孫毫無疑問會嘲笑我們這個時代人類的瘋狂,在我們這個時代鬱金香花竟然被如此頂禮膜拜。」1648年,當時有一個人如此寫道。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鬱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在對財富狂熱追求的過程中,由於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等,鬱金香泡沫的最終破滅,帶來的是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今天,我們回頭再看300多年前,荷蘭人爆炒鬱金香時的種種怪誕行為,可能會覺得他們都是一群瘋子,但今天的我們,炒作ICO這種虛擬貨幣,又比當時的那些荷蘭人炒作植物鬱金香高明多少呢?

  所謂ICO,全稱InitialCoinOf-fering,簡譯為「數字貨幣首次公開募資」,概念偷梁換柱於股票市場的IPO。與其不同之處是,IPO是企業為長遠健康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資金,ICO則是企業為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虛擬貨幣,即發行標的物由證券變成了數字加密的虛擬貨幣。簡而言之,由於不像IPO那樣背後是用擬上市公司的資產為抵押,ICO更像是一種眾籌,畢竟它的投資人並不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而且這種的虛擬技術並非獨一無二,只要有較高技術能力的人都可以開發出類似的虛擬貨幣,於是很多技術牛人趨之若鶩,但由於初期的開發費用過高,所以就必須先面向公眾提前銷售一些「山寨幣」來募集資金,這就是ICO。它的問世,隨之帶來了一場比鬱金香事件更甚的博傻遊戲。

  鬱金香當時有多火?在1608年,一個法國人拿著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只能換取一株鬱金香的球莖。但這與鬱金香事件的策源地荷蘭相比,仍舊顯得微不足道。當鬱金香開始在荷蘭流傳之後,在輿論的鼓吹下,一些人開始對鬱金香表現出一種病態的熱情,並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很快,在1634年的時候,炒作鬱金香就成為了荷蘭的全民運動,剛進來時還是1000元一株的鬱金香花根,一個月後的價格已經翻了20倍。僅僅兩年之後,所有的荷蘭人把能夠賣的都賣了,例如房產、田地等,只是為購買一株鬱金香。1634年,為方便鬱金香市場交易,荷蘭人甚至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專門固定的交易市場,以接受世界各地有錢向荷蘭發出來的訂單,不管多貴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買賣。

  1637年2月,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是150荷蘭盾,而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竟然高達6700荷蘭盾。必須知道的是,用這筆錢輕輕鬆鬆能夠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旁邊的一幢豪宅。與此同時,鬱金香的價格與上一年相比,總漲幅已經達到了5900%!這與2017年瘋狂的ICO是何等的相似。2017年ICO到底有多火?沒有炒過的人可能都想像不到。拿A股漲停板相比,一個漲停也不過10%,等到下一個漲停板不知要守到什麼時候。ICO就完全不一樣了,一眨眼可能都是100%的收益,甚至有時是2000%的巨額回報,錢財比撿錢來的還快。一睜眼,帳戶裡又多了幾個億,已經成為ICO這個圈子裡最勵志的故事。如得到中國虛擬幣首騙號稱的李笑來,2017年6月,一個ICO項目就能在短短五天內融到1.85億美元。

  上帝要讓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當人們被輕鬆攫取的暴利和巨額的財富蒙蔽雙眼之時,就會陷入瘋狂境地。當一些投資者沉浸在鬱金香狂熱中不能自拔之時,一場大崩潰來臨了。由於某個無名投資者突然大量拋售鬱金香,讓公眾陷入恐慌之中,幾乎是一夜之間,鬱金香市場在1637年2月4日土崩瓦解。雖然荷蘭政府在緊急聲明聲稱鬱金香球莖價格屬於無理由下跌,勸告投資者停止拋售,並希望以合同價格的10%來了結所有的合同,卻為時已晚。一星期之後,鬱金香的價格已經等同於一顆洋蔥的售價。絕望中的投資者,紛紛湧向政府希望挽回損失。但最後等來的卻是,荷蘭政府在1637年4月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鬱金香交易。自此,鬱金香泡沫被徹底擊破。

  與鬱金香事件有些不同的是,被中國七部委聯合叫停的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據清暉智庫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近200萬人在玩ICO。這些不明真相的投資者手中拿的可是有政府強制信用背書的人民幣,換來的不過是一串沒有任何價值的虛擬代碼而已。當他們中有些人在為自己投資虛擬幣而沾沾自喜時,殊不知自己實際上進入了一場典型的擊鼓傳花、博傻遊戲中去。若政府對此置之不理,那些打著高科技旗號的I-CO,最終亦會像鬱金香泡沫那樣走向破滅,等到投資者恍然大悟、人財兩空之時,已是為時晚矣。最後告誡一些仍不死心的投資者: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相關焦點

  • 荷蘭鬱金香泡沫的前前後後
    最昂貴的鬱金香「永遠的奧古斯都」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經濟泡沫。鬱金香和土耳其語中的聖主「安拉」是同一個詞語。甚至有人說:如果人類是上帝選中的生靈,那麼鬱金香一定是上帝選中的花朵。不知道什麼時候,鬱金香被帶到了荷蘭。1602年,荷蘭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基本實現了獨立。軍事上的投入開始轉向發展經濟,憑藉著比西班牙艦隊更強大的海上貿易,荷蘭迅速完成了原始財富的積累。
  • 鬱金香泡沫差點毀掉荷蘭?這不太真實
    然而,如今仍坐擁3000公頃鬱金香花海的哈勒姆,也曾是一場經濟泡沫的中心地帶。這場被視為經濟史上第一大泡沫的鬱金香泡沫,曾險些毀掉荷蘭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 不過近年也有不少研究者認為,儘管鬱金香泡沫代價慘重,但還遠遠沒有危及荷蘭經濟命脈。
  • 一場狂熱的鬱金香泡沫,擊碎了荷蘭的大國之夢
    荷蘭被稱為「鬱金香之國」,不過鬱金香的原產地卻並不是荷蘭,而是小亞細亞。誰也不曾想到,這種在原產地非常普通的花卉植物被帶到荷蘭後,卻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投機狂熱,而巨大的泡沫破裂後,荷蘭的大國之夢也隨之被擊碎。
  • 歷史上第一個金融泡沫,荷蘭的鬱金香炒作風潮
    到那時候便是「人有多大膽,便有多高價」,古今中外概不如此,荷蘭的鬱金香就是其中最早的一次金融泡沫。17世紀初期,荷蘭憑藉造船業和航運業的發達,變成海上馬車夫,取代西班牙人稱霸世界海洋。荷蘭由此進入了一個經濟繁榮期,證券交易市場紅紅火火,很多歐洲人都來荷蘭做生意炒商品。
  • 比特幣史上最大崩盤 荷蘭鬱金香泡沫鏡鑑
    鬱金香泡沫的啟示比特幣的暴跌,讓人聯想到金融史上的第一次泡沫——荷蘭鬱金香泡沫。17世紀的荷蘭,海上貿易迅速擴張。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荷蘭迅速積累財富,取代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 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代表著博愛、體貼、高雅、富貴、善良等含義。但是在金融史上,提起鬱金香,就不得不談到著名的「鬱金香泡沫」。到1637年1月,一支最普通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漲到了64盾。很快,這支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就成了1668盾。(在金融泡沫破滅後僅值0.15盾)1637年2月,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忽然引發了恐慌。一個年輕的外國水手,離船時順手拿了一支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球莖。那支球莖是船主花了3000金幣(約合現在3-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來的。
  • 從荷蘭的「鬱金香泡沫」破滅看中國普洱茶奇蹟
    1636年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嗎?  周國平說,情種愛得熱烈,但不夠專一,君子愛得專一,但不夠熱烈,此事古難全。如今我們追崇普洱茶、股票與愛情三件「寶物」的情懷,正如周國平所言。  據說如今全國有千萬人在狂炒普洱茶,男女老少都要擠上這條船,只為暴利!一個老茶商說,在廣州芳村茶葉市場做了10年左右的商戶,90%以上是百萬富翁,一半左右是千萬富翁!
  • 鬱金香泡沫:一場「有香氣」的金融泡沫
    任誰也不會想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竟然和荷蘭的國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場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全民「炒鬱金香」的事件,更引來大仲馬在《黑色鬱金香》裡這樣的形容——「有些災難是可憐的作家無法用語言形容,而必須直陳給讀者事實的。」
  • 鬱金香泡沫的歷史真相
    [問題的提出]    "鬱金香泡沫」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泡沫故事,發生在17世紀的荷蘭。「毫無內在價值」的鬱金香的價格竟然可以在短時間內上百倍的暴漲暴跌,這成為了「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重大金融泡沫」,成為「暴漲暴跌」的代名詞。素以精明著稱的荷蘭人真的如此瘋狂又愚蠢麼?    鬱金香泡沫跟想像的很不一樣。
  • 史上第一次經濟危機,荷蘭鬱金香泡沫危機
    鹹陽古道 百家號史上第一次經濟危機,鬱金香泡沫——永遠的奧古斯都世界上第一次有記載的經濟危機(前提是資本主義社會)發生在15世紀的荷蘭,當時荷蘭國力空前強大,被譽為「海上馬車夫」,現代制度就發源於荷蘭,
  • 鬱金香泡沫與經濟的困境
    交易數據的日期集中與數量匱乏,對分析這一泡沫產生的機制及從繁榮到破滅的趨勢產生了影響。因而,與其說鬱金香狂熱是一場投機危機或經濟危機,倒不如說是迄今為止未知的社會經濟現象。它對17世紀世界領先的經濟和金融大國——荷蘭並沒有產生重大影響,事實上,在鬱金香泡沫破滅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還漲了不少,而荷蘭在此後也仍然繁榮輝煌。
  • 鬱金香泡沫的驚天騙局
    在經濟學領域,「鬱金香泡沫」也是眾多扭曲真相的驚天騙局之一。被稱為金融史上投機泡沫破滅的鬱金香事件,其真實的情況可以用如下幾句簡單的話進行概括:1633~1637年鬱金香最狂熱的最高峰發生在1600-1670 荷蘭經濟黃金時代。
  • 天價鬱金香(鬱金香泡沫事件)
    所以很多人喜歡好吧接下來我們入故事的主題吧,來講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鬱金香泡沫事件吧》鬱金香源自亞洲,但是當被傳到歐洲的後,由於它的美麗和稀缺性被歐洲的很多貴族所青睞,在荷蘭這個地方呢更是被社會上有地位的人所追捧!
  • 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對比分析
    著名投資人如巴菲特公開表示比特幣是金融泡沫,索羅斯公開表示比特幣不可能成為貨幣。比特幣是不是新的金融泡沫?通過對比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探討比特幣前景。      比特幣交易價格劇烈波動,高盛在2018年投資年度展望中,表示比特幣目前已經處於泡沫階段,且其泡沫程度已經遠超鬱金香泡沫和21世紀初的網際網路泡沫。
  • 比特幣與鬱金香泡沫
    發生在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最開始是鬱金香在荷蘭的花卉交易市場受到熱捧,鬱金香的球莖供不應求。最初,也就是一般的奇貨可居的正常商品交易。直到某一天鬱金香球莖價格增長的速度引來了金融資本的注意,資本的介入使本來就供不應求的鬱金香市場更加火熱,甚至一個月的漲幅達到20倍。人們開始瘋狂了,越來越多的商人,士兵,平民,甚至皇室都加入了這場造富神話中。太多人清楚的認識到,這種價格早已經超過商品真實價格的無數倍,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可以讓人傾家蕩產的邪惡泡沫。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家繼續的瘋狂。
  • 通過鬱金香泡沫分析泡沫金融危機對社會的影響
    在眾多泡沫金融危機中,備受人們關注的是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本質上毫無用處的」鬱金香球根,在一個個酒館、拍賣會,甚至是遠洋歸來的貨船上,被賣出了驚天的價格,以至於後世人們在談論鬱金香泡沫金融危機時,將它變成投機狂熱的代名詞,並摻雜著對投機市場的懷疑和投機事件的警惕。
  • 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鬱金香泡沫
    前言: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荷蘭曾經發生過鬱金香狂熱,最後泡沫破滅。而本文則表示,從來就沒有真正的鬱金香狂熱,並非所有荷蘭的階層都捲入其中,之所以荷蘭鬱金香泡沫如此著名,很大程度是因為宣傳的原因,有一些人將其影響故事化,並放大,從而導致這種敘事的延續。當然這是一家之言,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鬱金香泡沫?大家怎麼看?
  • 鬱金香效應:不在泡沫中重生,就在泡沫中死去
    300多年前,鬱金香球莖的價格堪比黃金,這股熱潮幾乎席捲了荷蘭各個階層,無論富人還是窮人,整個荷蘭都為之瘋狂。鬱金香球莖,成了一場狂熱的金融投機活動主角。人們絕難想到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第一起重大投機狂潮是由一種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 觀察 | 那些有趣的經濟知識——「鬱金香泡沫」
    鬱金香泡沫,又稱鬱金香效應,源自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後人類社會的一切投機活動,尤其是金融投機活動中的各種要素和環節: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理性的完全喪失、泡沫的最終破滅和千百萬人的傾家蕩產。
  • 鬱金香泡沫到底發生過沒有(圖)
    說到泡沫,股票泡沫、樓市泡沫、藝術品、電商等各種泡沫,都很像400多年前荷蘭的鬱金香泡沫,當時的一顆鬱金香球莖能買下一棟豪宅……  F記者:看來你這兩年身家大漲,學問也水漲船高,還知道鬱金香泡沫炒的不是花,而是球莖;不過,雖然每次一講到泡沫,大家就都拿鬱金香說事,其實,這事情的疑點不少。  M總:幾百年前的歷史,難道還有什麼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