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商品,一旦沾上金融屬性,其價格就不再以供求關係為準了。到那時候便是「人有多大膽,便有多高價」,古今中外概不如此,荷蘭的鬱金香就是其中最早的一次金融泡沫。
17世紀初期,荷蘭憑藉造船業和航運業的發達,變成海上馬車夫,取代西班牙人稱霸世界海洋。荷蘭由此進入了一個經濟繁榮期,證券交易市場紅紅火火,很多歐洲人都來荷蘭做生意炒商品。
1610年以後,荷蘭人開始迷上了鬱金香,這種產自亞洲的花朵非常豔麗,經過人工培育後,可以開出各色各樣的花瓣。某些高檔的品種可以做到每一株都是獨一無二的,從而引來荷蘭人的追捧。
直到現在,鬱金香仍然是荷蘭的國花,荷蘭有極其發達的鬱金香種植業,每年都給荷蘭帶來可觀的收入。可見,荷蘭人對鬱金香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四百年沒有變過。
當時在荷蘭,上至貴婦,下至平民小丫頭,都以戴一朵鬱金香為榮,絕對比當今的香奈兒更受歡迎。荷蘭人對鬱金香的需求越來越大,價格開始走高,尤其是一些珍稀品種。
有人從中看到了商機,開始炒作鬱金香,以及還沒有開花的鬱金香球莖。鬱金香很快成為搶手商品,價格扶搖直上。據說,最珍貴的一株鬱金香可以賣到阿姆斯特丹運河邊上一套頂級的豪宅。
1636年,鬱金香正式成為荷蘭證券市場的交易品種,可以用保證金進行買賣,和現代的期貨和融資炒股非常類似,這下子更引來普通百姓投入鬱金香的炒作之中。
從1634年到1636年底,普通鬱金香的價格漲了數百倍,高檔品種可達上千倍。荷蘭人的貴族富商,以及貧窮百姓,統統跳進這個大泡沫裡,借錢或賣房也要炒。荷蘭人的炒作風潮還引來更多的歐洲資金,加劇了鬱金香價格的上漲。
1637年初,各種負面消息前後傳來,比如土耳其人運來大批鬱金香,有人因為借錢炒花而破了產等等。價格的上漲開始疲軟起來,更多的人在觀望。
2月4日,終於有人帶頭低價出售鬱金香,引發了大規模的拋售。短短一周內,鬱金香價格跌到了原來的萬分之一都不到,無數人傾家蕩產。
隨後的六周時間裡,鬱金香跌得跟洋蔥一個價,卻比洋蔥難吃得多,很多人只好拿鬱金香球莖餵豬。鬱金香泡沫就此破滅,無數財富被蒸發,荷蘭經濟受到重創,好久才緩過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