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明天更美好。眼下,老少相牽正為英雄城南昌塗上一抹暖色調。近年來,南昌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在教育引導和幫扶青少年上下功夫,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五老」與困難青少年結對幫扶,推動了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邁上新臺階。日前,南昌市關工委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南昌是英雄城,是軍旗升起的地方,紅色資源豐富,紅色文化深厚。為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近年來,南昌市關工委在廣大青少年中大力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為重要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組織「五老」建強建好關愛報告團隊伍,並組織其入校開展宣講報告。
新建區關愛報告團團長歐陽侁年過八旬,但宣講勁頭不減。2019年,他在江西教育電視臺講述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八子參軍》《弘揚方志敏精神,永遠跟著共產黨走》三組勵志故事,頌揚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和方志敏精神,激勵廣大青少年把愛國之情、報國之行和強國之志轉化為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和精神動力。
江西老紅軍羅友林之子、北京市退休幹部羅合毅退休回昌後,加入關工委關愛報告團。2014年至今,羅合毅赴學校宣講紅軍故事上百場,由於宣講形式活潑生動,有時還能唱上一嗓子,深受學生歡迎。「紅色故事講得非常好,很生動、有激情,歌也唱得好聽,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進賢六中負責人在羅合毅的宣講報告反饋材料上這樣寫道。
今年,南昌市關工委與教育局協調,安排市關愛報告團成員赴58所市屬學校開展宣講,傳承紅色文化,引導學生從小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而說起幫扶困難青少年,便不得不提南昌市關工委的另一項品牌活動——「雙百工程」。
2009年以來,該活動已由最初組織動員100名「五老」幫扶100名貧困、孤兒、單親等特殊青少年,擴展成為「大手牽小手、百老幫百童」百千萬關愛工程(簡稱「雙百工程」)。目前,全市已幫扶結對6萬餘對,幫助了一大批貧困中小學生、留守兒童、殘疾兒童走出困境成長成才。
以老幫小,到底怎麼幫、幫什麼?南昌市關工委將幫扶內容確定為幫學、幫教、幫困、幫成長、幫就業,提出不讓一個孩子因困難而失學,不讓一名考上大學的學子因困難上不了大學,不讓一個孤兒感到孤獨,不讓一個殘疾青少年失去生活希望,不讓一個問題青少年流落社會。
廣大「五老」在幫扶中,為培養教育關懷青少年付出了大量心血。南昌市西湖區南浦街道老黨員伍學花,儘管下崗多年,但堅持編織毛衣、做護工,用賺得的工錢捐資助學,傳遞社會溫暖。從1975年至今,她一共捐資助學52名貧困學子,其中已有17人大學畢業。
在捐資助學的同時,伍學花發現一些貧困學子文化基礎差。她就和身為中學老師的丈夫商定,每周日上午義務為社區貧困孩子開辦數學補習班。如今,她還帶著子女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近年來,南昌市關工委進一步做大做強「雙百工程」,擴大幫扶規模,目前,已幫扶青少年超過6萬人。南昌市則不斷擴大資金籌措渠道,2020年市關工委投入幫扶資金100萬元,各縣區籌資累計達2.2億餘元,其中列入財政預算的幫扶資金達7033萬元。(卞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