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影像】中國影像方志| 梓潼:文昌祖庭孕育千秋文脈...

2020-12-18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CCTV-10

2020.8.30 23:2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梓潼篇

梓潼篇 預告片

梓潼自古便是軍事重鎮。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梓潼就已經置縣。

梓潼七曲山南麓的這座送險亭重建於1986年,它所處的位置正是險路與坦途的臨界點。

梓潼七曲山往北,有一段古蜀道被稱為「翠雲廊」,兩側古柏鬱鬱蔥蔥,高拂雲天。「三百裡程十萬樹」,翠雲廊以劍閣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抵閬中。

這棵巨柏經鑑定樹齡已有2300餘年。早在秦朝,秦始皇下令以鹹陽為中心,修築通達全國的馳道,並在道路兩旁種上成排的松柏,因此翠雲廊又名「皇柏大道」。

文昌祖庭 孕育千秋文脈

七曲山大廟始建於東晉。

梓潼是蜀地出川,北上中原的必經之地,文人進京趕考,常會在七曲山祭拜,以求金榜題名。

最初,七曲山大廟供奉的是被稱為梓潼神的張亞子。自唐代以來,梓潼神多次被加封,元延祐三年(1316年),梓潼神被朝廷加封為文昌帝君,與文昌星合而為一,被賦予護佑天下學子的重任,成為天下共祀的大神。

數百年櫛風沐雨,七曲山大廟至今仍有23座古建築保存完好。整個建築群匯集元、明、清等多個朝代不同風格的廟宇樓閣,具有很高的建築研究價值。

兩彈城 鐫刻家國情懷

1999年,23位為國家「兩彈一星」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這其中有8位都在梓潼的這個小山溝裡工作生活過。

以鄧稼先、王淦昌為代表的一大批科學家們經過多年奮鬥、刻苦鑽研,我國的核武器在兩彈城完成了重要突破。一批守護祖國和平安寧的國之重器也誕生於此。

如今,兩彈城已成為「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昌洞經古樂:虔誠莊重 音韻高雅

文昌洞經古樂,起源於七曲山大廟,是祭祀文昌帝君的音樂,虔誠莊重、音韻高雅,是極富儀式感的演奏樂曲。

2008年,文昌洞經古樂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和文昌洞經古樂一道誕生於南宋年間的還有梓潼木刻年畫,它發源於文昌經誥中的畫像。

明洪武二年,梓潼木刻年畫藝人楊伯達為躲避戰亂,遠遷山東濰州,也就是今天的濰坊。數百年間,楊氏家族在傳承梓潼木刻年畫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了著名的楊家埠木版年畫。

梓潼三絕:鑲碗、片粉和酥餅

梓潼有三絕——鑲碗、片粉和酥餅。

梓潼片粉,綠瑩瑩的光澤,如同倒映了青山碧水。澆上紅油辣椒,質樸的食材便成就出屬於「天府之國」的地道滋味。

梓潼酥餅,入口化渣,餘味無窮。當旅人們離開梓潼,酥餅則是陪伴他們新一段旅程的美食。

梓潼鑲碗,葷素搭配,口感豐富,是「梓潼三絕」中接待貴客的特色大菜,其豐富的味道總會讓四方賓客感覺十分可口,能夠驅散一路的疲憊。

推動全域旅遊 發展生態循環產業

2019年農曆二月初三,第四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在七曲山大廟拉開序幕,主題是「盛世文昌,福澤中華」。

文昌祭祀、文昌出巡、文昌洞經古樂、馬鳴陽戲、梓潼木刻年畫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交流活動中展演,超過三萬名遊客前來朝拜祈福。這場盛會也成為梓潼推動全域旅遊的重要契機。

梓潼是川北地區最大的蜜柚種植基地,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形成了蜜柚種植、生態循環農業產業模式,蜜柚遠銷海內外,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潼水邊,輕煙嫋嫋,萬畝平疇,

梓潼,如蒼龍蜿蜒,奮力騰飛。

用影像記錄當下

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

今天的影像

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志

《梓潼篇》

播出時間:2020.8.30 23:26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央視科教 原標題:《梓潼:梓林森森,潼水潺潺,文昌祖庭孕育千秋文脈,兩彈城鐫刻家國情懷》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影像】中國影像方志| 梓潼:文昌祖庭孕育千秋文脈 兩彈城鐫刻家國情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梓潼:文昌祖庭孕育千秋文脈 兩彈城鐫刻家國情懷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CCTV-10 2020.8.30 23:26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
  • 梓潼縣委黨史研究室(縣地方志編纂中心)集中觀看《中國影像方志·梓潼篇》
    10月12日,梓潼縣委黨史研究室(縣地方志編纂中心)開展延時學習活動,集中觀看學習《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梓潼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梓潼篇》於2020年8月30日在央視科教頻道首播。此次集中觀看旨在讓全室史志工作人員從自然、人文、社會等各個方面更加了解梓潼,通過文本與視頻了解央視拍制組精心打造的過程,學習央視攝製組和專家們的工匠精神,助推今後地方志工作順利開展。
  • 【方志四川•影像】中國影像方志 | 江安:明樓古院記載移民往事...
    CCTV-102020.10.21 23:26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江安篇江安篇 預告片因江而興 安世濟民耕讀傳家 悠悠文脈 1984年,中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參觀了掩映在參天古木中的夕佳山民居,精美的建築,嚴謹的布局,深深地震撼了他。
  • 《中國影像方志》傳承方志文化 記錄當代中國
    來源: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民聲面對面》北京訊(任傳坤)《中國影像方志》由古至今、由遠及近,展現每個縣獨具特色的的傳統文化,記錄中華民族勤勞質樸,聰明勇敢的偉大實踐,謳歌當代中國人的奮鬥精神……中國影像方志是一部大宣傳型紀錄片,在全國各縣或縣級市進行拍攝,每地1集、每集40分鐘,在中央電視臺10頻道播出,2019中國影像方志
  •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2020-12-08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 【時間:2020-12-11 11:12:59】【來源:巴中晚報】【編輯:賈洪博】   12月7日,《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通江篇開機儀式在通江縣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舉行。
  • 【方志四川•影像】百年前德國建築師鏡頭下的雅安
    【方志四川•影像】百年前德國建築師鏡頭下的雅安 2021-01-1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評丨影像方志,從歷史烽煙映射中國巨變
    浙江安吉、河南靈寶、貴州黎平、廣西寧明、湖北赤壁、四川富順……這些靈動的山水,廣蘊的人文,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明,在精妙絕倫的光影變幻中,仿佛一軸軸壯美的畫卷,盈盈展現在億萬觀眾面前。  在這個粽香飄溢的端午節,大型電視文化工程《中國影像方志》第一批六期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播出。超乎意料,這部大型紀錄片,剛開播就收視「火爆」,儼然一檔現象級節目。
  • 傳承方志文化 記錄當代中國 ——《中國影像方志》第二季節目隆重...
    「國有國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譜」,國史、方志、家譜,共同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地方志承上啟下,記錄了各地的歷史變革、文化傳承、地理風物、風俗民情等,形成了獨特的方志文化。歷史上每隔幾十年,各地都會續修地方志,以記錄這些年來當地的發展和變化。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9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西昌篇西昌篇 預告片絲路天燈 照亮禮義之州 禮州作為西昌首鎮,在西南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帶動下,商貿繁榮,文化昌明。
  • 影像方志,從歷史烽煙映射中國巨變(2)
    影像方志,滿足時代發展之需。「最古之史,實為方志。」從前,各地方志主要以文字呈現,目的是為存檔,而非傳播。如今,隨著時代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光影世界,以影像手段和全新視角,傳承方志文化、記錄當代中國,就顯得尤為必要。
  • 《中國影像方志》·鳳陽篇正在拍攝中
    近日,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鳳陽篇攝製組再次來到安徽省鳳陽縣拍攝,用影像記錄鳳陽縣小崗村新時代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底蘊深厚的淮河文化和鳳陽山風景區優美的自然環境。鳳陽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積極協調配合,全程做好拍攝的保障工作。
  • 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靈石篇正式開機
    11月1日,央視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靈石篇正式開機。靈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根俊,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縣委新聞中心、縣史志辦等相關負責人參加開機儀式。據了解,《中國影像方志》系列大型紀錄片是中央電視臺為黨的十九大獻禮的大型影像工程,它從中華文明演進和歷史發展進程的角度,講述生動傳奇的地方故事,展示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中國影像方志》靈石篇將重點介紹靈石縣的歷史傳統、文化特色、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等,展示其時代風貌和滄桑巨變,該片拍攝完成後將在中央電視臺進行播出。
  • 《中國影像方志:雄縣篇》第五集:音律記
    《中國影像方志:雄縣篇》第五集:音律記 2020-02-2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影像方志》山東卷惠民篇在央視播出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2月23日15:38,《中國影像方志》山東卷惠民篇在CCTV-10播出,在央視網可回看。這個專題片時長45分鐘,題為「惠民:彩燈映照 魏氏莊園百年滄桑 紅色傳承 東路梆子唱腔高昂」。
  • 《中國影像方志》:讓我帶你回那最熟悉的地方
    我們渴望借《中國影像方志》,再次走進那些最熟悉的風光,聽到耳熟能詳的往事,唱起從小聽慣的歌謠。每一個家鄉,都值得被溫柔講述。《中國影像方志》以鏡頭作筆,聲音入畫,用熟悉的影像、親切的鄉音,記錄一方故事,反映一方風情。2300多個縣,凝聚著十三億中國人的鄉情。
  • 《中國影像方志山東卷博興篇》開機拍攝
    9月9日下午,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山東卷博興篇》開機儀式在博興縣融媒體中心三樓演播大廳舉行,博興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傳禮,縣人大副主任胡學倫,副縣長田春麗,縣政協副主席安長東參加。《中國影像方志》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策劃推出的大型紀錄片,也是國家大型文化影像工程,充分展示改革開放、尤其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各地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揭示中國傳統文化根脈,講好中國故事。
  • 《中國影像方志》湖北卷監利篇在CCTV-10套播出
    由劉高興執導的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湖北卷監利篇於2018年在CCTV-10套播出。《中國影像方志》,是一部大型紀錄片,在全國各縣(市)進行拍攝,計劃攝製2300集以上。湖北監利縣,自222年「監收魚稻之利」開始,成了長江畔的魚米之鄉。
  • [中國影像方志]山西卷寧武篇--音律記
    [中國影像方志]山西卷寧武篇--音律記 2020-06-13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影像方志]山西卷寧武篇--地理記
    [中國影像方志]山西卷寧武篇--地理記 2020-06-12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