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考古館展陳提升再開館,小清河復航出土文物將展出

2020-12-1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通訊員 劉麗麗

濟南考古館自開放以來,以獨特的展示形式、史書般的述事手法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因疫情原因,濟南考古館閉館多時。藉此機會,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結合平時觀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展陳進一步提升,在國慶、中秋雙節期間,以嶄新面貌迎接廣大觀眾。

展陳提升後,將更換知識型展板和說明牌。濟南考古館秉持「讓普通群眾進得來、看得懂」的理念,更換知識型展板22張、說明牌14塊,力求以專業的視角、通俗的語言講述更加豐富的文物故事。古井汲水器、漢代明器、青銅劍與鐵劍、馬車等專題展板以及陶甗、戰國水晶串飾、博山爐、席鎮、漢磚、清代朝珠、石彈等專題說明牌,會使觀眾更加深入細緻的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歷史訊息。

考古館將最新考古成果以最快速度上展。此次新換展文物包括洛莊漢墓錯金銀鐵馬具、濟陽三官廟漢墓青瓷罐等、章丘合莊墓地出土文物。洛莊漢墓錯金銀鐵質馬具是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與社科院考古所合作、歷時五年修復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嵌有圖案豐富的錯金銀線、片紋飾,精美異常,而富有北方草原地區風格的特點也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濟陽三官廟漢墓2019年發掘,獲山東省2018-2019年五大考古新發現獎。出土的漢代青瓷罐為東漢後期青瓷的典型代表,而精美的象牙帶扣也讓人嘆為觀止。配合山東省重點工程――小清河復航工程發現的章丘合莊墓地目前還在考古發掘中,此次換展也將出土的漢代至隋唐時期的精美文物以最快速度上展與觀眾見面,體現考古發掘機構「即時發掘即時上展」的特色。

濟南市考古館自2019年推出定時免費講解活動以來,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為進一步深化文化惠民活動力度,更好的發揮濟南考古館的社會服務功能,讓更多的觀眾享受到免費講解服務。

濟南考古館繼續定時免費講解活動,在完成每日預約團隊講解及館內特殊接待情況下,每天上午十點至十一點期間為有講解需求的觀眾(不分團體和散客)提供免費講解。不論您來過還是沒有來過,通過講解都會讓您了解到更多文物背後的故事、濟南9000年歷史文明。

展陳提升之後,濟南考古館的展品類型更加豐富,內容更加精彩,市民遊客可以前去聆聽濟南的文物故事,感受濟南燦爛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小清河復航驚醒龍山至唐墓群,龍山文化、馬蹄形墓屬首次發現
    這一段的小清河基本上呈西東走向,西端為濟南,東端為入海口萊州灣。遺址(墓地)位於河北岸。這次借小清河復航工程東風,這處深埋地下三米多的龍山遺蹟,得以重見天日。本著不主動發掘的原則進行搶救性發掘,圖中區域將變成滔滔小清河
  • 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展出珍貴文物178件
    12月17日9時許,邯鄲市臨漳縣鄴城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展出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178件(組),其中150件(組)為首次正式展出。鄴城考古博物館位於邯鄲市臨漳縣縣城,始建於2012年5月,並於2015年11月建成開館。在建館五周年之際,中共臨漳縣委、臨漳縣人民政府特斥資對博物館再次進行改陳,展陳文物種類更加豐富,展陳手法更加先進,博物館功能更趨完善。
  • 我國首座遺址型考古博物館——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
    11月15日,洛陽考古博物館展出的唐代陶十二生肖。黃政偉 文/圖近日,我國首座遺址型考古博物館——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吸引眾多遊客來此參觀、體驗,品讀古都洛陽深厚的歷史底蘊。該博物館依託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而建,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設管理,是一座面向社會公眾展示河洛文化和洛陽曆年考古成果的綜合性場館。該館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館內共展出了從史前至明清時期洛陽出土的269件精品文物,以及考古故事、考古遺址遺蹟和考古工具等,未來,這裡將成為洛陽展示最新考古成果和考古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 濟南首次發現北朝晚期至唐朝初期家族墓地,就在小清河復航工地!看看都出土了啥?
    小清河復航工程章丘合莊村工地有重要考古發現,十餘座從北朝晚期到唐朝初期的家族墓葬露出真容。眼下正在現場進行考古發掘的本次考古發掘領隊、濟南市考古研究所何利告訴新時報記者,雖然此前濟南地區零星出土過這一時期的墓葬,但如此規模的家族墓地,在濟南考古史上還是第一次,這對於了解北朝至唐代濟南地區的墓葬形制演變和社會生活,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意義。
  • 經濟效益預期可觀 小清河復航年均收入將近3億元!
    由具備專業管理和運營經驗的社會資本方控股項目法人公司,承擔小清河復航工程融資、建設、運維等全生命周期職責,充分發揮社會資本方技術和管理優勢,整體提升項目建設運營效率,增加公共服務產出。 同時,鼓勵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參與小清河復航工程建設,進一步打破行業準入「玻璃門」,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推動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公共服務投資渠道。
  • 由陸向海,濟南加速拓展經濟腹地 啟動小清河復航工程迫切尋找...
    同時,濟南還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作為全國性的交通樞紐,濟南連接著中國最富活力的城市,這也是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條件。近年來,濟南已不再滿足於擁抱黃河,而是通過小清河、徒駭河復航尋找出海口,改變鐵路和公路運輸佔比例過高的問題,在未來城市競爭中搶佔先機。此外,在濟南加快米字形高鐵網建設,未來建設17座高鐵站以增加經濟腹地的深度。
  • 小清河復航在即 從淄博揚帆出海不再是夢
    小清河航運從繁盛到蕭條,再到如今即將復航,在河上撐船半輩子的擺渡人見證了它的興衰起落。因泉而生,因鹽而盛,因時而衰,如今又因需將復,任時光隨水波蜿蜒流淌,小清河一直在靜靜地沉澱著歷史,也將重新煥發生機,散發時代的活力。李振東站在河岸邊,河上一葉小舟載著一名村民從河對岸過來。
  • 小清河沿岸寨卞東南遺址開放 秦漢時期豆盤揭開博昌古城神秘面紗
    這裡位於博興縣寨卞遺址東南約500米、被小清河北大堤佔壓,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小清河防汛(復航)工程建設時勘探發現的。發掘工作從4月6日開始,截止到5月11日進入收尾階段。初步推論整個發掘區應與西北約500米處的寨卞遺址有關聯,不僅出土了較多漢代時期器物,尤其有相當數量可以修復和帶有文字的,也發現了清末以來小清河、黃河泛濫和小清河多次修浚的地層,這對研究寨卞遺址、魯北地區漢代文化、小清河河道變遷及修浚歷史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考古,記住城市來時路——濟南近年來考古成就令人讚嘆和振奮!
    濟南魏家莊遺址出土的鐵器濟陽三官廟漢墓發掘現場考古館內展出的出土青銅器神通寺遺址 濟南寬厚所街遺址考古現場(本版圖片由濟南市考古所提供)湖南女孩鍾芳蓉以全省第四名的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消息其中,濟泰高速公路的調查勘探、東阿至東平黃河公路大橋工程、濟南大北環、濟南小清河防汛通航工程等項目用地的勘探是市考古研究所跨出濟南區域的考古勘探項目。而濟泰高速、濟南大東環、濟南大北環、濟南大南環、小清河防汛通航、濟南三橋一隧等項目均為省市重點工程,考古勘探的及時完成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設,既保護了地下文物,又促進了經濟建設的發展。
  • 發掘墓葬500餘座 濟南考古成績卓越
    章丘危山天佑醫院項目、平陰縣孫氏家族墓地、濟樂路南延工程、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段、東阿至東平黃河公路大橋、章丘引黃調水補源工程、章丘電廠三期建設地塊、濟南市西城牆遺址、濟南站至濟青高鐵聯絡線工程項目用地考古勘探、歷城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項目、濟南大南環、濟南大北環、濟南三橋一隧工程、小清河防汛通航工程等等。
  • 洛陽考古博物館開館
    10日下午,洛陽考古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這是我國首家面世的遺址型考古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洛陽市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西段,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由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負責建設、管理並布設陳展。在這座博物館裡,您可以飽覽洛陽數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珍品,品讀古都洛陽深厚的歷史底蘊。該博物館現場負責人侯秀敏介紹,目前館內共展出269件文物精品,年代從史前時期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其中一半以上文物在洛陽是首次展出。
  • 濟南有了省內首個市級考古館!和博物館有啥不一樣
    濟南是文物大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文物資源非常豐富。20年來,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先後進行百餘項考古發掘,並建成了山東第一個市級考古館,展出50多項考古發現,共850件文物,考古館本周五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 濟南近年考古成績卓越
    、章丘復華未來世界項目、齊長城遺址長清大寨至趙家林東山段、國瑞能源章丘九頂山風電場二期工程、章丘危山天佑醫院項目、平陰縣孫氏家族墓地、濟樂路南延工程、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段、東阿至東平黃河公路大橋、章丘引黃調水補源工程、章丘電廠三期建設地塊、濟南市西城牆遺址、濟南站至濟青高鐵聯絡線工程項目用地考古勘探、歷城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項目、濟南大南環、濟南大北環、濟南三橋一隧工程、小清河防汛通航工程等等。
  • 「東方博物館之都」洛陽再添新地標 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開館
    洛陽考古博物館展出文物 張夢蕊 攝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開館 劉奇 攝(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郭歌)10月10日,洛陽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將洛陽曆年考古成果展示在人們面前,撥開千年塵沙,見證洛水滋養的厚重文化。
  • 小清河田野考古記:沿線新發現遺址35處
    原標題:35處新「地標」,大致勾勒出小清河沿線古代文化的版圖,為世人研究小清河文化文物提供新參考例證——小清河田野考古記  最近,小清河又在考古界引發關注:沿線新發現遺址(墓地)35處。35處新「地標」,大致勾勒出小清河沿線古代文化的版圖,為世人研究小清河文化文物提供新參考例證。那麼,這些遺址在哪裡,它們來自哪個朝代,要講述怎樣的歷史故事?為了與它們重逢,山東考古工作者又付出了怎樣的「真心」?
  • 發掘墓葬500餘座,遺蹟300餘處,出土文物3000餘件……濟南近年來考古成績卓越
    、章丘復華未來世界項目、齊長城遺址長清大寨至趙家林東山段、國瑞能源章丘九頂山風電場二期工程、章丘危山天佑醫院項目、平陰縣孫氏家族墓地、濟樂路南延工程、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段、東阿至東平黃河公路大橋、章丘引黃調水補源工程、章丘電廠三期建設地塊、濟南市西城牆遺址、濟南站至濟青高鐵聯絡線工程項目用地考古勘探、歷城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項目、濟南大南環、濟南大北環、濟南三橋一隧工程、小清河防汛通航工程等等。
  • 發掘墓葬500餘座,遺蹟300餘處,出土文物3000餘件…濟南近年來考古成績卓越
    濟南魏家莊遺址出土的鐵器上世紀90年代以來,濟南已有8項考古項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近年來,濟南的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越來越多,考古項目、尤其是重要的考古挖掘項目也越來越多,獲得國家級、省級文物考古獎項也是碩果纍纍。」向記者說這番話的是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
  • 發掘墓葬500餘座,遺蹟300餘處,出土文物3000餘件,濟南近年來考古成績卓越
    、章丘復華未來世界項目、齊長城遺址長清大寨至趙家林東山段、國瑞能源章丘九頂山風電場二期工程、章丘危山天佑醫院項目、平陰縣孫氏家族墓地、濟樂路南延工程、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段、東阿至東平黃河公路大橋、章丘引黃調水補源工程、章丘電廠三期建設地塊、濟南市西城牆遺址、濟南站至濟青高鐵聯絡線工程項目用地考古勘探、歷城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項目、濟南大南環、濟南大北環、濟南三橋一隧工程、小清河防汛通航工程等等。
  • 60幅達文西手稿將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館展
    原標題:60幅達文西手稿將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館展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60幅達文西手稿將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館展   (記者高素娜)歷時17年建設落成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9月11日將正式向公眾開放,開館首展將展出文藝復興巨匠達
  • 山東平度國寶級大遺址考古:出土4000年前精美石刀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年輕專家彭峪介紹,他和考古隊員進行探測時,在一處田野裡驚喜地發現了一塊精美的「石頭」。有著豐富田野考古經驗的彭峪考證確定,這個雙孔的「半月」形石刀,就是4000年前嶽石文化的典型器物,即古人生產生活所用的石器工具。  記者注意到,考古人員這次新發現的石刀,在經過4000年的風雨後仍然光滑、鋒利。